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周泓洁 张 彧
毕节新场村:缘木求富
■ 文/本刊记者 周泓洁 张 彧
毕节新场村,这个曾经以玉米、水稻、油菜、马铃薯的种植为主业的村庄,如今已发展成一个集个体百货经营、木材经营及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产业化新村。每年1700多万木材经营产值及250余万百货经营产值,让村里坐拥百万以上财富的人家已近30户。
毕节市小坝镇新场村,一个曾经的纯农业村庄,却有着近一个世纪的寿木加工历史。谁也未曾想到这份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手艺最终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上世纪80年代,成了一个重要转折点。随着一个个外出闯荡“江湖”的“投机者”的传授,村民们纷纷效法做起木材生意……
10月19日,家住毕节市小坝镇新场村村民汪义像往常一样来到位于村庄东面的木材加工厂上班。装卸木材这份工作一直维系着他一家四口的生计。从每天10元到每年6至7万的工钱,他坚持了六七年。
工人们正在卸木材。(张 彧/摄)
工厂四周是堆积如山的原木,这些来自云南、四川、广西等地的木料被汪义另一班组的同事独具匠心的雕琢后,变成镇内甚至临近乡镇很多村庄新建或改造民居的建材。
村主任潘礼平就有一手好手艺。常有村民请他上门帮忙做修建房屋的一些细微建材。村内一些人家门窗上的美丽线条就是他的杰作。
方志权是加工厂老板,每年仅来料加工,足以让他赚得盆满钵满。而在新场村方圆3.1平方公里土地上,和他规模相当的木材加工厂还有六七家,全村705户人家,就有43户木材经营户与这些木材加工厂捆绑经营,一荣俱荣。
今年49岁的刘天国是经营户之一,每年保有30万元以上的净收入。刘天国的生意经得从他的少时说起。少小家贫的他不到20岁便开始经商生涯。赶乡场收购农资转卖,做豆腐、豆芽卖,补鞋、加工健美鞋,屠宰等都是他曾经的营生,很多时候都只能解决温饱。直到村里一个外出闯荡多年的村民李孟昌从外边带来木材生意经,并试行成功后,刘天国才与木材搭上界,他家的生活质量也因此得以迅速提高。现在,全镇生态家园建设与危房改造项目对象1150户人家都成了他的顾客。村民们建房所需的檩子、门、窗、椽子等建材都会从他那里购进。这不仅是因为他所经营的产品价格总会比别家或多或少便宜一点,可赊销,更重要的是,他还很会做人。偶有远道而来的顾客,他都会好酒好肉招待,因距离市区较远,顾客在他家留宿也成家常便饭。一来二往,这些顾客便和他成了朋友。
村民潘乐义1998年做木材生意之初,年收入6万,2009年转做木工建材,年收入迅速飙升到10万元。现年34岁的顾和用,2000年开始从事木材经营,年收入仅5万元。力帆骏马入驻小坝镇后,他瞄准市场,及时调整经营思路,转做木工建材,年收入也已达到10万元以上。
事实上,这个曾经以玉米、水稻、油菜、马铃薯的种植为主业的村庄,如今已发展成一个集个体百货经营、木材经营及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产业化新村。每年1700多万木材经营产值及250余万百货经营产值,让村里坐拥百万以上财富的人家已近30户,林立在村内道路两旁的商铺就是明证。
颇值得一提的是,村内木材加工厂装卸、运输、加工等环节所需的300多名工人都来自村内或邻村。年薪6万以上的他们,提到自己的工作都觉很体面。也因此,村民人均年收入大幅上升,至今已达4568元。
(责任编辑/彭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