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设计在电视美术中的作用

2011-10-16 03:25:34张冬彧
演艺科技 2011年3期
关键词:舞台距离美术

张冬彧,刘 军

(中央电视台,北京 100859)

空间设计在电视美术中的作用

张冬彧,刘 军

(中央电视台,北京 100859)

从建筑、绘画、舞台、影像等与视觉艺术相关的门类说起,阐释空间设计在电视美术设计中的主要作用。

电视美术;演播室;空间;视觉

世间万物的存在,无一例外是通过对空间和时间的占有得以成立的。在制作电视节目的基本条件中,除了人物和摄像机,还需要有一块能够容纳人物和摄像机及其相互间一定距离的空地,这便是电视美术术语中所说的录制空间或称被摄空间。

在电视节目的录制中,不同内容和形态的节目,总是要以不同的形式占有相应的空间,而某个节目中的人物、器物占据空间的形式,正是电视美术要面对和处理的最为基本的问题。

大凡关于空间的论述,总是将时间作为空间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特质加以考虑,称其为连续统一体,在电视美术中也是如此(电视节目本身就是空间和时间的综合)。本文为了方便讨论,简化所涉的因素及范围,暂不论及时间因素。

1 美术设计是空间的设计

美术是关于色彩与线条、形象与形式、光与影、风格与样式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美术还是一门以空间为创造及研究对象的学科。就西方传统的范畴来说,美术由绘画、雕塑和建筑组成。18世纪的德国剧作家莱辛称绘画是空间的艺术,而诗歌是时间的艺术。此后,人们开始从空间的角度来认识美术,在将美术称为造型艺术的同时,也称其为空间艺术。至20世纪,一些美术理论家、评论家开始直接地将美术称之为空间艺术。《大英视觉艺术百科全书》导言中说:“视觉艺术(建筑、绘画、雕塑和实用工艺美术)是空间的、凝固了时间的艺术,它们可供人们驻足欣赏玩味,对人们的视觉和心理产生极为重要且持久的影响。”美国艺术史家阿纳森在其《现代艺术史》一书中亦称:“绘画、雕塑、建筑是空间艺术”。这并不仅仅因为绘画、雕塑、建筑的范畴发生了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因为现代美术家、艺术理论家普遍认为绘画、雕塑、建筑作为艺术,首先要解决的是“视觉表现的问题——形式问题”,而“形式问题的核心是空间观念”。空间不仅是美术作品藉以存在的方式,是体现的媒介和手段,也是美术家所使用的一种特殊的语言,是他们思想、情感的表达形式。许多现代美术家与理论家都视造型与空间为同根同源。美术家既是视觉表达的专家,也是空间表现的专家。美术是空间的艺术,美术设计也可以说是空间的设计。

在戏剧中,舞台美术是关于演出空间形式的创造活动。我国舞台美术理论家胡妙胜在《舞台设计美学》一书中指出:“舞台设计是空间的创造者,这也许是一切舞台设计者的共识。”在电影中,电影美术最根本的造型任务是空间造型,即组织被摄空间,完成空间的各种结构、效果、气氛及其相互关系。电影美术理论家周登富认为:电影美术是为电影总体空间进行造型设计的美术,是组织和设计电影场景空间的构成和结构关系的美术;电影美术的创作要有强烈的空间意识。在电视中,电视美术最重要、最基本的任务与戏剧的舞台美术和电影的美术设计并无二致,亦是塑造摄制空间。在视觉审美形式的创造上,也是以组织、塑造被摄空间,构建被摄区域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并协调拍摄机位与被摄空间的关系来完成的。

2 录制空间的组织和特点

2.1 组织和创造空间——电视美术设计的基本职能

电视美术设计最基本的职能是组织和创造空间,这也是设计家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任务。从实际创作的过程来看,许多优秀设计家的创作并不由某个具体的形象或从风格样式上开始,而是从区域、位置、路径、支点的布置与安排作为起点,方案的表达顺序也是从模型开始再到图纸。这很能说明设计师创造的实质及思路,也体现了设计工作的主线始终是围绕着组织被摄空间来进行的。

电视美术设计师在完成一项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处理诸如节目内容形态、人物动作、场面调度、造型形式、视觉风格、镜头运用以及屏幕画面的表达等许多问题,而所有这些都可归结到空间这个要素上。

电影和戏剧的美术往往以所负责的造型对象的类别来进行具体分工,在电视美术中也是如此,负责人物的称为人物造型,负责景物的称景物造型。在景物造型中,负责被摄区域空间及人物活动环境塑造的,称为场景设计或布景设计。场景设计师依据编导的总体构思和节目内容,融入自己的理解,产生视觉意义上的设计意象和基调,进而再创造出与节目形态相一致的、有意味的形式感,以及鲜明独特的风格。并根据具体节目中人物与动作的情况,以立体及运动的思维去构建空间关系和透视层次,营造适合镜头体现的画面构图。电视场景设计师不仅要思考形象的创造、风格的表现等视觉范畴内的问题,还要参与处理和思考许多看上去似乎是职责之外的工作。比如:把主持人的位置设在何处,人物之间的角度及距离是否合适,独唱歌手在哪个区域演唱,群舞场面如何展开,摄像机的位置如何设置和怎样运动,消防通道如何安排等等。这些工作虽不属美术设计师的职能范围,然而,诸如位置、区域、通道、路径等因素,又都关乎录制空间的组织。事实上,在录制场所中,所有涉及空间的事宜和工作,美术设计师都必须参与其中,并作出规划和处理。图1为中央电视台2008年《歌声飘过30年——百首金曲演唱会》的舞台设计,电视美术设计师要参与图中的独唱歌手、主持人区域划分和摄像机位置等相关工作。

图1 中央电视台2008年《歌声飘过30年——百首金曲演唱会》的舞台设计

2.2 录制空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在人们用以交流的媒介或方式之中,空间应说是最为普遍、最为重要的媒介之一。英国建筑理论家劳森认为:“空间既能把我们聚集起来,同时又能把我们分隔开。空间对人际关系相互作用的方式非常重要。”空间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我们创造了空间环境,而空间环境又反过来组织了我们的行为和相互关系。空间环境以及身在其中的人的行为,形成了所谓的空间的语言。同演员的姿态、表情或语言一样,演员与空间的关系也是表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视的录制空间也是如此。我们总是以生活中人们的行为与空间的关系来理解电视节目中人物的行为与空间的关系。录制空间作为无声的语言,它是表达节目内容的重要因素。

以此看来,研究分析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空间语言的使用,对录制空间的设计及意义的表达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

2.3 录制空间的领域性

我们使用空间具有领域性。在录制空间中,区域便直接地反映了人们对空间使用的领域性。如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将录制空间明确地划分为演唱区、评委区、主持区、问答区、监审区、现场观众区,这些区域的确立和特征的确定,喻示其中人物的类型、身份,引导、控制着他们的行为和活动,并强化了场所含义和秩序感。图2为中央电视台2004年《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舞台设计,其中录制空间的区域特征十分明显。监审组是竞赛活动最高判定者;现场观众是这此次活动的参与者,他们知道在歌手有良好表现时应予以热烈的掌声,同时也知道其他区域是不应进入的;表演区是演唱者表演和活动的区域,评委区和提问区对他而言则是禁区,而假如有现场观众或其他人员进入表演区的话,他肯定会感到不安;对于掌握考题、答案的评委来说,一旦有人进入他的区域,防卫、警告则是其理所当然的反应。

图2 中央电视台2004年《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舞台设计

2.4 录制空间对人际空间的体现

设计师注重区域的组织及其特征的塑造,是有充足理由的。而距离,作为空间的语言,在信息的传达、意图的表现上也具有十分重要且微妙的作用。在近体学的研究中,将人际的空间距离划分为4个等级,即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

距我们身体0.5 m左右之内的范围称为亲密距离。这个距离内的人们被认为是亲密无间的家人、相爱的恋人等关系。在场景空间的设计上,特别在那些需要亲和的意象、友爱情景的访谈节目中,往往通过拉近人物之间的距离,以及适当地压缩景物的距离来营造亲和、亲密的氛围。

从亲密距离至1.2 m的距离称为个人距离。这个距离,我们仍能清晰地观察到对方表情及动作的细微变化。在录制空间中,这个距离对于许多节目而言,尤其是谈话、评论类节目,是个重要的距离。在这个距离内,既能呈现出融洽的气氛、充分的交流,又能有效地避免紧张情绪的产生。

从个人距离至4 m左右的范围称为社交距离。在录制空间的构建中,社交距离的运用相当普遍。因为,互动与回避是一对最为基本的需求,且往往是交替使用的。当节目中的人物需要交流和互动时,处于这个距离的人们能够知道对方的反应,能够在保持着一定距离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交流;当不需要与他人交流或互动时,处于这个距离的人们,大致上可以自行其事,并不会被认为是有失礼貌。可见,这个距离在运用上是颇具弹性和灵活性的。

在社交距离之外的范围称为公共距离。处于公共距离的人们,倘若需要交流,彼此间就得提高嗓门,当距离超过8 m,就不得不像舞台上的演员那样高声说话,同时,由于难以看清面部的表情,肢体动作起着很大的作用,幅度加大或夸张往往是必须的。演说、新闻发布会等活动采取了这一距离来进行。在电视节目的录制中,从某种角度来看,绝大多数类型都可以理解为将电视观众设定在公共距离上来交流的。在新闻、经济、教育等播报类节目以及综艺晚会、竞赛娱乐等节目中,播音员、主持人以及演员、嘉宾的表演、展示和讲话,在运用语调、节奏、停顿及姿态、动作上与生活中情况的相去甚远,是另有一套方法及标准的。另外,在那些没有直接互动要求,而只将现场观众作为烘托气氛的一种方式的空间布置时,将主演区与观众区保持以公共距离是有必要的。图3为中央电视台《2009创业英雄会》节目的舞台设计,图中主持人以及评委、参赛选手、观众的距离设计采用了公共距离。

应当注意的是,不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录制空间中,仅以一种人际距离来进行设计的情况是很少见的。在设计中,常常表现为多种距离的综合运用和体现。

在空间语言的传达上,不仅是人际间的距离,而且相互位置、方向的选择和使用也非常重要。人们在进行下棋、打牌等对抗、竞争性的活动时,总会选择面面相对的方位;在许多活动或会议中,层面较高的区域总是留给身份、地位较高的人们;在商场的休息区,两个邻近但以背离的角度而坐的人,虽然处于亲密距离之内,我们仍会判定二者是互不相识的陌生人。因此,在录制空间的设计上,把握区域划分、距离控制的同时,还须把方向、角度、位置等因素按现实的逻辑及生活中的约定加以综合考虑和运用,从而将空间语言的信息表达得更为准确,把空间表达的意义体现得更为充分。

图3 中央电视台《2009创业英雄会》节目的舞台设计

3 电视美术设计的空间思维及视觉差异

3.1 电视美术设计创造被摄空间

从审美意义上说,电视节目审美过程的最终完成不在演播室,而是在千家万户的显示屏上。这和电影美术的情况是一样的。电视美术所要的真正效果,并不止于三维现实中的被摄空间,而是三维现实空间的“替代物”二维的显示屏——画面效果。因此,电视美术的空间设计与建筑设计及舞台设计有所不同,它又多了一个从三维的被摄空间再转换到二维的屏幕画面的过程。电视美术空间思维的起点应说是画面,然后是画面的来源——现实中的被摄空间(在被摄空间所考虑的重心是人物的动作和场面的调度),接着以效果图和制作图的方式将设计意图和效果表达出来,再将它们制作、搭建在录制空间之中,供人物活动并成为被摄空间或是被摄对象,最后到屏幕前去验证所显示的空间意味是否与最初的设想相吻合,画面的效果与效果图的面貌是否一致。至此,完整意义上的设计工作才算是真正完成了。电视美术空间思维的过程,可看做是二维的画面构想——三维的动作空间——二维的图稿表达——三维的被摄空间——二维的屏幕画面,这样一个空间转换的过程。

从最终的空间形态上讲,建筑和舞台美术空间思维的方式是以三维为核心,以立体为主导的。而电视美术师必须二维与三维并重,平面与立体兼顾。从节目制作工作的角度上讲,由于被摄空间承载人物的功能是创作的中心,因而三维的、立体的思维是其核心;但从电视作品最终的审美取向来说,二维的、平面的空间意识则更具刚性和价值。因此,电视美术设计的空间思维又可以说是以二维为中心,以平面为主线的。概言之,他们的空间思路总是游走于两界之间,其空间思维的非线性也更为突出。

电视美术师的工作是在创造一个被摄空间或说是拍摄的对象。因此,电视美术设计的创作要有镜头意识,所构建的空间环境不仅要有益于人物的活动,还要有利于镜头的“观看”以及屏幕画面的体现。这一点正如电影美术。

3.2 被摄空间实体与视觉感受的差异

前面已说过,在舞台设计中,从头脑中的意象以及图纸的效果转成现实空间中的物质实体之后,在视觉感受上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和差异。同样,在电视中,肉眼所看到现实中被摄空间的效果,经“镜头观看”再转为屏幕显示之后,也会出现视觉感受上的差异。

首先,电视画面不是立体的,而是平面的。这是由于镜头以“单眼”观看,而立体感是“双眼单视”的结果,必须由双眼同时观看才能产生。

第二,作为被摄空间,虽然事实上它与现实空间之间是存在边界的,但常常是隐性的,不被直接看见,加之肉眼观看具有自主控制和自动调节的机能,其视域在感受上谈不到有什么边界或限制。在电视中,那个现实空间的替代影像却是被明确地划归在一个4:3或16:9的边框之内。较之现实所看的,视域总是被不同的景别划定在某一范围之内。我们对于空间的总体感受不再是一目了然,而是以许多不同视域的画面累积和综合之后的结果,这与肉眼观看总是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刚好相反。

第三,当被摄空间显示到屏幕上面之后,观众对于画面中空间环境的范围,物体的大小以及方向、位置、距离等等的感知都是“相对的”。由于镜头的作用——对空间、视域的重组,人物本身的大小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大地、天空以及环境等所组成的参照系的缺失,使我们对物体形象是大或是较小的视觉判断和感受,较之现实中更多地依赖于它们相互间的体量、尺度及比例关系,对空间方向和位置的分辨则主要取决于相互间的位置和距离。另外,不同焦距的镜头,所表现的画面的空间效果也是不同的。正所谓“镜头里面无大小,画面之中无左右。”

如果说美术本身就是一门关于空间创造的学科,那么电视美术设计的基本内容就可以认为是空间设计,而电视美术设计师的根本任务便是组织和创造录制空间。正是他们的创造,构筑起合乎某个既定节目形态的空间结构,建立起有利于节目的主体——人物的动作展开和表现的环境,分化并确定被摄空间以不同的区域和功能,并使之形成符合自身逻辑的秩序和相互间的关系。他们凭借审美创造、视觉经验、体现技术等多方面的才能,通过被摄空间和屏幕画面意味的价值和意义,充分传播节目的内容精神。

[1]胡妙胜. 舞台设计美学.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2][英]布莱恩·劳森. 空间的语言.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3][意]布鲁诺·赛维. 建筑空间论.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4][瑞士]阿道尔夫·阿庇亚, [法]德尼·巴勃莱 等. 西方演剧艺术. 上海: 上海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

(编辑 张 淼 张冠华)

The Effect of Space Design on TV Art Craft

ZHANG Dong-yu, LIU Jun
(China Centre Television Station, Beijing 100859, China )

The chief effect of space design on TV art craft begins with the architecture, painting, stage image and those related visual art in this paper.

TV art craft; TV studio; space; visual sense

10.3969/j.issn.1674-8239.2011.03.010

猜你喜欢
舞台距离美术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算距离
每次失败都会距离成功更近一步
山东青年(2016年3期)2016-02-28 14:25:55
爱的距离
母子健康(2015年1期)2015-02-28 11:21:33
吧啦吧啦小舞台
好孩子画报(2014年6期)2014-07-25 03:20:04
距离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