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明溪县沙溪乡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模式初探

2011-10-26 03:27董学榕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8期
关键词:居民点整治村庄

董学榕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福州 350003

福建省明溪县沙溪乡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模式初探

董学榕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福州 350003

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土地需求的压力与日俱增。通过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效整治是提高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和用地效率,是促进农村土地有序、合理与科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论文以明溪县沙溪乡村居民点6个小组为项目进行了实践研究,详细分析各小组的基础设施、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等,提出了这6个小组各自适合的模式。

农村居民点用地;土地整治;模式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户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农村新居民点建设呈不断扩大之势。但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和严格管理,农村居民点用地普遍存在布局混乱、基础设施薄弱、不少空地、杂地和老宅基地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土地浪费现象较为严重。通过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即对村庄因地制宜进行改造、归并和再利用,使农村用地由粗放型、低效率向集约型、高效率转变,促进农村土地有序、合理与科学化利用,产生更好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

1、项目概况简介

项目区位于明溪县沙溪乡梓口坊村的梓口坊组和黄丰板组。明溪县引位于福建西北部,北纬26°08′~26°39′,东经116°47′~ 117°35′,总面积1708.6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1.5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98万人,人口12万人(2006年)。

项目涉及沙溪乡,全乡现辖6个行政村,4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340人, 2004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6876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602万元,农业总产值4274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5265万元,财政收入230.85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3875元。梓口坊村有耕地2606亩,辖4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516户、1937人,人均耕地1.35亩。

项目区位于省道306线边,交通便利。研究区内没有可利用灌排系统,灌溉水源可引用原有的水源工程。拆旧建新区已有自来水供水水源和供水主管,供水管网末改造。电力和通讯等基础设施较好。

项目区内居民居住相对较集中,建筑密度大,达0.499。人均宅基地面积为51m2。项目实施后,户均占地面积由220 m2调整为 115m2。

本项目区涉及宅基地面积197.06亩。研究区建设完成后,将新增耕地面积133.13亩。村庄整治前后面积变化情况如表1.1。

表1.1 村庄整治前面积(单位:亩)

原村庄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只建不拆,造成土地利用率低。现通过村庄整治,进行统一规划,拆旧建新,将多出的土地整为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2 沙溪乡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研究

2.1 空间规划模式

2.1.1 村庄内部改造整治模式主要要考虑的因素有闲置地比例情况、道路密度情况、自来水供应情况等,如表2.1。

由表2.1可以看出,6小组的宅基地平均闲置率为11.58%,宅基地闲置率较高,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应选择村庄内部改造整治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与土地利用强度,控制村庄建设向外扩展,美化社会环境。同时,表中数据显示,这6个小组的道路平均密度为151.39m/hm2,小于200m/hm2,村庄交通道路建设不足,需要增加道路面积,提高交通便捷度,改善交通条件;每个小组基本上都通上了自来水,自来水保证率平均高达95.3%;从村庄的排水沟数据来看,小组中有排水沟的仅占33.3%,说明村庄缺乏排水沟,容易产生生活污水溢出等问题,易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与交通不便。因此,没有排水沟的村庄小组需要铺设排水管道,提高村庄排污能力;每个村庄小组平均宅基地处数为15.8处。宅基地处数小于15处的村庄小组,是很小的村庄小组,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进行村庄合并。根据村庄内部改造整治模式的条件,研究分析研究区各村庄小组的实际情况,认为宅基地闲置比例超过5%,没有排水沟基础设施的,交通道路设施密度小于200m/hm2的村庄小组,应该实行村庄内部改造整治模式。在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之后,认为适合村庄内部改造整治模式的村庄小组有:二组和五组。

2.1.2 迁村并点整治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人口、居民点建设面积、户数、宅某地数、闲置宅基地数量、闲置地面积。各因素基本情况如表2.2所示。

表2.1 各村闲置地、基础设施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各村庄小组的平均人口数为196人。村庄小组人口小于200人的是属于人口很少的居民点,需要根据情况进行合并。另外,表中显示,各村庄小组的平均户数是43户,同时,各村庄小组平均宅基地处数是16处。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认为居民户数与宅某地处数小于50的居民点,是属于较小而且用地比较零散的村庄,应该进行合并。综合考虑以上各个因素,认为符合实行迁村并点模式的村庄小组有:一组、五组和六组。

表2.2 迁村并点整治模式影响因素

2.1.3 城镇化整治模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基础设施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汇总如表2.3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研究区各村庄小组年人均收入为4949元,在总体上年人均收入差距不大。但是在本研究中,认为年人均收入超过4500元的居民小组属于相对较为富裕的小组;研究区的各居民小组都基本上通自来水,自来水供应保证率超过95%的居民小组比例约为50%,建设有排水沟的居民小组比例仅为67%;各村庄小组的道路密度平均为151.4m/hm2,其中道路密度最大的村庄小组的道路密度为214.54m/hm2,道路密度最小的村庄小组的道路密度为98.23m/hm2。依目前具体情况认为,自来水保证超过95%,村庄有排水沟基础设施,村庄建设道路密度大于150m/hm2的是基础设施较好的村庄。根据城镇化整治模式选择条件,年人均收入超过4500元,自来水供给保证率超过90%,有建设排水沟基础设施的,基础设施道路密度超过150m/hm2的村庄小组,可以实施城镇化整治模式。

综合考虑以上各个因素,分析之后得出适合城镇化整治模式的只有一组。

表2.4 各村适合的空间规划模式

2.2 组织管理模式

目前组织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市场组织管理模式、自组织管理模式和政府组织管理模式。从目前情况来看,影响组织管理模式的主要因素有村委或政府的组织能力、团结能力、村委文化素质和村民文化素质,将其汇总成表2.5。

表2.5 组织管理模式的影响因素

从表2.5可以看出,各个村庄小组文化素质都是高中文化,村民平均文化水平都是初中文化,有差别的地方主要是组织管理能力与团结能力。多数居民小组的组织能力都是一般,占67%;其中,组织管理能力相对较强的有四组,组织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有三组。大部分小组的团结能力也处于一般水平,占研究区村庄的50%;其中一组和六组的团结能力较强,四组的团结能力较弱。

根据组织管理模式选择的相关条件,认为组织管理能适中,团结能力较强,居民文化素质较高的村庄适合自组织整治模式;而对于村委组织管理能力、村委团结能力一般或较弱,以及村委和村民文化素质较差的村庄适宜政府组织管理模式。

综合以上分析得出,适合自组织管理模式的居民小组有一组和六组。其余的适宜政府组织管理模式(表2.6)。

?

2.3 资金筹措模式

资金筹措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1)自主投资模式;2)政府主导投资模式;3)市场主导投资模式;4)政府与市场结合投资模式。影响选择该模式的因素有经济总收入、人均所得等。具体情况如表5.8。

由表中可以了解,研究区村庄小组的平均总收入为96.8万元,研究区村庄小组的平均年人均收入为4949元;村庄各小组的平均经济总收入与总面积之比为1.87万元/公顷。另外,每个小组的年人均收入差距较小,而村庄小组的经济总收入差距较大,再加上各村庄小组建设面积的差异性,各村庄小组的经济总收入与总面积之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从具体情况来看,年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同时总收入与总面积之比超过2.0万元/公顷的居民小组,认为是总体经济水平较高的居民小组,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实行自主投资土地整治模式,具体符合条件的居民小组是四组;认为年人均收入不超过4500元并且总收入与总面积之比不超过1.5万元/公顷的小组,看做是经济水平较差的地区,整治时若只依靠政府投资会带来较大的财政压力,因此选择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投资模式,具体符合条件的是村庄五组;认为对年人均收入超过4500且不超过5000元,同时总收入与总面积之比大于1.5万元/公顷且小于2.0万元/公顷的村庄经济水平是一般的,因此整治中可以建议实行政府投资模式,具体符合条件的有村庄一组、二组、三组和六组。

表2.7 资金筹措模式的影响因素

表2.8 各小组适合的资金筹措模式

3 整治效益分析

明溪县沙溪梓口村庄整治项目土地总面积197.06亩,通过整治后,新增耕地133.13亩。通过对项目区村庄整治和灌溉、排水系统及道路设施的配套,形成工作条件良好的现代化农业耕作区,并作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通过整治,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土地经济效益,对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本区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1 社会效益

本着“综合治理、综合开发、因地制宜、多种经营、走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利用之路”的方针,通过对项目区村庄整治和灌溉、排水系统的配套,建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现代农业耕作区,并做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项目区总面积197.06亩,整治后增加耕地133.13亩,提高了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率,减轻经济发展占用耕地导致用地矛盾,促进闽中西部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同时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利用集约化、开发建设规范化、农业生产专业化和机械化道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 生态效益

通过在村庄整治区综合应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科技措施,实行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有效地增加耕地,改善了村容村貌。田间渠系治理与设施配套,形成完整的排灌网络,减少旱涝灾害,使村庄新复垦的耕地地力不断提高。通过新村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基础设施,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3.3 经济效益

3.3.1 基本数据 本项目计算期31年,施工期1年,生产期30年,项目总投资415.92万元。其中还田区投资236.82万元,拆旧建新区投资179.1万元。

3.3.2 还田区成本计算

3.3.2.1 固定资产投资 根据投资概算,本项目静态投资236.82万元,固定资产形成率采取90%,施工期1年,生产期30年。

3.3.2.2 年运行费 本工程项目需管理人员1人,人均工资及福利为0.84万元,合计年工资及福利费0.84万元;固定资产余值取固定资产原值的4%为9.5万元;年折旧费按固定资产原值的3.2%为7.58万元;年维护费按固定资产原值的1.5%计取为3.55万元;农田水利费按每亩8元/年计为0.11万元。年运行成本分析及各项费率的取值见表3.1。

表3.1 年费用汇总表 (单位:万元)

3.3.2.3 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按年运行费的12%考虑,为0.7万元。

3.3.3 还田区效益计算

3.3.3.1项目区整治后,可增加耕地面积133.13亩,其中净耕地面积为110亩,按复种指数197.0%计,增加播种面积216.7亩,其中水稻195亩、大豆46亩、烟叶70亩、甘蔗23亩、蔬菜瓜果130亩,多年平均产值53.40万元。各类作物年均产量、产值详见表3.2。

表3.2 新增耕地年产值分析表

3.3.3.2 耕作成本:包含种子、肥料、农药、投入工日等费用。耕作成本以播种单位成本。水稻180元/亩、大豆120元/亩、烟叶450元/亩、甘蔗750元/亩、蔬菜300元/亩。新增耕地232.07亩,按复种面积457亩,其耕作成本合计12.53万元/年,具体计算结果见表3.3。

表3.3 新增耕地耕作成本计算表

从上统计结果,新增133.13亩耕地增加产值24.84万元,扣除其耕作成本5.81万元,增加经济效益19.03万元(统一用标准单位)。

固定资产余值9.5万元和流动资金0.7万元均在计算期末一次收回,并计入工程效益中。

4 经济评价

本村庄整治项目的实施不仅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而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难以用货币形式加以体现,因此,对本项目的经济评价仅以其经济效益为基础。

社会折现率取12%,计算期取21年(含建设期1年,运行期20年)。假定影子价格与现行价格相差无几,在本次国民经济评价中,静态总投资不作调整,为227.57万元;建设期1年,第二年度可以进行耕作,年产生效益为19.03万元,年运行费5.71万元。

经计算,本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5.39%,大于12%的社会折现率,经济净现值(i=12%)为1.92万元。各项指标满足规定要求,国民经济评价可行。

经济评价具体见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见表4.1。

表4.1 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单位:万元)

结论认为,针对明溪县沙溪乡的具体情况,这几种模式是切实有效的,能够取得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经济上可行,结构上合理,社会上可接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可以在全省推广。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8.198

猜你喜欢
居民点整治村庄
基于GIS的金海湖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三江源玉树藏族自治州寺院和居民点分布特征与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村庄在哪里
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