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溢出与跨国企业选址
——基于中国数据的检验

2011-10-20 08:31刘庆林汪明珠
关键词:吸收能力跨国企业影响

刘庆林 汪明珠

知识溢出与跨国企业选址
——基于中国数据的检验

刘庆林 汪明珠

新增长理论对知识和技术的推崇,使得学者们开始关注知识溢出对于跨国企业选址的影响。在对知识溢出影响跨国企业选址的各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 2002-2008年间中国各省市的面板数据验证了知识溢出因素与跨国企业选址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一个地区的专利数越多、人力资本越多、FDI集聚程度越高,对于跨国企业的吸引力也就越大;FDI集聚程度的差异是造成东中西 FDI分布不均的重要原因。

知识溢出;跨国企业;选址

在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创新速度不断加快,知识和技术的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把获取东道国的科学和技术资源作为海外投资的一个重要目标。以往的海外投资,通常是跨国企业将本土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东道国的生产过程中,而现在,跨国企业通过海外投资接近东道国的先进技术,通过知识溢出获取新知识,然后运用到跨国企业的全球生产系统中去。跨国企业如何进行区位选择才能实现获取知识溢出的目的,对整个企业的全球发展战略将构成非常重要的影响。

影响跨国企业选址的知识溢出因素有哪些?作为吸引 FD 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中国选址时在多大程度上考虑知识溢出因素?本文试图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做出解答。

一、文献回顾

Feldman(1994a①Feldman,M.P..The Geography of Innovation.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4.,1994b②Feldman,M.P..“Knowledge Complementarity and Innovation”.Small Business Economics,1994,6(3):363-372.)证明了区位选择能够降低企业创新活动的不确定风险:地理临近性能够提高企业转换观念和认知重要信息的能力。知识溢出能够降低科学发现及其商业化的成本。Audretsch和Feldman(1996)③Audretsch,D.B.,Feldman,M..“R&D Spillovers and the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and Production”.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6,86(3):630-640.研究了知识溢出与创新和生产的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经济知识不仅影响生产的空间分布,还影响创新的空间分布;知识溢出在那些新经济知识起重要作用的行业更为明显;创新活动的集聚更多的是因为知识溢出的存在。Almadia和 Kogut(1997)④Almadia,P.,Kogut,B..“The Exploration of Technological Diversity and the Geographic Localization of Innovation”.Small Business Economics,1997,9(1):21-31.等学者运用专利引用的数据证实了知识溢出的空间局限性,认为企业在寻求知识溢出的过程中,临近性的区位选择至关重要。Cirano和 Soubeyran(1998)⑤Cirano,N.V.L.,Soubeyran,A..“R&D Spillovers and Location Choice Under Cournot Rivalry”.Pacific Economic Review,1998,3(2):105-119.建立了两阶段的古诺寡头垄断条件下企业的区位选择模型,得出两个结论:第一,当知识溢出效应是距离的凸函数时,进行战略竞争的企业倾向于集聚;第二,当知识溢出效应是距离的凹函数时,集聚不一定会出现。Gersbach和 Schmutzler(1999)①Gersbach,H.,Schmutzler,A..“External Spillovers,Internal Spillovers and the Geography of Production and Innovation”.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1999,(29):679-696.通过建立两阶段、三个区位选择的寡头模型,考察了外部知识溢出和内部知识溢出对于跨国企业生产和创新选址的影响,得出结论:对于生产地点而言,第一,当外部知识溢出和企业内部溢出同时存在时,会出现企业在集聚区获得负的利润的中心 -外围模式;第二,企业内部溢出的能力越强,在共同地点学习的能力也就越强,可能不会出现中心 -外围模式;第三,交流成本的降低会促进集聚的产生。Cantwell和 Piscitello(2002)②Cantwell,J.,Piscitello,L..“The Location of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of MNCs in European Regions:The Role of Spillovers and Local Competenci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2002,(8):69-96.运用美国 1969-1995年间对世界各大企业授予的专利数,考察了意大利、德国和英国对于跨国企业投资的相对吸引力。结果表明,一个地区对于外商研发投资的吸引力取决于当地的市场规模、当地的科学和教育基础设施以及行业内、行业间知识溢出的潜力。Henderson(2003)③Henderson,V..“J.V.Marshall’s Scale Economies”.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3,(53):1-28.认为,对于高技术产业而言,东道国企业较高的技术研发水平以及人力资本存量,有助于形成产业内和产业间的知识溢出,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率。Tallman等 (2004)④Tallman,Jenkins,Henry et al..“Knowledge,Clusters,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4,(19):258-271.的研究表明,企业更愿意选择在以下地点建厂:存在互补产品的生产商;存在专业化基础设施的生产商;政府或其他机构 (如大学、智囊团、职业培训提供者等)提供专业化的培训、教育、信息、研发和技术支持;存在标准制定机构。Belderbos(2004)⑤Belderbos,R.,Lykogianni,E.,Veugelers,R..“Strategic R&D Location by Multinational Firms:Spillovers,Technology Sourcing,and Competition”.CEPR Discussion Paper,No:DPSUB-3379.研究了位于两个不同国家的跨国企业的 R&D国际化战略,其中考虑了本土的企业内知识溢出、无成本的企业间国际技术转移和内部的 R&D支出。企业内的技术转移和知识溢出增加了本土 R&D对于技术领先企业的吸引力,而技术追随企业则会增加海外 R&D的投入,因为海外的知识溢出对于企业的发展更加有效。Hirose和 Yamamoto(2007)⑥Hirose,K.,Yamamoto,K..“Knowledge Spillovers,Location of Industry,and Endogenous Growth”.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2007,(41):17-30.运用 Gross man-Helpman-Romer的内生增长模型,研究了知识溢出、行业区位选择以及内生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如下:如果知识溢出是对称的,那么创新地址会选择在拥有大市场的国家,此时的经济增长率会随着运输成本的降低而提高;如果知识溢出是不对称的,小市场国家的创新成本会更低一些,此时的经济增长率反而会随着运输成本的降低而降低。Alcacer和 Chung(2007)⑦Alcacer,J.,Chung,W..“Location Strategies and Knowledge Spillovers”.Management Science,2007,53(5):760-776.运用美国 1985-1994年初次进入的投资者数据考察了知识溢出与企业的区位选择之间的关系。对于那些技术领先的企业,他们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倾向于那些拥有公共知识,尤其是大学知识较为丰富的地区。Gilbert等(2008)⑧Gilbert,B.A.,McDougall,P.P.,Audretsch,D.B..“Clusters,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New Venture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Examination”.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8,(23):405-422.指出,位于行业集聚区的企业,因为接触了更多的知识溢出,会拥有更多的比较优势。他们采用美国 IPO企业的数据考察了集聚、知识溢出及新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位于集聚区的企业,能够从当地获得更多的知识溢出,其发展速度更快,创新绩效更高。Barde(2009)⑨Barde,S..“Knowledge Spillovers,Black Holes and the Equilibrium Location of Vertically Linked Industries”.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9,(4):1-27.运用 Venables(1996)的模型,研究了知识溢出对于垂直关联行业的企业选址的影响。分析表明,当运输成本较低时,自身的成本降低效应会抵消企业的集聚力;当运输成本较高时,这一结论就不再成立了。同时,该模型还得到了与其他实证分析相一致的结论:受益于知识溢出的企业更易发生集聚现象。

国内学者对于知识溢出的研究,多是从产业集群的角度进行的,而将其与跨国企业选址问题联系起来的文献比较少见。张昕、李廉水(2007)⑩张昕、李廉水:《生产地区性集中、知识溢出与我国创新的空间分布》,《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第 9期。以我国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例,运用知识生产函数考察了不同条件下的知识溢出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宫晓华等 (2007)①宫晓华、潘杰义、袁天波等:《基于企业选址的知识溢出效应模型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第 11期。通过建立一个双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三阶段非合作博弈模型,考察了企业选址与知识溢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之间距离越远,运输成本越高,知识溢出的效应越不明显。唐礼智、狄烊 (2009)②唐礼智、狄烊:《集聚、外部性与 FD I区位选择》,《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第 3期。考察了知识溢出对于 FD I区位选择的影响,认为知识溢出对 FD I区位决策的作用机制实质上表现为一种“社会学习过程”。武健 (2009)③武健:《知识溢出对高技术企业集群集聚效应的影响研究——以杭州软件企业集群为例》,《特区经济》2009年第 4期。以杭州软件企业集群为例,考察了知识溢出对于高技术企业生产和创新区位选择的影响,通过博弈分析得出,如果定位于某地能够获得足够的知识溢出,则会激励企业定位于该地。

总之,国外学者们或采用博弈分析,或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知识溢出与跨国企业的选址之间的关系。知识溢出对于跨国企业的创新选址影响更大,因为创新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知识生产活动,知识溢出的存在,使得创新企业愿意彼此靠近,从而形成创新集聚现象,而创新集聚又能进一步强化知识溢出,使企业获得更大收益。国内学者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是对集群与知识溢出的研究,对于跨国企业选址的研究还不多见,基本是以某一行业的跨国企业为研究对象,还缺乏对二者的影响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就是从这一点出发,对知识溢出与跨国企业选址之间的影响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中国各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论证。

二、影响跨国企业选址的知识溢出因素

(一)作为知识源的各项影响因素

根据 Alcacer和 Chung(2007)④Alcacer,J.,Chung,W..“Location Strategies and Knowledge Spillovers”.Management Science,2007,Vol.53,No.5:760-776.的观点,本文将知识源分为三类:政府的、学术的和行业的。政府层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指东道国当地政府对于研发活动的投入规模和支持力度;学术层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当地的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研发投入及研发成果;而行业层面的影响因素则包括当地的知识存量、人力资本存量、行业的研发投入等因素。

1.当地政府的 R&D投入。对于跨国企业而言,政府的 R&D投入存在两种效应。第一是互补效应:政府政策的支持和政府 R&D投入产生的基础知识会大大提高跨国企业 R&D的预期利润率。随着预期利润率的增加,跨国企业必然会加大 R&D投入,以期获得更多的利润。第二是替代效应:政府的 R&D投入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出跨国企业的 R&D投入。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政府为了获得技术机会,替代了跨国企业的研发活动;二是由于研发需求的增加,研发投入的要素价格上升,使得跨国企业对 R&D的预期利润下降,从而减少了自身的 R&D投入⑤David P.A.,HallB.H.,Toole A.A..“Is Public R&D a Complement or Substitute for Private R&D?A Review of the Economic Evidence”.Research Policy,2000,(29):497-529.。尽管政府 R&D对跨国企业 R&D存在不确定性作用,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政府的研发活动对于跨国企业存在知识溢出,主要的方式有两个:第一,政府和跨国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在双方的合作过程中,技术人员的接触和交流就能形成一定的知识溢出,使得企业在这一研发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该项目的相关知识溢出,还能获得其他的相关知识溢出。第二,跨国企业直接利用政府的研发成果。一般认为,跨国企业会将厂址选在政府 R&D投入较多的地区,这不仅是因为当地有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而且跨国企业还能够通过地理位置上靠近知识源来获得政府的知识溢出,充分利用政府研发所产生的,或者将要产生的研发成果,从而在更高的知识存量上开展创新或生产活动,增加自身的比较优势。

2.当地的大学等科研机构。大学将自己定位为“公共的科学 (Public Science)”,存在着大量的知识溢出。因为大学能够为跨国企业提供重要的技术成果和高科技人才,并且帮助其培训人才,以应付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

大学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科研成果,或者说是自然科学知识;另一类则是社会科学知识。前者可以通过网络等方式获得,因此不需要跨国企业的地理临近;而后者则是难以编码的,它不依赖于特定的研究方法,并且其传播受一定的地理范围的限制。因此,跨国企业要想获得这些社会科学知识,就必须选择在靠近大学的地方。大学对跨国企业知识溢出的主要途径是大学毕业生①Anselin,L.,Varge,A.,Acs,Z..“Local Geographic Spillovers Between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High Technology Innovations”.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97,(42):422-448.。大学生毕业后由大学进入跨国企业,可以将在学校学到的一些先进知识带给企业。双方在地理位置上越靠近,这种效果越明显。除此之外,跨国企业与大学之间的正式或者非正式交流,也是大学对跨国企业知识溢出的一种渠道②Fischer,M.M.,Varga,A..“Spatial 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University Research:Evidence from Austria”.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2003,(37):303-322.。第一,企业与大学之间合作项目,共同开发某一领域的新知识。在合作过程中,双方通过交流和接触,可以从彼此获得知识溢出。第二,企业员工与大学教授或学生参加彼此的讨论班,也能够提高企业吸收知识溢出的能力。第三,企业员工和大学教授或学生在同一地区的餐厅、酒吧、舞会的偶遇、聊天也可能成为知识溢出的一种渠道。这些知识人才作为知识的一种载体,往往会在不经意的交往和交流中给对方传递一些本领域的先进知识,从而发生知识溢出。因此,大学数量越多,大学的科研成果越多的地区,对于跨国企业的吸引力就越大。

3.当地行业的知识存量。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溢出,跨国企业选址时,更偏向于选择当地知识存量较为丰富的地区。丰富的知识存量意味着当地拥有较大的知识公用池,便于跨国企业利用更多的外部知识。

已有的知识存量是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基础和前提。较多的知识存量,使得跨国企业的各项活动,尤其是创新活动对于知识投入的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并且,当地较多的知识存量,可以使跨国企业在更高的基础上进行研发创新,提高了研发活动的成功率。因此,当地的知识存量与知识溢出是成正比的,跨国企业会倾向于选择知识存量较多的地区。

4.当地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也是跨国企业进行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人力资本越多,标志着该地区的知识水平越高,高技术人才越多,知识经济的发展越快,对跨国企业的吸引力也就越大。Lucas(1988)③Lucas,R..“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8,(22):3-39.曾指出,在地方经济中,对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能力取决于当地人力资本的平均水平,Bartel和 Lichtenberg(1987)④Bartel,Lichtenberg.“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Educated Workers in Implementing New Technologies”.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87,(69):1-11.也证明了,当地的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创新成果越多。

首先,人力资本是跨国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前提⑤Engelbrecht,H.J..“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Human Capital and Productivity in OECD Economie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7,(41):1479-1488.。较高的人力资本存量不仅能够满足企业的技术活动,尤其是研发活动对于高技术人才的需要,而且能够节约跨国企业对员工的培训费用。其次,人力资本是影响企业吸收能力的重要因素⑥Borenszteing,E.,Gregorio,J.D.,Lee,J.W..“How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ffect Economic Growth?”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1998,(45):115-135.,跨国企业从东道国雇佣的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对外部知识溢出的吸收量也就越多越容易。第三,作为知识的载体,丰富的人力资本存量更有助于通过面对面交流而产生知识溢出。因此,跨国企业通常会选择人力资本存量高的地区进入。

5.当地行业的 R&D投入。跨国企业的研发活动,主要受益于自身 R&D的投入。从其他可获得的知识源来看,除了政府和大学 R&D投入之外,还有当地行业的 R&D投入,包括当地该行业中其他企业的 R&D投入及其他行业企业的 R&D投入。从本行业的其他企业 R&D投入中获益,属于行业内知识溢出,也称水平溢出;从其他行业 R&D投入中获益则属于行业间溢出,也称垂直溢出。这二者都是普遍存在的。行业内知识溢出主要是源于竞争企业的溢出。同行业的企业一旦有了技术创新,就会对行业内的其他企业产生激励效应、示范效应、模仿效应,从而为其他企业带来知识溢出⑦孙兆刚、徐雨森、刘则渊:《知识溢出效应及其经济学解释》,《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第 1期。。示范效应和模仿效应能够使其他企业观摩先进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通过逆向过程学习其中的新知识。并且,企业也可以通过雇佣曾在先进企业工作的员工来获得一些先进技术。此外,同行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也能为企业提供一些行业信息,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握当地的市场技术偏好和技术发展动态,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迎合市场需求。行业间知识溢出则是通过关联企业之间的各项活动导致的溢出。上、下游的关联企业为本企业建立生产设施、向本企业提供技术援助或信息支持、在原材料和中间品的采购方面提供技术和管理上的帮助、提供经营管理培训方面的帮助、帮助本企业实现产品多样化等活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知识溢出①张璐、洪涓、郭蓉:《跨国公司在华 R&D投资与高新产业集群的双向知识溢出路径》,《经济论坛》2006年第 21期。。因此,跨国企业选址时,既要考虑该地区同行业的 R&D投入,也要考虑其他行业的 R&D投入,二者之间都是正相关的。

(二)作为靠近方式的各项影响因素

跨国企业选址,要靠近上述知识源,必须选择一定的靠近方式。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地理位置上的靠近——将企业直接建在知识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因为大部分隐性知识都是难以编码的,不能长距离地传播,并且需要面对面地交流②Von Hipple.“Sticky Information and the Locus of Problem Solving: Implications for Innovation”.Management Science,1994,(40):429-439.。除此之外,技术上靠近对于跨国企业获得知识溢出也有重要的作用。技术差距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跨国企业吸收外部知识溢出。跨国企业对外部知识的吸收,存在一个技术差距的最优临界值。当然,企业对于新知识的吸收能力也是获得知识溢出的重要影响因素。吸收能力越强,相同条件下获得的溢出知识越多,对企业的发展越有利。

1.地理距离。由于知识溢出存在很强的空间局限性,所以地理距离对于跨国企业的选址有着重要的影响。Jaffe et al.(1993)③Jaffe,A.B.,Trajtenberg,M.,Henderson,R..“Geographic Localization of Knowledge Spillovers as Evidenced by Patent Citations”.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3,(8):577-598.指出,由于知识的跨地区传播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很高的成本,因此,知识溢出更多地变现为当地化的特征。

知识溢出的空间局限性是与它的传播渠道密不可分的。知识溢出的渠道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式渠道;另一类是非正式渠道。而跨国企业所寻求的知识溢出,更偏向于非正式渠道,并且已有学者证明了,非正式渠道才是知识溢出的主要渠道。Saxenian(1990)④Saxenian.“Regional Networks and the Resurgence of Silicon Valley”.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0,(33):89-111.在研究硅谷的例子中指出,并非技术劳动、供应商及信息的集中使得该地区变得特殊,而是当地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和机构为企业家提供了自身所不能提供的技术、金融及网络服务。这一宽松的环境使得企业之间的障碍消除,员工可以轻松地跳槽,加之各种展示会、讨论班等的交流,使得这些非正式渠道成为了知识溢出的主要渠道。除此之外,知识溢出的空间局限性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语言障碍、制度障碍等。Branstetter(1998)⑤Branstetter,L.G..“Looking for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Spillover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with Suggestions for New Approaches”.The Economics and Econometrics of Innovation,1998,Jan.-Jun.:517-540.的研究表明,知识溢出本土化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是地理原因,地理上的临近性使得科学家和工程师更易交流;第二,语言障碍和研发人员跨国流动限制;第三,许多制度障碍使得跨国商业活动更加复杂、成本更高,也将知识流动限定在了一国范围之内。可见,知识溢出是有空间局限性的,这就要求跨国企业选址时,要从地理位置上靠近知识源。

2.技术差距。跨国企业除了在地理位置上靠近知识源之外,还要考虑与知识源之间的技术差距。关于技术差距与知识溢出之间的关系,已有学者们的观点不太一致。Findlay(1978)⑥Findlay,R.,Foster,N.,Greenaway,D..“Relative Backwardness,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and the Transfer of Technology:A Simple Dynamic Model”.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8,(92):1-16.发现,技术差距越大,企业可以学习和模仿的空间越大,获得的溢出知识也就越多。而有的学者认为,如果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太大,那些生产技术落后、技术工人水平低下的企业,就很难从先进企业中获得转移的人力资本和隐性技术知识,获得外部知识溢出的机会就很少。Girma et al.(2001)⑦Girma,S.,Greenaway,D.,Wakelin,K..“Who Benefits fro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K”.Scot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1,Vol.48 Issue 2:119-133.通过研究英国制造业的数据发现,如果两个企业的技术差距在 10%以内的话,那么企业会获得外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生产率;一旦超出了这一范围,二者就是负相关的。

本文认为,技术差距与知识溢出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正比或反比的关系,而是一个倒 U形的关系。在初期阶段,知识溢出的水平会随着技术差距的增加而增加。因为在企业的吸收能力的保证之下,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越小,彼此从对方获得的知识溢出的总量越小;随着企业之间技术差距的增加,企业获得的知识溢出的总量也会增加。而当技术差距增大到某一水平后,知识溢出会随着技术差距的扩大而减少。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技术差距越大,落后者因为知识存量、教育水平、技术知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对先进技术和先进知识的吸收能力就越小,其获得的外部知识溢出的总量就越少。可见,技术差距与知识溢出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跨国企业选址时,一定要好好把握技术差距的那个临界点,进而选择合适的地区进入。

3.吸收能力。跨国企业在考虑与知识源之间的技术差距时,自身的吸收能力是一个主要的考虑因素。所谓的吸收能力,就是企业对外部知识的搜索 (Identify)、消化 (Assimilate)并最终应用于商业目的的能力①Cohen,W.M.,Levinthal,D.A..“Absorptive Capacity: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0,35(1):128-153.。一个企业能否将外部溢出的知识转化为现实应用,最终取决于自身的吸收能力。

企业的吸收能力主要来自于企业长期的投资与知识积累的过程,是企业成功利用外部知识的关键条件。首先,吸收能力有一定的积累性。如果企业已经在某一领域发展了一些吸收能力,那么在随后的时期更易于积累追加的知识。另外,吸收能力对于企业的预期形成有一定的效应。它能够使企业更准确地预测技术进步与商业潜力,从而进一步推动企业对吸收能力的投资兴趣。吸收能力强的企业,对知识的驾驭能力强,将外部知识运用到自身的创新、生产活动中成功的几率就高;而缺乏吸收能力的企业,就不能有效地学习或转移外部知识。因此,企业的吸收能力与知识溢出效应是正相关的。

(三)其他影响因素

除了知识源及靠近方式的影响因素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知识溢出的因素会影响跨国企业的选址决策。

1.集聚。马歇尔曾指出,企业发生集聚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知识溢出;反过来,集聚又能促进知识溢出。很多学者已经证明,新企业更容易从集聚环境中获得新的知识,进而运用到自身的创新活动中去。处于集聚区的企业的创新能力往往要比非集聚区的企业更高②Gilbert,B.A.,McDougall,P.P.,Audretsch,D.B..“Clusters,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New Venture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Examination”.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8,(23):405-422.,他们能够得到更多关于行业趋势的及时信息,通过吸收和判断得到的知识,发现值得追求的创新机会,或者改进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

集聚有利于知识溢出。任何高精尖的专业化知识和技术,或者是通过创新获得,或者是通过模仿创新获得,而模仿创新的前提是自主创新的知识溢出,自主创新的前提是有 R&D和人才。企业的集聚必有市场的驱动,当市场需求出现时,会有更多的人才被吸引过来,个人事业动机也会推波助澜。企业的集聚还能产生现有产业的扩散效应,不断有新企业产生,带动更多的竞争,释放更多的创造力,激发更多的创新。企业的集聚也就是专业技术人才的集聚,在这样的人才集聚地,酒吧、茶室、舞会、野炊等都可能成为重要的知识扩散源,一次不经意的闲聊也许就是一个信息的传播。另外,劳动力市场共享使得人才在集聚区的不同企业之间流动,为企业提供了模仿对手长处的机会。这样,集聚区的企业比孤立的企业会有更好的知识溢出渠道,从而会有更高的生产率。因此,跨国企业选址时,会倾向于选择在集聚区。

2.地区专业化和地区多样化。从产业的角度来看,知识溢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产业内知识溢出;一种是产业间知识溢出。而地区专业化和地区多样化正是跟以上两种溢出相对应的。跨国企业选址时,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判断两种溢出的优劣而进行取舍。

地区专业化有利于知识溢出。自从马歇尔提出集聚与外部性的观点之后,他的观点得到阿罗 (Arrow,1962)和罗默 (Romer,1990)的发展: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某个行业的大量集中能促进该行业的企业之间的知识溢出。Glaeser et al.(1992)③Glaeser,E.H.,Scheinkinan,J.,Shieifer,A..“Growth in Citie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2,(100):1126-1152.将其称为“马歇尔 -阿罗 -罗默外部性”(亦称MAR外部性)。他认为,企业员工的技术、工种的相似性使得交流成本和交易成本都达到了最小值,更有利于知识溢出,从而企业可以得到更高的利润。地区多样化也有利于知识溢出。有相互关联的不同行业的企业,也会在一个区域内出现集聚现象。这些互补企业可以共享当地的知识库,加剧行业间的知识溢出。Jacobs(1969)①Jacobs,J..The Economy of Cities.New York:Vintage Books,1969.认为,知识溢出的一个最主要来源就是具有差异性的公司之间、以及那些能对新知识产生较大回报的经济单元之间的互补性知识的交流。而城市则是产生知识溢出的源头,因为在城市里,不管是商品还是知识,其差异性和多样化都是最大的。一个地区产业的差异性和多样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知识溢出的程度,从而使得企业获益。

诚然,地区专业化和地区多样化对于知识溢出都是有促进作用的。二者的区别在于强调的外部性不同,前者对应的是MAR外部性,后者对应的是 Jacobs外部性。跨国企业选址时,如果是要追逐、模仿同行先进企业的行为,那么就要更多的考虑地区专业化的问题;如果企业本身已经是本行业的先进企业了,对本行业先进知识的需求较小,那么就要多考虑产业多样化的地区。

3.当地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跨国企业选址时,还要考虑当地的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产品市场的垄断与完全竞争对于跨国企业本身产生的知识溢出效果是不同的。如果当地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从知识溢出的角度讲,跨国企业选择在该地区建厂将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行业内的外部知识溢出;而如果当地产品市场是垄断的,跨国企业获得行业内的知识溢出的机会就小一些。并且,跨国企业还要考虑自身作为知识源发生外溢的成本。

MAR外部性倾向于认为,地方垄断通过控制知识在产业内的交流实现了外部性的内部化②Romer,P..“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71-102.。垄断降低了企业之间的模仿行为,保护了专利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知识溢出。如果跨国企业能够跻身于当地的垄断市场,就表明该企业是一个技术先进的企业,虽然企业从行业内的其他企业获得的外部知识有限,但企业本身作为知识源发生溢出的几率也比较低。并且,企业还可以从政府、大学等其他机构获得外部知识。这样,企业获得外部知识的收益将大于向外溢出的成本,有利于企业利润率的提高。而竞争能够加强企业之间的模仿行为,使企业获得更多的行业内知识溢出。竞争程度越强,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相对较小,各企业的吸收能力越强,并且各企业进行创新的动力越大,创造新技术、新知识的可能性越大,从而发生知识溢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企业可以从外部获得知识溢出,但同时也会作为一个知识源向外溢出知识。因此,跨国企业选择在竞争市场地区建厂时,一定要权衡获得外部知识的收益与向外溢出的成本之间的关系。

三、实证分析

(一 )变量选取

从中国的 FD I区位分布来看,各地区的 FD I有着明显的不均衡现象:东部地区吸引的 FD I最多,中部次之,西部最少。根据以上影响因素分析及各项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以各省市的 FD I为被解释变量,选取如下解释变量作为知识溢出的影响因素:

专利数 (patent):本文选取各省市当年的专利申请受理数作为指标,考察当地知识存量对于跨国企业选址的影响。

人力资本 (hr):本文将选取各省市当年的高校毕业生数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作为指标,来考察人力资本对于跨国企业选址的影响。

R&D经费 (rd):由于无法获得各省市当年的 R&D实际支出,因此以各省市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作为这一指标的替代变量。

FD I集聚 (fdiagg):本文使用Mucchielli和 Puech(2004)提出的地区 FD I关联程度计算方法来衡量我国各省的 FD I集聚度 (Ri)③Mucchielli,J.L.,Puech,F..“Globalization,Agglomeration and FDI Location:The Case of French Firms in Europe”.Frommultinational Firm ’s Location and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London: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04.,即

其中,FD Ii/FD Ic表示 i地区的 FD I占全国 FD I的比重;GDPi/GDPc表示 i地区的 GDP占全国 GDP的比重。该指数表明,如果 Ri>1,那么该地区 FD I在全国的比重大于其 GDP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即 FD I在该地区集聚程度较强。计算结果如表 1所示。

表1 各省市历年 FD I集聚程度

除了上述知识溢出的影响因素之外,跨国企业的选址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解释变量中加入人均 GDP和工资水平两个变量来作为控制变量。

各解释变量对因变量的理论预测影响 (预期符号)及说明参见表 2。

表2 解释变量的含义、预期符号及理论说明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根据获得的数据,本文选取如下模型:

采用面板估计的方法得到如下结果:

表3 面板估计结果

从上述结果来看,除了 R&D经费之外,其他知识溢出的各项因素都对跨国企业的选址起到了正向的促进作用。抛除人均 GDP和工资水平之外,单独考察 R&D经费对跨国企业选址的影响,得到的系数是0.01。这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统计上都是不显著的。在综合模型中,R&D经费的系数为 -0.03。这与我们的预期 (+)是矛盾的,同时也是不显著的。分析其中的原因,本文认为,这与我国的 FD I类型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吸引的 FD I主要还是以生产加工类的为主,高技术的 FD I相对较少,研发型的 FD I所占的比重就更少了。因此,以我国吸引的 FD I总体作为被解释变量,R&D经费的影响就微不足道了。但是,其他的知识溢出因素对跨国企业选址的影响还是很显著的。

专利数 (patent)对跨国企业选址的影响是正向的,也是显著的,这是与预期相一致的。一个地区的专利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当地的知识存量,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地区知识生产的能力。跨国企业更倾向于选择那些知识存量丰富、知识生产能力强的地区,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溢出。二者之间的弹性是0.37-0.39。

与预期相同,人力资本 (hr)对于跨国企业的选址也有正向促进作用。单独考虑单因素的影响时,得到的系数的显著性较差,但在综合模型中,该系数的显著性很强,二者的弹性达到了 0.31。人力资本对于跨国企业选址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FD I的集聚 (fdiagg)对于跨国企业选址的影响也是十分显著的。在知识溢出的各项因素中,该因素的影响最大,系数达到了 0.78-0.84。下面重点分析 FD I集聚所产生的知识溢出对于跨国企业选址的影响。

首先,通过似然比检验来证明 FD I集聚的知识溢出效应存在地区层面上的异质性。检验结果如下:

表4 似然比检验结果

由上述结果可知,原假设不成立,因此 FD I集聚的知识溢出效应存在地区层面的异质性。下面我们通过双因素模型来研究 FD I集聚的知识溢出效应对跨国企业选址影响的地区差异,结果如下:

表5 FD I技术溢出地区差异

根据上述结果,我们明显可以看到 FD I集聚的知识溢出效应对于跨国企业选址的不同影响。具体而言:

(1)东部地区:FD I集聚的知识溢出效应对跨国企业选址的影响较大,平均为 1.369。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山东省,影响系数达到 2.114,随后分别是广东、江苏、浙江、辽宁、河北、上海、福建、海南、北京和天津。这表明,FD I集聚的知识溢出效应对于跨国企业的选址有着巨大的正向促进作用。

(2)中部地区:各省市 FD I集聚的知识溢出效应对于跨国企业选址的影响不一,差异较大,平均为0.506。中部较发达的省份是正向的促进作用,例如,湖北省,该系数达到 1.157;其他不发达的省份则是负向的阻碍作用,例如山西省,该系数为 -0.293。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本文认为,主要是地理距离产生的影响。

(3)西部地区:总体而言,西部地区各省份 FD I集聚的知识溢出效应对于跨国企业的选址,非但没有促进作用,反而是阻碍作用,平均系数为 -0.905;只有四川 (1.134)和陕西 (0.236)的系数为正值。并且,越是不发达的省份,系数越小,例如甘肃 (-1.940)和新疆 (-1.883)等。

四、结论

本文就知识溢出对跨国企业选址的影响进行了一般分析。知识溢出既有利于跨国企业的创新活动,也有利于跨国企业的生产活动。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缩小与先进企业的技术差距,同时还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强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就影响跨国企业选址的知识溢出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政府 R&D投入、大学数量、大学的研发成果、当地的知识存量、人力资本存量、行业的 R&D投入,跨国企业的吸收能力、FD I集聚等因素,对跨国企业的选址都是正相关的,而地理距离则是负相关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则是不确定的。中国各省的数据实证表明,除了 R&D经费之外,其他影响因素 (专利数、人力资本、FD I集聚)对跨国企业选址的影响都比较大,尤其是 FD I集聚产生的知识溢出效应。进一步地,本文研究了该因素在各省市之间的差异。表明,FD I集聚的知识溢出效应在东部地区较为明显,对跨国企业的选址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部地区各省份的影响差异较大,有的是正向的促进作用,有的是负向的阻碍作用;西部地区该因素的影响显著为负值,并且越是不发达的地区,负向效应越明显。

[责任编辑:邵世友 ]

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the Location ofM NCs

L I U Qing-lin WANGMing-zhu
(School of Economics,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100,P.R.China)

The location ofMNCs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The emphasis attached to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in the new growth models has drawn researchers’attention to the impact of knowledge spillovers on the location of MNCs.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knowledge spillovers influence theMNCs in terms of production and innovation and identifies the major factors.Then it employs the panel data of China’s30 provinces from 2002 to 2008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various factors and the local of MNCs.The results show that provinces with more patents,greater human capital and higher FD Iagglomeration tend to be more attractive to MNCs.We also identify FD I agglomeration as an important cause for the regional disparity of FD I distribution across regions.

knowledge spillovers;MNCs;location

2010-06-17

刘庆林,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济南 250100);汪明珠,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济南 250100)。

猜你喜欢
吸收能力跨国企业影响
大型跨国企业每年逃税885亿美元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从研发看企业的“走出去”与“请进来”
金融环境对OFDI反向技术吸收能力的再探索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跨国企业组织与文化创新问题研究①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在华跨国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对员工关系的影响分析
技术转移二元视角:吸收能力与释放能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