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遮不住
——毕节试验区开放实践录

2011-10-26 07:07张玲玉
当代贵州 2011年3期
关键词:毕节招商引资试验区

■ 文/本刊记者 张玲玉

远山遮不住
——毕节试验区开放实践录

■ 文/本刊记者 张玲玉

毕节,“三不沿、三不靠”,这在全国的版图上是极为特殊的;可是在贵州,毕节又是非常典型的。

大山封闭,贫困落后,似乎阻挡了毕节走出去的脚步。可是毕节却在群山之中,偏远之地,创造并把握了政策之机,市场之机,以思想之先带动市场开放,以体制之先促进产业开放;走出了一条开放式发展的道路,这在全省颇有示范意义。

仿佛一双无形的手,在毕节上空打开了一道门——这道门通往幸福和希望。

楔子

1988年,毕节试验区建立之初,国务院国家试验办的温铁军教授,开始分管毕节试验区的申报工作。

21年后的7月,温铁军再次来到毕节。他在报告中提出,毕节人可以骄傲地告诉世界,“我们是全国最先提出生态文明的地方,开全国之先河,符合国际发展潮流。”

思想之先,乃是一个地区发展之福。

在1988年毕节试验区成立大会上,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就在讲话中特别强调,“毕节试验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行全方位开放。”

2008年6月,毕节试验区被具有“珠三角”代表的广东省评选为“中国最适宜粤商投资地区”;

2009年5月,毕节试验区被具有“长三角”代表的江苏省评选为“2009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中“最具投资潜力城市”荣誉称号;

2010年7月,毕节地区被中国上市公司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中国排行榜网站、《南方企业家》杂志社评选为“2010中国最佳粤商投资城市”、“2010中国上市公司最佳投资城市”、“2010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100强”。

……

开放,为毕节打开了一道通往发展和希望的大门。

这里是贵州海拔最高的地方——毕节赫章韭菜坪。从这里,人们俯视群山,凝望大山之外的地方。毕节人登高望远,一步步走出了大山。(本刊记者 杨 舰/摄)

思想的开放,体制机制的开放,市场的开放,产业的开放,促成了毕节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在这之后的20多年,开放,成为毕节试验区的一道金规玉律,也使毕节试验区在开放的发展之路上渐行渐远。

回眸毕节

毕节,地处贵州西北、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曾是贵州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毕节人口压力极大,1987年,每平方公里人口负载已达218人,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全区森林覆盖率仅为8.53%,人均粮食不足200公斤。这一年,逾576万人口的毕节,全区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仅为288.9元,60%人口为绝对贫困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21.29‰,农民人均纯收入200多元……

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生存压力迫使农民陡坡开荒,生态环境迅速恶化,数以百万计的农民生活贫困,常靠政府救济为生。人与自然严重对立,贫困与生态恶化互为因果,并伴随人口的剧增愈演愈烈……

为此,联合国有关组织把毕节确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

在贵州的土地上,毕节地区既特殊又典型,毕节不堪回首的过去与开放灿烂的今日,给了贵州其他地区诸多启示。

走出去,引进来

毕节地区力帆骏马振兴车辆有限公司由毕节地区振兴机械厂和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合资组建。公司位于毕节市鸭池镇,一期技改工程于2009年4月开始投产。2010年8月9日,总投资30余亿元的二期技改项目在毕节市小坝镇开工,并引来全国20多家汽车配件生产厂商加盟,建造年产10万辆轻型卡车、2万辆重型卡车,集生产、研发基地为一体的“汽车城”。该技改完成后,可实现生产总产值100亿元以上,增税3亿余元,新增就业2万余人。

挥大手笔书大文章。力帆进驻毕节,是毕节试验区近年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一大手笔。

同样,在毕节新型能源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内,2007年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入驻毕节后,结合该公司在多元醇方面的成熟技术和市场网络,投资3亿余元建设了年产3万吨、可作高档油漆制作原料的季戊四醇的生产线。产品投放市场以来,已先后出口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外市场。

毕节也由此成为亚洲最大的单套季戊四醇生产线拥有地。

在毕节市鸭池镇,随着毕化有限责任公司改制、毕节市东华热电厂、毕节东华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工程完工,一个新兴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格局基本形成。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永贵能源公司自2004年进入毕节黔西县创业以来,彰显大矿风采,构建和谐矿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永贵能源先后投入1800万元对煤井上下系统进行优化升级,购置并完善了瓦斯监测监控、瓦斯抽放等系统,推广运用了20项新技术。现已拥有3对生产矿井、2对在建矿井,在建水泥厂1个、机修厂1个和1个房地产项目,涵盖了永贵能源在贵州发展的所有产业。还将陆续开工建设官寨矿、新红林矿和杨柳矿等一批大型煤矿,建设永贵煤机厂、两座大型洗煤厂和瓦斯发电厂等,投资总额将超过60亿元。预计未来3年内,永贵能源在黔西县的煤炭产量将超过600万吨,产值超过30亿元。

河南煤业已经成为毕节试验区大矿带小矿的一面旗帜,是带动毕节能源的有力引擎。

在发展的历史定位上,毕节试验区认识到自己的相对优势和相对劣势,找准发展突破口,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扬长避短,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走出去,引进来,是一种发展的过程,更是一种动身为事的逻辑,只有走得出去,才能引得进来。在这一“走”与“进”中,经济的交流,思维的碰撞,观念的更新,思路的开拓云云而生。

大开放,大招商

自2006年以来,毕节试验区便着力提升在东南沿海一带的影响力。

特别是2007年以来,毕节地委、行署主要领导分别率队开展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使毕节试验区在“珠三角”、“长三角”以及长江以北沿海发达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较大提升,招商引资工作节节攀升。

2007年至2009年,毕节地区招商引资实现了三年三大步,三年翻两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每年都在提高,由2006年的31%逐年上升到43.3%、50.5%、58.6%,招商引资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一步一步走出去,不断向“先进发达城市”宣传展示毕节。

2007年5月,“珠三角”招商引资推介会上,毕节地区完成签约项目24个,签约资金30.55亿元;6月,上海、温州、福州三地举行招商引资推介会,签约项目66个,签约资金70.6亿元;11月,在黔穗黔深经贸合作交流活动中,签约项目61个,签约资金645.44亿元;

2008年,来自挪威、香港、广州等的348名国内外企业家参加了毕节地区在广州举办的招商引资推介会,现场签约项目29个,签约资金172.57亿元;

2009年,毕节与332家企业进行了项目对接洽谈,对接项目150个,达成投资意向项目105个;

2010年,在第二届海峡论坛活动举办期间,毕节在福州市举行了招商引资推介会,来自海峡两岸的台商、闽商共计113位知名企业家出席推介会,签约项目17个,签约资金21.1亿元。

在“走出去”开门招商引资的同时,不断加大“请进来”步伐,切实增强外界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家对试验区的了解。

2007年,毕节地区组织了温州及国内外百名企业家考察团赴毕节试验区投资考察,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外及香港地区、国内各地87位企业家云集毕节,共达成投资开发合作意向性项目32个;举办了“走科学发展之路——全国青年企业家毕节试验区考察行”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102名青年企业家对毕节进行了考察,达成了12个项目的投资协议。

2008年5月,以毕节试验区成立20周年庆祝活动为契机,毕节地区举办了毕节试验区首届投资洽谈会。来自美国、俄罗斯等国内外企业家216人参加了投资洽谈会,实现签约项目38个,签约资金162.38亿元。

2009年8月,2009中国·毕节试验区投资洽谈会在毕节隆重召开,实现签约项目93个,签约资金366.77亿元。

2010年4月,毕节试验区第三届招商引资投资洽谈会在黔西召开,共有来自澳大利亚、香港、北京等地及外省驻黔商会、民建会员企业家、贵州省内的322名知名企业家出席会议,实现签约项目79个,投资金额达214.6亿元。

22年前,胡锦涛总书记在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时就倡导“要全方位扩大开放”;2009年4月14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毕节试验区建设座谈会”上提出“要发挥政治优势、智力优势、联系广泛优势,推动毕节试验区建设和发展跃上一个新水平”……毕节试验区上下始终坚持“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第一发展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工作举措”,大力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全方位实施对外开放,努力展示试验区新一轮“开放、发展”的新形象。

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以及对发展和致富的渴求,使得毕节试验区从不曾固步自封,而是选择并坚持了开放发展的理念,不断在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寻找发展机遇,寻求合作伙伴,最终赢得了发展先机。

(编辑/张玲玉)

猜你喜欢
毕节招商引资试验区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贵州毕节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
广州通过电商带货毕节农产品 累计销售136万元
探索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新路径
18个自贸试验区
毕节留守儿童的新家
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招商引资研究
招商引资新思路:精、专、优
都什么年代了还招商引资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