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物品流通的新视角

2011-10-30 02:52:44
北京观察 2011年8期
关键词:二手物品慈善物品

刘 毅 王 颖 李 瑞

二手物品流通的新视角

刘 毅 王 颖 李 瑞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口不断增加,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等问题日趋严重。构建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和环保观念,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有必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借鉴其发展慈善事业、倡导节约理念所做的有益探索和先进经验,使得我国的二手物品真正“为我所用”、物尽其用。

二手物品既有供给又有需求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贫富差距问题仍然存在,二手物品可谓是既有供给也有需求。随着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不断攀升,许多人都有闲置物品的捐赠意愿。相对来说,外来务工人员、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还比较低,低收入群体中仍然有许多需要得到帮助的人们,适用的二手物品对他们来说就是雪中送炭。

目前,我国慈善基金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社会团体、企业、组织以及个人的捐赠和政府财政拨款等,其中银行汇款、网银捐助等现金方式的捐赠占较大比例。而对于实物捐赠,一般设有许多特定条件,如规定受捐物品的种类、质量等。慈善捐赠主体多为公司和团体,个人捐款数额一般只占慈善捐款总额的20%。大多数基金会在运作过程中,都遇到过资金不足的问题。而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很多慈善基金会在信息披露及公司治理等方面不公开、不透明。截至2009年末,全国基金会总数已达到1837家,其中公募基金会991家,非公募基金会846家。然而,据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的调查,目前公募基金会披露常规信息的情况是:章程披露的占90%,理事会名单披露的占76.8%,年度报告披露的占30.4%,财务报告披露的占28%。显然,这样的信息公开状况与2006年民政部颁发的《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的要求相距甚远。

除了公益基金会外,在政府力量的推动下,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立了“爱心超市”平台。这一平台通过为诸如低保家庭、大病重病家庭、孤老、孤儿等有困难的群众提供免费的生活物资使其渡过难关。北京、上海、重庆等城市在学校及社区周边开设爱心超市,接受居民、辖区单位的捐赠物品。低保户、低收入户、实物配租户和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可凭“领取券”定期定量无偿领取爱心超市的物品。但这种爱心行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以公司捐赠为主,提供的物品大多限于生活用品;只限于贫困人员领取有需要的物品;分布不够普遍,数量相对较少,爱心物品供不应求;二手物品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等等。

或是由于缺乏有效利用的渠道,或是由于环保意识不足,现在社会上大量的二手物品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比如,多数大学生毕业离校时,除了托运一些必备物品之外,对那些不想要或无法带走的物品,少部分通过学校跳蚤市场之类的渠道变卖,大部分旧衣物和旧书等,都当垃圾或废物扔掉了,其中不乏七八成新的物品。再如,上班族每年换季都会买些新衣服,一些七八成新的衣服不想再穿了,留着占地方,扔掉很浪费,捐助却没有畅通的渠道。

虽然全国各地都设置了一些捐赠点,但是捐赠点的数量和服务很难满足现实需求,且针对个人日常临时性捐赠物品,基本无法实现上门接收。以北京市为例,主要接受捐赠的机构是北京市接受救灾捐赠事务管理中心,该中心隶属于北京市民政局,是市政府职能部门常设办事机构。其官方网站注明,可以通过网上预约和电话预约两种预约捐赠。预约成功后理论上有赴户受赠程序,但考虑到接收成本,网站同时注明:“此项服务由于目前接受捐赠人员和车辆较少,主要针对企事业单位的大宗捐赠和老人、残疾人等行动不方便的群体。”因此,多数居住分散的民众只能通过自行送捐方式实现捐赠。而因受制于多种因素,不少人面临有物无处捐的问题。

培育慈善美德开拓二手物品流通新领域

目前我国的近两千家基金会,设立的项目涉及国民经济中的多个行业,如教育、环境、医疗、动物保护、公共安全等,其中部分基金会的实施项目有相似性或是针对同一社会群体。我们可以尝试,由单个基金会或是针对同一社会团体或同一行业进行资助的基金会共同出资成立实体店,接受社会人士捐赠,把不适于直接救助群体的物品,进行转卖或义卖,以筹得更多善款。中低收入群体可以在旧货店买到自己所需物品,同时也能帮助社会上相对而言更贫弱的群体。店员可以招募志愿者,参与旧货店的日常经营与管理。店铺可以借用商场、街道等相对免费的场所,或是由基金会出资建立。通过上述努力,类似的旧货店就可以在我国普遍建立、广泛分布。

居民社区可以成立专门负责二手物品交易的部门,集中登记、统一管理、规范交易,如定期举行跳蚤市场等,并逐步推行在社区间调剂余缺。这样不但可以充分利用资源,还能满足中低收入者的需求。2010年1月10日,北京市朝阳区南湖西园二区居委会举办了首届跳蚤市场,居委会和居民们制定了活动规约,并经过专业律师审核。此次活动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除了居民们买卖各种二手物品外,社区还收到很多爱心捐赠,如书籍杂志、生活用品、现金等。可以说,这样的活动为充分利用二手物品创造了一个良好途径。大力宣传和推广二手物品回收活动,不仅有利于增强全民的节俭意识,提高公众投身公益事业的热情,还使大家有效利用闲置物品的观念越来越强,汇聚微薄之力来帮助他人的社会行为也必将蔚然成风。

社区工作人员在社区“爱心超市”整理新添置的衣物

另外,二手物品的定价难有统一标准,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的收购价低于居民的期望价,有时可能出现居民宁可把二手旧货闲置或送人也不愿低价处理的现象,从而影响了二手旧货的正常流通。因此规范二手物品市场,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有针对性地进行营业者培训,提高经营者素质,都是二手物品充分利用之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价值的旧物得到合理再利用,这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环节之一。二手物品经过回收得以充分利用,既使闲置资源的价值尽量最大化,也是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益实践。只有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动,二手物品的捐赠、利用、流通等环节才能日趋完善。对于我国当前二手物品捐赠中存在的信息不透明问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牵头推动,从制度上加强和完善社会捐赠建设。捐赠来源于社会,运用于慈善,理应受到公众的监督,真正做到透明化管理、社会化营运。

如果政府设立的捐赠处能真正家喻户晓,那么民众在处理旧物时,可能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捐赠处。只有捐赠渠道和机制建设得到完善,付出爱心无需太多时间和精力,社会捐赠才可能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爱心行动才可能得到更多民众的支持。

作者刘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崔 晨

猜你喜欢
二手物品慈善物品
称物品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慈善之路
环球慈善(2019年6期)2019-09-25 09:06:46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慈善义卖
基于ASP.NET的贵安大学城二手物品交易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商(2016年35期)2016-11-24 08:04:22
二手物品交易电商下一个风口?
二手物品交易电商下一个风口?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大社会(2016年8期)2016-05-04 03:42:50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大社会(2016年4期)2016-05-04 03: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