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杰 彭慧婧 杨家林 蒋 艳 童 潼 蔡德建
(广西海洋研究所,广西 北海 536000)
方格星虫催产技术初探
邹 杰 彭慧婧 杨家林 蒋 艳 童 潼 蔡德建
(广西海洋研究所,广西 北海 536000)
经2007~2010年对方格星虫进行亲体选择和多种方式催产试验,累计孵化出6亿多粒海球幼体,总结出:方格星虫亲体首次挑选时间选择5月下旬至6月初,可通过观察卵子数量进行挑选,依体色简单鉴别雌雄,雄雌比1~2:10,人工催产使用水泥池浅沙培育催产,暗光环境、升温环境和水温27℃以上易诱导产卵成功,产卵多在夜间进行。
方格星虫;亲体选择;人工催产
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又称光裸方格星虫,俗称“沙虫”,于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其中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沿海分布较多。方格星虫其鲜品和干品味美畅销,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造成近年来沿海渔民对其过渡采捕,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目前国内学者对星虫类研究集中于繁殖生物学和组织学,陈振国等对方格星虫人工催产有所描述,但目前关于方格星虫催产方法存在的争议较多,笔者通过2007~2010年多次对方格星虫亲虫挑选、性比、投喂和多种催产方法的比较试验,探讨出一套合理的水泥池浅沙培育以及控温催产技术,现阐述其方法和2009年部分试验结果。
方格星虫繁殖期于每年4~9月,繁殖盛期为5~8月,自然海区性比例约 1∶1,5月中旬后易取得人工催产成功,故首次挑选亲体多选择5月下旬至6月初。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方格星虫怀卵量差异较大,亲体的挑选以怀卵量多少作为主要指标。挑选前可将当日采挖的备选亲体集中堆放使其缺氧变白,摊开后由于氧化作用备选亲体的体色慢慢变深,挑选时可以拇指轻轻压拭方格星虫的体表,于体表的方格间可观察到游离的卵子,靠近触手端体壁较薄区较易观察,卵子较多即可作为亲体,若观察不到明显卵子可能为未成熟的雌方格星虫或雄性方格星虫。雄性亲体以拇指压拭时可观察到乳浊的体液,无明显的球型卵子,其中椭球形或不规则团状物主要为精细胞团。挑选过程,雄性体色变化较雌性小,体色浅,呈白红色,通过体色判定可节约挑选时间,也可作为雄雌分类的简单依据。雌虫怀卵与体重相关,挑选以体重45~60条/kg为宜,同时其触手部无损伤可伸缩,体壁无破损及凹陷的伤痕,雄雌挑选比1~2∶10。选好后以沙滤海水反复冲洗,然后投放于催产池。
亲体的暂养和催产为同一水池,可采用底面积约 15~20m2,深l~1.5m的水泥池,每平方米备有0.5个气石充气。池底一半铺设一层浅粗沙(0.5~3mm),厚约5~10cm,沙层远离排水口,粒径以 1mm以上为主,大小全面。铺设前清洗消毒沙粒,可以次氯酸钠消毒剂消毒,毒性消失后铺设。催产池要求保温设施好,池上方1m处可以遮阳板或黑膜遮光,避免强光直射,维持一个暗光环境。亲体放入前加沙滤海水至水深0.8~1.2m,之后将亲体均匀投放在铺沙的位置,1~2分钟内会完全潜入沙层中,不潜沙者捞出。
方格星虫的饵料以海生底栖藻类和有机碎屑为主,摄食时连同沙子饵料以触手状的吻部卷入体内。较好的饵料主要为底栖硅藻和单胞藻培养池沉积物,备用投喂饵料为螺旋藻粉和干贝粉。底栖硅藻需培养且提前半个月制备,藻种可从自然海区以附着版或塑料薄膜引种,于室内池以透明塑料薄膜作为附着基培育。待薄膜上的硅藻层成黄褐色,较厚时可用少量水洗下,拌以细沙粘着投喂。单胞藻培养池沉积物常见于生产单胞藻饵料池的底部,由一些老化沉积而形成的单胞藻层,将其与细沙拌匀后制成饵料。海藻粉和干贝粉投喂前都需拌细沙粘着。
同方格星虫亲体培育,方格星虫较耐盐度变化,以沙滤海水换水,多雨季节海水比重低于1.007时不利于幼体发育,可停止亲体收购。亲体投放后每日上午需排干换水一次,排干水后将分布于池底未铺沙部分的亲虫重新投放于沙层上,同时将体色变白、无活力或死亡腐臭的方格星虫挑出,部分亲体在培育过程中死亡于沙层中,需将其连同附近的沙子一同取出。每次换水可冲洗一下沙层并重新铺平沙层,亲虫死亡较多或培养10天以上需更换催产池。
每次投喂为换水时排干水后,第一次投喂时间为亲体投放于催产池前。一次投喂量为约8m2硅藻附着基上的硅藻或一池单胞藻沉积物,藻粉或干贝粉可一次投喂2~5g。投喂时将饵料直接撒于沙层上方,然后缓慢注水以防饵料移位。
催产池应保温在25~30℃,27℃以上的水温和升温环境易产卵,温度剧降后亲体不产卵。当温度一直偏低、亲体不产卵时,可加温使水温慢慢升高至27℃以上,直到产卵。
水温较高和饵料的腐败会造成病菌大量滋生,亲体催产培育时主要通过换水来控制亲体的死亡或疾病爆发,必要时加冰块来降低池水温度以防止水温超过34℃,以提高亲体催产培育成活率。亲体死亡较多时,换水后也可投放水产用抗菌类药物来控制病菌爆发。使用过的沙子再次使用前可以次氯酸钠消毒剂消毒,之后以硫代硫酸钠除氯,再以沙滤海水冲洗。
成熟的亲体多在夜间21时后产卵,偶尔也发生在午后,夜间产卵可于第二日上午收集,午后产卵可当日下午收集。产卵排精过程一般持续1.5~5小时,通过烧杯观察发现卵子即为开始产卵的标志,大量产卵时亲体会游到水中游泳排卵排精。受精卵通过显微镜观察无胶质膜且很快发育为 2细胞期,但应注意由于部分亲体死亡造成卵子流出体外容易造成产卵的假象。一般在方格星虫产卵6~12小时后以350网目的筛绢袋收集,收集时停止充气,以虹吸法排水收集。当亲虫产卵持续时间过长且产卵不多时可推迟收集时间,直接收集孵化出的海球幼体。收集后将幼体投放于培育池以单胞藻培养。
2009年7月5日于北海市广西海洋研究所竹林海水增养殖试验基地,对从北海市竹林海区购回的30kg亲虫,雌雄比约10∶1,分1号、2号两池培养催产,每池约15kg亲虫。培育时间14天,每日12时检测水温,每次产卵从水层中部抽样1000粒统计受精率,观测结果见表1。
表1 2009年7月方格星虫催产试验结果
目前用解剖法获取方格星虫体腔中的精卵,人工授精尚无法取得成功。试验证明从肾管中取出的精卵容易受精成功,被肾管收集的卵,胶质膜已不存在,但解剖肾管无法满足人工育苗所需的受精卵。温差法试验只有升温条件利于方格星虫的产卵,降温条件亲体极少产卵,但升温不宜过快、过高,容易造成亲体死亡。阴干法和流水法在多次催产试验中催产成功率较低,有时需反复操作方能成功,亲体死亡率较高。相对于裸池催产,水泥池浅沙培育与催产可以通过控制投喂和模拟方格星虫的生存环境来降低亲体死亡率,亲体生存时间长,产卵批次多,同时浅沙利于亲体交配。除了催产方式外,影响方格星虫亲体产卵的其它共同关键因子是亲体成熟度、温度、光照以及亲体的体质,因而掌握亲体挑选、性比、催产培育方式和影响产卵的关键因子可增加亲体产卵次数与产卵数量,降低亲体死亡率。
方格星虫亲虫购回后产卵呈现多次性与阶段的连续性,一般以一个连续性的产卵阶段称为一次产卵,一次产卵多持续2~4天,会形成一个产卵峰值,其中夜间产卵居多,首次产卵也可能发生在午后。多年催产试验证明亲虫首次大量产卵隔2~7天经过继续培育可二次自行产卵,二次产卵过后产卵量便下降甚至不再产卵,同时亲体死亡也大量增加,故一般在第二次大量产卵结束后可将剩余亲体出售。
[1]吴斌.光裸方格星虫生殖细胞及胚胎发育[J].广西科学,1999,6(3):222-226.
[2]王庆恒,杜晓东,黄洪艳等.湛江地区光裸星虫的生殖细胞发育和生殖周期[J].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5,1:5-9.
[3]邓中日,黄勃.裸体方格星虫消化道组织学研究[J].海洋科学,2009,4:40-44.
[4]陈振国,关则智.方格星虫土池人工育苗技术初探[J].海洋与渔业,2009,2:13-15.
[5]邹杰,彭慧婧,蒋艳,等.方格星虫亲体培育试验[J].渔业现代化,2010,37(3):30-33.
[6]兰国宝,阎冰.方格星虫繁殖生物学研究[J].水产学报,2002.6:503-509.
S96
A
1008-1151(2011)04-0142-02
2011-01-21
广西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桂科基0991015)
邹杰(1983-),男,广西北海人,广西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从事海水新品种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