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课题组
建议府谷率先设立“民企转型试验区”
◎文/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课题组
陕西民营企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急需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走向科学发展。为此,我们建议陕西选择一个民营经济实力强、发展快的县,作为转型升级的试验区,赋予必要的特殊政策,允许其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带动全省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我们对榆林市府谷县进行了全面考察,认为该县是建立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试验区的最佳选择地。
“十一五”期间,是陕西省非公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五年中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6.9%,高于同期全省GDP增速近3个百分点。2009年,全省非公控股企业已发展到12.07万户,实现增加值3980亿元,占到全省生产总值的48.9%;缴纳税金547.59亿元,占全省税收总额的44%;从业人员667.44万人,占全省二三产业企业从业人数的70%。非公经济已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但是与全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比,陕西省民营经济在数量、规模和产业层次上都仍然存在不小差距:
企业总量少规模小。陕西省县均法人中小企业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2.5%;县均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数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32.9%;年均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占法人中小企业总数的4%,比沿海省份低15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聚集程度低。大多数民营企业还处在各自为战的分散状态。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县域工业园区实力不强,年营业收入达20亿元的县域园区仅占总数的9%,企业组织化程度低,集群式发展远未形成。
产品和产业层次低。大多数民营企业还处在资源利用的初级阶段,产业链条短,资源转化率低,产品附加值低。以陕北民营煤矿为代表的资源型企业,大多还停留在“挖煤卖煤”阶段,煤炭回采率和资源转化率不及30%。
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水平差。在产业结构上,小火电、小电石、小水泥、小焦化、小造纸、小铁合金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仍占相当比重,“重发展、轻环境”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地方在项目引进上饥不择食,在资源利用上粗放开发,在生产过程中破坏环境。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大多数民营企业因袭传统的管理方式,实行家族式和家长式管理,不少经营者不具备现代企业管理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用有限经验代替科学管理,缺乏长远发展目标。
以上问题说明,当前陕西省民营企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急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走向科学发展。
府谷是陕西民营经济比重最大、实力最强的县。截至2009年底,府谷民营企业达到19639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301户,从业人员5.2万人;实现增加值107亿元,占县域经济总量的65.8%;实现利税61.5亿元,占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82.1%;上缴税金22.1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52.5%。府谷能成为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第一县,并以一年跨越378位的速度,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民营经济起了决定性作用。
在全省具有代表性。府谷民企是以煤起家兴业的。目前也受煤所限,产业至今还停留在大量卖煤和生产兰炭、金属镁、电石、水泥等原料型生产的低端层次上,这一点在全省民营企业中很具代表性。前不久,国家工信部公布的18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中,涉及府谷电石、兰炭、硅钙、铁合金的企业就有42家,加上关联企业,府谷将有近百家民营企业面临停产关闭境地。在府谷县进行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试验,具有很强的现实示范作用。
资本整合和规模发展上已经先走一步。最近两年府谷民企已经开始资本整合,规模发展。全县400多户民企联合重组,组成煤业、镁业、煤化工、煤电冶化四大民企集团,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龙头。集团已集中206亿元资金,投资大型资源转化和综合利用项目。目前全县民企正向四大工业集中区、八个兰炭产业园和三个工业小区聚集,形成产业关联集群发展态势。
经历污染剧痛之后下决心走上清洁生产之路。在创业初期,府谷普遍存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曾被称为晋陕蒙的“黑三角”。在此形势下,府谷关小上大,调整结构,使“黑三角”变成“绿三角”,最近三年,年优良天数达到294天以上,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府谷民企在危亡中重新崛起的经验教训,对全省资源性民营企业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企业家具有先富带后富的社会责任心。最近几年府谷民营企业家累计投资15.66亿元支持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投资6.13亿元,帮扶贫困农村兴办700多个生产项目。民企资助公益事业,慷慨回报社会的行动,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树立起民营企业家群体道德素质的新形象。
1.提供民营企业集团化发展的经验。以项目和资本为纽带,通过企业战略重组,扩大原有四大企业集团,组建城投集团、交建集团、农投集团,提高集团化发展的层次、质量和水平。按照省政府已批准的府谷县四大工业集中区、八个兰炭产业园,统筹产业布局。实现民营工业项目进入园区,相互配套,集群发展。将全县126个地方煤矿整合为18个300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引进先进采掘技术和高端煤炭设备,建设现代化矿井,提升煤炭产业整体水平。
2.提供资源深度转化的经验。引导民营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从一次能源向二次能源转变,从“原料型、燃料型”向“现代材料产业”转变,从单一传统产业向集研发、生产、加工成套、服务于一体转变。
3.提供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重点抓三条:一是全面推行煤基多联产综合利用技术,打通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二是提高煤矿回采率和资源转化率。加大矿井生产系统技术改造,推进采煤装备现代化,力争“十二五”期间,煤矿回采率提高10到20个百分点,煤矿资源转化率达到50%以上。三是大力推行生态固碳,利用碳汇交易争取发展资金和发展空间,实现绿色生产。
4.提供企业科技创新的经验。重点进行煤代油、煤制气和新型复合材料生产的科技攻关,促进煤的深度加工和转化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建立县政府创投引导资金,提取工业销售收入的2%作为创投引导资金,并成立一个有多方面代表组成的资金管理委员会,负责资金的管理和投放。同时成立一个专家委员会,负责技术把关、项目论证。科技创新资金实行有偿使用,实现基金滚动发展。要大力推动民营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实行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攻关。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5.提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经验。在管理结构上进行三项改造:一是实行股份化改造,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规范企业决策程序;二是规范企业的管理方式,界定出资人与经理人的责任和利益关系,实行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实现企业管理职业化;三是进行企业融资多元化改造,推进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多种形式,支持条件成熟的优质民营企业申请股票上市,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提供企业多元发展的经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进入商贸物流、文化产业、旅游产业、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进入信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进入城乡公路、支线铁路、市政建设、环保工程等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在多元发展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将府谷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试验区确定为省级示范区。建议由省政府出台一个专门文件,明确试验区的基本任务、改革措施和配套政策,并赋予相应的权力,支持他们先行先试,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难题,为全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创造经验。试验区管委会为副厅级级别,书记和主任由县委书记和县长兼任。试验区享受市一级经济管理权。
在资源配置上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在资源配置上坚持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根据国务院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土地整理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精神,支持试验区民营企业和国有地质勘查单位合作,自己出资,在已登记区块搞风险勘探,并按项目配置给其相应资源,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大型转化项目。同时,在试验区实行资源占有退出机制,对于以资源转化名义取得的煤田,长期不搞转化,只是挖煤卖煤的,应明确时限,限期退出,将退出的煤炭资源优先配置给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搞大型转化项目。
支持试验区进行机制体制创新。重点进行两项试验:按照国土资源部“增减挂钩的建设用地指标只能在县域内置换”的规定,在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绿化面积有增加”的前提下,县域内经济建设用地试行“县内占补平衡,占一补一”。允许采取削山填壑方式解决工业用地问题,不受原始登记宜林地的限制。针对省属电厂受国网上网配额少的限制,不能满发,地方高载能工业用电又不能得到保证的矛盾,在府谷试验区试行建设县域电网,自发自供,发用平衡。
统筹规划建设神府煤炭东出南下的交通通道。神府煤外运通道堵塞严重,成为影响陕北发展的交通瓶颈。建议省委、省政府将北起府谷沿黄河南下的高速公路建设,争取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和省上规划。支持府谷民企参与建设庙沟门至古城运煤铁路专线,提高县域铁路运载能力;支持参与建设郭家湾至墙头高速及大石一级、府准一级公路,拓展陕北东出通道。
支持试验区组建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建议以府谷现有的农村合作银行为基础,实行增资扩股,吸纳民营资本入股,在府谷试验区组建地方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府谷银行”。作为陕西省试点的第一家民企资本占控股地位、注册资本10亿元的县域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