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建林
树德山庄与它的主人唐生智
文/雷建林
2006年5月,国发 〔2006〕19号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080处)名单,其中序号1010、编号为Ⅴ-137的是“树德山庄”,与沈从文、贺龙、叶挺等故居同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能够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表明其肯定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
树德山庄位于湖南省东安县,是该县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主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国民党一级上将、民革中央常委唐生智。
唐生智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反对封建帝制,进行民主革命斗争,参加了辛亥革命、“讨袁”、“护法”运动。北伐战争时期,他赞成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曾先后担任北伐军第八军军长、前敌总指挥、湖南省政府主席,抗日战争时任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于1927年回乡修建树德山庄,1938年至1949年回乡居住。唐生智在这里,名为隐居,暗地支持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斗争,多方奔走,为抵御日寇、策划湖南和平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树德山庄成为民主革命联络地点。解放后,唐生智历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政协湖南省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国防委员会委员以及民革中央常委等职务。
树德山庄作为唐生智故居,位于唐生智的老家——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芦洪市镇赵家井村,是一处规模较大、中西合璧的庄园式建筑。整个建筑采用中式与西式、官府与民居、民居与园林相结合的手法修建而成。规模宏大,风格和谐,明显受到外来建筑思潮的影响,给人一种华丽、气派的感觉,在当时湘南偏僻的山区,比较少见。山庄座东朝西,总体规划基本在一个长方形的区域内,四周有围墙环绕,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千平方米。目前主要建筑有:主楼(主人用房)、贵宾楼(又称洋楼)、侧房(附属用房)、门楼、门楼两侧配房(附属用房)、连廊、左侧卫兵房。
门楼为中式建筑,主楼、洋楼融中式和西式建筑风格于一体。山庄以正厅中央为轴线,以主楼为中心点,各建筑依大门和中轴线两侧对称排列,各建筑大小不一,但布局排列有序,各建筑之间有间墙、天井相隔,错落有致,疏密得当,具有中国传统民居布局对称的特点。山庄以大门的厅堂为起点,由曲折迂回的走廊、通道连接山庄的建筑。
唐生智 (1889—1970),湖南东安人,字孟潇,乳名祥生。国民革命军一级陆军上将。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和讨袁护法战争,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军长兼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在宁汉、宁粤对抗期间,数度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三次兴兵反对蒋介石。在抗日战争时期,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训练总监、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执行部主任等要职。1949年出任湖南人民自救委员会主任,参加湖南和平起义。1950年加入民革,历任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常委。
山庄主要建筑为砖、石、木结构。廊顶为抬梁穿斗式结构,盖青瓦,装木板顶棚。墙壁涂以青灰料,淌白撕缝,整齐美观,梁枋交错,屋脊纵横。山庄高大的门楼、歇山顶、青砖地是中国殿堂、衙署的建筑格式,但小的天井、曲的走廊、窄的佣人房、矮的隔墙及青石路又是民居的样式和风格,巧妙地融殿堂、官署建筑风格于民居之中。山庄建筑还将园林建筑格式布局融入本地民居的样式布局中,打破了本地民居布局的传统,成为当地民居的一个亮点。山庄从总体规划到建筑设计,不仅突破了传统地方的院落布局方式,而且在建筑造型和装饰上,也引进了庭院及廊式建筑的特点,建造出一个充满地方色彩,包含浓郁园林创意,以及沾带部分西方装饰风格的庄园,来自各地的文化在这里融合,对研究该地区的风俗、文化有重要的价值。
唐生智将自己的居住地命名为“树德山庄”,为的是表明他的做人准则。他创办耀祥中学造福桑梓、投身反蒋斗争、推动湖南和平解放、拒绝诬陷中共领导人等种种所为,证明他确实身体力行,实践了“树德”这一准则。
新中国成立前后,永州、邵阳一带曾经流行一句口头禅:“人要强,读耀祥。”“耀祥”,指的是唐生智创办的耀祥书院(后改为耀祥中学)。
1939年,唐生智在东山町创办湖南省立耀祥书院,1943年改为湖南私立耀祥中学,成为东安县最早的完全中学。唐生智自任校长,并亲自制定“好学、力行、知耻”六字校训。它不但招收贫困子弟,予以减免学费,而且招收女学生,在东安开了先河。1949年12月,该校由东安县人民政府接管,改为公办。
唐生智为耀祥中学定下了很高的起点。他最初的计划是办一所大学,所以取校名为“耀祥书院”。后因蒋介石对唐生智私办大学存有戒心,蓄意刁难,不予核准,唐生智被迫改为“湖南省私立耀祥中学”,并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在唐生智的鼎力支持下,耀祥中学在建国前已发展到拥有12个班1千多名学生的完全中学。1948年7月,当时的湖南省教育厅视察耀祥中学以后的评述是:“该校校舍宽敞,设备完善,图书仪器丰富,并拥有规模宽广的农场,在湖南省私立中学中堪称第一。”耀祥中学的图书馆当时在省内规模最大,成为学校一笔可以引以自豪的无价财富。
为了实现抗日救国的目标,唐生智确定的办学宗旨是“树人第一,植道德为大本”和“提倡固有文化,培养社会中坚人士”。唐生智在多次讲话中,都强调“做事与做人”,“做人则应诚实、正心、修身、齐家;做事则应治国、平天下、有利于国计民生”。唐生智深知,没有强大的军事是救不了国的。为此,学校每周设置了两节军训课。尽管条件艰苦,但同学们为了早日练就抗击外敌的本领,都以饱满的斗志用心训练。
就这样,耀祥中学培养了不少栋梁之才。如南开大学电子科学系教授席光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石生、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教授周进华等等。
在唐生智的支持下,耀祥中学还成为地下革命活动的根据地。唐生智特意聘请了共产党员在校任教。1943年,共产党员严正受中共湘南特委的派遣,在学校组织“格物文学社”,发动进步学生评论时事,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给师生极大的鼓舞。1944年,严正组织学生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青年先锋队”,在中田柳山一带有效地开展了抗日游击活动,后来有一部分队员到了延安。1949年5月初,中共湖南省工委派刘寿祺和张凡从长沙来学校与唐生智商谈争取湖南和平解放事宜。省工委指示张凡为唐生智秘书,请唐以耀祥中学为依托,开展了促进湖南和平解放的工作。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摩拳擦掌,准备发动内战。唐生智极力反对。他大声疾呼:“8年战乱,外强侮辱,国家元气大伤,百姓实在太凄苦了,希望今后天下能太平无事,让国家和百姓得以休养生息。”“18年来,中国干戈未休,百姓苦于乱世,不能再打仗了!”他虽身为“国大代表”,却拒不出席南京的竞选总统副总统大会,并联合旧部反战主和、抗丁抗粮。
1948年7月,程潜 (字颂云)回湘主政。唐生智托湖南省参议会长席楚霖表示欢迎,并表示愿为湖南的发展出力。10月,程潜派李觉前往东安,请唐生智去长沙共商和平大计。11月10日,唐启程路经衡阳时,在当地的《力报》上发表反战主和的长文。到达长沙后,唐多次向社会各界发表演说反对内战。11月16日,唐生智应蒋介石邀请到南京晤谈,坚辞不受蒋拟委任他为衢州绥靖主任的职务。从南京抵上海,唐会见李宗仁说:“老蒋的嫡系部队那么多,但是他违反了民意,就没有办法。我看只有一心一意地谋和,才是正道。”
在上海期间,唐生智与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取得联系,进一步了解了共产党的政策,为策动众多国民党军队要人反战主和弃暗投明,做了许多工作。不久,他接到中国共产党上海地下组织的通知,乘飞机至衡阳回到东安老家。唐到家后立即约来旧部,要他们抓起义武装和筹措活动经费,以“湖南人民走湖南人的路”、“湖南是湖南人的湖南”为号召反蒋。
1949年3月,唐生智拒绝李宗仁、何应钦请他参与南京国民政府组阁的邀请。国共和谈破裂后,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此时,主控两湖军事的白崇禧仍希冀以战争扭转时局,湖南局势空前紧张。一贯呼吁和平的唐生智的政治态度备受各方关注。为此,陈云章、蔡杞材等社会名流商议,经陈采夫报请中共湖南省工委同意,以湖南省51个人民团体和湖南省长沙市工农商6个团体名义,邀唐生智到长沙共商湖南和平大计。唐一到达,就与程、陈二人互访磋商,公开疾呼湖南人民团结自救。5月2日,湖南各界推派代表成立“湖南人民自救委员会”,唐亲自担任该会的主任委员,仇鳌、陈渠珍为副主任委员,唐伯球、周震鳞、刘公武等为委员,主持开展湖南人民自救运动。同时唐还致电全省各地方武装,要求在安定地方、维持生产、团结自救方面发挥作用。
5月23日,白崇禧部退守湖南,准备密捕唐生智。唐留下弟弟唐生明与程潜、陈明仁共商起义事,自己连夜离开长沙,回到树德山庄,继续遵照中共湖南省工委的指示,联络在湘南一带旧部,组织地方武装,截断湘桂线,阻击白崇禧南逃的部队。不久,李觉奉程潜之命前来请其到长沙参加和平起义。唐说:“我一走,这些武装就会群龙无首。关于通电起义,我完全赞同,由你代表我全权处理,务必要向程说明不能去长沙的苦衷。”
8月4日,程潜、陈明仁在长沙通电起义。8月5日,唐生智在树德山庄领衔发表湖南各界知名人士104人响应起义的通电,配合各方达成湖南和平,并吁请尚未解放的西南、西北地区迅速采取一致行动,迎接解放。
此时,尚在东安的唐生智处境极为危险。8月9日,他的老部下李品仙代表白崇禧来动员他南下广州,遭他拒绝。白崇禧又派第126军军长张湘泽来找唐生智,唐拒不相见。张便威胁“他的安全我们无法保障了”。张走后,唐把家人叫到一起说:“从我几十年的经验看,共产党是为老百姓谋幸福的,得到老百姓拥护的,我愿站在他们一边,我们也只有跟共产党走才有出路。”当晚,他就趁黑夜离家躲避。
果然,白崇禧很快派兵前来搜捕。唐生智在当地老百姓的掩护下,躲在附近的一家农民的柴堆里。白的兵马搜了半个多月也没搜到唐生智,就把唐的夫人霍福光和孩子等人押到桂林软禁作了人质。后来,李品仙顾念旧情,将他们辗转送至香港,到1951年才回到祖国,与唐团聚。
唐生智在树德山庄,做了许多有利于湖南实现和平解放的工作,树德山庄也因此成为湖南和平解放的历史见证。
“文革”开始后,民革领导人不同程度受到冲击。面对严酷的现实,唐生智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文革”的错误进行了坚决抵制。1968年2月,专案组将唐生智软禁在省政协办公大楼内,进行秘密审查,逼迫唐生智检举揭发刘少奇、贺龙的所谓“反党历史罪行”,硬要1927年前后掌握两湖地区军事实权的他提供“证据”,证明刘少奇在当时下令武汉工人纠察队缴枪,证明贺龙当年参加南昌起义动机不纯。唐生智刚直不阿,据实回答说不知道,拒绝违心书写诬陷材料,坚贞不屈。专案组见唐不肯就范,便恼羞成怒,其中一人从腰间掏出手枪,往桌上一摔,吼叫:“你讲不讲,不讲,我毙了你!”唐愤然而起,撩开衣服,拍着胸膛,走到那人面前说:“小子!你冲着这里来吧!老子南征北战,枪林弹雨都走过来了,几时怕过死!”“我是军人出身,为了正义和真理,就是用枪打死我,我也决不会颠倒是非,出卖别人。”
由于专案组的目的没有得逞,就对唐进行了长时期隔离审查,只允许其老伴霍福光伴随照顾。唐的身心因此受到严重的摧残。1970年初,唐生智直肠癌症复发,专案组不许给药治疗。4月6日,唐不治而逝,享年81岁。
(雷建林,湖南省东安县文物管理所所长/责编 刘则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