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年多来,各地纷纷抢抓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倾力推进沿海开发。地处江苏沿海中部节点的射阳,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实现江苏沿海中部的快速崛起?为此,《海洋开发与管理》杂志社执行社长、总编辑李正楼专门采访了中共射阳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徐超。
李正楼: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近千千米海岸线上风云际会,激情澎湃。射阳作为江苏沿海14个县市之一,依靠哪些优势和特色在这一轮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
徐 超:“枕港靠海”是射阳最大的优势,土地广袤是射阳最大的潜力。具体地讲,我们射阳在江苏14个沿海县份中有三个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一是独特的区位优势。射阳地处江苏沿海承南启北的中心节点,由权威机构确认的中国南北分界线的东部起点就在射阳境内,距离上海、青岛都只有三小时车程;射阳还是江苏全省唯一同时拥有国家二类开放口岸和国家中心渔港的县份,射阳港是天然良港,也是我国距离日本和韩国最近的港口之一,通过射阳河、黄沙河等疏港河道与通榆河、京杭大运河相通,可使整个苏北里下河地区通江达海;沿海高速、临海高等级公路贯穿县境,通港一级公路将南北几条大通道与港口相连;距离盐城机场只有30千米,与香港、首尔等国际大都市已实现直航,特别是随着连盐铁路支线建设的实施,射阳东有港口出海、西有铁路集散、南北高速贯通的立体集疏运体系基本形成。二是资源十分丰富。射阳拥有103千米海岸线、109万亩滩涂和2090平方千米海域,沿海可开发风电资源在350万千瓦以上,拥有量均居全省沿海各县市前列;射阳港腹地辽阔,有20多万亩成熟工业用地,黄沙港是江苏沿海水域最宽、岸线最长、唯一闸下建港的渔港;同时,射阳县城与港口的距离在全省最短,正在建设的新港城距港口仅10千米,近海的两个港镇已形成10平方千米、10万人口的规模,具备港城互动的天然条件。三是人居环境较好。射阳素有“鹤乡”美誉,拥有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海岸型湿地,有国家级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海滨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射阳岛生态体育公园等生态休闲场所;已成功举办五届“丹顶鹤文化艺术节”和两届“高尔夫球名人邀请赛”,“以鹤为媒、以球会友”正成为具有射阳地理标志的特色品牌;射阳还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文明县城和江苏省卫生城市,是江苏长江以北两家国家园林县城之一;随着12平方千米新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一座“河风海韵、生态宜居”的水绿新城正在快速崛起。
李正楼:目前各地根据自身情况都纷纷打出自己的优势牌,那么射阳的沿海开发又如何找准符合县情实际的目标定位?
徐 超:立足国家战略大背景,结合射阳县情实际,我们的总体目标是:江苏沿海中部崛起,盐城沿海争当先进;通过3-5年努力,建成江苏沿海中部重要的特色产业港、水绿生态城、产业先导区,争当江苏沿海开发排头兵。我们的发展定位是:港口定位特色产业港、园区配套港,按照“近期万吨级、中期5万吨级”的梯次发展目标,着力打造为产业服务、与园区配套的特色港口;到2015年,射阳港形成5万吨级通航能力,建成20座万吨级以上码头、年吞吐量达2000万吨,成为江苏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黄沙港国家中心渔港成为江苏沿海渔船停泊、海产品交易规模最大的港口。港城彰显精和特:着眼于为港口运行和产业集聚提供必要服务,立足于与县城功能互补,到2015年建成江苏沿海一流的现代化精品港城。港产突出大、高、新:重点发展大进大出的临港产业,新能源着力发展“风光”互补型产业,到2015年建成装机容量300兆瓦海上风场、300兆瓦光伏电站,年销售达500亿元以上规模;现代装备制造产业突出风电装备、大型钢构,到2015年建成全国5兆瓦以上海上风机制造装运基地,年销售达200亿元规模;粮棉油加工产业围绕向精深加工及小包装延伸,到2015年销售达百亿元;生态造纸产业瞄准高档用纸市场,到2015年销售达百亿规模;纺织染整产业突出高端印染,到2015年销售达百亿元,打造华东地区染整中心。
徐超书记陪同台湾客商在射阳港经济区视察
徐超书记陪同省委罗志军书记视察射阳
徐超书记陪同李学勇省长视察射阳
李正楼:从您的展望中可以看出,射阳沿海开发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发展定位既注重立足自身优势打造特色,又积极借助外力跨越赶超。那么这两年的沿海工作将按照怎样的路径推进呢?
徐 超:在总体原则上,我们注重坚持开放开发,主动承接国际国内产业和资本转移,积极招引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坚持港产联动,招引产业发展港口,依托港口壮大产业;坚持特色发展,放大射阳沿海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不断彰显配套园区的港口特色、依港而生的产业特色和组团发展的港城特色;坚持环保优先,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沿海的一时发展。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着力点放在“四个两”上:一是加快建设“两港”,即商港射阳港和国家中心渔港黄沙港,港口是沿海开发的龙头工程,没有港口就不可能实现沿海大发展,黄沙港国家中心渔港是华东地区重要的海产品交易中心,同样是拉动沿海开发的重要引擎;二是加快建设“两路”,即临海高等级公路和连盐铁路射阳段;三是加快建设“两航”,即射阳河疏港航道和黄沙河疏港航道,“两路”“两航”与射阳港共同形成完备的公铁水联运体系;四是加快建设“两园”,在329省道以南、射阳河两侧规划建设10平方千米的重型装备产业园,2011年形成1万亩框架,在329省道以北规划建设20平方千米光伏产业园,包括太阳能电站和太阳能组件、电池片及其零部件、应用产品的生产,打造全国最大的太阳能组件生产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地面光伏电站;五是加快建设“两城”,新城区建设对加快沿海发展起到重要的配套服务和支撑作用,港城直接为港口、港区提供配套服务。
李正楼: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已有两年多时间,请您回顾并介绍一下射阳沿海发展这几年取得的主要成绩。
↑ 亚洲第一台六兆瓦风机试验场
→ 射阳港双导堤建成
徐 超:沿海崛起的重担已经落在我们这代人的肩上,我们立足于打基础、利长远,紧紧围绕“聚焦沿海、主攻项目、突破港口、三港联动”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沿海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港口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射阳港进港航道整治工程招引全国建港王牌队伍——中交广州航道局承建,目前双导堤主体工程已经建成,正在实施航道开挖、两座万吨级码头建设和内河航道疏浚,2012年初可形成候潮3.5万吨级通航能力;国家中心渔港黄沙港渔港码头已经建成,3平方千米的渔业经济区框架全面拉开,核心区功能配套基本到位,海产品交易市场、万吨冷库、加油站、港监大楼、海王禅寺一期等五大业态工程已建成投运。二是临港产业初具规模。“风光”产业凭海临风,快速崛起,形成华锐风电、吉阳光伏两大产业龙头;全球第二、全国第一的风电装备龙头企业华锐风电集团投资50亿元在射阳港经济区打造中国沿海大型风电机组装运基地,目前产业区厂房、装运区码头等工程全速推进,亚洲第一台6兆瓦风机已完成整体吊装,第二台6兆瓦风机正在组装;投资10亿元的海上风电塔筒项目已经开工,预计3年左右形成200台套大型风机装运规模、年销售突破百亿元;光伏产业由全国排名第一的光伏组件生产企业吉阳集团投资兴建千亿元级光伏产业园,目前已开工2000兆瓦光伏组件、30兆瓦太阳能电站和太阳能光伏设备三大项目,年内66条光伏生产线将全面投产,30兆瓦的电站并网发电,预计3年左右可形成400亿元销售规模,建成全国最大的太阳能组件生产出口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地面光伏电站;连同正在实施的中百丽太阳能、东辉新材料,已经投产的万宇光伏、天工光伏,以及即将启动的中电国际30万千瓦海上风场等项目,射阳将很快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清洁能源区、风光产业带”。三是港城建设形象凸显。新城区立足“滨湖新区、生态新城、服务中心、宜居乐园”的特色定位,先后投入20多亿元,拉开10平方千米框架,形成“四横七纵”道路网络,文体教育、金融商业、行政会展等公益设施正在快速推进;临港新城规划面积5平方千米,按照“一心、两带、五区”空间布局,打造行政办公、商务金融、商业服务和公共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精品港城;金港大厦、规划展示馆、中心公园等标志性工程也相继启动。
↑ 中节能太阳电站20兆瓦地面跟踪发电设备方阵
← 吉阳2000兆瓦光伏组件
↑ 世界珍禽丹顶鹤保护区
李正楼:众所周知,沿海开发是一项艰难繁重的浩大工程,仅依靠自身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射阳将如何创新举措加快开发进程?
徐 超:这几年我们在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对外合作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今后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更加融合的视野,吸引各方力量参与。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累计引进资本200多亿元,中交广航、中铁等一批大型央企先后加盟港口、临海高等级公路建设;今后将吸引更多战略投资者参与港口、铁路建设,可以带资兴建,也可以合作参股共同建设,还可以采取“用资本换资源”的方式对外融资,多渠道引进一批中字头、国字号企业参与沿海建设。在产业资本引进上,对于临港重型装备、海上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特产业项目,可以在地价、税收等方面实行“一事一议”,给予最优惠的政策。在人才使用上,这几年我们出台了“四个一”政策,即对急需人才提供100平方米工作用房、100平方米生活用房、1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和100万元贴息贷款,引进了华锐韩俊良、吉阳孙良欣等一批行业领军人才,与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协作关系;我们还将面向全国招引急需的港口建设专业人才、高新技术行业领军人才以及港口、城市建设专业人才,与有关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实行“柔性引才”;设立人才引进资金,出台金融扶持专项政策,加快滨湖人才公寓建设,以优厚的待遇和宽松的环境吸引有识之士加盟射阳,形成加快沿海发展的强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