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重在治本

2011-10-19 07:38蓝蔚青
浙江经济 2011年7期
关键词:矛盾管理

文/蓝蔚青

(作者为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做到长治久安,就必须下决心解决渐进式改革进程中积累起来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讲 到加强社会管理,有些管理者只想到加强对社会的控制,保持社会稳定。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这对于我们全面理解社会管理,民主科学地实行社会管理,有效加强、改善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必须分清轻重缓急

社会稳定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但我们需要的社会稳定是长治久安,不是表面的、暂时的“不出事”。把社会问题压制住、掩盖住只是推迟矛盾爆发的时间,甚至可能错过解决问题的时机,导致矛盾激化乃至失控。以“花钱买平安”代替真正解决问题,可能暂时息事宁人,但很容易吊高胃口,引发攀比,甚至助长“闹而优则惠”心理,使基层干部疲于奔命,“维稳”成本节节上升,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最终买不到、买不起平安。这种消极型的“社会管理”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应该坚决摒弃。

解决社会问题必须分清轻重缓急,防止“抓小放大”。“疥癣之疾”容易被发现,而且由于它影响一个地区的形象,容易引起领导重视,得到解决。而有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尽管表现不那么明显,但损害民众的切身利益,久拖不解决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基本制度,属于“心腹之患”。尽管这样的问题往往涉及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管理权限,还可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必须下大决心、化大力气加以解决。这是社会管理的难点,也应该成为加强、改善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

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进入小康社会后人民群众的需求全面提高。要适应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突破发展瓶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做到长治久安,就必须下决心解决渐进式改革进程中积累起来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必须消除无序现象

我们面临的社会问题有一部分是社会管理缺位造成的无序现象。这主要源于我们的法制建设和社会管理落后于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民主化、多样化、网络化、全球化进程。要解决这类问题,就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任务,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并重,把政府工作的重点从推动经济发展转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抓紧建立社会管理的制度法律法规体系,全面规范社会行为,保持社会有序运行,减少无序造成的社会问题。

为此,首先要研究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体制下社会运行的客观规律,科学确定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责权限,既要克服“缺位”,又要避免“越位”。要坚持改革的根本方向,不能重蹈传统体制下一管就死的覆辙,损害社会活力。加强社会管理不能变成政府在社会管理领域大包大揽,不能一味增加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扩大政府的控制面,造成公权力泛滥。这样做一方面会推高本来已经过高的行政成本,加重人民群众和企业的负担,增加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难度,挤占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财力,从而加深社会矛盾,增加管理难度;另一方面,违背经济社会运行规律,硬要去管那些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还会因管理目标无法实现而招致群众不满,自损威信。其次要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合理划分政府各部门的社会管理职责权限,解决各自为政、政出多门、权限交叉、法规冲突、推诿扯皮的问题,防止借口加强管理牟取部门私利。

同时,要充分认识社会组织包括基层自治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尽可能把不需要政府强制力的公共服务职能转移给社会组织,向社会组织开放更多的公共资源和领域,以购买服务等形式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发展和表达诉求、维护权益、有序参与、社会协商、化解矛盾等作用。同时把社会组织作为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重点,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工作机制和专业队伍,实现党的工作对社会组织的全覆盖,实行政府对社会组织的依法监管。

还有许多社会问题是利益矛盾造成的。随着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分工细化和利益机制强化,人民内部具体利益的矛盾日益凸显。经过多年宣传教育,人民群众的社会公平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公民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而我们的某些管理理念、政策法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与之很不适应。要防止这些矛盾激化引发社会冲突,必须釜底抽薪。这就需要党和政府按照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着力协调社会关系,及时解决社会问题,不断化解社会矛盾。要对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弄清问题所在和制约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根据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大多数人的思想水平,兼顾效率和公平,提出化解矛盾的总体思路、配套政策和具体措施,尽可能制定出解决问题的路线图和时刻表,这样才能增强人民群众对解决问题的信心,坚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要克服社会政策碎片化的倾向,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相关利益群体的意见,加强对政策实施后果的评估,避免顾此失彼,朝令夕改的情况。

必须用好监督工具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各级政府都就发展社会事业、解决社会问题、完善社会保障、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向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提出了明确的乃至量化的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必然要大幅度增加财政支出。而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拉动国内消费需求,又需要减轻税负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税负。要解决这个突出矛盾,不仅要加快推行公共财政,而且要下决心大幅度压缩行政开支,特别是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包括行政单位占用事业编制,坚决遏制办公场所和办公条件的奢侈之风,像国务院那样公开压缩“三公”经费的结果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毫不留情地砍掉不为人民所需只为领导升官服务的“政绩工程”。为了更好发挥人大对政府的监督作用,还需要加强人大代表和选民对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促使各级人大常委会认真履行宪法规定的职责。

近年来,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对反映舆情民意,揭露社会矛盾,实施舆论监督,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发挥了愈来愈大的作用。这是很大的进步。同时,媒体也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决不能只顾吸引眼球,不负责任地发布和转载耸人听闻的不实数据和偏颇观点,宣泄媒体人个人情绪,误导社会舆论,引发和强化社会不满情绪。权威媒体及其主管部门更是责任重大,决不能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规律,在重大民生问题上提出现阶段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或预期,向实际工作部门施加舆论压力,其后果决不仅仅是损害某个部门的公信力。此外,还要警惕敌对势力通过网络推手造谣惑众搞乱社会。

领导机关需要建立能够全面、客观、真实、迅速地反映民意的调查机制,领导干部必须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真实的舆情民意,防止把被媒体放大的少数人意见误认为民意,作出错误决策。对事关民生民权的谣言,要以最快速度通过权威媒体和各种现代传播手段加以澄清。对于群众呼声强烈但当前确实没有条件解决的社会问题,必须作出有充分说服力的解释。

猜你喜欢
矛盾管理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心情的描写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爱的矛盾 外一首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