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寿
红色谍魁叶剑英
王阿寿
近些年,党史、文学、影视界对地下情报工作(红色谍工)特别钟情,并考证出“特务”一词就是我党最早创用。说到我党最早从事此“特务”工作的同志,就有周恩来、陈赓、钱壮飞、李克农、胡底等人,特别是中央特科,更是英勇而又传奇。但若以从事此“行”的时间先后并有重大贡献成绩为序,我党的红色谍魁应首推叶剑英。
叶剑英是粤军著名将领,黄埔军校管理教官,其军事才华深为黄埔军校校长、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和粤军首领张发奎等看重,被委以重任。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向共产党人和革命者举起了屠刀。正在江西吉安任北伐军新编第二师师长的叶剑英,于5月6日通电反蒋。不久他到达国民政府所在地武汉,受到粤军老首领张发奎(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黄琪翔(四军军长)欢迎,被国民政府委任为有“铁军”之称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就在这血雨腥风的时刻,身居国民党高官的叶剑英,却决心献身共产主义事业,并经受了党组织较长时间考验,于7月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身负特殊使命的秘密党员。入党后,他随第四军来到了江西九江,军部就驻扎在甘棠湖附近。
此时,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以反击国民党右派,共产党能掌握和受共产党影响的一些国民革命军正在调往南昌。已举旗反共、与蒋介石同流合污的汪精卫嗅到了异常气味,与张发奎、朱培德(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等人密谋,决定以张发奎的名义,邀请已到达九江的暂编第二十军军长贺龙、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叶挺上庐山开会,届时予以扣押,令贺、叶部在南昌九江之间的德安一带集结,用三个军的兵力将其包围。好阴险的毒计!谁知他们的密计被张发奎、黄琪翔身边的叶剑英知晓了。
“怎么办?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领导此时切不可离开自己的部队,更不能中计上庐山。”叶剑英这么想着,决定要把这一重要情报送出去。好在高层没人知晓四军参谋长会是共产党,好在叶剑英深得张发奎、黄琪翔的信任,一些行动尚不被人注意。他瞅到一个空子,连夜找到党内同志叶挺(叶挺系192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将汪精卫、张发奎的毒计告诉了叶挺。他们商定,由于时间太紧急,来不及向上级党组织报告请示,由叶剑英出面,装着没事悠闲的样子,叫上贺龙、高语罕(时任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秘书长,共产党员)、廖乾吾(时任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到甘棠湖烟水亭附近划游船赏风景,以此作掩护,共同商量对策。在湖心小船上,叶剑英将自己在山上听得的汪精卫、张发奎、朱培德密谋计划详情告诉了他们。
贺龙接到张发奎邀请上庐山的信,并不知要他去开什么会,更不知里面有什么名堂。叶剑英告诉他:“你是带兵之人,他们名义上是邀你们上山避暑,会商军机,实际上是要将你们扣押起来,在山上夺去你们的兵权,在德安,解决你们的部队。”
“好阴险的一步棋!”贺龙说。
“所以你和希夷(注:叶挺,字希夷)不能上庐山,你的部队也不要去德安,你们要坚定不移地赶往南昌。”叶剑英说。
叶挺、高语罕、廖乾吾赞同叶剑英的意见。
贺龙此时还不是共产党员,他也不知道同舟共济的这四个人是共产党人,但他反对蒋介石汪精卫的反动政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感谢叶剑英等人在关键时刻帮助了他和他的部队免遭灭顶之灾:“我不上庐山,部队也决不去德安。希夷的部队先走,我的二十军随后追上去,我们都去南昌!”“参加起义”这四个字虽然都没有说出来,但大家都心里明白。
为了实现其阴谋,汪精卫从武汉赶到庐山,见叶、贺不肯上山,其所部又拒不听令去德安,反而都去了南昌,就怀疑走漏了风声,于是下令在九江查封“赤化”报馆书店,搜捕其负责人,通缉二方面军中的共产党员恽代英、高语罕、廖乾吾等人,在各部队彻底“清党”。又是叶剑英在庐山得知此情报,不露声色地派人连夜下山通知廖乾吾,廖乾吾赶紧通知恽代英、高语罕,他们立即离开九江,奔向南昌,参加起义去了。
叶剑英送出的这两个重要情报,及时排除了南昌起义的险情,避免了革命同志的被捕和牺牲,为革命立了大功。叶剑英在敌垒高层藏而不露,政治上十分敏感,善于捕捉信息,搜集情报,并能及时送出、果断处理,充分体现了叶剑英具有高素质的地下特工经验。据考证,叶剑英送出的这两个重要情报,是我党红色谍史、隐蔽战线上的第一件成功的重要情报,叶剑英开创了我党红色谍报史。
南昌起义爆发后,因二方面军一个军和近两个师投向了共产党,张发奎十分恼怒,他想派兵去追击南下广东的起义军,被叶剑英巧妙劝阻。这时,第二方面军教导团到了南昌,它的前身是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党团员较多,政治工作较活跃,我党原本要他们也参加南昌起义,但因他们太 “红”,汪精卫在武汉 “清党”时,要拿它开刀。当时还在武汉的叶剑英暗中鼓动张发奎出面,将武汉分校接管过来,改编为第二方面军教导团。叶剑英入党后,乘个机会兼任了教导团团长,保住了这支队伍。教导团到了南昌后,江西省主席朱培德又以 “清党肃共”为名,要解除教导团武装。叶剑英知悉后,利用张发奎千方百计扩充实力的心理及与朱培德有矛盾,提出将第二方面军教导团改为第四军教导团,并入第四军建制。叶剑英以教导团团长名义对朱培德说:“教导团已严加紧束,也进行了‘清党肃共’,张公(发奎)都放了心,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他们在南昌不会住久,不会闹事的。”碍着张发奎的面,朱培德也无可奈何。因张发奎要带部队回广东,与桂系军阀李济深争地盘,叶剑英就率领教导团沿赣江南行,奔往广州。
到了广州,叶剑英继续当第四军参谋长,与中共广东省委取得了联系,广东省委决定由省委军委负责人黄锦辉与叶剑英单线联系。黄锦辉告诉叶剑英:党正在积极准备广州起义,要叶剑英做好这样几件事: (1)在张发奎的第四军站稳脚跟,取得信任,好掌握更多的敌军内情; (2)要控制好教导团,使其成为起义的重要武装力量: (3)利用敌人矛盾,分化削弱敌人力量,壮大革命力量。
叶剑英明确了任务,第一件事就是要想办法把教导团带进广州城内。原来张发奎、黄琪翔听到不少教导团“赤化”的传闻,自然多生戒心,就把教导团置于花县,不准其进入广州。叶剑英费尽口舌,才说动张发奎、黄琪翔的心,让教导团进入广州驻防。为了避免张发奎、黄琪翔的怀疑,叶剑英以参谋长军务繁忙为由,主动提出管可以,但不再兼教导团团长,推荐杨澍松代理团长,安排几个地下党员担任营、连长,又在教导团内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全团1300人中有200多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在共产党员带领下,教导团政治气氛浓厚,暗中为参加广州起义作准备。
叶剑英还利用参谋长这一特殊身份,将被捕的省军委秘书麻植红等地下党员和革命同志营救了出来。
随着广州城内工人赤卫队和近郊农民武装的活动增多,反动派已感觉到共产党将有异样举动的危险,张发奎、黄琪翔问过叶剑英几次: “外面社会上有什么异常动静?” “没什么异常。”叶剑英总是这样回答。后来,张发奎、黄琪翔得到共产党暴动的情报,调兵遣将,欲要实施大屠杀,叶剑英一方面对张发奎、黄琪翔等说:“你们的情报不可信。我派了不少人去各处打探,自己也常在各处跑,怎么我就没发现共党暴动的迹象?无端在广州开杀戒,会坏了诸位名声,今后在广东怎么立脚?”以稳住敌人,一方面将敌情赶快报告党组织,通知教导团提高警惕,防范敌人的袭击。由于得到了叶剑英送出的情报,广东省委决定起义提前于12月11日举行。叶剑英率领教导团投入了战斗,并担任了工农红军副总指挥,成为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
叶剑英从此走出敌营,公开了共产党员身份,结束了红色谍工的历程。
题图 叶剑英
责任编辑 马永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