□ 文 王珺 梁冰 程国来 王仰东
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筑巢
——上海市“十一五”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 文 王珺 梁冰 程国来 王仰东
中小企业发展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推进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明确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优化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环境的基本要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战略的重要举措。
自2006年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增设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机构补助资金以来,上海逐步建立了孵化器、科技园、产业联盟、基地和集群联动发展局面,充分调动、促进流动、高效配置、综合集成和有效使用更多创新资源,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有效保障,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上海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四个率先”、“四个中心”建设奠定基础。
“十一五”期间,上海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和成长为目标,依托雄厚的科技资源,重点关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积极组织上海优势服务机构申报,加快上海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截止2010年,上海市共推荐申报补助资金项目81项,其中获得国家立项48项,立项金额达3435万元,平均立项率为59%
在立项项目中,服务机构服务的技术领域分布相对集中在上海传统的优势领域,例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上述领域的公共技术服务需求旺盛。同时,提供专业技术领域服务的数量和金额占立项总数和立项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8%和59%。从服务类型看,专业化技术服务所占比例达44%,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产业升级和工艺改进等专业技术服务。
根据2006年-2008年24项验收的情况汇总看出,75%的服务机构通过项目实施服务区域拓展至长三角乃至全国范围,服务场地面积增加22 %,较好地扩大了中小企业的受益面和辐射面。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在项目实施期内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约5.8万项,企业用户总量约1.8万家。仪器服务量累计达9.8万余项,企业用户比例达到了90%;科技文献系统服务量执行期内增加超过419万篇,科学数据系统服务量执行期内增至9429项。在服务内容扩展方面,在原有提供科技文献共享、科学数据共享、专家咨询和仪器共享等技术服务基础上,根据企业需求开辟数字图书、科技查新、法律咨询、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行业情报和竞争性情报查询等服务内容。
面向特色行业的技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其中,服务机构的职工总人数和专业团队人数分别增加11%和23%,专业化服务能力增强为提高中小企业的研发能力提供保障,尤其是降低了初创期企业的创新创业风险。
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国为184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提供0.35um-90nm多项目晶圆(MPW)流片、测试、EDA等技术支持552项,为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尤其是小批量生产企业用户提供了灵活、先进的工业级制造工艺、封装、测试服务,有效降低产品研发成本。张江中药标准化研究与服务平台研发出中药化学对照品400余种,其中327种达到批量制备,并已经为国内外100余家生产和科研单位提供中药化学对照品技术服务,这对于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全面提升中药的质量标准水平,促进中药现代化、规范化、国际化,均有重要科学价值,对中药产业链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2008年,“中药质量标准综合评价关键技术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公共服务机构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链不断完善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一些专业孵化器、技术转移机能够把创新前端的基础研究、前沿研究、中端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交易、后段的投融资服务、创业孵化、项目产业化、人才培训等融合成一个开放式创新网络,从极大程度上提高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2007年以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服务各类科技企业753家,实现技术转移、融资等达65.7亿;两年以来,帮助70家科技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认定优惠政策,享受减免税9亿元,同时,先后举办“2007联合国全球南南技术产权交易培训”、“2007国际数字能源论坛”、“中国企业赴加拿大上市项目推介会”等活动,推动国际技术转移。
华东理工国家大学科技园小企业发展服务平台针对化工企业特点,为入驻企业提供危险品统一储存和专业实验室服务,减少了园区的管理风险,降低开办企业经济成本及时间成本,帮助企业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通过提供法律咨询、市场开拓、企业形象及品牌建设、政策咨询、风险投资、财务管理等系统服务,进一步降低了中小企业创新创业风险,园区行业集聚度、自身的吸引力增强,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入驻企业90%以上属于化工及电子信息行业;企业数量从2008年初的61家发展到目前的155家;入驻企业2009实现收入超过70亿元;无一重大安全事故或诉讼纠纷发生。
从2006年-2008年项目验收统计数据看,服务企业数由立项前的102139家增加至120836家,增加18%;为中小企业服务项次由762558次增至839591次,增长10%;项目执行期内累计投入1.04亿,累计服务收入达1.07亿,平均服务需求满足度近60%,部分服务机构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为自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积极拓展专业服务市场,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并建立了孵化器与投资相结合的孵化-投资管理新模式。截至2010年,累计为张江园区及区外服务企业480家,完成样品检测40000份,完成项目研究25个,免费技术培训20余次;通过早期介入新药研发服务方式协助11家中小企业进行新药注册申报和临床试验研究工作;新引入孵化企业51个,新增预孵化项目28个;2008年与上海浦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张江生物医药孵化创新基金”,基金总额为2000万元。截止到2009年底已建立了182个项目的投资项目数据库,为70多家张江园区内的生物医药中小型创业企业提供了超过百次的融资咨询服务。平台公司还积极规范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制定《张江生物医药孵化创新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和《平台公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了投资决策委员会、风险控制委员会、专家评审委员会和投资发展部三委一部的管理监督模式,防范投资风险进行科学管理,为实现投资收益打下良好基础。项目执行期内已帮助3家创业企业成功获得了超过6000万元的风险投资,平台的服务收入累计达632.98万元。
“十一五”期间,上海市提出了新能源、先进重大装备、电子信息制造、生物医药等九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瞄准产业高端,力争抢占新一轮产业制高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引导和支撑。为此,上海市科委围绕上述领域,加强政府引导,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完善,一方面充分发挥公共平台在先进技术和设备、专业人才、最新信息等方面的集散作用,使其成为提高科技能力的重要因素、增强科技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性支撑、重要科技战略性资源。另一方面加强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企业孵化、技术转移、专业技术服务、技术创新和标准体系的建设力度。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自2004年7月正式开通以来,形成了包括科技文献服务、仪器设施公用等在内的十大创新服务系统,打造了全市性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颁布实施了全国第一个科技资源共享的地方法规,建设了一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服务成效显著。目前平台已成为上海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特色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以及国家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节点。
上海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上海近10家科研院所,为上百家从事LED照明研发和制造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检测等配套服务,建立专利池和技术标准库,聚焦世博会半导体照明大规模集成示范应用,通过组织企业参与世博会主题馆、“沪上·生态家”等主要场馆的项目建设,完善了专业服务平台建设,强化了上海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的产品研发、工程组织、专业服务和企业孵化能力,为上海半导体照明及新型显示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上海逐步建立了孵化器、科技园、产业联盟、基地和集群联动发展局面,充分调动、促进流动、高效配置、综合集成和有效使用更多创新资源
针对科技创业风险相对较高、创业初期产出较小,创业成功需要一定周期的现状,上海市政府出台《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业的实施意见》,着力构建并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服务体系,通过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创新驿站”等科技中介、推动科技创业投融资体系加大公共服务覆盖面和效率,提升孵化服务功能,营造鼓励科技创业的孵化环境。
围绕中小企业发展过程的关键环节,政府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合理配置和整合科技资源,通过科技园、特色产业基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服务平台等形式有效介入,初步形成了创新链、产业链和企业生长链有机结合的系统网络。
“十一五”期间,通过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降低创业风险,从源头上释放创新活力。目前,上海已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42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7个,孵化场地总面积达到60.3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242家,累计孵化毕业企业976家。科技创业服务网络提供的孵化服务辐射至全市各类科技创业企业,形成了政府与社会资源共同投入、综合孵化与专业孵化相结合的网络化发展格局,培育出分众传媒、微创医疗等科技明星企业。
近年来,上海制造业由注重规模、速度向注重质量、结构、效益转变,产业结构处于调整、优化和提升时期,产业进一步积聚,不仅形成了世界主要的微电子开发和生产基地、世界主要的精品钢生产基地、世界级的综合性汽车产业基地和世界级一体化的化工区,临港装备产业基地和长兴岛造船基地建设也正式启动,市区联动还形成多种特色产业基地,其中获得科技部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7个、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7个。这些基地建设与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组织模式有机结合,不仅形成了以大企业为核心,众多小企业“小而专”和“小而配”的协作化经营,还催生了一批专业服务机构,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为基地内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化和全方位的配套服务。
“十二五”上海发展中的关键战略就是要建立城市创新体系,积极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走创新驱动道路,其本质要求就是“以创新带动转型,以转型促进发展”。为此,服务体系将服务于上海未来的发展战略,一是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链高端发展,以创新发展模式和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定位“高端、新型、集聚”;二是引导和推动新服务模式、新应用、新增长点不断涌现,拓展服务机构的内涵和外延;三是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服务机构在创新链、产业链、企业发展链上的纽带作用,形成有机融合的服务网络。
上海将着力提升生物医药、软件及服务、电子信息制造和新材料等领域服务机构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内容,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建立物联网、云计算、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加强服务机构对钢铁物流、成套设备等传统行业实现战略转型的引导作用。力争发展100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效应,规范化、专业化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围绕孵化器、产业联盟和基地建立高效服务网络,形成现代服务业的典型示范。
(王珺、程国来、王仰东 科技部火炬中心;梁冰 上海市科委高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