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益民王伟伟吴铜俭
1.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 2.江苏张家港联合铜业有限公司
2010年中国铜产品外贸分析及展望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China's Copper Foreign Trade in 2010
□文/武益民1王伟伟1吴铜俭2
1.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 2.江苏张家港联合铜业有限公司
2010年,全球主要实体经济的逐步转好,中国经济增长的加速,促进了有色金属市场的活跃和外贸额的大幅增长。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0年中国有色金属产品(不含化工和铁合金产品)实现进口额984.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26%;出口额327.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9.75%;全年形成外贸逆差656.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82%。
其中,78种铜产品实现进口额587.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4.58%;出口额48.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35%;形成外贸逆差539.21亿美元,比上年扩大56.67%。进、出口额和外贸逆差占有色金属产品外贸的比重分别为59.66%、14.68%和82.08%。与上年相比,铜产品的进口额和外贸逆差占有色金属产品的比重分别上升3.2个和10.4个百分点;出口额的比重则下降了3.9个百分点。
以下列出2010年各种铜产品的进出口额变化(表1)。从图1和表1可以看到:
1. 整体看,受国际市场需求恢复和中国市场活跃的影响,加之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铜产品中除精铜及其连动的铜金属出口额出现下降外,皆呈现同比大幅增长态势。其中,铜原料进口额增幅最高,铜材出口额尽管与进口还有相当的差距,但增幅均大于进口。
图1 2010年四类铜产品的进出口额比较(亿元)
2. 从进口额看,铜原料的进口额的骤升,在铜产品中的比重逐年提高。2010年铜原料进口额同比增幅皆高于同期累计进口量平均价格的上涨幅度,其占铜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达到了47.99%,较上年上升近6个百分点;铜金属的进口额比重则下降4.1个百分点至37.79%;铜材产品的进口额占12.94%,比上年继续下降1.5个百分点;铜制品进口额占1.27%,比上年继续下降0.3个百分点。
3. 在铜产品的外贸出口中,铜材仍然是铜产品中出口额最大的品种。2010年铜材的出口额占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持续上升,达到80.62%,较上年上升4.6个百分点;由于精铜出口的进一步减少,铜金属的出口额占铜产品的比重比上年继续下降5.9个百分点至6.40%;铜制品的出口额比重上升近1.3个百分点至12.66%。
4. 铜原料的外贸逆差在铜产品中继续稳居首位,其2010年的外贸逆差占铜产品逆差总值的比重上升了5.9个百分点至52.24%;铜金属的逆差所占比重则下降了4.4个百分点至40.59%;铜材产品的外贸逆差比重继续下降近1.2个百分点至6.91%;铜制品的外贸逆差占铜产品的比重很小,但同比减少了50%以上。
表1. 2009~2010年中国各类铜产品的外贸额 单位:万美元
5. 在2010年的铜材产品外贸中,铜管(含管件)仍然是铜产品中唯一实现外贸顺差的产品,但顺差额同比大幅减少了9.50亿美元。外贸逆差和进口额最大的分别为铜箔、铜丝和板带片;出口额较多的为铜管和铜箔产品。另外,铜粉、铜板带和型材的进口额增幅最高。
2010年中国铜产品的主要外贸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与上年相比有所变化,中国进口额来源最大的国家依然是智利(全年进口额148.08亿美元,同比增长50.17%);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其中,澳大利亚、美国和秘鲁位置前移。铜产品出口最大的目的地是中国香港(全年出口额12.10亿美元,同比增长53.16%);其他依次为美国和韩国,其中,美国和台湾省位置前移。预计,在铜价进入新高点的2011年,加之全球经济的继续恢复,铜产品的外贸将更会加活跃。其中,中国铜原料进口额继续呈现增长的态势不会改变;铜金属的进口额会由于国内精铜产量的提高及跨市套利机会的减少而抑制其增长;铜材及制品的进口额将会出现稳中有降的趋势,出口额将继续呈现增长势头。
中国铜产品一直是有色金属外贸中以进口为主的品种,其中,铜原料、铜金属中的精铜以及铜材是主要的大宗进口的产品,而出口能够形成规模的只有铜材产品。
1. 铜原料
中国冶炼、精炼产能在2010年的释放,加大了中国对铜原料的需求,但国际市场的供应却越发紧张,尤其是在上半年,铜精矿加工费低迷,进口废铜价格倒挂,企业的进口和运营环境艰难。下半年铜价格出现持续上涨,同时,精矿加工费出现反弹,废杂铜与精铜价差拉大,短期内缓解了企业的经营压力,有利于铜原料的进口(表2)。
表2 2010年中国铜原料的进出口量 单位:实物量 吨
(1)铜精矿
尽管2010年铜精矿供应继续紧张,上半年的进口难度加大,但中国的硬性需求仍然保持了铜精矿进口增长。下半年印度冶炼厂的突发事件引发了铜精矿加工费的大幅上涨,将会促进中国铜精矿进口的活跃,预计2011年的铜精矿进口量仍会出现小幅增长态势,进口实物量将达到680万~700万吨。
从2010年铜精矿进口的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口达615.25万吨,同比继续增长3.22%,占进口总量的95.12%;其次为进料加工进口16.81万吨,同比增长52.72%。2010年铜精矿的主要进口来源国依然是智利,其次为秘鲁、澳大利亚和蒙古。
(2)粗 铜
2010年中国粗铜(含阳极铜)的进口在国家外贸政策(免征含进口环节增值税)的支持下继续增长。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口量占到进口总量的89.43%,同比大幅增长68.58%至35.69万吨;其次为进料加工进口1.76万吨,同比增长19.47%。
粗铜进口来源地居前的国家中,来自赞比亚的进口量居首位,达到17.43万吨,在去年增加3倍以上的基础上又增长了106.97%;其次是智利,为9.86万吨;增长32.51%;再次为民主刚果6.24万吨,增长64.03%;巴基斯坦1.10万吨,增长169.88%。其中,赞比亚、民主刚果和巴基斯坦都有中国企业参与铜资源的开发。
预计,随着中国近几年海外资源的开发逐步进入收获期,受一些铜资源国家政策对铜矿出口的限制和运费的考虑,中国粗铜进口将会继续呈现增长趋势,预计2011年粗铜进口量会达到50万吨以上。
(3)废杂铜
2010年中国废杂铜进口延续了2009年下半年的反弹态势,进口量继续增长。尽管在下半年进口增速加快,但距离2008年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2010年废杂铜进口来自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从几年前最主要的进口来源地日本进口的废杂铜继续下降,全年进口只有25.55万吨,比上年下降了63.16%,已降至进口量排名的第七位,成为拖累中国废杂铜进口的最重要因素,而在2007~2008年的进口量都在200余万吨。2010年从美国进口的废杂铜位居首位,全年达到78.92万吨,同比增长51.06%;从西班牙进口59.94万吨,增长34.27%;从澳大利亚进口55.01万吨,增长19.28%(图2)。
废杂铜的进口贸易方式仍然以一般贸易进口为主,2010年全年达到433.63万吨,同比增长8.83%,占进口总量的99.36%,集中度比上年略有下降。国内进口废杂铜的主要地区集中在广东和浙江。上述两省的进口量之和占全国总量的77.15%。
在废杂铜进口企业类型中,私人企业的进口量占进口总量的58.96%,为257.30万吨,同比增长11.20%。其次为外资、合资和国有企业,进口量分别为88.53万吨、43.62万吨和27.00万吨,同比分别为增长28.08%、10.33%和下降33.54%。
图2 2010年中国废杂铜的主要进口来源国和地区
表3 2010年中国铜金属的进出口量 单位:吨
2011年,随着铜价的高企,精炼企业的利润空间会大幅增加,从而促进中国企业废杂铜进口的积极性,加之需求的增长,预计废铜进口会继续回升,但受再生资源(废铜等废旧物资)增值税退税政策于2010年12月31日执行到期,2011年不再继续执行的影响,废铜的进口增幅会受到一定限制,预计全年的进口量将达到480万~500万吨,与2008年的进口近560万吨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2. 铜金属
2010年的铜金属的进口量呈现下半年低于上半年的局面。其中,精铜进口量在经过上年的成倍增长后,出现调整性的波动下降趋势。而精铜的出口仍较上年有较大差距(表3)。
(1)精铜
2010年在中国精铜进口的贸易方式中,一般贸易进口量依然最大,达到142.63万吨,同比下降19.34%;其次为保税区仓储进口75.19万吨,增长63.36%;进料加工进口47.65万吨,小幅下降0.72%。
中国精铜进口主要来源国依然是智利,全年进口量达到134.86万吨,同比下降7.04%,占进口总量的45.15%。
2010年精铜出口的外贸政策没有变化,出口继续大幅减少。预计2011年在跨市套利机会不大的情况下,精铜出口会愈发地减少;中国精铜产量的持续增加和出口的减少将会抑制精铜进口的大幅增长,预计全年精铜的进口量将不会超过2010年的水平。
(2)铜合金
中国铜合金的进口量相对不大,并容易出现波动,2010年进口量仍保持小幅增长态势。进口的贸易方式主要是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二者全年进口量分别达到3.66万吨和1.76万吨,各比上年增长20.19%和27.97%。进口合金的企业主要为私营和外资企业,分别为2.86万吨和1.69万吨,同比各增长11.96%和27.29%。和往年一样,预计2011年铜合金的进口量将会继续小幅增长,而出口不会有大的变化。
(未完待续)(转自《中国铜业》2011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