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季晓伟
日本企业,以投资为媒布局全球
文/季晓伟
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战的必由之路。大力支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日本的重要战略
日 本自然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大力支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日本的重要战略。日本政府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推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极大地拓展了发展空间,培育了一大批跨国企业,最终完成企业的全球战略布局,实现了赶超式的发展。据统计,仅2007年,日本企业海外投资收益就达5万多亿日元。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把支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国家战略,推动了海外投资的快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海外投资大国。其政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海外投资法律保障体系。日本先后制定了《外资法》、《外汇法》、《海外拓展对策资金贷款制度》、《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法》等法律,将企业海外投资的服务管理机构设置、财税、金融、保险等政策保障措施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确保了海外投资企业的法律地位,规范了海外投资行为。
建立海外投资服务管理机构。除设立海外投资行政管理机构外,还建立了日本贸易振兴协会、中小企业振兴事业团等一批官助民营、官民合营的海外投资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海外投资可行性调研、海外投资融资保险、海外员工培训等服务。其中,日本贸易振兴协会是对外贸易投资综合服务机构,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有分机构,还为国内企业提供各种海外贸易投资信息等服务。同时,还建立了海外投资调查辅助制度、技术人员培训研修制度等。
建立海外投资自由化制度。实行海外投资自由化改革,将《外汇法》和《外资法》作了修订,不再采用海外投资审批制度,而采用资本交易项目备案制度,资本交易原则上可以自由进行。除极个别涉及军事、国家安全等领域的投资项目外,海外投资额在1亿日元以上需要到银行备案,1亿日元以下的投资项目已完全自由。建立海外投资税收支持制度。包括在计算综合抵免限额时,将亏损国的亏损额除外,这实际上增加了抵免限额;对东道国给予日本企业的税收优惠视为已纳税款,允许从日本国内法人税中抵扣;将直接投资额的一定比例计入准备金予以免税。若投资亏损,亏损企业可从准备金中获得相应补偿;若未亏损,准备金累积5年,从第6年起将准备金分成5份,逐年合并到应税所得中进行纳税。实行海外投资亏损准备金制度,就是由政府来分担企业海外投资的部分风险。
建立海外投资金融保障制度。设立日本进出口银行、日本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海外投资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日本企业海外投资只需拿出相当于投资总额10%的资金,其余部分可向日本进出口银行、日本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外汇贷款。金融机构给海外投资最高贷款额度为2.5亿日元,偿还期限最长为15年。
建立海外投资保险支持制度。日本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特点是,以国家输出信用保险制度为基础,以政府财政作为理赔后盾,采取单边保险制度,即不与东道国订立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为法定前提,自然人、法人在国外投资都可申请保险。保险范围包括外汇险、征收险和战乱险。海外投资保险制度规定,若投资者在承保范围内发生损失,保险人只赔偿被保险人90%的损失,其余10%的损失由被保险人自己承担。保险期限最短3年,最长15年,期满可每年延长。
日本政府支持企业海外投资,具有与国情、比较优势、发展阶段、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等紧密相关的特点。
对外直接投资国别不断调整变化。1970年以前,主要面向发达国家投资;20世纪70年代,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投资;20世纪80、90年代,海外投资的重点从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进入新世纪,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不断上升,但对发达国家的投资仍保持较大比重。
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部门主要以非制造业为主。据统计,1951年至2004年,日本海外投资中,非制造业投资额占到65.3%,制造业投资额仅为31.2%。非制造业海外投资以金融保险、房地产等产业为主。制造业海外投资以电气机械工业、运输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等产业为主。
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在不同时期对不同的国家有所不同。20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海外投资主要采取在国外新建企业,将国内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移植到国外。此后,日本海外投资主要采取兼并收购外国企业为主,曾一度出现并购美国企业高潮。就股权投资而言,对发达国家投资以独资方式为主,对发展中国家投资以合资方式为主。
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侧重点不同。20世纪70年代以前,日本海外投资以获取国外自然资源和国际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为主。20世纪70年代,海外投资主要侧重于把环境公害大的产业转移到国外。20世纪80年代,海外投资主要侧重于规避贸易壁垒、巩固扩大国际市场份额。20世纪90年代,日本汽车、钢铁等产业产能过剩加重,通过扩大海外投资,转移过剩产能。新世纪以来,日本一方面继续扩大欧洲统一大市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内部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以控制东亚经济区的内部市场,确立霸主地位。
投资主体多元化。日本海外投资是政府主权基金、大中小企业结合的群体型投资主体。为提高竞争能力,日本的综合商社、工业企业、金融企业之间相互联合,结成三位一体而又自成体系的海外投资主体。集贸易、金融、技术开发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商社和一些大型制造企业集团、跨国银行集团是日本对发达国家投资的主体力量。中小企业则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投资。
适时研究制定浙江对外直接投资总体战略。由于发展阶段等原因所致,不少浙企海外投资缺少战略意识。这就需要从省级层面加强对海外投资的调查研究,适时制定浙江对外直接投资总体规划,编制海外投资产业导向目录,引导企业遵照产业导向目录对外投资。
完善对外直接投资法规政策保障体系。研究出台《浙江省海外投资条例》及其相配套的《海外投资保险实施办法》等地方性政策法规,对海外投资的总体战略和财税、金融、保险等保障政策、政策目标等方面以法规的形式加以明确。设立海外投资专项贷款制度,扩大信贷规模,提高信贷比例。采取排除亏损国在外的综合限额抵免、税收饶让抵免和建立海外投资损失准备金制度等税收支持措施。设立海外投资保险机构,完善海外投资保险政策,将战争险、外汇险、征用险、违约险纳入保险范围。
完善对外直接投资服务管理体系。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门的资源和力量,设立统一的海外投资服务管理机构,专职履行海外投资服务管理职能。在省级建立海外投资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政策咨询、决策指导等综合服务。以友好协会等形式,在海外建立综合性的海外投资服务管理机构,提供融资、保险、市场开拓等综合服务。尽力争取驻外使(领)馆帮助浙江海外企业协调解决经营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还可以采取聘用、与其合作等多种方式发挥海外华人的积极作用。
大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经营理念。加强国际商务、国际投资实务等方面的人才培养,造就一支能够担当浙江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重任的高水平的跨国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实施差异化发展,进入能够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领域。大力创建自主品牌,提高浙江产品的科技含量、文化内涵、服务质量等附加值。鼓励海外投资企业以参股、联营、兼并、收购等形式,组建集资本、技术、生产、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跨国投资企业集团。
加强对外直接投资国别、行业、方式的调研和选择。针对欧美、中东、非洲、东南亚市场对浙江商品需求旺盛的特点,积极鼓励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这些国家和地区投资创业,推动实现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目标;针对浙江能源资源趋紧的特点,鼓励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能源企业到资源能源丰富的南美洲、非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发展;支持浙江工程建设企业到新兴发展中国家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在具体的投资方式选择上,一般来说,对自然资源寻求型的海外投资应以合资方式为主;对发展中国家边际产业转移型的海外投资应以新建、合资方式为主;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寻求型的海外投资应以并购、合资方式为主;对发达国家海外投资采取并购、合资方式有利于减少进入障碍和风险,有利于对合资方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学习利用。此外,也可采取与发达国家研发机构合作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等方式,学习掌握发达国家的前沿技术。
(作者单位:浙江省委办公厅综合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