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传岚
安防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大有可为
■刘传岚
安防技术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出巨大作用,视频门禁以及视频监控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成功应用,也为安防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和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市场。
随着当前社会管理要素日趋增多,难度不断增大,单靠传统手段已经难以实施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对此,各地纷纷尝试发挥信息化手段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旨在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构建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提高新形势下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
2010年6月26日至29日,全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座谈会分别在深圳和广州举行。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在会上强调:全国公安机关要以深入推进“三项建设”为载体,紧紧围绕当前社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经验,创新机制,着力解决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管理等问题,不断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理念,建立健全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专群结合的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部署随着警情变、警力随着警情走,不断扩大巡逻防控覆盖面,有效整治治安乱点和治安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2011年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课。在开课仪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就当前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提出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
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发表讲话时指出: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危机管理能力;整合基层资源和力量,形成社会管理合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在社会治安方面,要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既加大对严重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犯罪的防范打击力度,又着力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
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在不同场合提出社会管理创新,表明社会管理创新已经上升到国家政治层面。
社会管理创新提出的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以及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等,与安防息息相关,必将给安防行业带来巨大商机。
我国流动人口庞大,长期以来流动人口管理一直是一个社会问题。人口流动在为经济带来繁荣的同时,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严峻挑战。因而流动人口的管理成了社会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流动人口的管理上,不少地方政府也早已开始了自己的摸索创新,以全国流动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的深圳为例,深圳现有人口1400余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40万人、流动人口1200万人。“外来”、“流动”既是深圳社会管理的特点,更是难点。围绕着这个特点和难点,深圳市有关部门一直进行着流动人口和出租屋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探索。从一张小小的居住证入手,深圳市建设了“1+3+N”信息化应用系统,把流动人口的就业登记、居住证申办、居住登记三个信息采集入口为一体,使得流动人口信息与劳动就业和房屋租赁信息挂钩,突出服务功能,构建了落地化、动态化、精细化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
以房管人管理模式创新。出租屋管理是令人颇感头痛的难题,但在今天的深圳,这个难题已得到破解:深圳市实行房屋编码制度,按照一户一码、统一编号的原则,对全市所有房屋设定了唯一的房屋编码,共采集房屋信息、设定房屋编码67万栋887万个,完成率98%以上,并制作成电子地图,为“人屋对应”打实基础。
以卡管人填补治安漏洞。为加强治安防范工作,深圳市在积极推进物业管理进社区的基础上,结合社会治安电子防控工程建设,实施了出租屋电子门禁卡管理措施,为每栋楼房分别安装一套门禁卡和视频监控系统,对出租屋和流动人口实行智能化管理,社区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通过对租住人员实行“核准制”,严格控制居住人数和人员身份,一人一卡、凭卡出入,真正做到来有登记、走有注销。
这种“单元”防控,在楼宇各单元入口安装“门禁卡+视频监控”技防系统,有效地填补了治安管理漏洞。深圳市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部门以深化社会管理创新为动力,加大管理服务工作的力度,抓重点,攻难关,出实招,闯新路,推动全市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有效地促进了社会治安状况的好转。
安防技术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如深圳罗湖区在30个“城中村”的出租楼门口安装4750套“视频门禁”系统,社区基本上实现了零发案;深圳全市安装视频监控探头23万余个,仅2009年,利用这些“电子眼”,深圳警方就发现线索5880条,破获刑事案件3112起,抓获嫌疑人4223名。
视频门禁以及视频监控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成功应用,也为安防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和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市场。
近来,物联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10年中国物联网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带动了人类与物理世界的智慧交流,掀起了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业内专家甚至预测物联网将是下一个亿万元规模的产业,有可能达到互联网的30倍。
一夜之间,物联网热潮席卷全国,让各地趋之若鹜的除了其“新兴产业”的标签外,还有“万亿元”的产业规模。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其融入各领域,必然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变革。物联网分别在应用、传输、感知三个层面为智能安防提供可以应用的技术。现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管理的成本越来越高,城市发展所需应对的形势也越来越复杂。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城市的发展,更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建立和谐城市的需要,打造“智慧城市”的呼声更加高涨。2011年,“智慧城市”将持续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热点,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已蔚然成风,大势所趋。安防技术已在智能交通以及监狱、司法、教育、公安、水利、电力、医院、商场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社会创新管理早已不罕见,如现在物联网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也使环境管理变得更轻松、更透明。其中,物联网作为一次新的产业浪潮引领技术已在我国环境监控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环保部负责人曾在“工业污染源监控暨环保物联网技术研讨会”上强调,物联网应用于环境监管已成为现阶段推动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应用物联网海量集成技术、细化污染源监控系统全方位架构、强化数字环境管理,将带来环境管理模式的重大转变。
另外不少高校正在纷纷率先尝试将“物联网”技术运用于校园管理,“物联网”创新高校管理模式,刷手机就可借书吃饭。
“物联网技术今后是信息科技应用的主流方向之一。南京市公安机关紧紧抓住物联网建设契机,在全市接入城市火灾报警远程监控系统,并尝试将人眼虹膜识别技术运用到监管系统等。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继续高度关注物联网的各项技术发展,并将之用于提升社会管理效率。”江苏省南京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徐珠宝表示。
目前,在公安工作中,采用物联网技术的业务系统已率先应用于证件防伪、安全控制、交通管控、生产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警务领域,在涉人、涉车、涉物和重点场所管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进一步依托物联网与传感技术,全面了解警务信息,提升现代警务的实战能力和服务水平,是公安机关面临的重大任务与战略课题。
社会治安的创新管理,安防将大有可为。2004年以来,公安部相继开展了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和“3111”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从而为社会管理创新探索了经验。
在平安城市建设中,大量新的安防应用市场浮出水面。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社会治安防控、社区防范等都属于平安建设的范畴,而这些都与安防监控报警系统有关。由此可见,平安城市建设除带动社会治安的创新管理外,也促使中国安防产业涌现出快速发展浪潮。以青岛为例,青岛在平安城市建设中,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一面两网三线”动态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一面两网三线”为主体的动态治安防控体系,其中“一面”是指依托覆盖全市城乡的基层派出所、社区警务室、流动警务室、移动治安检查站、110警车、武警特警巡逻车、专职特勤队伍和校园保安队伍等警务资源构成的动静结合、人防与物防结合的全部街面防控点构成的防控体;“两网”分别是指科学整合后的公安内部视频监控网和接入公安机关的社会视频监控网;“三线”是指从中心城区到环青岛周边梯次展开的、由诸多监控点连接构成的三条防控线。“一面两网三线”点线面结合,最终形成了一个无缝衔接的社会治安动态、立体防控网络。
青岛“一面两网三线” 打出提高打防管控综合能力的“组合拳”,随着“一面两网三线”社会面动态治安防控体系的建成,构成了打击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利剑”、“天网”和“屏障”,社会治安、刑事案件明显下降,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公安机关打防管控的综合能力显着提升。
眼下,如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构建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已经成为我国改革的新任务。当社会管理创新成为一种迫切的时候,安防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将日益凸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