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出一片精彩,还习作以生命的风采

2011-10-18 08:06李欣
中国教师 2011年18期
关键词:习作笔者评价

李欣

一直以来,习作评价都是推动学生习作的动力,但习作教学却是语文教学中的瓶颈。教課之余,大多数语文教师都会不辞劳苦地批阅学生的习作,甚至常常挑灯夜战,可是当习作本发到学生手中时,却总会出现一种令教师非常失望的状况——大多数学生只看分数等级,却对习作本上的“一片红”无动于衷;偶尔有学生翻看评语,也只是匆匆浏览过后便收了起来,更别指望他们会去探究教师为什么有这样的评价;不仅如此,教师的耳边还总会响起学生“不会写作文”“不喜欢习作”之类的抱怨。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笔者也常常会遭遇到上述的尴尬状况,内心总是充满着无奈与困惑。到底怎样才能让学生重视习作、喜欢上习作?如何能让习作教学更有效率呢?

在经过多次试验和观察之后,笔者渐渐发现,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不仅要激发学生的习作灵感,让习作闪现出生命的灵性,也要对学生习作的评价方式进行改变。在这一新发现的指导下,我在自己的习作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收效,现将这些经验总结为如下几点,分享给大家。

一、用教师真情实感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求得“人面桃花相映红”

传统的习作评价往往存在模式化、概念化等问题,教师的评语也是千篇一律,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中心明确”等固定词汇频频出现,似乎教师就是一位冰冷严肃的审判官,而这种生硬呆板、放之四海皆能使用的评语,也只会引起学生的厌倦和反感。试想,如果教师自己的评语都不能做到生动鲜活、因材施教,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呢?

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对于身心尚未成熟,缺乏自立能力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情感力量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驱动力,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去克服一个个困难,获得学习的成功。”既然教师要求学生习作要做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那为什么自己的评价不能做到这点呢?

体会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道理,笔者在评价时便力求笔中含情、笔下传情,并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的评语都有所不同。具体来讲,首先,遵照习作的目标与要求,归纳学生在习作中所取得的成绩,然后予以热情的肯定和鼓励;其次,以商谈的口吻提出修改意见,并指出这样修改的理由。这两个步骤很快便让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不仅让他们感受到“我能行”的信心,也让他们从这些评语中读出了教师对他们的呵护、欣赏和认同。

笔者班上有一位女生,习作的立意好,选材也新颖,但不足的是几乎每篇文章都有不少错别字,而且书写潦草。于是笔者写下这样的总评:“你的文章选材很有新意,说明你观察事物的视角独特,这是其他同学应该向你学习的。但美中不足的是,你文中的错别字太多,书写潦草,让你的文章黯然失色。你能否好好读一读,将它们一一改正过来,并认真书写在习作本旁边的方框里呢?今后,你若能做到书写工整,你的文章将会更加精彩!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好!”

果然,再一次收到这位女生的习作本时,映入眼帘的是她工整的书写和经过两遍修改被改正过来的错别字。更让人欣喜的是这次尝试不仅让学生轻松地接受了教师的赞赏和指正,而且在学习态度上也令他们有了质的飞跃!

另外,笔者还巧用符号进行评价,即在学生的习作本上不再只用貌似严肃的修改符号,还增加了形象生动的各种符号和表情。如红旗代表进步的奖励;红苹果则表示本次习作内容具体、语句流畅、感情真挚;而各种各样的笑脸图样则被笔者粘贴或印制在学生习作中的精彩语句处,甚至当学生习作的情节感人至深让人落泪时,笔者也会画个哭脸表达出自己被深深感动、涕泪涟涟的心情。小小的符号,不仅增加了学生习作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还活跃了习作过程中的气氛。

一句句富有真情实感的习作评价语,一段段内容短小精悍的鼓励文字,抑或是一个个简单、形象、生动的表情符号,都能表达出教师对学生习作水平的肯定和鼓励。只要将习作评价立足于师生情感的交流之上,用“润物细无声”的人文关怀来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便能使学生的习作能力大幅度提高,让学生的习作渐渐富有灵动的生命力。作为教师,只要通过这种真情流露的习作评价方式,便能让学生收获繁多,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拉进师生间的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教师的真情能让学生的习作流光溢彩,不正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精彩写照吗?

二、拓宽教学途径,增加评价互动,让习作“海上明月共潮生”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由此,笔者便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拓宽了教学途径,采取多方位评价的方式,变学生为评价的主体,让他们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培养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的能力。

1.学生自评

传统的习作评价过程中,学生是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的,但现在在笔者的习作讲评课上,学生的地位已由被动转变为主动,习作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举个例子来说,在学生的自评阶段,由教师先跟学生们一起制定出自评的标准。

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中“习作七”一节,要求学生写出一个性格鲜明的人。于是,师生一起进行探讨并达成共识,制定了以下几点自评的标准:

(1)写一个人;

(2)用本单元所学的关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方法,表现这个人某一方面的特点;

(3)有对人物的细节描写;

(4) 标点使用正确,无错别字和不通顺的语句。

制定完“评价标准”之后,学生开始熟读自己的习作,并根据“评价标准”逐条检查自己的习作是否符合要求,还有哪些地方不到位,查出的问题能自己解决的先自行解决。

2.同学互赏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故而,在学生自评之后,笔者安排的是同学互评的环节。只不过,出发点不是批评而是欣赏。在互评过程中,还常常四人为一组,采用讨论的形式进行互评。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在同学们互相鉴赏和评价习作前,全班商议,在自评习作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再补充几点,如:(1)书写是否清楚、整洁;(2)内容是否具体、生动;(3)作者情感是否真挚感人;(4)好词佳句运用了多少等。

其次,同学们在互读习作的过程中,不仅要以评价依据为衡量标准,也要以发现同学优点为前提。无论再差的习作都必须找出优点,标示出来,并注意用平和的字眼提醒对方怎样写才比较妥当,把自己的想法作为眉批标注在旁边。若拿不准的小组可商议后再写下自己的评价。对于那些写作有困难的同学,他们的习作一般会经过多次评价,而他们也可以在同学间自由选择“习作高手”,请这些高手为自己的习作修改、润色,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种互评互赏的方式,不仅尊重了学生的参与权和自主选择权,还在互评互改的过程中让同学们学会了互相欣赏,既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又培养了合作意识,更锻炼了他们之间的良好合作能力。

3.家长参评

这一点更集中在笔者所教班级的博客上。博客里面设置了“循环日记”的栏目,每一位同学轮流记录自己和教师、同学们在校一天的学习生活,不计文体、不计长短,自由畅谈。每天都有家长、同学和教师的回复,而这种回复,其实就是对学生习作的评价。这种评价来自于不同人的不同视角,同学和家长的意见可以不拘泥于形式,畅所欲言,既可谈对博文思想内容的感悟,也可谈对博文词句与章法的看法。

例如一位习作功底不错的女生在博客中以這样的方式开头写道:“早上,鹅毛般的雪花飘飘洒洒地降落人间。我来到学校,楼顶上、操场上全部点缀着白色的雪花,像上天的恩赐一般,那么纯洁、轻盈。今天是我写循环日记的一天,而这三月的小雪也毫不吝啬,似乎在翩翩起舞为我加油!……”后面则描写了男生打篮球的精彩场面。

这样一篇博文得到的是如下评价:

“辰钰观察得很仔细,能捕捉生活的点点滴滴,是我和大家学习的榜样。”—— 米米笑(来自同学)

“小才女!观察得细致,描写得生动,引人入胜。沙尘天气之后的飘雪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带来了好心情。环境描写恰到好处,你们的学习生活被你记录得真精彩!你只记录一天,让我们这些读者感到意犹未尽啊!”——佳音的母亲(来自家长)

还有一个男生用文言文体写日记,他得到的评价是:

“可爱的金铭,目睹汝的日记令吾笑喷矣,汝甚文言也!”——子怡的母亲(来自家长)

在这小小的循环日记里,教师给予了大家写作和评价的机会,让教师、学生、家长都能书写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家长参与评价的形式,既拓宽了习作评价的渠道,又扩展了评价的角度;既充实了评价的标准,又使学生们的习作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赏识。这对学生来说是很好的激励,也是提高习作水平的动力。

久而久之,笔者发现学生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也逐渐能打开心扉,展露个人的想法,抒发内心的情感,尽情倾诉自己的生活,并对习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们曾在习作中出现过的许多毛病,也都在真情的自然流露中得到了克服,这不正是教师们所期望看到的“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情景吗?

三、搭建展示的舞台,享受成功的快乐,正所谓“映阶碧草自春色”

“映阶碧草自春色”出自杜甫之《蜀相》一诗,描绘了春意盎然之景。诗人用敏锐的眼光欣赏台阶上毫不起眼的小草,从中发现它们所蕴藏的独特的生命力。作为教师,笔者也从中受到启迪,并提醒自己在对学生的习作评价中,应该要用诗人的眼光和情怀,去发现和欣赏学生各具风格特色的习作。作为学生,他们并不满足于自己的习作得到周围教师和同学的认可,更希望能被了解和欣赏。这种创作成就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习作,并将其视为一个有潜力的作品,通过各种渠道展示出来,这不仅能增强学生们的满足感,也大大提升了学生们对习作的兴趣度。比如,在班级中朗读优秀的习作,或推荐优秀习作到校园广播站中广播;还可开展佳文上墙活动,在博客中设立优秀博文站,以登载学生的优秀习作;或者把学生习作分类收集成册,编成精美的文集(个人的或集体的)在班级或在学校里传阅,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还可以鼓励学生创建自己的QQ空间,发表自己的习作等等。

总之,通过自己在日常习作教学中的几点尝试,笔者认识到习作评价是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的一架桥梁,是指引学生进入广阔的文学领域的一座灯塔。

现在,笔者每当发下记录着同学、教师和家长所给予评价的习作本时,都会看到很多学生在读过之后所流露出来的那份自然的或凝神或喜悦或窃喜的表情。

雄鹰展翅奋发,因为天空明净;鱼儿轻快畅游,在于水流清澈。而丰富多彩、有创意的习作评价方式,能够使学生的习作焕发出无穷的魅力,迸发出无限的光彩,更能让学生在习作这一沃土之上跃动起生命的绚烂火焰。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甸柳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雷涛)

猜你喜欢
习作笔者评价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习作展示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