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2.0万花筒

2011-09-25 09:24任帅赵国栋
中国教育网络 2011年5期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者理论

文/任帅赵国栋

Web 2.0万花筒

文/任帅1赵国栋2

今天,Web2.0技术已经在国内外被广范应用在各个领域。在商业范畴,利用Web2.0技术提供的即时交互性能, 进行网络营销,或者数据库营销已经蔚然成风。

而对于众多的社会应用和公众服务性应用来说,Web2.0更具价值性的应用最集中地体现在了高等教育领域的社区化和网络互动式学习方面。

教育重新定义Web2.0

Wiki百科全书显示:“Web2.0是对于感知到的World Wide Web 正在进行的变化,www从网站的集合转变为向终端用户提供Web应用的计算平台的统称。”从这个定义可见,Web2.0是一个阶段,是促成这个阶段的各种技术和相关的产品与服务的一个总称。

中国互联网协会认为:Web 2.0是一套可执行的理念体系,实践着网络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理想,使个人成为真正意义的主体,通过变革互联网的生产方式从而解放生产力。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站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它追求的是与用户实现互动,并着眼于用户体验;它以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Ryze、Friendster、Del.icio.us、43Things.com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XML、Ajax、开放API、RIA富应用界面、P2P传输等技术为核心。目前,这个概念较为全面,是国内业界比较认可的概念。

正如许多重要的理念一样,Web 2.0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但当它被众多的学生和老师自发地应用于教育领域时,这项最初只被看作是提高互联网互动性的技术,却展现出了潜力无穷的另一面。

Web 2.0的核心在于其指导思想,Web 2.0技术则具体的实践着“多人参与网站内容的制造和提供”、“注重交互性”、“可读可写”、“个性化、多样化、友好的、符合Web 2.0标准的网站功能设计”等原则。

表1 Web 1.0与Web 2.0所使用的技术及特点

Web2.0理论基础

六度分割理论与长尾理论是Web2.0的两个主要的理论基础。

六度分割理论(Six Degrees Separation)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于1960年提出,并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的Duncan J.Watts教授的E-mail试验证明了这一规律——任何两位素不相识的人之间,通过一定的联系方式,总能够产生必然联系或关系。这一理论成为Web 2.0社会性特征的最佳解释。

长尾理论(The Long Tail)由Chris Anderson于2004年提出,简单地说是指: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于传统需求曲线上那个代表“畅销商品”的头部,而是那条代表“冷门商品”经常被人遗忘的长尾。Google AdSense针对个人和中小企业的自助式广告的普遍推行证实了长尾理论在商业领域的成功应用。长尾理论成为Web 2.0营销的理论基础。

O'Reilly媒体公司总裁兼CEO、第一次国际Web2.0会议发起人之一Tim O'Reilly提出了Web 2.0观念关系图(Web 2.0 Meme Map),该图涉及Web 2.0核心理念、衍生概念、七大特性、八项设计范式,比较完整地概括了Web 2.0所涵盖的领域、产生的影响,并从深层次“文化基因(Meme)”的角度剖析了Web 2.0。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他认为“以Google AdSense、Flickr、Wikipedia、Blog等为代表的网站或技术应用都在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的使用者,且都有共通的元素,这一共通之处体现出互联网的一种新趋势,就是Web 2.0”。此后,他提出语意模糊概念:“Web 2.0是互联网作为跨设备的平台,其应用程序充分发挥平台的内在优势,软件以不断更新的服务方式进行传递,个人用户通过组成群体贡献自己的数据和服务,同时允许他人聚合,以达到用户越多、服务越好的目的。”这张图目前仍处于演化阶段,但已经描绘出了从Web 2.0核心理念中衍生出的许多概念。

Web2.0技术解密

如前所述,Web2.0的相关技术包括Ajax、Blog、IM、RSS、Tag、XML、Wiki、SNS、P2P等,各项技术可简要说明如表2。

表2 Web2.0的相关技术简要说明

从E-learning走向U-learning

Web2.0是以用户为核心的互联网。用户在互联网上的作用越来越大:他们贡献内容、传播内容,而且提供了与这些内容直接关联的链接关系和浏览路径。Web2.0鼓励用户使用最方便的方法(Blog)发布内容,通过用户自发的相互链接、Tag链接,或者系统自动以人为核心(SNS)的互相链接,为内容提供索引。由此,互联网逐渐从以关键字为核心的信息组织和阅读方式,过渡到以用户个人的门户(SNS)或者个人的思想脉络(Blog)为线索的阅读方式。而Web2.0在高校中的应用则更强调用户之间在教学资源方面的协作。

Web2.0技术目前在高等教育和高等院校中的应用备受关注,人们普遍认为,借助其灵活性和互动性,可以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从而成为高校现行教育有效的提升和补充。有调查显示,在对国内30所“211工程高校”图书馆进行的数据分析证明,目前已有三分之二的图书馆至少使用了一种Web2.0技术。

此外,随着Web2.0的到来,外语学习者开始利用RSS技术订阅关心的内容来帮助其学习英语,或者通过在Second Life中使用英语模拟现实来实现学习和提高,通过Podcasting,个性化订阅英语学习音频内容等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资料个性化定制。Second Life(http://secondlife.com)是一个虚拟社区或虚拟环境。其成员来自于全球多个国家,人们的语言交流工具就是英语。因此,通过Second Life可以实现大学英语的混合式学习,学生可以参与Second Life虚拟网络社区中的各项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英语。学习者可以通过Moodle课程管理平台,利用Google搜索互联网相关资料,运用Flickr搜索和发表相关的照片,通过Frappr组建自己的学习社区,用Skype进行免费的远程语音交流,在Podomatic上订阅自己关注的音频材料,在Blogger上进行自我学习反思,通过Second Life虚拟社区,学生在模拟现实生活的状态下自然完成外语的学习。

Web2.0其他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还有很多,如建立课程博客、发布讲义、作业,拓展知识与资源链接,通过留言与教师以及其他用户交互;应用Wiki实现知识库的构建和专题信息资源的收集与共享;应用即时通讯,在广泛的用户群体中实现文字、音频、视频的即时交互与文件传输,远程协助与指导、直接演示甚至远程登录用户计算机并指导用户操作;在用户检索信息时,利用内容过滤技术根据用户的操作行为提供契合的帮助内容和服务指引;在用户输入信息、输入或操作出错时,利用Ajax技术提供即时的提示与教育内容展示;在信息服务过程里,利用RSS技术将用户教育嵌入到信息检索和服务中等。

Web2.0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将是以服务为内容的第三代互联网系统,能够体现个性智能化、深度参与、生命体验等特点,是一种智能网络的应用形式。Web2.0技术的未来发展离不开跨平台、跨语言的开放式操作体系架构,学习者可以通过第三方公共平台整合不同服务平台上的资料,学习者发表的个性化内容可以无缝式的嵌入任何一个学习平台。

就高等教育领域而言,未来的趋势之一将是从E-learning发展到U-learning。即从在线学习或网络学习进一步发展到“U-learning泛在学习”。“泛在学习”是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的学习方式。泛在学习的目标就是创造让学生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终端进行学习的教育环境,实现更有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就泛在学习的本质特点而言,它是“以人为中心,以学习任务本身为焦点”的学习。

通过泛在学习,学习者能一直保持学习状态,并且学习过程是连续的、无缝的;学习者可以访问到的学习资料形式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任何形式;学习者不管在哪里,都可以直接从服务器或是从对等网络中获取信息;学习者可以通过同步或异步的方式与其他学习者讨论交流,实现信息交互、学习互动;当服务器定位到有用户进入所属区域时,会主动发送服务内容,供用户选择,主动为用户提供服务。

Web2.0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将继续保持去中心化的特点,体现出网络智能化、多样化、个性化、学习泛在化等特点。Web2.0环境下,高等教育领域如何从E-learning向U-learning进一步的发展,值得我们不断地探讨和深入的研究。

(作者单位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个性化学习者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