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南布衣
真假二十四孝图
文/江南布衣
在北京西郊湖南公墓,立着一块青石碑:“陈少梅1909-1954”。陈少梅虽然只有短暂的四十五年生命,但他却以他独特的风格,为自己建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二十四孝图》便是他41岁时的力作。
周末上午我行走在新旧难分、五色杂陈的古董摊中,目睹昨日文明的遗存,感到自己是个岁月河边的淘金人,不由得心情舒畅豪情满怀。
寻寻觅觅,赏赏玩玩,在一外地老头的摊上发现一沓旧册页,作画的双面宣纸有明显的水渍,边角处已泛黄缺损,夹画稿的铁夹锈迹斑驳,似乎有点年头了。蹲下身去逐张浏览,册页比十六开杂志稍大点,工笔重彩,画的都是一个个古代孝子的故事,有“埋子奉母”、“哭竹生笋”、“亲尝汤药 ”等二十多幅。画稿每幅都钤有篆书“少梅”或“陈云彰”的印章,莫非这就是陈少梅的名作《二十四孝图》吗?我不由得心跳加快,待调整情绪冷静下来后,屏气凝神重观画稿,很快发现问题找出破绽。
陈少梅是湖南衡山人,名云彰,字少梅,别署升湖。幼承庭训,垂髫时即习诗文书画。其父陈嘉言先生为湘省名士,光绪乙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晚年归故里,主持衡阳书院(船山学社),曾支持何叔衡、毛泽东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少梅画品高标古雅、傥然不群,概得于家风。1925年在北京知遇于清末民初画坛巨擘——南浔人金城,成为金城的关门弟子,并入“中国画学研究会”。因年龄最小而画品最高,被会中名流耆宿誉为“神童”,金城更认定少梅“前程无限”,为其取号“升湖”。次年又加入名噪一时的“湖社”。1930年,少梅画作参加比利时建国百年纪念国际博览会,荣膺银奖,斯年21岁。同年,主持湖社天津分会。 少梅善写古今人物,融周臣、唐寅、仇英、戴进诸家笔法,工谨与豪壮相兼,而自出机杼。其山水画颇具宋人风范,承郭熙、马远、夏圭诸家笔墨,兼容明代“浙派”与“吴派”之长,下笔沉着爽利,其金碧、青绿、浅绛、水墨等品类山水皆工,尤以青绿山水最见精神。《二十四孝图》乃少梅先生41岁时盛年之杰作,其题材不多见,笔墨工雅,设色清丽,非同寻常,故堪称国之重宝。
陈少梅的名作《二十四孝图》(选三)
孝感动天
百里负米
一个长期生活在北方的大家杰作会出现在江南小镇的地摊上,且以如此低廉的价位出售,这本身就让人匪夷所思。稍加审视就不难发现手头这《二十四孝图》有明显的仿摹痕迹,临摹者虽有一定的国画基础,但底气、功力都明显不足,缺乏深厚的驾驭笔墨功夫,无法达到于变幻中见风姿的效果。作品整体给人印象是笔力软绵,构图粗陋,设色浮浅,印章模糊,印泥发污,无疑是近人临摹做旧的劣作。
回家后马上打开电脑补课,在“百度”上搜寻到不少与陈少梅有关的内容。陈少梅先生是在1950年冬天应朋友之约,绘制了《二十四孝图》册页。这样内容的画本,产生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又是由大家精绘,可谓绝无仅有,弥足珍贵。陈少梅所绘《二十四孝图》册页当年被人带至台湾,2003年初又从台湾辗转流传到香港,历经半个多世纪,终于被国内的收藏家购回,在2004年北京嘉德秋拍会拍出495万元的高价。
芦衣顺母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清画家王素给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陈少梅认为,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准则不应该完全抛弃,孝道作为维系和促进以家庭为细胞的社会进步与发展,仍然应该发扬光大,这就是他绘制《二十四孝图》的思想基础。《二十四孝图》又是陈少梅先生以传统画题为题材的最后的画作,1954年他终因积劳成疾,猝然辞世。
《二十四孝图》中有两则故事——晋代郭巨的“埋儿奉母”,三国孟宇的“抱竹求笋”据说就发生在浙江安吉的孝丰镇。孝丰镇政府正在筹建孝子公园,准备建一个长廊,将镌刻在石碑上的《二十四孝图》陈列起来,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滋养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