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子街地区沙三段Ⅳ砂组储层研究

2011-10-30 06:21熊兆军胜利油田井下鲁胜油公司山东东营257077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11期
关键词:营子物源物性

熊兆军 胜利油田井下鲁胜油公司,山东东营 257077

营子街地区沙三段Ⅳ砂组储层研究

熊兆军 胜利油田井下鲁胜油公司,山东东营 257077

本文对营子街地区沙三段IV砂组储层进行了分析,对储层物性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该区的勘探前景。

沙三段;储层;物性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Shasan Segment

1 前言

营子街地区位于临邑洼陷带西部,北为大芦家含油气构造,南为X72含油区块,西接T9断块区,面积约150Km2。沙三上沉积时期,该区处于西南—东北向延伸的古沟槽的起始端,来自西南方向的双丰三角洲、北部的临邑三角洲及西北方向的唐庄三角洲前缘砂体向洼陷区推进,在营子街地区交错或尖灭,砂体累计厚度可达上百米,构成了该区主要的油气储集体。从目前已完钻的七口探井资料来看,该区沙三上亚段储层具有埋深大(大于3000.0m)、物性较好、产能较高的特点,成为近两年来惠民凹陷勘探的热点地区。但储层横向上相变快、油水系统较为复杂。为了进一步探索本区砂体和油层的变化,有必要对沙三上亚段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指导本区下一步的勘探。

2 砂层组的划分

因受多物源注入的影响,研究区砂体分布较为复杂。从录井、测井资料上看,砂体发育具有明显的多期性,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五个砂层组:Ⅳ、Ⅴ砂组2.5m视电阻率曲线呈齿状、山峰状中高阻,两砂组间普遍发育一层厚度为1~5m的低阻泥岩;Ⅱ、Ⅲ砂组2.5m视电阻率曲线呈锯齿状中低阻,局部呈尖峰状高阻;Ⅰ砂组2.5m视电阻率曲线呈山峰状中阻。Ⅰ、Ⅳ、Ⅴ砂组自然电位曲线为明显钟形、漏斗形负异常、Ⅱ、Ⅲ砂组自然电位曲线较为平直,局呈低幅指形负异常。通过细致分析可看出,沙三上沉积时期,研究区基本处于补偿沉积过程,砂体分布面积较广,但分布不均,局部地区砂岩百分含量较高。自Ⅴ砂组至Ⅰ砂组的沉积过程中,来自不同方向的物源输入量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时期的砂体展布形态。河道的不断摆动,使砂体分布不稳定,横向上相变快。以上五个砂组纵向上相互叠置,使洼陷中心地带—营子街地区砂体沉积厚度可达上百米。营子街地区Ⅳ砂组最为发育,Ⅰ、Ⅲ、Ⅴ砂组较发育,Ⅱ砂组相对不发育。其中Ⅳ砂组是营子街地区的主要含油和出油层段,Ⅱ、Ⅲ砂组含油性最差。Ⅰ砂组主要在北部临邑三角洲砂体的各井见到微弱油气显示。因此本文重点对Ⅳ砂组进行详细分析。

Ⅳ砂组沉积时期,岩性组合为泥岩与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粗砂岩所形成的不等厚互层,砂体发育规模较大,来自各物源方向的砂体在洼陷中心地带交汇富集,厚度中心主要集中在营子街地区、X39井~X382井区,砂体最大厚度为65.0m。砂岩粒度上由南向北由粗变细。该砂组沉积时期,物源输入通道主要集中在南部的X323井区、西南方向的XX58~XX703井区和东部的X942井区,此时北部的物源输入量有所增强。该砂组是研究区主力出油的层段。营子街地区Ⅳ砂组砂岩类型主要为细砂岩、粉细砂岩,横向上较北部的临邑砂体(岩性为粉砂岩)粒度要粗,纵向上相对于其他四个砂组粒度也稍粗。J204井成像测井资料显示,在井段3661.30~3801.90m测得的古水流方向为北东30°、北东45 °,说明本井Ⅳ砂组物源方向主要来自西南方向。而J203井成像测井资料显示,在井段3847.60~3886.40m测得的古水流方向为北北西、北西,说明本井Ⅳ砂组物源方向主要来南部。

综合以上分析认为营子街地区Ⅳ砂组的砂体主要的物源方向应为西南和南部。

3 Ⅳ砂组储层微观特征

3.1 物性特征

营子街地区沙三上亚段Ⅳ砂组储层埋深较大,一般在3100.0m以下。储层实测孔隙度一般为2~20%,最大25%;实测渗透率集中在0.03~1000×10-3μm2,属于特低孔到中孔、低渗到高渗储层。两者相关性较差,分析认为可能是受多物源注入及临近营子街断层等因素的影响。纵向上随着埋深增大,孔隙度和渗透率都有所减小,但当埋深增至3700.0~3900.0m,储层物性反而有增大的趋势(图2),分析认为该井段应为次生孔隙发育带。横向上,随着研究区物源的主要推进的方向即由西南—东北方向上,电测平均孔隙度、电测平均渗透率逐渐降低。

3.2 岩石学特征

从表1中可看出,营子街地区沙三上亚段Ⅳ砂组砂岩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中粒岩屑砂岩、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其中石英含量为56~77%,长石含量为5~32%,岩屑含量为14~31%。填隙物中胶结物含量较低,一般小于7%;杂基为泥质,含量在3~30%。总体上,自西向东岩石的成分及结构成熟度逐渐升高,尤以J204井为最高。

3.3 孔隙特征

图1 营子街地区沙三上亚段及各砂层组砂岩等厚图

表1 营子街地区沙三上亚段Ⅳ砂组砂岩成分及结构成熟度对比表

表2 营子街地区沙三上Ⅳ砂层组实测物性参数与沉积微相统计表

岩石样品扫描电镜分析资料表明,本区沙三上亚段储层总面孔率一般在1~10%,主要为次生孔。次生孔隙的发育明显地改善了储层的物性。类型主要以粒间溶孔、长石溶孔为主,微孔隙较为发育。沙三上砂岩的毛管压力曲线有两种类型(图3):一种表现为细歪度,曲线无明显平台,表明孔喉分选较差,不同大小的孔喉均有分布,如J202井、JX2井;另一种表现为粗歪度,曲线具明显平台,孔隙大,喉道粗,排驱压力低,如J204井。总体上,粒间孔发育,微孔隙较发育,孔喉分布不均 ,孔隙类型多样是本区沙三上亚段储层孔隙的最大特点。其中以J204井的孔隙结构为最好。

4 Ⅳ砂组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营子街地区沙三上Ⅳ砂组是本区的主力产油层段,取心资料也较为丰富,储层埋藏深度虽然相近,但物性相差较大,综合分析认为物性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

4.1 沉积微相的影响

营子街地区沙三上亚段储层主要形成于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古地形和古水系双重作用控制着本区砂体的展布和沉积微相的演变,也就决定了储层原始的物性和孔隙结构。通过对本区三口井不同微相砂体实测物性统计(表2)可看出:三角洲前缘亚相中,以前缘分支河口砂坝、水下分支河道微相的砂体的物性最好,其余为水下间湾相的砂体。

4.2 不同物源的影响

从上表中可看出,J204井与J203井在Ⅳ砂组均钻遇河口坝砂体,储层埋深相近,岩性均为细砂岩,但实测物性却相差较大。两井扫描电镜下观察到孔隙结构差别很大:J204井在井段3794.00~3805.45m扫描电镜资料显示:粒间孔喉发育,粒间孔12~120μm,最大为180μm;喉道6~12μm,最大为30μm。见长石溶蚀、颗粒溶蚀;高岭石呈假六边形片状、绿泥石呈片状或膜状、自生石英充填于孔隙中。J203井3842.53m扫描电镜资料显示:少量粒间孔分布不均、喉道不发育;粒间孔9~27μ m;见高岭石呈假六边形片状、绿泥石呈花瓣状、丝状伊利石、自生石英充填于粒间孔隙中。综合分析认为J204井与J203井在Ⅳ砂组沉积时期,物源方向不同,母岩类型的不同造成储层岩石后期成岩作用的不同,从而导致孔隙结构的不同。相同条件下,物源来自西南方向的砂体物性要好于来自南部物源的砂体。

5 结束语

营子街地区沙三上油气藏类型主要是南北向受营子街断层的切割遮挡,东西向主要受岩性尖灭控制而形成的构造—岩性油藏。获得高产工业油流的三口井(J X 2井、J204井、J207井)均位于临近营子街断层下降盘西端的有利构造部位上,且均产自Ⅳ砂组。分析认为该砂组沉积时期,营子街地区暗色泥岩极为发育,且北部又临近大芦家次洼,油源充足。同时该区处于自西南方向的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的主要堆积区。储层虽然埋深大,但次生孔隙的发育明显地改善了储集物性,因此该区的成藏条件极为有利。但本区储层单层厚度不大,横向相变快,因此下一步勘探重点应围绕营子街断层向四周逐步展开,层层解剖,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勘探风险,提高勘探效益。

[1]杨华,张明禄,荣春龙.低渗透油气田研究与实践(卷六).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2]姜在兴,操应长,等.砂体层序地层及沉积学研究.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

[3]冯增昭,王英华,等.中国沉积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66-78

[4]陈永武,等.储集层与油气分布.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the IV sand groups reservoir in shasan Segment of Yingzijie area were analyzed in this article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is studied, finall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exploration prospects in this zone.

10.3969/j.issn.1001-8972.2011.11.009

熊兆军,男,1972年出生,四川省高县人,工程师,现在胜利油田鲁胜油公司从事采油工程。

猜你喜欢
营子物源物性
物性参数对氢冶金流程能耗及碳排放的影响
内蒙古下田家营子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出土植物遗存研究
R1234ze PVTx热物性模拟计算
中韩天气预报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LKP状态方程在天然气热物性参数计算的应用
九寨沟震区泥石流物源特征研究
再谈河北省滦平县马营子乡高锶天然矿泉水特征与开采量估算
张北—围场地层小区红旗营子岩群变质岩时代及接触关系探究
成都粘土的分层、成因及物源研究综述
东营三角洲沙三中物源分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