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强:“企业型大学”的领导者

2011-09-24 05:51李玉珠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1年9期
关键词:大学职业学校

李玉珠

2003年5月,单强离开苏州大学,出任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从治学到治校,从高教到职教,他顺利实现了角色转型,并带动这所年轻的职业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单强15岁上大学,28岁获博士学位,30岁评上高级职称,出版3本学术著作,发表60多篇专业文章。他的治学为师之路一帆风顺,曾是学生心目中的理想导师。就是这样一位在常人看来事业有成的大学教授,2002年毅然放弃了象牙塔中悠然自得的生活,选择了自己并不熟悉的职业教育,开始了他的职教之旅,踏上了创建“企业型大学”的梦想之路。

从懵懂少年到史学博士

1981年,年仅15岁的单强考取了苏州大学历史系。一个少年的稚嫩、玩性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那时候,整个人都傻乎乎的,除了上课就是打球,白天打不够,晚上借着路灯还打。我特别喜欢看小说,尤其是武侠小说。对就业、前途从来没认真考虑过。”

单强读大二时,一位79级的中文系师兄在校园遇到他,问道:“你平时都喜欢看些什么书?”

“《三侠五义》、《小五义》、《说岳全传》。”

“你好像不是中文系的吧?”这位师兄故意问他。

“你大学毕业多少岁?”师兄继续追问。

“19岁。”

“你打算到农村中学当一辈子历史老师吗?”

单强在高中各科中,最不喜欢历史。被阴差阳错录取到历史系后,他很少看历史书,整天忙着看小说,拾补高中没时间看小说的遗憾。听说大学毕业到中学当历史老师,他有点懵了。

“那怎么办?”

“你这么年轻,应该去考研究生啊!”

师兄的这次不经意的路边聊天,点醒了这个懵懂少年。“我记得非常清楚,在1983年5月,我第一次知道了世界上还有研究生这么回事儿。”

不久,单强向班主任老师详细了解如何考研究生的事情,并利用暑假、寒假时间认真准备,在毕业前参加了苏州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研究生考试,并以优异成绩考中。然后,竟一发不可收拾,又考取苏州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研究生,成为当年苏州大学仅有的4个专业博士生之一。1994年博士毕业时,他选择留校任教,开始正式走上历史教学与学术研究的道路。

一个原来对历史毫无兴趣的少年,竟然成为历史学博士,而且准备把历史研究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1996年,步入而立之年的单强晋升为副教授,成为苏州大学最年轻的研究生导师。他和另外两位博士经常给学生开讲座,每次都是爆满,被学生誉为“苏大三剑客。”

“那个时候觉得教学科研都得心应手,生活也很轻松,工作没有太大压力。按照正常的发展道路,过几年评教授,做博士生导师,人生就发展到顶峰了。”

也就在这时,转折点出现了。

从大学教授到高职院长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看到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全球招聘院长的启事,单强动了心。“院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从治学到治校,这是个很大的挑战,我想试试。”

经过几轮激烈的角逐,单强从众多优秀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被聘为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的副院长。一年后,他又成为这所创办仅5年的职业学院的院长,开始了从学者向院长的转变。

一个历史学教授,要管理以机电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为主的职业教育学校,其中的挑战可想而知。

“那你怎么适应新的环境?”记者也感到茫然。

“我请系主任和专业主任教我,他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核心技术是什么?设备的名称和工艺流程。半年以后,来校交流的同行听完我的介绍,很多人认为我是学工程的。这也许是多年学术训练的结果,对新鲜事我都喜欢琢磨。”

作为一校之长,单强没有了之前象牙塔中安逸平静的生活,学校的招生、就业、师资、安全、校企合作、校舍建设等等大事小事都要过问操心。

2002级新生入学时,学校的宿舍没有建好,只能租用5公里之外的一个厂房临时作为宿舍。这样的住宿条件,单强觉得非常愧对学生。“接新生那天,我以普通教师的身份,开车送学生到宿舍入住。家长感叹说:‘不愧是江泽民来过的学校,教师的态度真好。我顿时内心澎湃,说不出的感觉。”

2003年春,全国爆发“非典”,到处人心惶惶,苏州也不例外。 一天夜里11点多,单强突然接到电话说“有个学生得了‘非典,学生全部都从宿舍楼跑出来了,不敢回去。”单强第一时间去事发宿舍了解情况,随后赶来的医护人员知道他是校长时,要求他马上离开,防止感染。单强坚定地告诉医务人员,“我只有到现场,才能消除学生的恐慌心理,家长才会放心。”凌晨2-3点钟的时候,医院传来消息,那位同学是感冒,不是“非典”,单强松了一口气,同学们也都陆续回到宿舍。

“其实学生管理不难,需要的是换位思考,你一定要直接面对学生,和学生成为朋友。”在学校走廊上,你随时会发现迎面走来的学生都会很亲热地喊一声“院长好”或者“老师好”。单强特别喜欢和学生交流,他经常带老师和学生一起打篮球,在食堂一起吃饭聊天,跟学生像哥们似的。他的手机号对全校所有学生公开,随时可以联系。

“我们的学生虽然超过万人,但我们不能把每个学生看成是万分之一,而是要当成百分之百来对待。”单强这样要求教师,更是这样要求自己。

正是这样一种真诚对待教师和学生的态度,使得这所年轻的学校获得强劲的发展动力。从2002年的1200人,几乎以倍增的速度发展到2010年的一万多人。

说到学校成功的秘诀,单强认为配合默契的管理团队和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关键。他指着书橱中的《孙子兵法》说,“孙子说,打赢一场战争最主要的因素有六个,天、地、道、法、将、兵。我们处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时代,位于先进制造业密集的苏州工业园区,只要我们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完善学校的法人治理结构,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就是管理团队和师资了!”

“我们学校4位院长中,有3位博士1位硕士,既有非常丰富的高等教育管理经验,又有从产业界引进的高管。分别负责教学、学生和财务工作,职责明确,职权到位。团队成员角色互补,配合默契,心情愉快,工作效率高。”

说到教师队伍,单强如数家珍,不无得意,“我们的老师65%来自产业界,所有的教职工都要送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培训。他们都是工程化、国际化、专业化的优秀人才。”

记者在采访中更多感受到教职工之间的温馨与融洽。精密工程系的刘志荣老师告诉记者,“我们每位教职工过生日的时候,单院长都会亲笔写一张贺卡。”他还随手展示2010年单强写给他的贺卡,“你不但是个模具大师,还应该是个优秀的玉雕大师。”作为一名在西门子工作了近20年的模具工程师,刘志荣深刻感受到产品生产和人才培养的巨大区别。很多老师都把单强写的生日贺卡作为生日最珍贵的礼物!

单强对教师的要求非常严格,但对教师的流动非常宽松,只要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提前一个月申请,教师就可以离职。如果教师在外面工作一段时间还想回来,他仍然能够做到笑脸相迎。“回来欢迎,离职欢送!”宽松的环境使得学校教师流动性反而很小,很多人对这种做法不理解,单强说“我们走了一个教师,可能就会多一个企业伙伴。”他认为,只有彻底打破教师对学校的人身依赖关系,才能真正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霍格沃茨

有一件事对单强刺激很大,新加坡资政李光耀考察学院时,看着学校新购买的先进设备,指着自己的头说“办教育重要的不在Hardware,而在这里,Idea!”

经过反复讨论,单强把学校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梳理归纳为简明扼要、朗朗上口的几句话。“企业的需要,我们的目标;学生的需求,我们的追求”的办学理念;“用明天的科技,培养今天的学员,为未来服务”的办学宗旨;“IVT的活力,来自我们的创造力”的校风,“细节决定品质”的教风;“让优秀成为习惯”的学风……这些是他新颖的办学理念,也是他与众不同的治校之道。

为了体现以人为本,他独创性地设计了“学生一站式服务大厅”,满足学生从入学到就业的全流程服务;为了方便江南多雨气候下师生在校园内的行动和活动,全校24万平方米建筑全部用宽大回廊联为一体。实现全校在一楼和三楼的无障碍交通。

学校最漂亮的建筑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创新工作室Gameboy,还有一尊自主设计的变形金刚。学校的路标也别出心裁,是一系列各式各样的魔方。单强得意地告诉记者,“90后的孩子从小就喜欢玩Gameboy,看着变形金刚电影。我想把学校变成一个好玩的、充满魔力的地方,就像哈利波特中的魔法学校——霍格沃茨,让学生感到掌握了技术就有了改变世界的魔力。”

在人才培养上,单强注重对学生的因势利导,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激情。“以前的教育是希望把A学生培养成B学生,我们的目标不是把一个人培养成另外一个人,而是希望挖掘他的潜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希望我们的学校不但能让学生‘做中学,还能‘玩中学。”

记者在采访期间,遇到几个准备去德国培训的学生来向单强辞行,“我的办公室随时向同学敞开,不管谈任何事情,学生来了,我都第一时间先见学生,这就是学校的文化。”

的确,这些在普通教育中,在前12年都没有被老师重视过,被边缘化的同学,在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了真正的主人。他们建立自信,充满阳光,找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实现了自己。

在2万多毕业生中,80%的学生成为外资企业关键岗位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外企老总亲切地称学校是“外企灰领的西点军校。”

“2006年是我们学院发展的分水岭。”这一年,学院在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评“优秀”;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示范高职”,接着,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成为全国高职高专类院校中的“小211工程”学校之一,是苏州16所高职院校中唯一的一所,也是全国唯一的一所股份制高职院。

“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才逐步从金鸡湖畔的一个小培训中心,走进全国同行的视野。”单强自豪地说。

“企业型大学”的追梦人

喜欢特立独行的单强2004年又做出了令人吃惊的举动,考取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博士研究生。在10年前已经取得博士学位,已经身为正教授的单强,为何在走出学术型发展道路之后,又一次踏入学校的大门,攻读第二个博士学位呢?这是近几年单强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其实答案很简单,我要领导好这个学院,不了解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仅靠零打碎敲的自学和小聪明是不行的,大学校长必须专业化和职业化。”单强非常恳切地说。

他在北京大学的博士论文是《企业型大学研究》。这几年,他思考得最多的是如何创建一所新型大学。

一说到企业型大学,单强生动地给记者上了一课:“企业型大学”原来叫“创新型大学”或者“创业型大学”,起源于1965年建立的英国华威大学,曾引起欧洲一些大学的转型热潮。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高等教育学家伯顿·克拉克敏锐地捕捉到大学转型的信息,于1994~1996年十次访问欧洲,深入研究英国、荷兰、瑞典、芬兰5所大学运营案例,于1998年出版了专著,围绕大学转型的五个要素,总结出了20世纪晚期大学对多样、复杂的社会需求所做出的积极反应,提出大学发展的未来形态是“创新型大学”,该书被誉为欧洲大学革新的“圣经”。他认为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拓宽的事业组织、多元的资金来源、卓越的学术群体、整合的大学文化是“创新型大学”最明显的五个特征。

单强介绍说,目前,中国高职教育面临着世界制造业转移、工业化转型、城镇化进程加速三股力量的严峻挑战。我国技术工人的结构与跨国公司的需求相距甚远,职业教育无法适应新型工业化对劳动者素质的技能要求。产业升级换代,促使劳动者结构从“体力型”“经验型”向“技能型”“智能型”转化。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挑战也是机遇,怎样在观念、制度、技术层次进行深刻变革,就成为摆在政府、学校、企业面前的严峻话题。当前,政府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支持职教、发展职教的良好环境史无前例,职业教育能否振兴,关键还是职业院校如何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作用。受到伯顿·克拉克“创新型大学”理论的启发,单强首次提出,新型高职院校应导入企业家精神,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走紧密校企合作之路,追求办学绩效,持续不断地满足客户需求。这种院校可以称之为“企业型大学”,是一种介于大学和企业之间的新型知识组织。而“企业型大学”的掌门人当然就是“企业家型校长。”

单强带领的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地朝着“企业型大学”的目标迈进,他也不断地以“企业家型校长”要求自己。

“校长如何才能具有企业家精神?”记者追问。

“企业家精神不是让你整天想着赚钱,而是要像企业家那样具有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合作态度。他不但想做事,还要做成事,善做事。”

在单强办公室的走廊上,悬挂着这样几所大学的照片:英国华威大学、苏格兰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芬兰约恩苏大学、荷兰特文特大学、瑞典查尔默斯理工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香港科技大学、比利时鲁汶工程学院、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前5所就是伯顿克拉克教授研究的“创新型大学”,后5所是国际上最著名的中小型工科大学。

这就是他心中的标杆学校!

结束采访前,回望校门口28面迎风招展的彩旗,可以很清晰地辨认出那些叱咤风云的跨国公司巨头:德国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BOSCH)、芬兰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苏州分公司(NOKIA)、韩国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SAMSUNG—SESS)、荷兰威特立创能有限公司、美国超威半导体有限公司,这就是这所“企业型大学”的董事会成员,可以说这是记者迄今为止见过的中国大学中最豪华的董事会阵容。

在中国1200多所高职院校中,我很幸运地发现了一所个性鲜明的学校和一位矢志创建“企业型大学”的校长!

单强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苏州大学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教授。曾荣获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奖,被授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称号。

猜你喜欢
大学职业学校
至善
我爱的职业
学校推介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