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服装出口的标准问题研究

2011-09-29 01:02谢少安戴正翔武汉纺织大学
对外经贸实务 2011年4期
关键词:服装出口服装标准

谢少安 戴正翔 武汉纺织大学

中国对美服装出口的标准问题研究

谢少安 戴正翔 武汉纺织大学

美国是中国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中国服装一直以“物美价廉”而深受美国经销商、消费者的欢迎,在美国市场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而中国既是对美服装出口大国,同时,又是服装标准的弱国。因此,分析和探讨中国对美服装出口的标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对美服装出口的标准问题及差距

尽管美国是中国服装出口的大市场,但中美服装贸易长期以来存在较多的贸易摩擦,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对中国的服装产品频频被召回,2009年有 24起,2010年 1-9月多达 34起,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其中有政治、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但也有暴露出中国对美服装出口存在“两低”的标准问题。

(一)中美服装出口的两种版本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重视服装的标准化工作,并逐步形成了拥有国家标准、部颁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质量标准体系。据统计,中国目前已有纺织品和服装的国家、行业标准1200余项,形成了以产品标准为主体,与基础标准相配套的纺织标准体系。其中服装标准8个,包括基础标准17个,产品标准44个,方法标准9个、安全环保标准8个。服装的国家标准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借用了ISO标准,却与美国的服装标准体系大相径庭。中国执行的是服装生产型标准,美国运行的是服装贸易型标准。服装的国内市场、国际市场都已转型为“买方市场”,作为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买方,无所谓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之分,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贸易型的市场标准。

服装生产型标准是以指导生产为出发点,服装贸易型市场标准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两种标准具有较大的差别性(参见表1),显然不适宜中国服装出口的发展,并与美国的服装标准相比还是显得差异很大。在美国几乎没有纺织品和服装的国家标准,一般以ASTM和AATCC标准为主。ASTM即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Testing Materials)是一个制定有关材料、产品性能和特性标准的权威机构,其制定的标准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其中也包括了纱线结构、织物强力、织物耐磨性等服装材料的物理特性和性能的试验方法和标准。AATCC是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料学家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 Chemists and Colorists)是主要从事纺织染料及其化学品的研究,制定的标准主要适用于纺织服装色牢度、缩水性以及相关物理性能。美国的这两个标准属于志愿性采用,具体的纤维含量、洗后尺寸稳定性及外观持久性、耐磨性、色牢度、阻燃性能等服装技术标准,一般由进出口双方根据产品的最终用途、成本、价格等因素以合同方式确定。

(二)中国对美服装出口的主要标准差距

中国对美服装出口“量升价低摩擦多”,除标准意识较差、标准体系不配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标准要求低。其理由主要表现在六大方面:

一是服装标签标准。中美两国都有服装纤维含量的标签规定,中国的服装纤维含量的标示规定,允许5%的含量偏差,而美国比中国要求严,只允许偏差3%。

二是服装的缩水标准。美国服装标准统一规定为连续水洗3-5次,每一方向的尺寸变化率均不超过2%-3%。而中国GB/T1431193服装标准水洗1次经向不超过3.5%-6.5%、纬向不超过3.5%-6. 0%。由此看来,美国的服装水洗尺寸变化率标准明显高于中国现行标准。

三是服装的色牢度标准。中国GB18401-2003服装标准,规定色牢度的耐洗色牢度变色(级)、耐摩擦色牢度(级)、耐汗渍色牢度变色(级)等指标均定为3级,而美国的相关标准却规定为4级,落后了一个级差。

四是服装的阻燃性标准。目前中国对服装的防火性能没有强制性的要求,虽制订了相关的纺织织物燃烧性能的测试方法,既不系统也不尽完善。规定阻燃性测试可用包括45°法、垂直法、水平法、氧指数法等技术,采用时没有严格的区分。美国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则很多,明确规定儿童睡衣采用垂直法,普通服装采用45°法。中国服装测试方法多源于ISO国际标准,而ISO标准与美国标准分属于世界纺织服装标准的两大系统。不同的测试方法其测试结果也不尽相同。

表1 中美服装标准版本比较

五是服装安全标准。特别是婴儿、儿童服装的安全标准,中国在这方面标准尚在制定之中,而美国却又严格而又明确的规定,如前述及,到2010年前4个月,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服装有13批召回,其中涉及婴儿、儿童服装有12批,召回的原因有12批是“拉绳有致儿童被勒危险”。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向消费者、制造商和零售商和家长建议,将2T到12号的所有儿童上衣外套(包括夹克衫和运动衫)上的帽子和颈部拉绳全部取下;腰部、下摆处的拉绳长度不得超过3英寸,并应当将拉绳的中间点固定缝在衣服上,以免从一侧将拉绳拉出,使之容易绊在物体上。

六是服装生态标准。世界上最权威的、影响最广的纺织品生态标签是Oeko-Tex-Standard 100,于1992年面世,2008年1月又推出新版本,如甲醛的限定值由20 mg/kg修订为16 mg/kg;生物活性物质由原来允许IV类装饰纺织品使用,修订为对包括服装的所有纺织品类别均禁用等。中国根据Oeko-Tex-Standard 100《生态纺织品标准》,也制定了与之等同的HJBZ 30—2000《生态纺织品》、GB 18401—2001《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和 GB/T 18885-2002《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等标准,但没有与时俱进地进行修改仍停留在原有水平,难以与国际和美国的纺织生态标准衔接。

二、中国对美服装出口的标准问题的产生原因

(一)对美服装出口习惯于低挡定位

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品牌,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中国对美国的服装出口很大程度上只卖产品,只有廉价劳动力的成本优势,缺失先进标准的技术优势。为什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出口国没有标准可买,关键是我国的服装定位偏低,具体表现有三:

一是服装产业定位低。长期以来有人认为纺织服装产业是传统产业,夕阳产业,自然就降低其技术标准要求。殊不知纺织服装事关民生,在国外服装不仅仅作为纺织业终端产品,而是作为支柱产业、时尚产业发展。

二是服装产品定位低。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服装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我国服装产品的“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就是廉价的劳动力和廉价的原材料,自然就淡薄了服装技术含量、工艺标准的要求。而法国、意大利、美国等服装生产先进国却认为,只有夕阳的思想,没有夕阳的产业,服装经营应该注入技术、文化的要素。

三是服装出口定位低。长期以来,我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服装贸易。服装出口习惯于“中国制造”,不追求“中国创造”,满足于用服装“调剂余额”地“创外汇、换外汇”,出口效益很大程度上指望出口退税政策的优惠,而不是依靠提高服装出口标准、调整服装出口结构的转型升级谋求其发展,亟待转变发展方式,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的转变。

(二)对美服装出口习惯于低级经营

卖标准与卖产品有着本质的不同,卖品牌与卖产品同样有标准的差异。我国对美国服装出口的经营模式主要是低端的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也称之为委托加工、代工生产、贴牌生产,服装自主品牌OBM(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严重缺失。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球纺织服装贸易总额的24%,但自主品牌不足1%,且没有一个世界名牌。美国《商业周刊》和国际品牌公司2006年公布的全球100个著名品牌中,美国拥有50个,欧洲占有38个,亚洲也有11个(其中日本8个、韩国3个),而我国却一个也没有。中国对美服装出口大体上有两类企业,一类是外向型的服装生产企业,另一类是外贸专业公司。两类企业在内贸经营时都有自己的品牌,如鄂尔多斯、雅戈尔、波司登等实施的是单一品牌策略,杉杉、班尼路等实施的多品牌策略,然在出口到美国或其他国际市场就都不敢“亮牌子”,心甘情愿的为别人打工,不敢走自主品牌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按照“微笑曲线”的理论,OEM出口方只能得到廉价的“加工费”,大量的利润会发生转移。有资料显示,美国客商从中国低价进口的2-3美元的服装,到了美国贴牌后的售价高达 200多美元,“中国制造”成了美国的服装加工厂,成为美国客商的利润加工厂。所谓中国需要卖掉8亿件衬衫才能换来一架波音飞机,这就是中国服装出口品牌缺失的悲哀。

(三)对美服装出口习惯于低端结构

在中国对美出口服装的构成中,大多以针织、梭织服装为主,毛皮革服装较少。海关统计还显示;对美针织服装出口,主要是棉制、化纤制针织服装,约占该大类产品出口的80%,丝制、毛制针织服装占有较小的比重;对美梭织服装出口,主要是棉制、化纤制梭织服装,占该大类产品出口的80%以上,价值较高的丝制、毛制梭织服装的比重较小;对美国毛皮革服装出口,主要是皮革服装,占到毛皮革服装出口的95%,价值较高的皮毛服装不足5%。可见中国对美服装出口主要是低价值的、大众化的服装产品,结构不合理。缺乏高附加值的、高技术含量的服装产品出口。

(四)对美服装出口习惯于低价成交

表2 中国对美服装出口分类产品成交均价 单位:美元/件(套)

服装价格取决于市场需求,也受制于贸易方式和产品结构。前面已经讲到,中国对美服装出口主要是大众化的产品,加之又没有品牌优势、缺少技术含量,产品成交价格自然很低。以2009年我国对美服装出口成交的均价为例(详见表2),不难看出三个问题:一是中国对美服装出口主要运用的是低成本的竞争战略,成交总体价格水平很低,属于典型的“为他人作嫁衣裳”。二是自2006年以后,中国对美出口针织、梭织类产服装,还是棉制、化纤制品类服装,并呈现连年下降的趋势。唯有丝制针织服装和毛皮服装出现价位连年攀升,遗憾的是这两类服装产品中国出口很少。三是中国服装出口企业面临低价成交、成本高企和美国的“两反一保”的三重压力,几乎没有利润空间,经营状况堪忧,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正在弱化。

三、解决中国对美服装出口标准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层面的对美服装出口标准问题的对策

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服装出口具有安排劳动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多效功能。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服装出口及其标准化工作,并从如下五个方面努力:一要对服装出口进行再定位,要突破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传统思维,要向美国学习,把服装定位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时尚产业。二要加快服装对美出口的标准接轨工作,努力缩短服装标准的制定、修订周期,及时组织专家密切关注和研究国际和美国服装标准的新动向,可以不放弃生产型服装标准,也不能排斥贸易型服装标准,扬长避短,加快中美服装标准的衔接工作,减少中美服装贸易的标准制度的障碍。三要组织专家参加ISO、纺织生态等国际标准的修订工作,逐步增加国际服装标准制定、修订的话语权,努力改变中国服装标准化工作被动、落后的局面。四要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服装标准制定、修订的积极性,增加服装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财政支持,努力改变靠行政手段推动标准化工作的局面。五要加大服装自主品牌扶植、培育的力度,加强政策引导,形成对美服装出口品牌培育、标准接轨二者共生共存,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商会层面的对美服装出口标准问题的对策

中国纺织出口商会是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中国纺织行业协会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两个机构都是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形成非官方的、非盈利性的服务组织。商会、协会需从四个方面加强应对服装出口的标准化工作:一是向国外商会、协会学习,积极发挥服装标准的制定过程中的指导、协调、监督作用。二是组织企业和会员单位积极参与ISO、SA8000、国际纺织生态的认证培训工作,加强服装标准对接的宣传性和基础性工作。三是适时组织召开标准对接高峰论坛、座谈会、学术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工作,形成商会、协会与服装出口企业间的互动,形成服装标准转型的良性沟通协商机制。四是加强会员单位与服装出口企业的标准自律工作,反对价格竞争的“红海作战”,倡导标准升级与转型,协同对美服装出口的行为规范,避免服装贸易摩擦。

(三)企业层面的对美服装出口标准问题的对策

中国出口服装企业众多,要把中国服装出口的比较优势,转变成对美国市场出口的竞争优势,需要从五个方面共同努力:一是提高标准化认识,增强标准化工作的主体意识,积极参与服装生产、检验的标准化工作。二是加强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积极引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积极参加第三方贯标认证工作,取得服装出口的“通行证”。三是尽量采用国际标准和美国标准进行服装生产、包装和检测,提高标准的执行力,改变中国服装标准总体偏低的局面。四是积极发展服装自主品牌对美出口,以品牌经营带动技术标准转型升级,以技术标准转型升级促进自主服装品牌国际化的建设。五是实施“走出去”战略,有条件的服装企业可考虑在美国设立商务窗口、兴办合资企业,这既有利于加快与美国服装标准接轨的进程,又有利于做反向的OEM,促进中国服装自主品牌国际化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对美服装出口“量升价低摩擦多”的原因,表面上是中国对美服装出口无品牌、无高技术含量、无高附加值所致,实质上是由于中国的服装标准意识较差、服务体系不一、服装标准要求不高造成的。应该说中国服装出口的标准化接轨与转型工作刻不容缓。

10.3969/j.issn.1003-5559.2011.04.008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9y072)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服装出口服装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让人心碎的服装
2020年纺织服装出口逆势增长
1-6月纺织服装出口保持稳健增长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2018年1~3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8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统计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