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陈湘静
企业搬迁后 污染怎么消除?
After the Relocation of Enterprises how to Eliminate Polluting
□ 文/陈湘静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烟囱冒烟、机器轰鸣的工业形象开始远离人们的记忆;同时,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曾经和城市交错生长的传统工业企业也在陆续退出。广州、大连、南京、成都……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随着“退二进三、腾笼换鸟、产业集中”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中厂”或迁入产业园区,或异地安家,还有些出于市场、环境的因素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但这并非故事的结局。围绕这些印染、化工、电镀、冶金企业,拆除的生产设备、管道、废渣,会不会在搬迁前后造成污染?污染地块是否经过修复治理才付诸开发?原有的污染企业、高环境风险企业进入工业园会不会造成污染聚集,增加环境隐患?城市布局和工业布局如何协调?为何在一些城市会出现企业二次搬迁的无奈之举?到底如何加强企业搬迁、转移前后的污染控制?……这些问题值得追问。
就在不久前,张家港市环保局接到了某业主关于工厂即将停产进入拆除阶段的报告。市环保局固废中心、监测大队立即到位,全面开展工作,指导企业拆除、清洗设备,安全处置生产残留液及固体废物。“拆除的生产设备用高压水枪清洗或采用吸附方式,清洗后的水或残留物再专门收集处置,然后设备就可以再用。”张家港市环保局局长陶平对这套程序很熟悉。
这位在基层环保战线工作了15年的“老环保”认为,只要是对环境有风险的企业,无论是项目建设、运行管理,还是将来的落后产能淘汰、关停并转,都要做好污染防控。“哪个环节处理不好,都可能出问题。”
此言非虚。厂房、设备、管道、土地、治污设施、原料、废弃物,在头绪繁杂的企业搬迁中,稍有处置不当,上述环节都可能成为触发污染的雷区。此前,因原厂拆迁后留下的“毒地”未经处理即出让,武汉有关部门赔付开发商一个多亿。而南京的惊天一爆更是让公众对“城中厂”的安全离开给予高度关注。
“马虎不得,要一步步、每个环节都跟上去”,陶平解释说,在张家港,凡是列入“关停并转”的企业,就意味着上了当地环保、安监部门的“黑名单”。他们将对其进行全过程、分时段管理。“我们排出具体的工作时段,明确每个时段的任务和保障措施,杜绝企业在搬迁拆除过程中的违规行为。”
很多冶金、化工企业关停后,反应釜、管道的残留物质,原料桶剩余等残液、固体废物,在拆迁过程中很容易随天气变化发生泄漏,引发污染或安全事故。所以,一开始拆迁,上述“危险品”就首先要在企业内部的指定区域存放,确保安全。而企业的治污设施在拆迁过程中也被要求正常运转,污染物全部处理完,到了最后阶段才能“寿终正寝”。而对常年的生产车间,如果先拆掉顶棚和墙壁,地面的残留物也可能会随着雨水外流,造成污染。所以要先处理车间内的所有残留物,包括土壤,然后才能拆房子。
“处理不好烂摊子,搬迁企业就拿不到补偿。”陶平说,市镇两级财政的补助政策,也保障了企业开展后续工作的积极性,诸如土壤修复等遗留问题也因此得到妥善解决。
张家港市区东郊某化肥厂拆迁后,即将付诸地产开发。市环保局在拆迁后的常规土壤检测中发现,有地块由于含氨类物质而偏碱性。政府在接到报告后立即部署修复工作。陶平表示,在张家港,对可能存在污染的地块,一律遵循先修复再开发的原则。这一过程中,第一责任人是政府,实施主体是原企业或者土地使用者。而所需费用,一部分出自对拆迁企业的补偿费,一部分出自土地开发单位享受到的减免、配套费。实质上,都是政府出资。“从2003年到2008年,我们关停了196家化工企业,没有因为拆迁过程处置不当产生污染问题。老百姓也没有因为住宅原址是工厂而提出环改要求。”陶平感到欣慰。
9月10日下午3时,张家港保税区扬子化学工业园内展开一场演习,模拟陶氏化学环氧树脂工厂密封油泄漏引发火灾。灾情发生后,化工区应急响应中心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消防官兵、厂方技术人员以及安监、医疗、环保等相关应急力量共同努力,经过25分钟的战斗,泄漏点快速封堵,火灾及时扑灭,险情成功排除。这是一场经卫星转播的化工行业安全管理和应急反应演习。虽然在区内的国内外企业每年都被要求按应急预案进行演练,但这一次,除了模拟事故的企业,没有事先通知任何企业,也没有培训。“无准备最显现状态和水平”,张家港市环保局副局长黄永舫说,这一次就是要考验园区和企业对环境事故的区域反应能力。
近年来,随着东西部产业转移热潮的兴起,不少地区加快了工业园区的建设。但急于大包大揽,相当数量的产业园区没有实现事先承诺的高标准、严要求,不但对项目不加选择,污染治理设施也长期不能到位,更谈不上环境管理能力的提升。这就使得原本集约治污的工业园反而成为藏污纳垢之地,形成了企业集中、污染也集中的尴尬局面。
如何在产业转移中避免污染转移?高度敏感的化工园区如何有效防范控制环境风险?这些并非是无解的难题。“揽了瓷器活,就得有金刚钻。”把应对环境风险放在首位,全面提升环境管理能力,加强基础建设和能力建设,被证明是有效的。
在扬子化工园区附近,有一支专门为应对化工消防事故而组建的消防特勤中队。这支从装备、人员、培训都极具针对性、专业性的队伍,同时也是苏州地区化工消防应急反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张家港保税区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已初步完善。保税区还形成了企业自有事故应急池、园区污水管网和水务应急系统三级污水应急关口。
“对于环境风险源,我们要通过严格监管,确保企业生产安全规范。但是,万一出了事故怎么办?能不能把环境风险和后果控制到最小。这才是工业园区日常工作最重要的部分。”在陶平看来,化工园区最重要的是树立多层屏障,预防工作做细致、做到位,避免次生环境问题的发生。
这也是确保长江安全最重要的部分。“埋伏”在这条重要生命线旁的化工园区、企业,应当确保万一发生事故,绝不能让危险污染物排入长江。这也是张家港市为所有企业设定的底线。
“不影响外环境,不进入重要河道,不影响饮用水源,不进入长江。”针对地处长江流域的特点,陶平总结出了“四不”的污染控制目标。为此,化工园区的企业必须做到“要有环境风险评估,有专人负责,有生产车间、原料储罐围堰,有应急事故池和紧急切断装置”。
统一建设事故应急池,统一建设安全卡口,统一进行化工码头作业管理,统一进行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统一维护雨污管网。这样的规格在国内化工园区中是一流的。
异地重建的苏化厂等一批化工项目的到来,曾经让张家港当地居民深感担忧。环保部门也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几年过去,陶平的体会是,化工企业不可怕,环境风险也不是洪水猛兽。城市发展工业要有与其匹配的污染治理和环境风险防控能力。
“在一段时间内,传统产业还将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无法摒弃。但对此环保部门也并非束手无策,而是大有可为。”陶平说,对传统产业,一方面要对其进行高端化、高新化的改造,实现效益最大化,通过实行国内最严格的排放标准,做到排放最小化;另一方面,要努力实现环境管理的系统化、精细化和规范化,将环境风险牢牢控制住。
从招商引资、招商选资、绿色招商,发展到如今的链式招商,当地政府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理念、方法一直在“进化”。几年来,张家港市对环境风险行业的管理模式、具体措施的探索已有了不少积累。
陶平说,所谓链式招商,即根据循环产业链拓宽延伸的要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招商。“上游企业的废物要成为下游企业加工的原料。我们的目标是排放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坚决不让没有补链的项目进来,宁可土地荒废!”
在张家港的危废固废填埋场,笔者看到的是有顶棚、有防渗漏设施、钢筋混凝土浇筑40厘米厚度的填埋标准。作为环境保护部的示范项目,这里的设计目标是危废千年不泄露。对当地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张家港保证有综合利用的单位,有焚烧处置的单位,有深度填埋场所。政府要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为难处理的非常规污染物找出路,寻找解决办法。
特别是一些难处理的固废、危废,如果仅仅因为当前没有好的处理方式或是因为侥幸心理而任其随意倾倒,日积月累,都有可能成为大事故的源头。“环保部门要多沟通、多汇报,找出路、想办法”,在陶平看来,就是要做好政府的环保智囊。在工业企业密集的地区,环保工作者更要保持职业敏感度,对环境风险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