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科技学院 李会芹 付志豪
高职院校数控实训教学改革探索
黄河科技学院 李会芹 付志豪
随着工业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将部分制造业进一步向我国转移。我国制造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但是掌握数控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相当缺乏,其中仅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修人员就缺60万之多。现在已有许多高校和培训机构开设数控专业,然而有关部门证实,这几年数控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并不是很高。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数控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数控专业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其原因应归于学校培养的人才并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这充分说明高职教育在教学机制、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就业指导、实践教学环节、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各种问题,未能与企业沟通好、合作好,没有按企业的愿望培养人才。根据中国制造竞争力的需求,需要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高起点地培养数控技术人才,以满足现代制造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1.改革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出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机械制造业生产和管理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改革的目标。要通过教学改革,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有特色的高职数控制造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架构“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活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知识全面为准”的专业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1.学生现状剖析。学生专业能力不强,其原因是自身基础知识较差,学校专业教育力度不够。目前,很多课程体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课程指导体系。
2.数控教学改革分析。要针对学生现状,根据企业岗位群的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水平为目的,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以能力为中心来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基础,注重实践,强化技能训练,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综合职业素质。
3.数控实训改革的实施。
(1)实训课程模块化与一体化。一是课程模块化。数控加工基础模块:以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两门课为基础模块,其中计算机绘图软件包括AutoCAD、CAXA、MasterCAM、ProE、UG等;数控仿真训练模块,主要是学习数控加工编程、加工工艺设计以及机床操作流程;数控机床实操模块,主要学习机床系统的功能和操作方法;数控机床维修模块, 主要学习机床的结构原理和机床的维修。二是课程一体化。与模块化课程实行一体化教学的课程主要包括:电气控制技术训练、气压、液压控制技术训练、机床电气和PLC。同时辅以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等理论课程和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2)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用部分数控企业中已做项目或待做项目作为材料,撰写适合数控专业实践教学的校本教材;在进行专业主干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撰写专业主干课的校本教材。建设适合本专业的图册和主干课程的题库。同时建设几门校级精品课。
数控实训课程结构安排如图1所示。学生可进行12周不间断的数控实训,这样他们将具备设计、编程、操作、维修的综合能力。学生可自学更多、更全面的知识,真正掌握实践技能,成为合格的学历和技兼备的应用性人才。
图1 数控实训课程结构安排
(3)改进考试推行“双证书”。由于学生实训采用以企业已做项目、待作项目为主的数控实训的校本教材,所以可从原理设计、模型建立、加工工艺、编程加工以及机床电路维修、机床参数设定等各个环节对学生跟踪评价,从企业要求和课程要求两个方面制定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较具体的做法体现在推行“双证书”制度上。让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其通过率能很好地检验数控实训课程教学的质量与学生学习的效果。等学生毕业时,除了获得毕业证还获得相应的数控等级证书,同时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劲头。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我们需要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改善数控实训教学模式,我们需要“双师型”的教师。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为了能够充分体现“一体化”教学体系的优势,就要以现代化、特色化的思维模式,培养出穿上工作服就能从事生产,脱下工作服就能上讲台讲课,具有综合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校企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实习实训场所,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或者是学校给企业提供工作场地,企业给学校提供技术服务、设备服务。以“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训,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以及实际生产相结合,最终使学生对企业生产管理环境有足够的认识、对生产环节有足够的了解。加强产学结合,通过参与解决企业生产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的“零距离”。
新兴的数控专业教学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在深化教学改革中完善。“教学有法,教无常法”,模块化和—体化教学的模式和其他教学模式一样,都具有—定的适用性,只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育人才,积极探索教育教学发展规律,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求适合人才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就一定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