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EGP+ESP初探

2011-10-25 06:55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学习者大学

刘 卉

(广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EGP+ESP初探

刘 卉

(广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与专业学习相结合。ESP因其自身的特点和实用性的价值,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本文在论证开设ESP课程的必要性的同时,尝试对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EGP+ESP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大学英语教学;EGP;ESP;必要性;可行性

一、引言

随着大学英语提高阶段选修课开设的增多,国内许多专家(章振邦[1]、秦秀白[2]、蔡基刚[3]、陆俭明[4])认为应该把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的重心从基础英语 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逐渐向专门用途英语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教学方向转移,应定位在偏重于学术或者特殊目的需要的英语教学上。ESP教学已成为培养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其教学目的就是把英语作为其专业交际和交流的工具,从而为其专业服务。本文拟对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EGP+ESP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以便大学英语教学顺利得进行从基础英语教学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重点转移,以期引起更多专家学者和教师对ESP教学的重视。

二、EGP与ESP的区别和联系

英语语言教学包括EGP教学和ESP教学。其中,EGP主要是指学校中典型的语言课程,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语言的五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其主要教学内容只涉及一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我国从小学到高中的英语教育都属于EGP的教学范畴,也就是说EGP的教学模式贯穿了我国整个基础教育。而这仅仅是社会各行各业英语语言需求的一个基础,不能使学生将来应付各种具体的英语语言交流场合。显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仅仅开设 EGP课程已不能满足学习者在新的经济形式下对英语的某些特殊需求。

ESP属于应用语言学范畴,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二战后,由于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发展,英语在世界各国日益频繁的交往中成为最普及的交流工具,EGP已经不能满足学习者的多种学习需求和交际的需要,ESP就应运而生了,它使英语学习与学业、职业和就业等各种需求联系起来。Strevens(1988)认为“用于专门用途的英语通常是指一种课程,一般来说,这种课程能向学生传授与某一特定工作、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应用能力”[5]。同时,他指出ESP包含的英语语言教学有四个绝对特征:1)为了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而设计;2)内容与具体的专业或行业相关;3)立足于使句法、词汇、语篇及词义等方面都使用于某些特定的专业活动场合;4)与普通英语教学有所区别。另外,在Hutchinson和Waters(1987)看来,“ESP不是某种专门语言,也并非某种专门的教材,确切地说,它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而学习语言的一种途径”[6]。非常明显,ESP的精髓是分析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ESP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它具有比EGP更为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能更好地应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所有的 ESP都有两个目的,即学术研究的需要和工作的需要,为此,Dudley-Evans和St John(1998)把ESP分为学术英语(EAP,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职业英语(EOP, 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7]。另外,Hutchinson和Waters以及Jordan分别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对ESP进行了分类。Hutchinson和Waters(1987)的三分法[8]以学科门类为主线,将 ESP分为科技英语(EST)、商贸英语(EBE)和社科英语(ESS),并且三个分支都具有其各自的子分支:EAP和EOP。Jordan(1997)的二分法以学习者的语言使用目的和语言环境为主线,把ESP分为EAP和EOP,其中EAP又分为一般学术英语(EGAP)和专业学术英语(ESAP)。

由此可见,EGP和ESP之间的共性大于区别,两者在语言习得这一点上并没有根本的区别,但在学习者的需求上则大有区别。EGP以教授语言技能为目的,对学习者而言,学习EGP是为了通过考试或满足日常交际需求;而ESP是以前者为基础,使学习者在某一专业或者职业上实现英语知识和技能专门化的应用性课程。也就是说,ESP教学实际上是在EGP教学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那么ESP一般是在学完必要的EGP之后为了学术上或者工作的需要而修读的。总之,EGP是ESP的基础和必备条件,ESP是EGP的再继续,两者是连续统一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

三、大学英语开设ESP课程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社会交往中有效地吸取信息和交流信息,同时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大学英语教学首先应该考虑是能否帮助学生达到上述目的。但是,目前很多教育主管部门在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评价中仍把CET4和CET6通过率作为重要指标,以考试成绩好坏来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这样,大学英语教师也只有把CET4和CET6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指挥棒,使大学英语教学成为一种“应试教育”。其结果是,学生的英语考试技能提高了,但是大部分人仍不具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无法适应工作和社会的需要。

大学英语改革实施以来,全国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改革措施,有些学校推出了“基础英语+通识教育”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新模式。随着大学新生水平的逐渐提高和分级教学的实施,不少高校压缩了基础英语的课程,尝试在后续课程里开设英语通识教育课程(ELE, English for Liberal Education),比如:英美概况、英美文学、英美影视欣赏、西方文化等语言文化选修课程,希望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然而,课程设置成功与否很大程度是要看其是否适合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如果学校忽视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需要的学术英语和在未来工作中需要的职业英语,而引导他们去学习英美文化和英美文学,这样的课程设置缺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存在差距,是不能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要的。

在国际间交流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应该在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能力,学会用英语来获取所需的专业资料和信息,用英语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所以改革大学英语课程结构,通过开设应用型、实用型课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应用综合应用能力已迫在眉睫。ESP课程是大学英语教学中EGP课程的加强与提高,它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四、EGP+ESP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近几年,由于高中英语教改和《高中课标》的实施,新英语教材的词汇量都有了大幅增加,学生在高中毕业时掌握的单词必须达到3500个,直逼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越来越多的普通大学的新生达到了《英语课程要求》中的一般要求,其英语水平较之以前有了明显提高。这为大学英语教学重点由EGP教学向ESP教学转移创造了重要的基础条件。这意味着,通过中学EGP阶段的英语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语言能力;进入大学后,在进一步巩固英语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技能的基础上,转入 ESP教学已成为可能。

基于以上理论研究和需求分析,本文初步设想了一个EGP+ESP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模式。该模式包括三个阶段(EGP——EGAP——ESAP),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三个阶段分别至于大学三年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缩短各阶段或者延长各阶段的教学时间,但是三个阶段的顺序是不能改变的。

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模式EGP+ESP的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EGP),由于个体英语水平的差异性,可在学生进校时进行一次EGP水平测试,然后英语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级教学。对水平高的学生进行一学期的 EGP强化后进入第二阶段(EGAP)的课程学习,对其余的学生进行至少一年的EGP强化,通过考试者可在第二学年进入EGAP课程学习。这个阶段虽然是强化EGP,但是跟高中阶段的侧重点不同。由于我国高中阶段的英语教育是以“应试”为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的EGP教学,老师没有把它作为工具来教学生怎样使用,导致学生还是不能在日常交际中流利地用英语进行交流。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第一阶段的EGP强化,一定不能重蹈覆辙,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如听和说进行强化。

第二阶段(EGAP)和第三阶段(ESAP)是属于 ESP教学的内容,学生何时进入 ESP课程的学校取决于他们的EGP水平。蔡基刚(2004)曾指出,大学的EGP教学向ESP教学转移时,EAP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而EAP又可分为两大类:EGAP和ESAP。前者主要是帮助学生用英语在专业学习和研究上做好学习技能上的准备,如:学术讨论课程、学术写作课程、听学术报告等。后者如金融英语、法律英语、工程英语、医学英语等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熟悉专业词汇特点、句法结构和语篇特征,从而为他们上专业英语课程或今后的工作做好语言上的准备。所以,这两个阶段的教学应该关注的是语言运用(language use),而不是语言学习(language learning)。

EGP+ESP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复合应用性英语人才,其中ESP教学进程顺利与否以及ESP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师资,这对大学英语教师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现阶段各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主要是擅长基础英语教学,也完全可以胜任一般学术英语课程,但是在专业学术英语方面存在不足。大部分英语教师是传统英语教学背景下培养出来的,要适应这种形势,首先我们的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改变知识结构,改变教学理念,让知识和思想与时俱进。我们的教师可以去旁听学习相关专业的双语课程或积极与专业教师合作开发课程,在学习和合作中提高和发展自己。另外,也可以参加 ESP教师的培训,如英国的INTESOL(International TESOL Training)以远程教学方式提供 ESP证书的课程。相信经过这些努力,大学英语教师一定也能完全胜任专门学术英语的教学。

[1] 章振邦. 也谈我国外语改革问题[J]. 外国语,2003,2.

[2] 秦秀白. 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12.

[3] 蔡基刚. 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 外语界,2004,2.

[4] 陆俭明. 大会致词[R]. 2010年中国外语战略论坛,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5] Strevens, P. 1988. 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appraisal A . In M. Tickoo (ed.). ESP: State of the Art C . Singapore: 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er.

[6][8] Hutchinson, T. & A. Waters. 1987.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 Dudley-Evans, T. & M. J. St. John. 1998. 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Multi-discipline Approach M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72

A

1008-7427(2011)07-0123-02

2011-06-06

作者系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学习者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大学求学的遗憾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