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东
如何预防地震
■李忠东
据中国地震网测定,当地时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10公里,地震引发了海啸。因为强震,导致11日地球自转快了1.6微秒,比去年智利地震所造成的影响还大一点。这次大地震被列为全球有记录以来的第五大地震,推动了日本本岛平移了2.4米。11日强震以来,共发生至少168次里氏5级以上的余震,今后此类余震将持续至少1个月
根据区域,全球主要有两条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日本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质灾害时有发生。二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全世界15%的地震在此发生,汶川、玉树地震都发生在亚欧地震带上。
从去年以来,地震发生的次数比以往正常年份偏多,但也属于地壳的正常起伏状况。其实,地球一直在按自己释放能量的需求活动着。地震大多数时候发生在海洋或人迹罕至的区域,所以人们关注得很少,有的甚至不为所知。
需要提醒和重视的是,由于地震发生在地球内部的深处,目前的监测手段还只停留在地表,因此还不能百分之百地成功预报,地震预测仍然属于世界难题。所以人们都要有防震意识,提前做好防御措施,在遭遇地震突然袭击时,才能有效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刚刚发生时,我们是否有时间和机会逃生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对地震要有所了解。地震波分为横波(S波)和纵波(P波)两种,纵波在横波之前。当横波到来的时候,就是地震最为强烈的时候。但这两种波之间有短暂的时间差,每次地震的横纵波时间差都不相同,一般在10-30秒之间,我们可以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逃生和躲避地震的危险。由于时间紧迫,每半秒钟都是自救的关键,所以容不得半点迟疑。不要指望这十几秒钟的时间可以让我们做很多应急的事情,只能抓住重点。
地震发生时,利用写字台、桌子或长凳周围的空间,或者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然后双手抓牢固定物体。如果附近没有写字台或桌子,可用双臂护住头部、脸部,蹲伏在房间的角落。
专家指出,在家里最安全的空间排名顺序为厕所、厨房、承重墙的墙根下、铁制实木床下,最危险的空间排名是客厅、大卧室、非承重墙下和大衣柜、钉在墙上的橱柜下。
木头具有弹性,并且与地震的力量一起移动。如果木质建筑物倒塌了,会留出很大的生存空间,而且,木质材料密度最小,重量最轻。砖块材料则会破碎成一块块更小的砖,而给逃生人员造成伤害。如果发生地震的地方砖石结构的建筑较多,造成人员伤亡比较大。
让身体尽量蜷曲缩小,然后卧倒或蹲下,用一只手捂着口鼻,另一手抓住一个固定的物品。如果没有任何固定物或保护头部的物件可抓,那就采取自我保护的姿势:紧闭嘴巴,头部尽量向胸前靠拢,为了保护头部和颈部,双手交叉放在颈后。
在躲避时还应注意远离玻璃制品、建筑物外墙、门窗以及其他可能坠落的物体,例如灯具和家具。不能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不可跳楼。
如果地震发生在晚上,而自己正在床上,可以先抓紧枕头保护住头部,然后简单地滚下床,床的周围便是一个安全的空间。待晃动停止并确认户外安全之后,才可离开房间。地震中发生的大多数伤亡,都是在人们进出建筑物时,被坠落物击中造成的。
在被卷入混乱的人流不能动弹时,要用肩和背承受外来压力,弯曲胳膊,护住腹部,随着人流移动而行动。双脚站稳,不要被别人踩到或被挤到墙壁、栅栏旁边去。双手应随时做好防御准备,千万不要插在口袋里,这是极其危险的。
地震时待在车里最不安全,因为汽车轮胎会像泄了气似的,使人无法把握方向盘而难以驾驶。在车内躲地震是最不可取的做法,汽车的钢板根本不足以承受高处跌落物体的任何一击,很多人就是这样在车内被活活压死的。因此地震时如果在车里,要及时停车出来。
万一呆在车里,车内一侧是相对安全的地方。行驶途中感到地震,要抓牢座位扶手,防止碰撞。其他乘客要用双手抱头,躲在车体一侧,等待停车躲避。将车停靠在非十字路口路边,并打开双闪应急灯。或者迅速把车开到空旷处,躲开高速公路、立交桥、电线杆、堤坝、隧道等地方。
地震时如果被埋压在废墟下,不能惊慌失措,要树立生存的信心,千方百计保护自己,相信会有人来救你。地震后往往会发生还多次余震,致使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克服恐惧心理,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设法脱险。
首先,要保障呼吸畅通。设法从压塌物中把双手抽出来,将头部、胸前的杂物和口鼻附近的灰土清除掉。移开身边的较大杂物,以免再次被砸伤和倒塌建筑物的灰尘窒息。如果闻到煤气、毒气,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
第二,尽量减少不安全因素。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他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为防止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
第三,设法脱离险境。在无法找到脱离险境的通道时,必须尽量保存体力。可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为了防止精力和体力的大量消耗,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身体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第四,努力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节约使用防震包里的水和食品,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万不得已时,喝自己的尿液解渴。
研究表明,在震中及其附近地区,从地震发生直至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左右的时间。作为个人,应当保持冷静,并在这宝贵的10多秒里做出正确躲藏的抉择。在这种紧要关头,人群极易出现盲从倾向,形成错误的群体行为,所以乱喊乱叫更会使人惊慌失措,慌不择路,造成更大的伤亡。
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找不到逃生的出口而惊恐,导致拥挤堵塞。这时不应随着人群乱跑乱窜,而是定下心来寻找出口。要尽快离开容易倒下的物品,到相对安全的地方暂时躲避。
地震具有突发性,让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千万不要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发生地震时,就近躲避能够把伤亡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可以选择墙角,将其作为暂时的躲避处。也可躲进厨房或卫生间里,这些开间较小的地方由于承重墙较多,房体跨度小而刚度大,有管道支撑,因此抗震性能较好。保护头部极其重要,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不要躲在门框底下避难,否则建筑物倒塌时难逃劫难。不管出不出门,记住一定要把家里的门打开,这点非常要紧。特别是木结构的房子,地震时容易倾斜而使房门打不开,结果自己无法逃脱,别人救援起来也很困难。避难时靠近建筑物的外墙,可能的话尽可能躲到墙外去。
地震发生时,传统的做法是就近藏到支撑物下面求生。被称为世界上成功救援人数最多的救援队长——美国国际救援队队长道格拉斯•库拍在总结了无数次的救灾实践后指出,这种方法并不可取。他的现场实验表明,这样避难的人生存率几乎为零。因为强震使天花板倒塌时,桌子、床柜等家具首当其冲,毁于一旦。人躲在下面,非死即伤。
正确的做法是平日注意观察建筑中的“生命三角”,地震发生时以最快的速度躲入其间。我们知道,屋顶的重量会随着建筑物的倒塌而压垮下面的家具和物体。然而在这些物体和家具旁边会留下生存空间,即“生命三角”。强烈地震发生时,如果能以比桌子、床柜的高度更低的姿势躲在它们的边上,形成一个三角空间,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被砸的危险。
实验证明,采用“生命三角”理论指导避难的人生存几率为100%。道格拉斯•库珀举例说,遇上夜晚正在床上睡觉时发生地震,只需滚下床去,在床的四周存在“生命三角”。再如碰到无法从窗户或门逃生的情况,不妨就近找一个沙发或大一点的椅子,在旁边躺下并像胎儿似地蜷缩起来。在报社和其他办公室避震时,叠放好的报纸旁边有着极大的生存空间,可以成为首选。
地震时,立即关闭家里的电源和燃气管道,然后利用房屋的支撑时间迅速地下楼,跑到空旷的地方,绝对不能使用电梯。如果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要立刻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停下后迅速离开电梯。万一被关在电梯中,就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另外,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可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尽可能远离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为避免地震时身体失去平衡,应该躺在地上。
开车时遇到地震,应该尽快脱离车流。在地震这种危急情况下驾车,由于手忙脚乱,极易出现误操作,而这些误操作引起的后果很有可能是车辆的相互碰撞。再加上一些道路中间没有隔离网,致使在车流中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正确的做法是迅速打开车辆双闪警示灯,尽快靠边停车,然后离开汽车找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躲避,等待地震过后再继续前行。切不可迅速踩下油门,加速快跑躲开林立的高楼,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当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接近桥梁、堤坝和隧道,这些建筑物是地震时最危险的地方。
调查发现,地震时在停车场丧命的人,很多都是被活活压死在车内。所以如果当时在停车场,一定不要慌乱,找到两辆距离相对较近的车辆,双手抱头蹲在两车中间,利用车辆的高度阻止因地震所坍塌的砖瓦、钢筋等砸到身上,以确保安全,而且地震过后还可以从两车之间的空隙处逃脱。所以遇上强烈地震时,如果在停车场,千万不可留在车内。而应该以卧姿躲在车旁,以防止垮下来的天花板压扁汽车造成伤害,增加存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