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热点”对鄂东南地区金属矿床的制约

2011-10-19 05:08张桂平杨学军
地质找矿论丛 2011年1期
关键词:黄石铜绿矿床

马 光,宫 丽,张桂平,杨学军

(1.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0;2.中国地质图书馆,北京 100083;3.辽宁省物测勘查院,沈阳 110121)

0 引言

鄂东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引起了地学界的广泛关注[1-16],成矿带内矿床类型多样,有夕卡岩型、斑岩型、热液型、隐爆角砾岩(筒)型、卡林型、沉积(火山)型、风化淋滤型及复合型等。区内有铜绿山铜铁金矿(大型)、鸡冠嘴金铜矿(大型)、桃花嘴金铜矿(大型)、鸡笼山金铜矿(大型)、李家湾铜矿(中型),以及铁山、鄂城、金山店等大型铁(铜)矿床分布。不少学者认为这些矿床与该地区的地幔隆起密切相关[17-20],但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运用壳幔结构不均一形成的地幔热柱(即“黄石热点”)控矿的观点来阐述鄂东南地区金属矿床的形成、就位机制的文献。本文试图从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角度对“黄石热点”的存在进行论证,希望得到同行和专家的指点,并为总结鄂东南金属矿床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1 鄂东南地区构造背景

鄂东南位于扬子陆块的西段,在大地构造上处于淮阳地块与江南地块之间的下扬子拗陷带呈西宽东窄的楔形鄂东断褶带内,在陆块碰撞、拼接过程中形成了造山、隆起及前陆褶冲带,其中的铜绿山矿床受NW向展布的阳新岩体、阳新岩体西北端的NW向区域构造和断裂-破碎带构造、NWW向断裂-隐爆角砾岩带-接触带复合构造,以及铜绿山岩体与大理岩接触-破碎带等构造的共同控制,是受以“黄石热点”形式表现出来的壳幔结构不均一性控制的典型矿床。

2 地球物理特征

2.1 布格重力异常特征

鄂东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解译和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壳幔结构具有立体“层块结构”性质,在纵向和横向上都存在不均一性[21]。从区域莫霍面等深线图(图1)可以看出,黄石北东的麻城—岳西一带为一幔凹区,中心部位的莫霍面深度为39.0 km;黄石南西一带也为一幔凹区,莫霍面深度亦达38.0 km;黄石一带正处于2个幔凹之间,恰好对应于深部构造的NW向幔隆带,莫霍面深度约为35.5 km。区域莫霍面呈现出的中间浅、两侧深的特点,说明在黄石附近存在着富含成矿热液的地幔热柱,热柱下部与地幔相连,形成明显的地幔隆起,在地表则以热点的形式(“黄石热点”)表现出来。鄂东—赣西北众多矿床分布都位于黄石附近这一典型特征,也恰恰说明了黄石是该地 区幔隆带的中心,热点控制了矿床的产出和分布。该区的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喷发和中酸性岩浆侵入成矿作用,以及铜绿山矿床隐爆角砾岩型铜金矿体和云煌斑岩的侵位,均可以佐证“黄石热点”的存在。

图1 区域莫霍面等深线图(据文献21,修改)Fig.1 Regional Moho isodepth contour map

2.2 地热异常特征

地球内部的幔源热是地壳表层热能的主要来源[22],而壳幔结构的不均一性是造成地热温度异常的重要因素。从图2可以看出,黄石附近的地热温度接近50℃,地温等值线有NW向分布特征。NNE向断裂带(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一部分)不但规模较大,而且活动性强,因此导致了比较强烈的火山活动相地热活动,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地温异常带(异常最高值为60℃)。若从大地构造角度更广阔和更深层次分析地温异常形成条件,不难看出构造体系对区域地温分布的控制作用。由此可见,地热温度归根结底都与一定的构造体系及它们的活动性密切相关。这一点与本区的大地构造特征相吻合,这些地温异常主要是在断裂构造控制下由地下水的深循环作用形成的。

地热温度的这种变化特征在不同深度上也表现得非常明显(图3,图4),1 000 m深度的地温约为40℃,3 000 m深度的地温约为90℃,地温异常都有沿NW向和NNE向延伸的特征,与该地区热流分布异常(图2)及莫霍面等深度图(图1)都有很好的吻合关系,反映地热分布明显受控于区域深大断裂。

图2 中国部分地区热流分布图[22]Fig.2 Heat flow distribution map of some areas in China

图3 1 000 m深度地温分布图[22]Fig.3 Geothermal distribution map at 1000m level

研究表明,鄂东南地区是一个地壳上地幔异常区,它不仅是中国东西部不同地壳上地幔结构的明显分界,也是南北不同深部构造的明显分界[23-28]。

图4 3 000 m深度地温分布图[22]Fig.4 Geothermal distribution map at 3000m level

3 地球化学特征

由于构造破碎带存在着岩石的破裂和地应力的聚集与释放,所以成为地下流体(特别是气体和地热流体)上涌的良好通道,常使某些元素如Rn等沿构造带形成地球化学异常带(区)。破碎带中存在大量的断层泥,黏土是断层泥的主要成分,又是Rn很好的吸附剂,大气降水在下渗过程中将土壤吸附的Rn溶滤出来,进入地下水进行迁移,从而造成Rn在破碎带的富集,致使Rn高值异常带大都与活动断裂带展布一致,受深大断裂的控制。所以研究地下水地球化学异常是寻找构造带(特别是活动性断裂构造)的有效途径。

从图5可以看出,鄂东南 Rn异常区总体呈NE-NNE向延长,呈长250 km,宽500 km的长条状,黄石地区Rn含量>135 Bq/L,黄石的北东方向Rn含量为45~135 Bq/L,明显降低,说明桐柏—黄陂一带存在切割深度较大的断裂带,与前述区域地质和地球物理结论相吻合。该异常的延长方向与深切上地幔的郯庐断裂走向一致,证明了以NNE向郯庐大断裂为主的断裂-褶皱带的存在。

图5 我国部分地区水点氡含量分布图[22]Fig.5 Rn content distribution map of water sampling point of some areas in China

图6 REE-La/Yb图解[10]Fig.6 REE-La/Yb diagram

鄂东成矿区的岩浆岩与华南地区同熔型岩浆岩具有相似的特征,而与华南地区重熔型岩浆岩存在很大区别,在∑REE-La/Yb图解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图6),说明鄂东成矿区岩浆岩与幔源成分的密切关系,“黄石热点”的存在是形成同熔型花岗岩的直接原因。

4 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黄石地区存在着壳幔结构的不均一性,这种不均一性表现为该区形成莫 霍面深度明显小于两侧地区而成为幔隆带,并形成深达地幔的固体物质热塑性流(熔浆)-地幔热柱,地表以热点的形式表现出来。含有成矿热液的地幔熔浆是热柱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与具有化学活动性的围岩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不但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和几乎全部热源,形成了夕卡岩型、隐爆角砾岩型、斑岩型、卡林型[1]和热液脉型等多种矿床类型,同时也导致热流明显增高的地热异常和Rn的地球化学异常区。由于该热点的存在,形成了与幔源物质密切相关的铜、铁、金、多金属矿床有利的深部构造和地球化学背景,对鄂东南铜、铁、金、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具有控制性作用。

[1] 刘继顺,舒广龙,高珍权.鄂东丰山矿田卡林型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J].地学前缘,2004,11(2):379-386.

[2] 刘继顺,马光,舒广龙.湖北铜绿山夕卡岩型铜铁矿床中隐爆角砾岩型金(铜)矿体的发现及其找矿前景[J].矿床地质,2005,24(5):527-536.

[3] 赵一鸣.夕卡岩矿床研究的某些重要新进展[J].矿床地质,2002,21(2):113-136.

[4] 郭纯智,魏全民,叶晖.鸡冠嘴矿床隐爆角砾岩和斑岩型矿体的存在及其特征[J].金属矿山,2007(2):52-57.

[5] 冯守忠.中国东部伴生金矿床的类型及主要控矿因素[J].黄金地质,2003,9(3):9-14.

[6] 顾连兴,陈培荣,倪培,等.长江中、下游燕山期热液铜-金矿床成矿流体[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3):392-407.

[7] 刘治国.铜绿山铜铁矿床地质特征及岩浆岩与成矿关系探讨[J].化工矿产地质,2002,24(4):207-214.

[8] 戚学祥,旷宏伟,陈培良,等.长江中下游燕山期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2,23(1):52-59.

[9] 翟裕生,姚书振,林新多,等.长江中下游地区铁铜(金)成矿规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1-235.

[10] 舒全安,陈培良,程建荣.鄂东铁铜矿产地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2:160-165.

[11] 常印佛,刘湘培,吴言昌.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1-359.

[12] 魏全民,邓刚利,胡振军.鸡冠嘴铜金矿床矿体赋存规律探讨[J].黄金科学技术,2006,14(5):30-33.

[13] 马会珍,罗茂,龚一鸣.湖北黄石早三叠世的遗迹化石及其古环境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2008,27(3):41-46.

[14] 赵颖弘,胡明安.鄂东南矿山环境评价指标体系[J].地质科技情报,2005,24(1):91-94.

[15] 张哲,杜远生,舒雪松,等.鄂东南地区早三叠世风暴沉积序列及其环境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2006,25(2):29-34.

[16] 张晓军,胡明安.鄂东南铁山地区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元素分布及富集特征[J].地质科技情报,2008,27(2):103-107.

[17] 马光.鄂东南铜绿山铜铁金矿床地质特征、成因模式及找矿方向[D].长沙:中南大学,2005.

[18] 舒广龙.湖北丰山矿田成矿地质背景及斑岩成矿系列与微细浸染型金矿[D].长沙:中南大学,2004.

[19] 傅国平.铜绿山铜铁矿床边深部找矿前景分析[J].采矿技术,2007,7(1):6-7.

[20] 陈国英,宋仲和,安昌强,等.华北地区三维地壳上地幔结构[J].地球物理学报,1991,34(2):172-181.

[21] 苏欣栋.鄂东南成矿区壳幔结构及其特征[J].地质与勘探,1995,31(1):18-25.

[22] 高文学,蒋凤亮,高庆华,等.地球化学异常-地震预测整体观的探索[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0:1-252.

[23] 储国正.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分析[J].安徽地质,2003,13(1):34-53.

[24] 李曙光.长江中下游中生代岩浆岩及铜铁成矿带的深部构造背景[J].安徽地质,2001,11(2):118-122.

[25] 安昌强,宋仲和,陈国英,等.中国西北地区剪切波三维速度结构[J].地球物理学报,1993,36(3):317-325.

[26] 宋仲和,陈国英,安昌强,等.中国东部及其相邻海域S波三维速度结构[J].地球物理学报,1992,35(3):316-330.

[27] 庄真,傅竹武,吕梓龄,等.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地壳与上地幔剪切波三维速度结构[J].地球物理学报,1992,35(6):694-709.

[28] 陈立华,宋仲和,安昌强,等.中国南北带地壳上地幔三维面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J].地球物理学报,1992,35(5):574-583.

猜你喜欢
黄石铜绿矿床
黄石国家公园庆祝150年蛮荒岁月——这是怎样的历史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构造叠加晕找矿方法在青海哈西哇金矿床深部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构造叠加晕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以河南小秦岭杨砦峪金矿床S60号矿脉为例
黑龙江省林口县三合村探明超大型石墨矿床
黄石俱乐部度假别墅
黄石高速公路改造项目中互联网+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的应用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共代谢基质促进铜绿假单胞菌降解三十六烷的研究
西昆仑新发现盐湖型卤水硼锂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