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之声
2010年12月17日
受出口关税上调影响,2010年12月份化肥价格步入下行轨道。有关协会负责人表示,新的出口关税政策的出台使2011年化肥企业生产经营更加困难,预计氮肥全行业亏损,磷肥也要陷入亏损。
从影响化肥企业效益的外因分析,出口关税调整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然而更应当从内因着手,即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真正解决,即使出口关税不调整,行业亏损依然难以避免。
2010年下半年以来节能减排、关停产能等因素导致的化肥价格上涨,似乎让行业忘记了产能过剩导致的种种问题,而现在闲置产能又逐渐重新开足马力,价格下行其实是早晚的事,出口关税调整只是一个导火索。
从出口关税调整的背景看,化肥出口遭到限制有一定的必然性。为应对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控制化肥其实是从源头上抑制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手段之一。
有业内人士抱怨,化肥出口关税总在调整,加剧了行业的波动,让行业无所适从。相关资料显示,2007年底我国调整了化肥出口关税1次,2008年密集调整4次,2009年调整了1次。
这种说法似乎有些牵强,化肥行业由于产能过剩严重,政策通过淡季出口关税期来缓解行业的压力,如果执行统一的出口关税,必然是要保证国内供应,全年执行旺季出口关税,这样行业出口将基本被阻断,很多企业会面临困境。
对于化肥行业,与其抱怨外部政策导致行业效益下滑,不如反思行业自身产能扩张和真正着手淘汰落后产能。行业只有借此机会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才能提高抗风险能力,摆脱近两年动辄亏损的被动局面。
(顾 鑫)
2010年12月23日
国家发改委2010年12月22日零时起上调成品油价格。这次成品油价格调整突然,市场提前没有预期、没有猜测。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回答成品油价格上调问题时表示,国家适当推迟了提价时间、控制了提价幅度。但是,观察发现,这次成品油上调绝对数是今年第二高点。如何控制了提价幅度?实在看不明白。
更加让人看不明白的是,在CPI指数高达5.1%的情况下,居然上调对通胀助推作用相当大的成品油价格。油价上调必然加大运输成本甚至无限放大运输成本,进而推高农副产品价格,推高通胀率。发改委表示,据测算,这次成品油价格调整直接影响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升约0.07个百分点。而实际上,成品油价格上调对CPI的影响主要反映在 “间接”上,间接影响远远超过0.07个百分点。
发改委要求各级政府审慎出台政府定价和指导价格产品。但发改委却率先提高成品油价格,接下来是否会引发各地新一轮水电气煤等公共产品、政府定价或指导价格产品的提价潮呢?
同时,在CPI指数高达5.1%时,政府定价的成品油产品竟然上调价格,那么,市场化程度高的产品以及投机炒作又有什么理由打压呢?
也许按照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际油价涨幅确实到了调价的时间窗,与国际接轨也没有错。但是,既然国家力量已经介入到市场调控中来了,在这个特殊时期,一切都应该为控通胀让步让路。在通胀的特殊时期,国企如何承担社会责任?难道油企可以在抑制通胀的政策中置身事外吗?
(余丰慧)
2010年12月24日
2010年12月2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一家加州的审计公司进行了处罚。该公司涉嫌为一家中国能源企业提供了虚假的审计信息。目前中国上百家在美上市公司也因此遭遇诚信危机。
国内企业近段时间如此密集地成为海外监管机构的“重点照顾对象”,表面原因似乎与金融危机后各国加大资本市场监管力度有关,然而实际是内地企业近年来过度推崇依靠资本腾挪、迅速实现扩张的不良风气进而结下的必然苦果。
作为中国商界的热门词汇,资本运作的具体手法虽然极其复杂,但其实质却异常简单,即让业绩欠佳以至于很难或不能上市的企业,能够进入股票证券市场融资圈钱,从而实现企业市值的迅速增加。这一实质,使得资本运作往往会涉及隐瞒企业真实业绩之类的灰色区域,甚至极有可能踏入财务造假、伪造合同、内幕交易之类的法律禁区。
然而,这样的“旁门左道”在当下的中国商界,不仅没有遭到唾弃,而且被捧为“化腐朽为神奇”的“企业点金术”。此次上百家中国在美上市企业可能遭遇调查的事实,更说明了中国企业对以“资本运作”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是何等的热衷!商界精英如此笃信“资本神话”,与其说是缺乏商业智慧,倒不如说是因中国商界弥漫的浮躁气氛而失却了理性的判断。
可是商界精英们不要忘记,真正支撑企业发展的,是企业卓著的信誉和靠实力打拼出来的业绩。
所以,在海外监管的重拳之下,中国企业也应就此破除对“资本神话”的迷信,更加注重维护企业信誉和形象,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而非“眼花缭乱”的“财技”,重塑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
(沈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