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振启 刘杰
枸骨叶为少常用中药。历代本草将枸骨附于女贞项下,《中国药典》(1977年版)名为“功劳叶”。《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收载了“枸骨叶”,然而枸骨叶与十大功劳叶有较大区别,目前医疗单位及生产单位对这两种药名的使用和鉴别比较模糊,总是习惯将枸骨叶说成功劳叶、写成功劳叶,将功劳叶和枸骨叶混为一谈,实际两种中药在功能主治上完全不一样,在临床工作当中应给予纠正。
枸骨叶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干燥叶。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主要分布于甘肃、河南至长江流域以南各地,生于山坡杂木林中,全年均可采叶。其别名猫儿刺、枸骨刺、八角茶、八角刺。
枸骨叶呈类长方形或钜圆状长方形,偶有长卵圆形,长3~8cm,宽1.5~4cm。先端具3枚较大的硬刺齿。上表面黄绿色或绿褐色,有光泽,下表面灰黄色或灰绿色。叶脉羽状,叶柄较短。革质,硬而厚。气微,味微苦。
十大功劳叶为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及狭叶十大功劳的干燥叶。主产于安徽、河南、陕西、浙江、四川、江西等地。其别名又称:刺黄柏、土黄连、黄白刺等。
阔叶十大功劳叶:叶片呈卵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4~13cm,宽2~5cm,先端渐尖而有锐刺,边缘有2~10个刺状锯齿,基部心形或近截形而倾斜,上表面紫绿色或棕绿色有光泽,下表面黄绿色,叶脉基部五出,向前伸呈羽状。质硬而脆,气微弱,味淡。
狭叶十大功劳叶:叶片呈狭长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4~13cm,宽1~2cm。先端渐尖而有小锐刺。边缘有5~10个刺状锯齿。基部楔形。上表面绿棕色或黄绿色。下表面黄绿色。羽状网脉,主脉明显,叶脉于上表面凹入,于下表面凸出。革质。气微弱,味淡。
▲阔叶十大功劳叶
▲枸骨叶
枸骨叶的功效是清热养阴,益肾,平肝。用于肺痨咯血,骨蒸潮热,头晕目眩。十大功劳叶的功效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健胃止泻。治疗痢疾,急性肠胃炎,肝炎,肺结核,急性结膜炎。
我们应使用《中国药典》收载的正品枸骨叶。在使用单位验收时应按药典收载的正品验收,书写名称时必须按药典收载的名称书写,两个品种的功效完全不一样,其临床疗效完全不同。《北京市中药炮制规范》(1986年版)中收载的枸骨叶也是冬青科植物的叶,而别名又称功劳叶。《北京市中药饮片标准》(2000年版)收载的枸骨叶与药典收载的相一致,目前的《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收载的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干燥叶。所以按药典标准应称枸骨叶而不称功劳叶。
十大功劳叶和枸骨叶是两种科属的植物,《中国药典》收载的枸骨叶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叶。小檗科植物十大功劳叶和冬青科植物枸骨叶的正名和别名在历代本草著作中已相混淆,如《本经逢源》称枸骨叶为“十大功劳叶”。而现代书籍并未加以辨明纠正,甚至造成现代书籍收载错误,高等医学院校五版教材《中药鉴定学》将十大功劳叶来源规定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叶。造成了十大功劳叶品种的使用混乱。由于二者成分不同、其功效主治也不尽相同,在临床上不可相互替代使用,应以《中国药典》为标准,以十大功劳叶作为小檗科植物十大功劳叶的正名,以枸骨叶作为冬青科植物枸骨叶的正名。为避免混乱,呼吁现代医药书籍应该加以统一。对部分地区至今仍沿用的错误用药习惯必须纠正,临床应用要按照药典标准,规范用药及药材产地和药品名称。使用单位和生产单位要把好质量关,应严格鉴别区分,保证药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