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T 25—2007剧场等演出场所扩声系统工程导则(续一)
说明:WH/T 25—2007《剧场等演出场所扩声系统工程导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由文化部于2007年5月9日发布,2007年6月1日起实施。
功放机房内设备的构成:见图5(实线设置在功放机房中,点线设置在声控室中。)
图5 功放机房内的设备
2.5.1 辅助设备
设置于调音台后,功率放大器前用于处理声频信号,调整系统声频信号满足厅堂室内声学特性的设备。
1)均衡器:调整声场和扬声器系统,使之达到最佳频率传送特性的设备。
2)压缩/限幅器:控制和防止过大输入信号使输出饱和或失真,同时对输出设备进行保护。
3)延时器:根据功能需要,对声音信号进行一定时间延迟的设备。
4)分频器:对应扬声器系统的频率,对输入信号的频率进行分段和设定的设备。
5)扬声器处理器:作为扬声器系统的一部分,将均衡器、限幅器、分频器等功能集中设置,综合调整获得扬声器系统的最佳工作状态。
6)信号处理器:集均衡、压限、分频、降噪、效果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字信号处理设备。
2.5.2 功率放大器
将声频电信号进行功率放大,用于驱动扬声器系统的设备。
功率放大器的输出阻抗必须与扬声器匹配。公共广播系统宜采用定压输送方式。
扩声工程中要求采用高效率、高品质的功率放大器,并集中安装在散热性能良好的机柜上。
2.5.3 其他设备
输出接线盘:功率放大器输出和扬声器系统之间连线用的接线盘。
剧场扬声器系统通常设置在如下几个位置,具体工程项目中的取舍在扩声系统设计时确定。
2.6.1 台口上方音箱
扩声中最主要的扬声器系统。为了有效地覆盖全部观众席,通常设置在舞台外台口上方,观众席吊顶内最前部位。一般根据台口的宽度、高度和观众席的宽度不同,常采用三种方式:中间一组;左、右各一组;左、中、右各一组。
2.6.2 台口两侧音箱
设置在观众厅内台口两侧。主要用于前区补声,同时具有使台口上方扬声器系统声像“下移”,即拉声像的作用。应与台口上方主扩声音箱同时使用,宜使用同型号产品,避免产生不同音质。
2.6.3 台唇补声音箱
设置在舞台台唇前沿或乐池栏杆上。主要用于前区补声并有拉声像的作用。由于该位置狭小,不易安装,一般选用尺寸小的扬声器系统,间隔2 m~3 m。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有时也可不设置。
2.6.4 舞台流动音箱
临时设置在舞台上台口两侧,根据演出需要流动设置使用的音箱。使用时由台口内综合接线箱上引线,在舞台台板上或综合接线箱上设置有必要的音箱接口。
2.6.5 侧墙、顶棚效果声音箱
观众厅内侧墙、后墙以及顶棚上设置的效果声音箱。多用于戏剧演出中的雷鸣、狂风和车船移动等声音效果。专业戏剧场使用大型设备,一般多功能剧场多使用小型扬声器系统。另外,放映电影时也把这些扬声器系统作为环绕声扬声器系统使用。
2.6.6 眺台下补声音箱
设置于眺台下的音箱。多用于补充观众厅后区眺台下声音的不足,多采用吸顶扬声器安装方式,且功率较小。
2.6.7 舞台固定返送音箱
通常在舞台内的上场台口和下场台口的侧墙或假台口上设置固定的返送音箱,向着舞台方向播放。
2.6.8 流动返送音箱
演唱会等演出活动时,在舞台上设置流动返送音箱,或在边幕条中间用音箱支架设置流动返送音箱等,在舞台台板上或综合接线箱上设置必要的音箱接口。
3.1.1 新建项目时,扩声系统设计随着建筑设计不断地深入,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扩声系统设计内容也可大体归纳为以下内容。见表1。
3.1.2 扩声系统工程所属关系大体上可划分成以下几种方式。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工程承接方式,都应当循序渐进。建设单位宜采用①的方式。见图6。
3.1.3 扩声系统设计首先应分析演出活动与使用扩声设备的情况,研究扩声设备的使用率和重要性,选择设备。
图6 扩声系统工程所属关系图
图7 初步设计步骤和内容
表1 扩声设计内容和过程
3.1.4 在投资范围内完成扩声系统设计。扩声工程设计时应当尽可能地选用定性的标准产品。
3.1.5 扩声设计前必须正确地把握扩声场所的建筑声环境,提出对建筑声学上的要求。在建筑声学专家指导下进行扩声系统设计。
3.1.6 根据扩声系统设计必须提供设备清单,并给出设备的性能指标。
3.1.7 扩声系统设计必须符合GB 50371的要求。
3.1.8 初步设计程序和内容:见图7。系统简单时,可以适当地省略简化。
3.2.1 确定扩声系统性能指标
参考GB 50371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3.2.2 剧场等演出场所的扩声是强调声音方向性的扩声方式
演员的声音主要从舞台方向传来,这样才能使视觉和听觉在方向性一致,保持自然状态。因此主扩声扬声器系统设置在舞台台口上方和台口两侧或周围。如果有主扩声扬声器系统传送不到的地方,设置配有延时的辅助扬声器系统。
3.2.3 扬声器系统的选择
1)依据使用目的,对应不同的安装场所,选择最适合的扬声器系统;
2)为了达到传输频率特性、稳态声场不均匀度、最大声压级、传声增益等厅堂扩声特性要求的指标,通常组合使用扬声器构成扬声器系统;
3)多只扬声器组合使用可以在一定音量变化范围内均匀覆盖全场;
4)根据声场的覆盖要求选择扬声器的指向特性;
5)要求扬声器组中各个扬声器发出的声音音色一致;
6)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和声学要求采用线阵列扬声器系统;
7)采用有源音箱系统时必须提供独立的音箱供电电源,解决好有源音箱的安全接地和抗干扰接地以及通风散热问题。
3.2.3.1 最大声压级和扬声器的数量
最大声压级与扬声器系统的驱动功率、扬声器系统的额定输入功率、扬声器系统能量转换效率、扬声器系统的指向性、与听音点的距离、墙面等的反射特性、房间声学特性(扩散)等因素有关。扬声器系统的数量必须满足扩声系统最大重放声压级设计值的需求。
3.2.3.2 稳态声场不均匀度和扬声器系统布置
稳态声场不均匀度与扬声器系统的指向性、墙面反射特性、房间声学特性(混响)等相关。多只同一频带音域的扬声器系统同时发声时可能会产生干涉现象。因此,扬声器系统布置应当尽可能地避免同一频带音域的扬声器覆盖同一区域。
3.2.3.3 传声增益和扬声器系统的设置
合理布置扬声器系统的位置和选择指向性,并适当采取声信号处理技术,以获得最大的传声增益。
(编辑 张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