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夫荣
节能环保产业第二个春天将至,固废成主要增长点。
经过了三轮的征求意见之后,《“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有望在上报国务院后于今年9月份出台。这个由发改委环资司牵头制订的规划,是近年来国家对节能环保产业支持力度最大的一次。
“国家的减排战略,使‘十一五成了环保产业的第一个春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将使‘十二五成为环保产业的第二个春天。”清华大学环境系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如此看待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
有专家称,“十二五”期间将是环保产业的黄金期,“十二五”环保产业的市场投资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环保产业的市场潜力相当巨大。然而,由于投资主体单一,资本流向环保市场十分困难,再加上环保投资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高风险等特点,此前相应的激励政策一直不到位,环保产业的资本市场不温不火。
这次,借政策东风,“十二五”期间的环保产业能否迎来期待已久的繁荣?3万亿元的投资将流向哪些细分领域?地方政府又将如何布局各地环保产业,以便筑巢引凤,吸引更多环保产业的投资?而影响投资收益的拦路虎又是什么?
花落谁家?
早在三年前,为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国家就规定:企业从事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海水淡化等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给予“三免三减半”的优惠。而9月有出台的这个《规划》,有望在此优惠基础上,按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把环保企业所得税从25%降低到15%。
“企业税负几乎减轻一半,这将使我们轻装上阵,在重要的发展阶段打牢基础。当然,对很多环保企业的同行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北京碧水源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宣传部经理唐启明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在“给力”的政策背景下,环保产业的投资也将大受鼓舞。赛迪顾问(08235.HK)投资部总经理黄武俊博士告诉本刊,“十一五”期间,环保产业投资总额规划达到1.375万亿元。“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投资将继续增长,按照投资比例估算,“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投资额占到GDP的1.5%,投资总额将达到3.1万亿元,将较“十一五”期间投资额翻一番以上。
而这将随政策东风倏忽而至的3万亿元投资将流向何处?“固废处理行业整体投资处于高峰增长期,是中国环保产业未来主要增长点。”黄武俊说,从固废处理行业上游设备、中游固废处理工程和运营、下游各固废处理厂及废弃物回收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来看,固废工程建设和设备集成投资回报率较高;从垃圾处理填埋、堆肥、焚烧三种方式来看,垃圾焚烧发电是未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热点。
而污水处理行业经过一轮高峰增长阶段后,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期。黄武俊分析,伴随国家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政策的支持,未来行业投资机会在于四点:城镇污水尤其是县城及中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及其无害化后土地综合利用;工业企业污水处理标准的提升带来新的投资机会;工业壁垒较高的工业污水处理以及再生水技术等领域可能成为投资热点。
地方抢食
黄武俊称,环保产业发展逐渐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各地环保产业园区和基地规划在政府优惠政策的鼓励下紧锣密鼓地进行,环保产业区域布局和空间格局也初现雏形。
然而,由于各区域产业布局、经济发展、污染类型不同,因此环保产业的发展也存在差异。各地发展水平不同,关注点不一样,尤其是产业布局会涉及到本地利益,这将导致环保事业发展的差异性。黄武俊分析称,东部环保产业产值占全国产值的六成以上。东部地区凭借良好的经济实力、投资能力、外贸优势等有利条件,在全国环保产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是我国环保产业最为聚集的地区,已经形成以宜兴、常州、苏州、南京、上海等城市为核心的环保产业集群。
环渤海地区在人力资源、技术开发转化等方面具有优势。北京、天津分别为我国北方环保技术开发转化中心和国家北方环保科技产业基地;而山东、辽宁环保产业基础雄厚,资源综合利用、环保装备和技术方面优势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珠三角地区则纷纷打造当地环保产业园区,以园区拉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本地区的环保产业发展模式。
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资源和要素等方面的限制等,环保产业的发展滞后且速度较慢,基本停留在环保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发展。其中武汉、西安、重庆等城市依托本地发展优势,纷纷打造当地环保产业园区,形成了本地区的环保产业差异化发展模式。
然而,不少专家认为,环保投入是个“无底洞”。环保部环境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王金南曾在公开场合说,“十一五”国家在环保方面的投入不断增长,“十二五”期间应该会加倍增长。但是真正用到环保产业、环境改善方面的资金,王金南说“其中应该能够挤掉四成水份”。
三座大山
尽管中央和地方充分重视,并做出有史以来最大幅度的支持政策,但“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的发展仍然障碍重重,3万亿元落地生根会长出什么样的果,还要看能否处理好摆在环保产业面前的是三座大山:部委职责不明确,环保产业市场化不足,产品单一、技术落后。
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环保产业一直广受各部委的关注和厚爱。按内容分,环保产业分为环保产品、环境工程、环境服务和咨询、环境友好产品、生态环保建设六大块。近年来,发改委、环保部、工信部等各大部委频频出新规涉足环保产业,甚至连水利部、住建部、林业局等部门与环保产业也有交叉。按产业链分类,环保产业可分为环境技术产业、环保装备和产品制造业、环境服务业,分别归科技部、工信部和环保部主管。
有专家表示:“各部门职责必须明确,否则三个和尚就可能没水喝。另一方面,明确职责也可以提高行政效率,避免部门利益之争,最终有利于环保产业的良性发展。”
此外,如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市政环保工程市场极其巨大,产值可观,然而在政府的一贯包办下,生产和消费基于计划,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由于是政策引导型产业,环保产业对国家政策有很大依赖性。在政府的扶持下,各种政策、措施、管理制度大部分都由政府直接操作,因此政府、市场、企业三者之间关系错位,企业过于依赖政府而不是市场。相应的,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有限,环保产业的市场化机制难以形成,造成环保产业并没有实现很好的产业化、市场化。
以污水处理和再生水生产为例,全国范围内,通过市场商业形式出售再生水的寥寥无几。
“我们生产的再生水可以以商业形式出售给企业,这种形式在全国都不多见。这不是因为我们的工艺有多么高的水平,而是因为以前都是政府包产包销的形式,而我们较早地进入了市场。”博大水务总经理胡杰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因此,在市场涵养期,政府应当给予企业一定的支持政策和补贴,这有助于他们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状态,真正做成产业化。
企业和政府需要做的工作不止这些。“现在是再生水利用由中循环到大循环的爬坡阶段。国内做到大循环的企业少之又少。天津有些企业有类似的做法,但在工业应用上没有打开局面。产品供给单一,而且没有实现分级用水,没有把水综合利用起来。我们还需要全盘设计、合理配置,根据来水情况更合理的布设管网,合理分配指标,处理居民和企业发展的关系等。”胡杰告诉记者。
这就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发展环保产业的第三个拦路虎:整个环保产业仍面临产品单一、关键技术缺乏的制约,这也导致环保产业难以成体系发展。
关键技术缺失是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一个因素。从我国的整个经济环境来看,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基本是对常规技术的简单复制,大规模使用先进的低能耗技术替代传统技术不太现实,这也限制了环保产业成体系的发展,以致环保项目在各行和各地孤军奋战,难成气候。
中国工业评论2011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