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李 盈
社会管理创新的贵州探索
■ 文/本刊记者 李 盈
编者按: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近年来,我省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一些经验模式在全国推广。
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贵州,近年来加大医疗保障力度,农民新农合受益水平持续提升。
“十一五”期间,贵州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了全省覆盖,人均筹资标准从2005年的30元提高到140元,新农合基金支出82亿元,受益群众达到27亿人次。
2011年,贵州将扩大受益面,落实政府补助标准,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全面推进门诊统筹,实现全省覆盖,稳步提高新农合补偿报销比例;提高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新农合基金和定点医疗机构监管,保障基金安全。
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好公共就业服务?在全省范围内,贵阳市“横到边,纵到底”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样本。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贵州省就业促进条例》施行以来,贵阳市分阶段完成了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10年8月,已在453个城镇社区设立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站,在1166个行政村设立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站,形成了覆盖市、区(市、县)、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四级平台,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机制。
2010年4月19日,全省信访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毕节召开,与会代表观摩毕节地区三级联动视频接访大厅。
同时,2010年,贵阳市采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作人员深入用工单位采集与用工单位自行上报两种方式,采集贵阳市辖区内有劳动用工行为的各类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用工信息,构建用工单位及就业人员信息数据库,着力沟通用工与求职信息。此外,在原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基础上整合组建贵阳市人力资源市场,加强优化配置,开展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服务。
遵义市红花岗区委、区政府认真倾听广大群众的呼声和诉求,2004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以“安民、便民、乐民、康民”为主要内容的“四民社区”建设活动,把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社区服务工作重点。
一是积极动员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社区各项事务,分享社区内的各种利益,承担社区内的各种责任。二是搭建共驻、共建、共享平台,使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共驻共建共享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三是拓展四民社区便民服务内容,完善四民社区便民服务功能,共建便民社区,方便千家万户。
作为全国首个试点,为帮助“瓮安事件”违法青少年走出阴影,贵州省按照“依法从宽、回归社会、实施帮教”的处理方式,对“瓮安事件”违法青少年施行违法及轻罪犯罪记录消除工作,在具备规定条件时,由司法机关对“瓮安事件”青少年违法及轻罪犯罪记录有条件地予以消除,不载入本人档案,其升学、就业不受影响。
104名帮教对象中,有96.1%的帮教对象均已转化改好,有54名未成年人的违法或轻罪记录被消除,其中30人先后考上了大学(2009年9人;2010年21人)。2010年4月,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贺国强、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志相继对这种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李长春同志称其为“司法机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创新之举”。
黔东南州高度重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成立了妇联、团委、关工委、教育等部门的关爱留守儿童联系制度,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实施“爱心妈妈”结对帮扶制度,加大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力度。还为城镇在校学生、少年儿童缴纳部分医疗保险费,把广大留守儿童纳入新农村合作医疗范畴。
该州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各项工作的通知》,把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学习、生活、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纳入地方党政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群策群力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格局。具体工作:一是研究解决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就关心外出民工、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措施、计划、项目提出建议、方案和出台政策意见。二是协调各部门联系自身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逐步实现工作的互动和联动,形成合力。三是讨论需要制定的政策规定及有关重点工作。四是定期或不定期总结通报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情况,表彰工作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