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有清,刘文全,杨晓韬
(中国丝绸协会,北京 100034)
中国茧丝绸行业2010年运行分析与2011年展望(1)
钱有清,刘文全,杨晓韬
(中国丝绸协会,北京 100034)
2010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茧丝绸行业经济继续呈现回升向好态势。通过对全国蚕桑生产、丝绸工业、出口情况、茧丝价格,以及行业标准国际化工作的分析,可以看到2011年中国茧丝绸行业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整体良好,但仍然有许多的不利因素。因此,中国茧丝绸行业要以市场为主导,不断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行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全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茧丝绸业;运行分析;发展趋势;对策建议;中国
2010年,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和国内经济向好势头进一步得到巩固,中国茧丝绸行业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稳定出口市场,扩大国内市场,不断提升行业科技和管理水平,行业运行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回升势头。
1.1 蚕桑增产增收
据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统计,2010年全国桑园面积1 203万亩(1hm2=15亩,全文同),同比下降1.07 %;发种量1 626万张,同比增加153万张,同比增长10.39 %;桑蚕茧总产量64.9万t,同比增长12.75 %。2009年以来,茧价持续走高,蚕农生产积极性高涨,各地通过加强桑园和蚕室管理,单产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全国平均每盒(张)蚕种产茧量39.9 kg,同比增长9.7 %;每亩桑园产茧量53.9 kg,同比增长8.8 %。从2010年各省市蚕茧生产量看(表1),蚕茧生产传统大省广西、广东、江苏、四川、浙江五省市蚕茧产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合计占全国产量的75.41 %。其中,广西蚕茧产量214 300 t,同比增长23.94 %;广东79 080 t,同比增长48.31 %;江苏77 042 t,同比增长5.30 %;四川71 000 t,同比增长4.41 %;浙江48 103 t,同比增长5.40 %。
从近5年全国蚕茧产量来看,由于2008、2009年蚕茧产量连续两年大幅下降,全国蚕茧供应总体呈现前高后低(图1),导致2010年丝绸工业原料供应偏紧,直接带动蚕茧收购价格不断攀升。据统计,2010年,全国蚕茧平均价格为1 540元/50 kg,同比增加457元/50kg,增幅达42.2 %;全国蚕茧总收入199.9亿元,同比增长60.3 %,创历史最好水平,蚕农增收明显。
图1 2005―2010年全国蚕茧产量情况Fig.1 Chinese cocoon production in 2005 to 2010
1.2 工业生产基本稳定
1.2.1 丝绸主要产品产量略有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全国丝产量11.5万t(经中国丝绸协会校正后数据),同比下降4.55 %;绸缎产量7.74亿m,同比增长0.64 %;蚕丝被产量1 980万条,同比增长17.49 %。据中国丝绸协会对217家丝类企业的统计,丝产量1.82万t,同比下降42.75 %。其中桑蚕丝产量1.3万t,同比下降37.31 %;绢纺丝产量0.48万t,同比下降41.55 %。
1.2.2 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 534家丝绸工业企业统计,2010年1~11月丝绸工业实现总产值1 795.9亿元,同比增长26.59 %;主营业务收入1 768.5亿元,同比增长28.36 %;实现利润70.1亿元,同比增长69.65 %。从“十一五”期间行业运行整体情况看,中国丝绸工业总产值和利润均取得了稳定增长(图2、图3,其中2010年全年数据由1~11月数据推算而得),较2005年分别增长64.62 %和128.7 %,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0.48 %和18.0 %。
表1 2010年中国蚕桑生产情况Tab.1 Chinese sericulture production in 2010
图2 2005―2010年丝绸工业总产值情况Fig.2 Chinese silk industrial output value in 2005 to 2010
图3 2005―2010年丝绸工业利润情况Fig.3 Chinese silk industry prof i ts in 2005 to 2010
2010年1~11月,丝绸各分行业利润均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缫丝加工实现利润17.28亿元,同比增长101.66 %;绢纺和丝织加工31.12亿元,同比增长69.91 %;丝绸印染3.94亿元,同比增长107.59 %;丝制品7.15亿元,同比增长33.02 %;丝针织品10.58亿元,同比增长48.05 %。其他主要经济指标见表2。
1.2.3 行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丝绸工业销售毛利率为9.68 %,同比提高了0.81 %,利润率为3.80 %,同比提高了1.06 %,较2005年33.4亿元增长128.7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29亿元,同比增长14.17 %,较2005年增长164.61 %,年均增长21.49 %;劳动生产率达到42.48万元/人·年,同比增长了7.81 %,较2005年22.09万元/人·年增长90.49 %。2005年以来,丝绸工业在利润、利润率、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均实现了稳定增长,特别是随着自动缫丝机和无梭剑杆织机等自动化技术设备的广泛应用,丝绸工业劳动生产率得到显著提升,但由于原材料成本和用工成本的大幅上涨,企业经营综合成本逐年上升,加上产品附加值普遍不高,使得全行业利润率仍然维持在4 %以下的较低水平。
1.3 丝绸出口恢复性增长
1.3.1 价升带动出口增长
据海关统计,2010年中国真丝绸商品出口33.1亿美元,同比增长11.77 %。其中蚕丝类产品出口19 431 t,同比下降13.07 %,出口金额6.5亿美元,同比增长24.42 %,单价为33.44美元/kg,同比增长43.13 %;真丝绸缎出口数量2.76亿m,同比增长3.69 %,出口金额10.0亿美元,同比增长28.03 %,单价同比增长23.39 %;丝绸服装及制品出口16.6亿美元,同比增长0.11 %,其中丝绸服装出口7 812万套件,同比下降10.92 %,平均单价14.24美元/套件,同比增长8.13 %。丝绸商品出口数量除真丝绸缎有小幅增长外,其余产品均呈现量跌价升态势,扣除人民币升值因素影响,整个丝绸商品出口数量仍未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图4)。
图4 2005―2010年真丝绸商品出口情况Fig.4 Exports of silk goods in 2005 to 2010
1.3.2 主要市场出口回升
2010年,中国真丝绸商品出口额排名前五位的市场依次为:美国、印度、意大利、日本、中国香港,占对全球出口市场份额的54.51 %。其中对美国出口金额6.89亿美元,同比下降2.73 %;印度4.94亿美元,同比增长19.59 %;意大利3.33亿美元,同比增长39.89 %;日本和中国香港出口金额分别为2.64亿美元和2.28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2.14 %和10.31 %。除美国市场略有下降外,其他市场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图5)。
图5 2010年真丝绸商品出口主要市场情况Fig.5 Silk merchandise exports to the main market in 2010
从近5年中国丝绸商品出口主要市场出口情况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出口持续下降,2010年出口金额较2005年下降52.12 %;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盟市场丝绸消费增长乏力,对其出口上下波动幅度相对不大,2010年出口金额较2005年增长27.10 %;除印度相对稳定外,以日本、中国香港等为代表亚洲市场下降趋势明显,2010年对日本市场出口2.57亿美元,较2005年下降幅度达33.83 %。新兴市场中,巴基斯坦、土耳其、俄罗斯及印尼等国依旧保持近几年来对丝绸需求旺盛的趋势,特别是对巴基斯坦真丝绸商品出口连续3年实现稳步增长,2010年对其出口金额达16 885万美元,较2009年增长33.53 %,较2005年增长达229.46 %
1.3.3 主要省市出口增长
2010年,全国真丝绸商品出口额排名前五位的省市依次为:浙江、江苏、广东、上海、四川,5省市合计出口额占全国真丝绸商品出口总额的85.46 %。其中浙江省稳居首位,出口金额13.53亿美元,同比增长7.23 %;江苏省出口金额增幅最大,出口金额4.86亿美元,同比增长达22.31 %。排名6~10名省市中,山东、青海出口增势强劲,分别增长44.84 %和51.89 %(表3)。
表3 2010年真丝绸商品出口主要省市排名情况Tab.3 Export of silk merchandise of major provinces and cities rankings in 2010
1.4 进口贸易上升
据海关统计,2010年真丝绸产品进口2.15亿美元,同比增长20.25 %。其中:蚕茧进口数量134 t,同比下降67.87%,金额29万美元、同比下降67.61 %;蚕丝进口数量4 669 t,同比增长108.68 %,金额1 966.6万美元,同比增长78.51%,其中用于绢纺原料的废丝共进口3 997 t,占蚕丝类进口商品数量的79.37 %;真丝绸缎2 529万m,同比下降3.91 %,金额1.05亿美元,同比增长7.51 %,平均单价4.16美元/m,同比增长11.88 %;真丝服装及制品进口金额为8 953万美元,同比增长30.2 %,其中进口真丝服装73.44万件(套),同比增长8.79 %,金额5 838万美元,平均单价79.5美元/件(套),同比增长19.21 %。从进口市场来看,意大利、印度、日本、韩国及法国是中国真丝绸缎和丝绸制成品进口主要国家,约占总进口额的53.74 %。2010年,人民币持续升值,丝绸相关产品进口成本有所降低,对拉动丝绸进口贸易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1.5 茧丝价格创历史新高
从2010年初以来,受各国经济政策刺激影响,丝绸出口市场逐步企稳回升,国外客商补库需求增加,原料供应偏紧,加上受国际国内农产品价格飙涨带动的影响,茧丝价格大幅上涨,到2010年12月干茧和生丝价格分别创40.35万元/t、12.65万元/t(嘉兴茧丝绸期货市场)的历史新高(图6),较2008年最低价格分别上涨174.5 %和175.0 %。
图6 2010年干茧价格走势Fig.6 Price trend of silkworm cocoon in 2010
茧丝价格上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茧丝生产成本提高。随着蚕种、桑苗、农药、化肥等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同时伴随农村土地出让金的提高,进一步抬高了蚕茧生产成本,以至于2010年全国蚕茧收购均价达到1 539.89元/50 kg,同比增长42.2 %,干茧生丝期货价格走高成为必然。2)原料供应偏紧。2007―2008年期间茧丝价格非理性下跌,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了毁桑弃管现象,蚕茧供应整体偏紧。云南、广西等地受春季连续干旱气候影响,市场对春茧供应减产预期被人为放大。另外,近年来蚕丝被等丝绸家纺加工企业迅速崛起,使得供需矛盾更加突出。3)全球通胀助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引起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国内CPI指数高位运行,一定程度上成为国内茧丝价格上涨的幕后推手。4)部分游资炒作。
1.6 行业标准国际化工作进展顺利
加强行业标准国际化工作,对中国实现由“丝绸大国”向“丝绸强国”转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商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全力支持下,由中国提出的制订《生丝电子检测试验方法》国际标准提案于2010年4月8日获得ISO相关组织高票通过,标志着中国丝绸行业乃至纺织工业第一个国际性标准正式启动。2010年以来,项目组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2011年1月24日《生丝电子检测试验方法》国际标准工作汇报会议上,商务部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王炳南主任、李朝胜副主任全面听取了工作组的工作汇报,并对2010年中国工作组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生丝电子检测试验方法》国际标准将作为“十二五”中国茧丝绸行业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突破口”来抓,力争早日圆满完成该项国际标准制定的目标和任务。
(未完待续)
Analysis in 2010 and prospects in 2011 of Chinese silk industry (Ⅰ)
QIAN You-qing, LIU Wen-quan, YANG Xiao-tao
(China Silk Association, Beijing 100034, China)
Chinese economy maintained steady and rapid development in 2010, cocoon silk industry continued to show a rebound to the good economic situation. Through the national sericulture and silk industry, exports,silk prices, and the industry standard of the work of international, it can see that Chinese silk industry is facing a good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in 2011,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negative factors. Therefore,Chinese silk industry should adopt a new market-driven and flexible strategic to enhanc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improve the industry and accelerate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upgrading, to promot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Cocoon and silk industry; Operation analysis; Trends; Suggestions; China
F426.81
B
1001-7003(2011)04-0057-04
2011-03-16
钱有清(1968― ),男,秘书长,主要从事茧丝绸行业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