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景伯平
望谟:破战略瓶颈 建绿色家园
■ 文/本刊记者 景伯平
“十一五”期间,望谟县初步突破交通水利和基础教育建设两大战略瓶颈,通过大力发展以现代农业为主体的绿色产业,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县委书记邓家富(右二)和县长黄兴文(左二)在移民安置点调研,该县移民安置工作得到上级和群众的一致好评。(望谟县委办供图)
短短五年,望谟县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县生产总值增长2.5倍(未计入龙滩电站1.8亿元税收),财政总收入增长5.2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2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100%,城镇化率从12% 提高到21.45%……
望谟是如何起跑的?
“没有秘密,思路决定出路。”望谟县委书记邓家富坦率地说,“十一五”中期,县委、县政府为加快发展实现跨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根据望谟山高谷深路少的劣势和地处亚热带适宜种养殖的优势,明确了“编规划、强基础、兴产业、促发展、建绿色望谟”的发展思路和定位,全力主攻以交通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两基”、“普实”为主的基础教育建设两大战略瓶颈,克服劣势、发挥优势,发展以现代农业为主体的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望谟”。
两大战略瓶颈,已初步突破。
“在交通水利方面,重点加快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建设,17个乡镇中有14个通了油路,161个行政村中仅有2个未通公路,通车里程五年增加1480公里,达2240公里。”县委副书记、县长黄兴文兴奋地说,望谟至安龙高速公路已开工,黄桶至百色铁路望谟段项目进入可研阶段。西南水运出海通道望谟段航道整治后500吨级试航成功,蔗香客货码头已建成使用。总投资1.84亿元的桑郎水库已开工,完成了一批重点水库规划和现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增库容34.15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从2005年的0.3亩提高到0.39亩,解决了1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取得巨大成绩的背后,是望谟各级党员干部的艰辛付出。直到现在,县政府还在原农贸市场办公。黄兴文告诉记者,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拟建办公楼的750万元全部用于教育等公共事业上。
近几年,望谟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教育投入,全县中小学已无危房。记者一路走来,看到学校真是该县最漂亮的建筑。从2009年起,该县投入1.5亿元,对达不到8级抗震要求的学校全部重建或加固,现已完工一半。2010年投资1500万元,启动教师周转房和寄宿制学生住房工程。同时通过招考录用1200名教师,充实了师资队伍。该县“两基”复查和“普实”经上级验收,双双合格。
两大战略瓶颈的初步突破,为实施以现代农业为主体的“六大规划、八大产业”奠定了基础。邓家富说:“规划是蓝图,是思路的具化,是实践的标线。”
防灾减灾建设规划、河流及水库建设规划、县城及乡镇水源点建设规划、农民安全饮水建设规划、骨干渠道建设规划和农民半亩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的编制,为望谟现代农业布局构建了科学发展框架。
“据此启动了八大产业基地建设。”黄兴文说,这就是以10万亩绿色蔬菜基地为依托的早熟蔬菜产业;以10万亩甘蔗基地为依托的蔗糖、酒精、板材、养殖循环经济产业;以60万亩速生桉树林为基地的林、浆、纸一体化产业;以10万亩人工草场和40万亩改良草山为基地的林、草、畜配套的畜牧养殖业;以10万亩油茶为基地的绿色食品加工业;以“油桐之乡”品牌为依托的60万亩油桐种植及相关产业;以25万亩板栗、核桃、火龙果和橙类等亚热带水果为基地的干鲜果品产业;以10万亩地道药材为基地的中草药产业。
其中,绿色蔬菜基地已建8万亩,蔬菜远销贵阳、重庆、长沙等地;甘蔗基地已建3万亩,2010年引进国内500强广西杨浦南华集团对县糖厂重组,今年投资1.5亿元扩大水田种蔗;2009年引进的国内500强江苏阳光集团已投资1.5亿元种桉树13万亩,促进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五年前的44%提高到现今的53.5%,今年将投资4亿元种桉树17万亩并建设板材厂和复合肥厂。
邓家富表示,根据中央确定的新一轮十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央功能区的划分,结合本县区位特点,望谟发展定位已修订为“南国风情的绿色小城镇,珠江上游生态屏障,西江上游经济区经济重镇”。
(编辑/黄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