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婧瀚 王 鹏 刘 杨
89小时惊心归家路
■文/杨婧瀚 王 鹏 刘 杨
终于回到了北京。2月26日14时45分,搭载23名驻利比亚中国石油管道员工的飞机平稳降落在首都机场,最后一批归国人员全部安全到达。至此,这场89小时的紧急撤离行动圆满完成。
回想起刚刚过去的89小时归乡路,中国石油集团管道局国际事业部利比亚地区公司经理单清禁不住思绪起伏:在这段惊心动魄的撤离中,他只睡了5个小时。此刻在他胸中激荡的,有重回祖国母亲怀抱的激动,也有心有余悸。这位凯旋的汉子坦承,他其实“做了最坏的打算”……
“说当时枪林弹雨可能有些夸张,但枕着枪炮声入眠确是实情。”单清表示。利比亚政局发生动荡后,首都的黎波里的安全状况陡然恶化。项目部营地周围响着各种枪声,大批武装分子示威游行,对外资公司打砸抢烧,很多公司与营地都付之一炬,损失惨重。
2月20日11时,利比亚时间凌晨5点,单清在利比亚营地总部召开全员应急会议,部署24小时摄像头监控、24小时巡逻报警、资料设备拷贝封存等一系列应急措施,同时制定出应急逃生方案。
但让人揪心的是,枪声在继续,打砸抢烧在持续,安全形势不断恶化,通信时断时续……
形势急迫,前所未有!中石油集团公司与管道局高度重视驻利比亚员工的安危。2月21日23时,利比亚17时,集团公司紧急召开利比亚形势评估应急方案会。会上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下达了中石油驻利比亚人员全部撤离的命令。30分钟后,管道局及局国际事业部、利比亚地区公司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成立了管道员工撤离利比亚指挥部和撤离小组,组长由管道局副局长陈庆勋担任,魏群、单清担任副组长。同时,撤离小组拿出一套方案:的黎波里部分管道员工先行撤离;ZOC现场和注水现场56人尽一切办法,立即向总部集结。
方案虽已形成,但每个人都知道撤离行动之急、任务之重、难度之大,是一般应急机制无法应对的。同时,利比亚不可控制的安全形势,也为撤离行动增添了无法预知的难度。面对严峻形势,管道局、局国际事业部调兵遣将,排兵布阵,局长赵玉建多次强调:“一定要把确保员工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一个都不能少。 ”
利比亚2月21日21时,的黎波里办公地点所有资产、文件全部整理完备,大型设备、车辆全部封存完毕,资料全部拷贝完成。
利比亚2月21日22时,首批22名驻利比亚管道员工具备撤离条件。23日22:30回国人员到达北京首都机场,中途中转迪拜,行程31小时。
利比亚2月23日13时,第二批11名回国人员具备撤离条件,并于24日12:15到达北京首都机场,中途中转迪拜,行程17小时。
这两个消息让海内外的石油人暂时松了一口气,可远在卜雷加港ZOC现场和奥巴里注水现场的人,究竟怎样了?
从ZOC现场到的黎波里90公里的路线,需要穿越利比亚局势最为动荡的东部地区,一路上危机四伏。在ZOC项目经理徐东杰有关利比亚撤离的记忆中,最深的不是布瑞格的隆隆枪炮声,也不是面目狰狞的抢匪,更不是希尔特那个瑟瑟发抖的冷雨夜,而是让他差点回不来的武装关卡。
2月21日,徐东杰带领ZOC现场两人向的黎波里总部集结。“我们一路上经历了60多道武装关卡,能回到总部真的是太幸运了。”徐东杰描述当时的情景说,“每道关卡都有多名武装分子用机关枪指着我们的头审问,稍有差池可能就回不来了。”一路上枪声、炮声、喊叫声密集不断,垮塌的房屋、被砸扁的车、被焚烧的公司,甚至还有被砸伤、被打死的人,受灾群众四散逃离,只有徐东杰他们一路风驰电掣地狂奔。
2月23日23时,徐东杰一行在辗转换乘当地车、打出租车,甚至步行后,终于到达的黎波里总部,耗时49小时。
由利比亚地区公司副经理孙硕昌带领的53人在距离总部120公里的注水项目现场接到撤离命令后,连夜整理设备资料,利比亚时间2月22日凌晨已准备就绪,随时待命。
2月23日,利比亚凌晨2点,孙硕昌接到消息,撤离小组与奥巴里当地民航成功联系到一架飞往的黎波里的包机。“营地总部在的黎波里安排车辆接应,一路上始终保持着紧密联系,使我们顺利到达。”孙硕昌说。
2月24日凌晨1点,利比亚23日19时,剩余76人,全部集结完毕。这时,国内传来喜讯:中石油与马耳他联系了一架“SOS”航班,将所有在的黎波里的中石油员工接往马耳他。还没来得及欢喜,他们再次接到消息说只有53个空余座位。
舍谁?留谁?留下的人将面临怎样的险情?不敢想象。
所有人你推我让,并一致决定让连续多天未曾合眼的单清先走。单清却说:“有一人不回去,我就不回去,我必须最后一个走!”艰难抉择后决定:让最疲惫的ZOC现场与注水现场的人先行撤离。
2月24日23时,利比亚17时,53人顺利登上“SOS”包机,并于马耳他分别登上前往德国法兰克福、慕尼黑,意大利罗马的航班。
接到消息,单清放下心来,回头望望剩下的22人,心里暗下决心—“必须安全回去!”
利比亚25日凌晨,单清带领22人向的黎波里机场赶去,尽管已经有了思想准备,可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到处都是人!”单清对当时机场混乱情况记忆犹新,黑压压的人群从视线这头挤到视线那头,被前推后搡的身体根本无法保持直立,耳边还不时有警察开枪镇压的枪炮声。20米的距离,单清他们6小时后才“挪”了进去。
此时,通信已全部中断,嘈杂声、喊叫声、枪炮声,你推我搡的人群,还有不断显示航班取消的大屏幕……所有人都在忐忑不安中翘首等待。
“有一班飞往迪拜的航班没被取消!”一直紧盯机场大屏幕的利比亚地区副总经理韩利华大声喊道。随即他赶紧躲到柜台底下偷偷上网,向国内汇报航班次与人员安全情况。
2月25日17时,利比亚11时,由单清带队的23人顺利登机。临行前,他忍不住回望了这片奋战了7年多的土地,不禁百感交集:“没有中石油的强大支持,没有管道局的不懈努力,我们现在没准儿早已沦落在难民堆里不知出路。”
2月26日14:50第六批也是最后一批由单清带领的23名归国人员到达北京首都机场,行程26个小时。至此,驻利比亚管道员工全部安全返回。
89小时中,驻利比亚管道员工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国内管道人的心。2月20日始,管道局国际事业部便有专人与前线员工保持联系,22日撤离小组在组长陈庆勋的指挥下,总体统筹并24小时跟踪驻利比亚员工的撤离行动。
利比亚通信与网络状况并不稳定,这让后方人员除了担心还是担心。他们24小时不间断以Q Q、邮箱和电话联系前线,并每两小时一次向管道局、集团公司反映前线员工遇到的困难与需要。
管道局国际事业部322这个小小的房间,成为与前线联系的指挥中枢,三天四夜大家始终守在电话旁、电脑旁。这里更像一个信息中转站,大量的信息在这里汇集,又从这里发散出去。对他们来说,最动听的声音也许就是驻利比亚管道人的一声—“我们平安回来了!”
2月26日下午,管道局以及国际事业部的相关领导、员工以及员工家属,早早来到首都国际机场,等候管道员工的归来。鲜花、横幅早已备好,人们望眼欲穿。
同天15时20分,由单清带队的回国人员一个一个走出航站楼,接机的人群爆发出一阵欢呼——23个,一个都不少!
陈庆勋紧紧握住归国员工的手,一声“欢迎回家”,让很多人眼泛泪光。单清向他报告说:“最后一批驻利比亚人员已全部安全到达,我们终于平安的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