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婷婷 樊玉静
小儿科 大大夫
——记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西院院长袁宝强
本刊记者 王婷婷 樊玉静
留学期间参观荷兰乡村
在医院,儿科是个特殊的科室,面对的是小到呱呱坠地的新生儿,大到十五六岁的儿童。医生们在临床治疗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患儿不会表达和查体不配合,因此工作之难、之累、繁琐、风险可想而知。面对工作强度最大、风险度最高、经济收入最低的儿科专业,多数医学生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不会首先选择儿科作为一生的职业。然而,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小小儿科里,却有一位远近闻名、人见人夸的大大夫。他叫袁宝强,是医院儿科的主任医师。说他是“大大夫”,并不是他的架子大、权力大、年纪大,而是他的医技好,本领大;医德好,名气大;服务好,影响大;工作负责威信大,率先垂范作用大……,真不愧是名副其实的“大”大夫。
职业生涯中,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理想就是最强的动力。1981年秋季,袁宝强初到徐州医学院报到时,就带着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学医可以回家给家人看病”。有了这个美好的愿望,袁宝强如饥似渴的学习医学知识。尽管当时的徐州医学院条件是那样的简陋,但他却异常兴奋。看到实验室里这样那样的仪器和设备、摸着图书馆中各种各样的书籍、想到五年后就可以穿上白大衣为家人、乡亲看病的美景,袁宝强克服了种种困难。
由于在生产实习时就选择了儿科专业,因此袁宝强比同班的其他同学更加幸运地留在了附院儿科工作至今。如今,他已经成长为一名学术带头人。谈到个人理想爱好与事业的关系时,袁宝强认为:只有把个人的理想爱好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理想爱好的发挥才有广阔的空间和平台。而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只有把临床医疗的目光聚集到患者的实际需求中去,才能将所学知识服务于患者。这也正是袁宝强科研思路与动机的来源——来自于临床,服务于儿童。
临床上癫痫的儿童很多,在国内统计的900多万的癫痫患者中儿童占有大多数,这对癫痫儿童的家庭造成了很多的影响,因此在报考硕士研究生时,袁宝强有幸成为我国著名的儿童神经病学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吴希茹教授的学生,受惠于吴教授的言传身教,回到工作岗位后,袁宝强便把研究和治疗儿童癫痫作为工作的重点。而他第一个研究的课题思路就是来自于癫痫儿童父母常问医生的一句话——孩子抽风一次对孩子有多大影响?带着家长的疑惑和医生的职业使命,袁宝强开始了单次癫痫发作对发育期大脑损伤程度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管单次发作时间长短,都会对大脑造成损伤,只是损伤的程度与抽风的时间长短有关联。
袁宝强的第二个课题同样来自病人的进一步询问:癫痫发作一次有损失,为什么孩子表现不同?对此疑问,袁宝强开始了癫痫儿童发作后脑损伤与修复机制的研究。目前该课题仍在深入研究中。而这个课题也由此形成了他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发育期儿童癫痫发作后脑损伤与修复机制的研究。与此同时,病人家长的第三个提问又引出了袁宝强的另一个研究方向:孩子反复发作和服用抗癫痫药物后智力都变傻了,有没有药物来保护或减轻智力受损?通过研究,袁宝强发现,银杏叶提取物对发育期癫痫脑保护作用的研究,目前他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我国富产的银杏产品—银杏叶提取物对癫痫所致的脑损伤和智力下降具有保护作用,进一步扩大了银杏叶提取物药用范围。
此外,袁宝强通过系列研究揭示了在大脑不同发育阶段c-fos等即刻早期基因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而且不管是单次癫痫发作还是癫痫持续状态往往在发作后即刻存在c-fos、NF-kB等基因的表达,随后诱导以海马神经细胞为代表的神经细胞凋亡。而这种损伤至少是由NMDA受体受到刺激兴奋后导致以c-fos基因为代表的一系列即刻早期基因的表达,进而启动了神经细胞的凋亡和新的突触再生、神经纤维的芽生等神经发生过程,在以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为代表的神经干细胞发生增殖、迁移,同时凋亡区域内及周围正常神经细胞发生神经纤维芽生,并与新生神经细胞和其他正常神经细胞发生突触重建,p38表达水平上调,从而实现癫痫发作后神经细胞与神经纤维可塑性的改变。因此,徐州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会认为该项基础性研究课题,选题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性,研究构思有创新性,对于认识儿童癫痫脑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项成果在总体上达到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鉴定证书编号:徐科鉴字2006第095号)。在启动癫痫导致的神经发生过程中,袁宝强及其团队近期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低氧诱导因子、Nogo因子,Semaphorins-3A等因子参与了神经发生的过程。
与国内导师吴希茹教授及国外导师一起参加国际会议
谈到科研工作所获得的成果,袁宝强平和低调,“认真做事,踏实做人”是他经常提到的一句话,也是他做事做人的准则。他认为自己所开展的研究工作有意义,因此必须全身心地投入,但他又认为自己每天的工作却是平凡的,每个人只有认真地完成每一件手头的任务,长期的平凡积累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尤其是在儿科学研究领域,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好各环节的平凡工作,才有可能出成果。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如果孩子有个头疼脑热,不仅父母甚至全家都吃不好、睡不安,巴不得“华佗再世”、灵丹降生。为了不负家长的厚望,努力用过硬的技术服务好患儿,袁宝强虚心拜同行为师,向书本求救,在实践中探索,二十几年如一日,刻苦学习,不懈追求。
为了更好的提高自身临床水平,袁宝强经常挤时间学习儿科新知识、新技术,图书馆、电脑室等经常见到袁宝强的身影。在一些少见病或罕见病患儿的病床前,更常见到他留连其间。与同事合作,袁宝强曾先后在该院首次诊断儿童重叠综合征、联合免疫缺陷病,首次利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儿童多发性脑脓肿。针对存在比较多的多动症、抽动症和癫痫症患儿,袁宝强率先在全市开设小儿神经行为与癫痫门诊,建立患儿病例档案,公开自己的联系电话以便癫痫患儿的家长随时咨询与联络。建立小儿神经病房,专业收治小儿神经专业患者,通过与科室同事多年的共同努力,目前附院儿科小儿神经专业走在江苏省领先水平。为此,袁宝强主持了2003年和2004年的《江苏省小儿神经系统疾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2006年再次主持省级医学继续学习班《江苏省儿童癫痫讲习班》的办班任务。
不仅如此,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和科室主要负责人,袁宝强淡薄名利,清正廉洁,安于清贫,宽厚善良。他从来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利谋求过任何私利,没有收过病人家属一个红包,而且,为了给病人治疗,牺牲了许多正当的个人利益。
一次,一位患有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在痊愈出院时已没有回家的路费,袁宝强知道后拿出100元送给患儿家长,患儿家长感激万分。还有一次,一位患有淋巴瘤的患儿家长,出于对及时得到正确诊断的感激之情,而分别两次送给袁宝强1000元代用卡,在几次不能退回的情况下及时上交到医院行风办公室,最后作为患儿的住院费而返还患者。
除了在医术医德上严格要求自己,多年来,不管是作为住院医师还是科室主任,袁宝强一直坚持参加临床一线值班,无论何时,他总是随叫随到,接诊病人,书写病历,记录病程,下达医嘱,帮助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他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每次查房时,除了检查病儿的治疗情况外,还要问问病儿的冷暖,关心病儿的护理情况,甚至亲自指导患儿家长进行拍背祛痰等家庭护理工作。他在工作岗位上总是用很多的时间接触、看望、安慰、帮助病人和家属,解决其急需解决的困难。多年来,儿科病区的病床使用率始终是在全院所有病区中名列前茅,工作人员往往是超负荷的工作着,而他总是尽量地把繁重的工作承担起来。
由于袁宝强的亲切、和蔼、热情、耐心的工作作风,加上高超的医疗水平,深受广大患儿及家长的欢迎,因而使得袁宝强在每一次专家门诊都难以及时下班。为此先后共收到表扬信多封,锦旗10余面。
学生参加研究生答辩
和留学生在门诊
参加志愿者活动
除了参加临床值班,袁宝强还坚持完成每周多次的专家门诊,往往前脚刚出夜班,后脚就端坐在诊室里,专注地为患儿看病。儿科经常碰到十分仔细又过分脆弱的患儿家长,要求医生们不但要有娴熟的技术、广泛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十分的耐心!袁宝强总是会以非凡的毅力,始终和颜悦色地回答她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触过他的家长都指名要他给孩子看病,以至于每次的专家门诊时间都要延迟下班。
作为领队,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教育是医学事业的继承和延伸,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力与魅力之所在。从学生时代起,成为一名职业教师就是袁宝强的梦想。多年来,他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尽职尽责、公而无私地以教书育人为神圣事业,以学生为本,为精英搭建科研教育舞台,在三尺讲台上演绎着生命的精彩,致力于教育、培养和影响一批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有知识、能做事的儿科学人才的发展。
袁宝强至今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教师大会上,从校长们的年度工作计划、到教务处的教学安排、每个部门的工作都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扎扎实实、清清楚楚。因此他感到工作在一个严谨务实、目标明确、雷厉风行的集体中是一种荣耀,当然也是一种压力,它促使袁宝强努力学习和工作。
他更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参加儿科教研室集体备课活动,在热烈的讨论中,敬业努力的老师们如姚福宝、柏实杰、张绍美等无私地传授着自己工作的经验,使他知道了如何去备课和讲课,使他体会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从助教到讲师、再到教授,在袁宝强的个人成长历程中无处不体现出集体的烙印和前辈老师的关怀。
历史在进步,时代也在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务。十年前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显然不能适应现代的要求。二十多年来,袁宝强亲历了徐州医学院从一支粉笔、一本书到多媒体教学,从上讲下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到PBL教学模式的转变,从单纯的汉语教学到双语教学,从国内教学到留学生教学的教学发展历程,这个发展过程体现了徐医的教学发展的成功,也是袁宝强个人教学水平提高的过程。
“作为一名老师,我经常在课堂上对我的学生说,无论学习还是工作,我们都应该在业务上勤奋用功,并且要持之以恒。”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袁宝强所带领的《儿科学》学科发展取得了骄人的进步。《儿科学》从徐州医学院的优秀课程发展为精品课程,再发展为江苏省“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学科。住院病床从20张到46张,再到目前拥有三层楼、四个病区共130张。而这点点滴滴的变化也带来了袁宝强个人成长的荣耀:从全院教师的板书讲课一等奖到多媒体教学的二等奖,从诱导式的教学模式到《儿科学》双语教学的创新、再到《儿科学》留学生教学大纲的制定,从普通教师到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从优秀共产党员到师德先进个人。学院如水(天)他如鱼(鸟),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
2011年6月,袁宝强从医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岗位调任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西院的管理工作。在认真调研医院现状的基础上,袁宝强提出了“民主决策、精细管理、强化执行、创新思路、谋求发展”西院管理理念,重点加强精细化医院管理和强化制度的执行力,提出了今后5年西院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同时,积极开展三好一满意工作和医疗核心制度竞赛活动。
为进一步配合卫生部关于抗生素使用与管理的相关规定,让临床医师在使用抗生素时有更好、更方便的依据,在附院徐开林等党政领导大力支持下,袁宝强院长带领医院下属研发团队的研发人员与多名院校学者、旅外学者一起,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研制出的一高精密临床实验室分析仪器—血液检验多功能分析仪。该设备吸取了全自动、半自动生化、血凝仪、特种蛋白等仪器的经典优势,将传统生化仪、血凝仪、特种蛋白仪融为一体,这样在临床病人就诊后很短时间内医师就可以大致判断出病原体感染种类,从而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避免了抗生素使用的盲目性,因此这款血液检验多功能分析仪特别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急诊实验室、移动实验室、综合实验室、专科实验室、科研实验室,尤其适用于广大的社区医疗卫生中心。
参加社会公益性讲座活动
为更进一步拓展血液检验多功能分析仪的推广使用,袁宝强充分发挥其科研教学的优势,带领研发团队已与中国科学院研发一款适用于基础的多功能诊断仪,能够满足基础一线医疗机构在病原学诊断等方面的要求,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装备。
作为医院管理方面的一名新兵,袁宝强院长认真学习医院管理方面的新知识、汲取新观点,对照JCI医院管理标准设计西院各项医疗工作流程,重点加强病人出入院流程、各项医疗护理流程,尤其是针对手术病人安全方面,袁宝强院长带领西院手术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等学习韩国、台湾等医院的管理经验,设计出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西院手术安全核查作用流程,从手术病人的接送、麻醉前后、手术前后的信息核对等方面进行了强化,确保不出现接错手术病人,不出现手术部位的错误,确保手术前后用药和护理的正确性。
作为附院西院的院长,关于医院的学科建设,是袁宝强作为行政领导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袁宝强认为,作为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每一个学科必须要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在医教研三个方面,他更强调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科研水平和层次来促进医疗水平的提升。因此他的做法是:
1、合理布局学科发展目标:作为医学院主要的学科,儿科学教学和科研一直是医学院和附属医院的优势学科,在苏北及淮海经济区属于领跑者,因此,在制定儿科学学科发展时首先确立在江苏省的优势,后来在医学院和附院领导的支持下,袁宝强及其团队整合了医学院部分教研室的学术力量,《儿科学》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2、人才的引进。根据学科水平和现有人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引进学科发展所需的人才,目前儿科亚专业建设明显得到提升,儿科三级学科得到全面发展。
3、依托研究生培养,提升整个学科的科研力量和水平。
袁宝强带领团队研发的血液检验多功能分析仪:
血液检验多功能分析仪,系徐州医学院下属公司研发人员与多名院校学者、旅外学者一起,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历时近5年研制出的一高精密临床实验室分析仪器。它吸取了全自动、半自动生化、血凝仪、特种蛋白等仪器的经典优势,将传统生化仪、血凝仪、特种蛋白仪融为一体,创新设计,使生化、血凝、电解质、特种蛋白检测在这一台仪器上完成,且检测速度快——理论检测速度每小时大于500测试。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急诊实验室、移动实验室、综合实验室、专科实验室、科研实验室,也可作为全自动仪器备用机。
据悉,目前我国大约拥有一万六千七百余家二级以上医院、五万余家一级(社区)医院。当前又值我国加大力度进行医疗制度改革之时。今年六月份,卫生部长陈竺在卫生工作讲话中提到,关于“54321”工程问题,要求在2到3年内要使五万家基层医院,具备基础医疗条件和建立完善的居民健康档案的能力,使全民医疗得到保证。这就要求全国这五万家医疗机构,需要装备一定的医疗设备和实验室检测设备,使这些医院有能力服务一区域民众医疗和健康体检。而具有一定速度的生化分析仪器、血凝仪器、特定蛋白仪器、电解质分析仪器都是必须装备的仪器。
袁宝强及其团队研发的血液检验多功能分析仪具有上述仪器所有功能,而且具有每小时大于500测试的检测速度,具有体积小、便于移动、携带的特点,能满足实验室大多项目的检测需求,使更多的医院具备外出体检的能力。
其次,由于市场经济的作用,目前我国年18万吨抗生素的用量,使医院抗生素使用泛滥,细菌变异耐药加剧,超级细菌频频出现,这些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倍加关注,近年来我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抗生素的滥用问题,多次指出要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管理,今年10月14日卫生部再次指出对抗生素使用严加管理,出台了有史以来最为严格的抗生素管理办法。随之,指导药品使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也被医疗单位重视起来,C反应蛋白、内毒素等能够指导抗生素使用的检测项目也就越来越倍受关注,血液检验多功能分析仪具备这些检测功能,可以满足医院对上述项目要求。
对于一级医院,由于血液检验多功能分析仪具有检测速度快、检测项目多,可作为日常常规用机;对于二、三级医院,血液检验多功能分析仪可作为急诊用仪器、专科(消化、心内肾内、儿科、感染)实验室——一机多用、床边快速检验(POCT)——检测速度快。
血液检验多功能分析仪的上述优势,不仅可以满足全国近七万家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的不同的需求,同时,由于血液检验多功能分析仪是弥补国际空白的科研项目,在国际市场上同样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