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明和他的老北京动画

2011-10-14 10:11丁筱净
民生周刊 2011年47期
关键词:旧事老张电脑

□ 本刊记者 丁筱净

张克明和他的老北京动画

□ 本刊记者 丁筱净

张克明与他的工作台。图/丁筱净

“老张”是张克明在动画中对自己的称呼。每一集开始,老张的声音都会响起:“欢迎您收看《京城陈风旧事》,我是老张。”《京城陈风旧事》是张克明这几年的心血——一部描写老北京人生活的动画系列短片。直至10月25日,这部动画已经出了21集。第21集,讲的是童年游戏:布包。这一集共10分钟,但这10分钟的动画,老张整整制作了两个多月。

58 岁的新学生

老张生于1947年,今年已经64岁了。上世纪70年代时,老张和一些前辈聊天,发现大家有一个共同点:为北京渐渐消逝的一些事物感到遗憾。

从那时起,老张便有了将这些历史保留下来的念头,但保留方式是个大问题。老张想过写书、还专门学过画画和捏泥人,可是都不理想。“写书不够生动,画画和泥人都只能表现一幅画面,不能表现整个过程。”

2005年,老张看了一部名为《夜行记》的动画,发现动画中存在一些历史细节的错误,同时也发现动画就是自己寻找已久的完美表现形式:不仅可以很好地表现当时的景观、事物,还可以加入配音加以解释。

说干就干!老张的外甥学的就是动画,送了老张一本关于flash的教科书,老张就从这本书开始了自学。由于原来从事的是机械工作,所以老张有扎实的机械制图基础,学起动画来相对简单一些,但还是会面对很多问题。

首先是软件应用的问题,开始老张总打电话问外甥。问得频繁了,觉得不好意思,索性报了个班学习。“老师讲得太快了,我脑子根本转不过来。”没办法,只好继续回家自学,然后将不懂的问题都集中起来,隔段日子让外甥到家里来给上一次课。

其次是电脑的问题:“程序或者素材开多了,老死机。”刚好儿子是学计算机的,老张就经常让儿子来帮忙看看电脑的问题。“开始还挺耐心的,后来次数多了也不耐烦了。”一次儿子跟老张急了:“你这样老叫我,我什么事也干不成了!”老张也生气了:“你小时候吃饭我都是一口口喂的从来没烦过,现在我学点东西你就这样。”自打那以后,儿子态度特别好,“夜里叫他,他也会起床给我弄”。

没有绘画基础的老张,在画人物的时候特别犯难。老伴刘桂玲常常给老张出主意,偶尔经过电脑看一眼,常常会说:“你这人动作怎么这么别扭啊!”可老张完全不知道症结在哪里。

后来他便让老伴在自己面前将整个动作来来回回做几遍,他在各个角度仔细观察、记录身体动作的先后、幅度,才渐渐把人物动作做自然。

老张每天花在学习动画上面的时间有8至10个小时,为此他得了严重的颈椎病,一看电脑就头晕目眩,不得不上医院。医生和他说,不能再这样长时间盯着电脑看了。有半年时间,他几乎放弃了制作动画,却总是不死心。

后来,凭着自己以前当维修工的基础,老张发明了一个旋转显示屏——在屏幕后面放一个转轴支架,将显示屏固定在转轴的一头。只要一开转轴,电脑屏幕就会缓慢地旋转,从而带动颈椎的运动。“7分钟一转,根本感觉不出来屏幕在转,但又可以让颈椎运动起来。”老伴自豪地介绍到,“加上现在每天用电脑的时间短了,颈椎好多了。”

自从去年儿子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出生,老张和老伴就肩负看孩子的重任。“带孩子,整天什么事都干不了了。”刘桂玲说。可即使这样,老张也有办法继续做他的动画。

“每天白天带孩子,到了晚上儿子回来了我就不管了,八九点钟就上床睡觉,睡到半夜12点左右起来,开电脑做动画,做到3点回去继续睡。”为了不影响妻子休息,老张将两台电脑放在房间的阳台隔间,再将阳台与卧室之间的厚厚窗帘拉上,才敢开始做动画。“因为现在一天只能做3小时,所以进度就慢了很多,一集5分钟的动画起码要做一两个月,大家都催我。”

留住老北京

老张有一张非常宝贵的纸,是05年至今写下来的制作主题。“陆陆续续想了十多年的题目都在这上了,做过的就划掉了。”在这张A4白纸上,老张用铅笔密密麻麻写满了题目。划掉的是少数,大多数是还没完成的。现在老张成了红人了,周围的亲戚朋友和网上的粉丝天天给他出题目做。“你别看今天划掉一个,明天没准就增加20个,实在是跟不上。”

《京城陈风旧事》每一集的主题都不同,但都是现在已经消失的老北京事物。主题很自由,“想到什么做什么,准备好了什么做什么。”从烧煤的汽车到板楼;从官茅房到脏土站;从“捣蛋部队”到电车轨道护员;从煤球的制作方法到布包的游戏方式……

采访时,老张给记者介绍了几个记在纸上、将来要做的主题。其中有两个令人印象深刻。现在人们看到当时的生活状况,再回过头来看今天的生活,就会产生一种反差,他们就会体会到知足。

一是“日本饭”。开始看到“日本饭”三个字,记者还以为老北京流行过的日餐,一问才知道不然。“日军侵华的时候,中国人很穷,吃不起饭。日军就将他们的剩菜剩饭混在一起,低价卖给中国人,那时候人吃不起饭,统统买回去加热之后吃。解放后,很多餐馆也将剩饭剩菜混在一起卖给穷人,人们也叫这个为‘日本饭’。”

二是公共电话。老张介绍,上世纪50年代初,公共电话也叫传呼电话。那时候一条或几条胡同共用一台公共电话,放在街道居委会或商店中。电话来了,接线员将来电者找的人的门牌号、姓名和要求记在一张纸条上,拿给在附近等活儿的小孩。纸条上的要求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传达信息,小孩找到那个人之后将纸条交给他,他得到信息后要给小孩7分钱作为回报;另一种是要求对方回电话,小孩找到人,领着他回公共电话拨电话,小孩得到3分钱。“我就在那里等过这样的活儿。现在都用手机,走到哪打到哪,哪能想到原来打电话这么费劲啊!”老张感慨道。

老张的粉丝,不说几万,也有几千,天天催着他更新。粉丝们不仅在帖子里面总问“下一集什么时候出来?”还有粉丝直接打电话去老张家里和他讨论拉洋片等旧事的。甚至连楼上的邻居都是老张的粉丝:一次老张下楼带孙女在小公园玩,和平时一起带孩子的楼上邻居说起自己做动画的事。邻居一问,才知道面前的老张正是自己整天追的《京城陈风旧事》的作者老张!他激动地问这问那,还忘不了顺带催催老张:“什么时候出下一集啊?”

动画中的老张(右)向观众介绍羊拐的玩法。图/丁筱净

慢工出细活

老张似乎是一个骨子里都透着“认真”二字的人。小时候,在公共厕所如厕,他会认真观察掏粪人的动作;在等有轨电车的时候,他会观察轨道清理员的清理工具和手法;在空地上玩的时候,他会看工人制作煤球看得入迷……

2005年看动画《夜行记》的时候,他竟然能在一个场景中看出三处错误:动画将白色高粱秆子扎成的灯笼画成纸糊的红色灯笼;将本来应该挂在自行车把手上的灯笼画成是骑车人手提的;将原来的后带车篷、轮子高的大三轮画成了现在的后面有小箱子的小轮三轮。这一切都与老张爱观察、细于观察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如今,老张依旧将这种认真的态度带到了制作动画的过程中。动画里的大部分事物虽然老张都亲身经历过,可是时间久了还是会记不全面。“要给观众介绍一件事,我就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为了考证历史事实,老张常常在周末跑国家图书馆查资料,一查图片资料,确定自己背景、建筑画没画对;二查文字资料,确定自己讲没讲对。

在制作《布包》一集的时候,老张遇到了一个难题。在这集中老张要介绍50年前北京小女孩经常玩的一种玩具:羊拐。

“羊拐是羊的前蹄骨头,一只羊只有两个。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有名字,关系到游戏的计分,所以很重要。”可是老张只记得两个面的名称了。问妻子,妻子虽然小时候也玩过,但是她也不记得其他四个面的名字了。这可急坏了老张。他到处借羊拐,终于从表弟那里借来了一对。

那之后的很多天,老张每天都拿着羊拐到楼下的马路口,见到年级稍微大的女性就上前询问:“您知道这羊拐的几个面都叫什么名字吗?”前后问了20几个人,没一个知道的。俗话说,世上事只怕“认真”二字。老张硬是不放弃,终于让他问到了那四个面的名称。

“我觉得若想描写当时的情况,就必须把当时的人文背景描写出来。只有细致地描写了当时的民俗民风、生活细节,才能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水平。现在人们看到当时的生活状况,再回过头来看今天的生活,就会产生一种反差,他们就会体会到知足。而且,以后的人也能通过这些动画研究北京的历史,所以一定要反复考证。” 在北京初冬的阳光下,面前的老张慢慢说着,不急不躁,就像他的《京城陈风旧事》一样,慢工出细活,源远流长。

□ 编辑 张 宁 □ 美编 阎 瑾

猜你喜欢
旧事老张电脑
电脑
电脑节来了
电脑能够自己思考吗?
农耕旧事十二韵
感谢老张
城郊旧事
老张的猪会听锣
城南旧事
强化学习及其在电脑围棋中的应用
秦地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