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与其他干部培训学校的区别与联系(下)

2011-09-25 05:07刘彦虎
党政论坛 2011年4期
关键词:无党派人士民主党派党校

○刘彦虎

党校与其他干部培训学校的区别与联系(下)

○刘彦虎

三、党校与高级经理学院:政企分开

高级经理培训学院是指成立于2006年1月的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大连高级经理学院也属于国家级干部培训基地,是中央组织部所属的事业单位,由中央组织部主管,日常管理工作委托教育部负责,培训对象是国有骨干企业和金融机构高级经营管理者。追溯学院的起源,其建立和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紧密相关。197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同志应卡特总统的邀请访问美国,中美两国政府签订了《中美科技管理和科技情报合作议定书》。为落实此议定书的合作内容,中美两国政府决定,成立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对大型企业的厂长(经理)、政府工业与科技管理部门的干部、以及大专院校企业管理专业的骨干教师进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培训。2002年,国家经贸委将大连培训中心确定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重点培训基地之一。2003年1月,国家经贸委又在大连培训中心的基础上加挂了“国家经贸委大连经理学院”的牌子。大连培训中心的建立和发展为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该学院成立的直接诱因则是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胡锦涛在会上指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要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会后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也指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必须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坚持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一起抓。”对于如何抓好三支人才队伍的培训,党校、行政学院及干部学院可以承担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材的教育培训工作,而对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当时国家还没有专门的国家级培训基地。所以,建立一所专门负责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国家级培训基地是实现干部分类培训、专业化培训的必然要求,加之大连培训中心先前已具备良好的基础,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应运而生。

从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的产生可以看出,该学院的功能定位和培训对象非常明确,其功能就是以培养造就一支具有世界战略眼光、市场开拓创新能力、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队伍为使命,为推进企业改革与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的国家级干部培训基地,培训对象是中央直属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大型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后备人才。与上述功能定位相对应,学院的教学主要以专题研讨班的形式展开,主题是中央的重大部署和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现代企业管理相关问题。与党校相比较,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的性质是中央组织部所属的事业单位,培训对象集中明确,为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内容针对性强,关注如何解决国企改革和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故其主要定位在“企业”。而党校则主要针对党员领导干部开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培训轮训,是党委的重要部门,偏重于理论教育和意识形态塑造,定位主要在“党”。二者分设的深层次背景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政企分开的逐渐落实。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由各级政府(党)统一管理,企业管理人员和其他岗位上的党政领导干部之间的区别并不显著,也就是说实际上不存在专业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相应地,在干部教育培训上政府、企业的干部都是不加区别地到党校接受几乎同样的教育。随着政企分开进程的加速,大型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群体逐渐形成,他们需要接受专业知识的培训。但是接受专业知识的培训并不意味着不再接受理论教育,纳入党员领导干部管理序列的国企高管人员仍要到党校接受干部教育培训,党校仍是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这说明虽然随着时代形势的变迁,干部教育工作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呈现出了分类培训、专业化培训的发展趋势,但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角色决定了偏重于意识形态的党校教育仍是所有干部培训工作的基础和它们的最后归宿,居于根本的统领地位。

四、党校与社会主义学院:党校功能的延伸

社会主义学院,根据2003年中央中央统战部制定实施的《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其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是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部门。同时规定,在北京建立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分别建立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社会主义学院。统战工作任务较重,而且地方财力又具备条件的市(地、州、盟、区),经当地党委、政府批准,可建立社会主义学院;在学院中建立党组,中央统战部领导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指导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工作;学院院长一般由民主党派主要负责人担任。从社会主义学院的性质,可以看出该学院的源起和我国特殊的多党合作的执政党和参政党并存的政党制度密切相关。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前后,在上层建筑方面一个突出的客观要求就是须要对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进行政治教育,灌输社会主义理论,使其自觉接受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从旧社会走出来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本身也有学习政治理论、跟上时代发展的主观需求。1955年冬,几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向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提出:党(指中共)有党校,团有团校,各界民主人士也应有一所学习政治理论的学校,建议成立毛泽东思想学院。李维汉向毛泽东汇报了民主人士的意见。毛泽东同意创办这样的学校,并将其定名为“社会主义学院”。1960年7月18日,鉴于地方社会主义学院普遍成立,经周恩来和全国政协批准,在北京的这所社会主义学院改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可见,社会主义学院是我国独特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产物,是在执政党和参政党并存条件下,执政党对参政党进行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载体。

社会主义学院的功能定位和培训对象非常明确。1989年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指出,“办好中央和省一级的社会主义学院,作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应列为社会主义学院的必修课”。2003年颁布的《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暂行条例》延续了上述意见的精神,指出“社会主义学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200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仍旧确认了社会主义学院是民主党派党校的定位,指出“社会主义学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党委要关心和支持社会主义学院的建设。”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学院的功能定位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设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间的党校,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进行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培训对象主要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统一战线方面的其他代表人士和统战工作干部。与此相适应,社会主义学院在教学方面的主要安排就是培训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以及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爱国统一战线相关的其他课程。

把社会主义学院与党校相比较,前者性质是由中共中央统战部指导的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部门,培训对象主要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等非中共领导干部,培训内容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现行路线、政策、方针教育。社会主义学院和党校的相似性主要是它们的培训内容大体一致,也正是这种培训内容上的一致,说明了社会主义学院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党校功能的一种延伸,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设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间的特殊形式的“共产党党校”,故二者都主要定位在“党”。从上述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党校不仅把具有共产党员身份的领导干部作为当然的教育培训主体,而且还通过一种特殊的形式把党外的领导干部囊括进理论教育和意识形态塑造的范围。这种党校对领导干部培训的全面覆盖再一次表征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党管干部的组织原则。

五、小结

综上所述,可以把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经理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干部培训学校(院)在性质定位、培训对象、培训内容等方面的联系与区别进行如下比较:(见下表)

基于上述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化对于党校特殊性的理解,在此尝试得出以下两点认识。

首先,和其他干部学校的培训相比,党校教育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这实际上体现了共产党具有需要高度依赖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政党性质。从党校的性质定位和培训内容来看,党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并直接对党内实际掌握政治权力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意识形态塑造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的教育培训,力图增强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这意味着党校具有区别于行政学院、经理学院的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透过党校的意识形态色彩,我们看到是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对意识形态和政治理论的高度依赖。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直接指导下产生的。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最有力的武器。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支撑。基于对意识形态理论的依赖,共产党就需要赋予党校以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凭借党校的教育培训,推动党员领导干部信仰党的主义、理论,认同党的政策、路线,进而将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内化为党整体的意识形态。

其次,党校是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在众多干部培训学校中处于主导地位,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中的执政地位,表征着中国共产党需要牢牢把握干部教育培训大局的主导权。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即建立了党校培养革命干部,并在随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重视党校的建设和发展。与其他干部培训学校(院)相比,党校在成立时间上最早;在校长等校领导配置、师资安排和政治待遇上级别最高;从历史和现实来看,党校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表现也最为活跃和耀眼。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作为党校功能延伸性质的社会主义学院则覆盖了非党员的领导干部(需要注意的是个别的在省部级领导岗位上的非党干部,比如非党的副省长,省级的人大副主任、省级的政协副主席,也会到中央党校接受培训)。这就意味着在当代中国政治环境下领导干部的成长和晋升一般都要经过党校的“加工”,意味着成为领导干部的首要品质是信仰党的主义,坚持党的纲领,认同党的路线、政策,即具有鲜明的党性,要拥护、支持共产党的领导。因此,我们发现作为培养教育领导干部的主导力量,党校的强势正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的体现,表征着中国共产党对干部教育培训大局主导权要牢牢掌握。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

(责任编辑 李海生)

(注:此表格中“党”前面如不加限定词,均指中国共产党)

猜你喜欢
无党派人士民主党派党校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视域下无党派人士民主监督效能提升研究
普洱学院召开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新时期加强高校无党派人士统战工作问题研究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