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全力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1-10-19 05:41沈保卫陈萍王子洋
共产党员(辽宁) 2011年9期
关键词:特色农民农村

文/沈保卫 陈萍 王子洋

辽宁省全力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沈保卫 陈萍 王子洋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基础。近年来,辽宁省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发展农村文化,大力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保障了农村居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完善。

我省以加快文化惠民五项工程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大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日趋完善,实现了农民群众业余时间有去处、娱乐活动有场所、运动锻炼有器材。首创“广电模式”,推进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广大农村群众足不出户收听收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节目。目前全省已建成点播服务点6万多个,推广点播用户209万,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和自然村,提前3年完成任务,2009年6月,国家文化部、广电总局、财政部召开现场会,总结了我省这一做法。我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部完成,有条件的地区正在努力实现户户通。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建成标准化农家书屋1.1762万个,实现我省所有行政村农家书屋100%覆盖,农民看书难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发展迅速,全省各地区基本达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顺利实施,目前全省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中心(站)338个,预计到2015年末,全省所有乡镇将全部实现“一乡(镇) 一中心(站)”的目标,并为传播精神文明,丰富农村文化发挥重要作用。全省许多乡镇、村屯为更好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建设了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艺术基地等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繁荣了农村文化建设,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

农村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的持续增收,富裕起来的农民朋友对精神文化需求更为迫切,希望在休闲中获得娱乐,在文化参与中陶冶情操。为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全省各地充分利用农闲时节、重要节日、农村集市等有利时机,开展群众乐于参加、便于参与的大秧歌、二人转、歌咏比赛、文艺调演、读书征文等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营造了和谐快乐、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氛围。注重借助“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流动图书站”等文化载体,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的带动作用,培育和发展农民文化队伍,丰富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注重因势利导,在继承中发展,在探索中创新,坚持政府主办、社会联办、群众自办相结合的文化活动形式,群众性文艺活动异彩纷呈,广场文化、街面秧歌已成为农村常见的文化现象。各级文化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红诗辽宁”、“希望的田野”等为载体的农村文化服务系列活动,坚持送戏、送图书、送电影、送辅导、送信息到农村,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基层县(市)区文化工作人员还经常深入到基层乡镇、村屯,帮助农民编排节目,培训、辅导农民文化活动骨干。这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提升了农民的艺术欣赏水平,引领和丰富了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

农村特色文化得到大力弘扬。

全省各地不断加强地域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农村特色文化资源,全面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培育了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园、名人、名品,建成了一批文化产业型、文化旅游型、生态文化型、节庆文化型、农家乐休闲型等具有浓郁特色文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了民间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局面。鞍山市以历史文化资源为平台,全力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建设了一批以海城、岫岩为代表的颇具影响的民间艺术之乡、文化先进县(乡、村),扇子舞、腰鼓队、民乐队、书法绘画等特色文化队伍遍布乡村,形成了“一县多品”、“一乡多色”的特色文化。营口市积极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建立了市、县两级完善的保护体制和保护制度,农村特色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大连市旅顺口区将传统的“房展会”提升为“人居节”,节日期间,组织广场文化表演、节庆晚会等系列文化展演活动,2009年首届“人居节”,吸引全国各地购房者及游客5000多人,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既充分展示了当地厚重的文化底蕴,又促进了文化和经济共同发展。

农村文化建设投入逐年增加。

全省各级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别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提出的“今后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各地农村文化建设投入逐年增加,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一是基层县市财政逐步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盘锦市大洼县设立了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专门用来支持文化活动和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农村文化建设,建立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农村文化建设。本溪市通过政府专项、社会募集和村屯自筹等方式筹集了3200余万元用于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体系进一步健全。

“十二五”时期,辽宁省将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要求、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树立文化是生产力的观念。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实施惠民工程的重要内容,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财政支出预算。建立健全基层党委、政府“一把手”负责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量化领导干部任期内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建立目标考核机制,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常抓不懈,稳步推进。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单位的评价机制,将服务农村作为文化单位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

进一步增强农村文化的创新能力。加大对村屯和社区文化骨干和带头人的发掘和培训力度,搞好专业辅导,引导他们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增强其牵头开展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加大对先进农村文化建设典型的宣传力度,以典型促进农村文化发展。

积极探索文化产品服务基层的新机制。不断创新送文化下乡的内容和形式,真正使送文化下乡活动成为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有效载体。注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的扶植,充分发挥基层办文化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专业演出和农民的自娱自乐有机地结合起来。

建立完善多元化的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机制。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打破政府统包统管、单一投入办文化的模式,形成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局面。

进一步加大农村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加大农村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对有条件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地区特色文化项目,进行认真论证,组织学者和专业文化艺术辅导人才进行深度发掘、整理、培训和规范,在最大限度保护特色文化资源文化内涵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运作的要求进行规范提高,借助当前全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契机,推动地域特色浓郁的特色演出、民俗文化、传统文化活动与旅游业进行捆绑,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培养壮大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建设一支有文化、懂业务、热心于文化事业,充满活力的文化工作队伍。引进一批既有专业特长又能安心基层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农村文化工作队伍。通过培训、学习等各种途径提高在职文化干部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实现队伍结构的优化。重视对民间文艺队伍的教育引导,加强法律法规、行业自律、文化素养方面的教育。重视培养农村文化创作人才,为民间演出队伍提供好的演出脚本,让他们宣传新人新事,颂扬勤劳致富,形成“大篷车”式的民间演出队伍,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猜你喜欢
特色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特色种植促增收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新农村 新一辈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