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京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应激的分析研究

2011-10-27 00:23李晓武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江苏南京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23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维度量表

李晓武 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 江苏 南京

对南京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应激的分析研究

李晓武 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 江苏 南京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及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南京部分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及心理应激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体育人口)的比例为25.91%。心理应激过高,压力过大不利于身心健康。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

大学生 ;体育锻炼 ;心理应激

college students;physical exercise;psychological stress

1.研究目的

2001年,对全国17.6万名大学生抽样调查显示心理疾患发生率高达20.23%,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因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导致的身心疾病已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乃至产生犯罪或轻生的主要原因。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招生规模的扩大,独生子女、贫困大学生日益增多。社会转型期发生的许多变化,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选择,但另一方面,新旧观念的剧烈对抗、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激烈的竞争以及就业的困难等,也会剧烈地冲击大学生们的精神世界,从而造成心理冲突、挫折和应激。本研究即采用2005年教育部统一研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中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研究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激量的关系,为更好地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取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500名在校男、女大学生,年龄17~22岁。 经可靠性筛选、归类,共获得328名学生的有效数据。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学术书刊、文献资料等十余篇。

2.2.2 问卷调查法

体育锻炼问卷采用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问卷。心理调查采用教育部统一研制《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该量表共分为学习、生活、发展、社交和家庭五个维度,也即从以上五个与大学生最相关的应激源评价大学生的相应应激反应。

2.2.3 数理统计法

对有效问卷所得数据,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中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相对应的计算机软件以及SAS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

根据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1]:1)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2)每次活动时间30min以上;3)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我们在实际调查中以身体的中等出汗为中等强度)。故在这里确定的体育人口运用标准为:“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3次以上(含3次),每次活动时间30min以上(含30min),每次活动强度中等强度以上(含中等强度)”来进行评价。依据这个界定,在所调查中,大学生有85人达到以上标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即体育人口的比例为25.91%(表1)。这一结果低于大多数调研体育人口的百分比,这一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2 大学生心理应激与全国常模比较

应激理论的创导者塞里埃(Selye)将应激源引起的机体非特异性的适应性的反应,这种应激反应状态是机体适应环境的一种以心理变化为主,同时伴有生理变化的特殊反应。心理应激或称作“精神压力”,是一个人一生中不可避免的问题。长期的、过于强烈的心理应激不仅会引起各种令人感到不适或痛苦的心身症状,而且会造成人对许多疾病的脆弱易感倾向,并可能在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人罹患疾病[2]。

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所有维度上大学生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见表2),经T检验,除正性事件维度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别不大外,其余所有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说明大学生承受了明显高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学习、生活、社交、个人发展和性生理发育、家庭、生活事件和琐事、受到消极评价的事情。刘翠娟对大学生心理应激的调查研究显示了类似的结果[3]。人才的竞争是造成大学生承受较大精神压力的主要因素。

3.3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应激关系

本研究将达到体育人口的大学生定义为经常锻炼组,将没达到体育人口的大学生定义为非经常锻炼组。从而便于分析经常锻炼组、非经常锻炼组大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是否存在差异。

从表3可见,经常锻炼组大多数维度得分均低于非经常锻炼组(得分越低,表明心理压力越小)。经常锻炼组正性事件得分高于非经常锻炼组(正性事件代表能对心理产生积极影响的事件,其得分越高正性作用越大),其他维度得分均低于非经常锻炼组。负性事件得分则显著低于非经常锻炼组(负性事件代表能对心理产生消极影响的事件,其得分越高负面作用越大)。以上结果说明,体育锻炼与心理应激水平呈负相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心理应激程度越小,心理应激水平过高,压力过大不利于身体健康。

表1 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

表2 大学生心理应激与全国常模比较 注:★★ P<0.01

表3 不同体育锻炼组与心理应激关系 注:★ P<0.05 ★★ P<0.01

体育锻炼可以增加人体内脑啡呔的含量,而脑啡呔是应激激素,以增强应激反应水平[4]。从心理学角度看,体育锻炼通过形式多样的身体活动,能够分散学生对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所产生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从不愉快的刺激或痛苦的抱怨中解放出来。当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后,就会产生“我能”“我行”的自信心,提高自信并从中体验到满足、舒适等运动愉快感,产生良好的心境[5]。其次,体育锻炼由于能增强体质, 当其意识到自己具有社会所希望的身体特征(如高大)和运动能力时,就会产生自信和适应感,形成积极肯定自我概念,增强应对应激的能力[6]。而强壮的体质会产生自信和适应感,形成积极肯定自我的信念,提高应激水平。不同性格的人们应激反应是不同的,内向型性格的人应付应激的能力较弱,因而易因紧张而导致疾病。外向型性格的人反应比较灵敏,应激反应的阈值低,情感转移较快,陷入应激状态后,可以迅速爆发较强的反应,其急性应激往往胜过内向性,一旦紧张刺激的程度降低或消除,很快就会恢复原来的平静。因此,其应激状态的持续时间较短,应激能力较强[7]。体育锻炼还可以作为一种发泄器,将各种烦恼、焦虑不安等应激情况发泄出去,从而使心理得到平衡。大学生的心理不成熟决定了他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应激情况,通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提高对应激的应付能力。

4.结论与建议

4.1 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体育人口)的比例总体情况较低。

4.2 大学生心理应激水平过高,压力过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3 经常锻炼组正性事件得分显著高于非经常锻炼组,负性事件得分则显著低于非经常锻炼组,体育锻炼与心理应激水平呈负相关。

4.4 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对于提高心理应激水平和适应能力,减少心理困扰,培养健全人格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是促进心理健康必不可缺的重要手段。

4.5 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各主管部门和体育教师应当充分认识体育锻炼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体育锻炼活动,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1]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M〕.北京:国家体育总局,2000

[2]梁宝勇,郝志红.《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2):81~87

[3]刘翠娟.西安市高校学生应激水平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5(20):7~9

[4]贾志勇.脑科学与体育运动[J ].中国学校体育,2006,(4):41.

[5]潘明,刘彪虎.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健康的促进[J].体育教学,2006, (1) :56.

[6] 杨宗义 .《体育心理学》[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8:324

[7] 徐斌:大学生心身健康[M]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3,101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questionnaire research methods, part of Nanjing colle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physical exercise and psychological stress situ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regular physical exercise(sports population proportion is25.91% ). Psychological stress is too high, too much stress is not conducive to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Physical exercise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stress level.

10.3969/j.issn.1001-8972.2011.23.150

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0)

李晓武(1973-),男,江苏南通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维度量表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