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霞
当“中华养生文化周暨北京养生产业博览会”的主办方邀请本刊作为此次活动的协办方时,杂志社的领导给予了肯定的答复。将本刊打造成我国第一本以“治未病”为目的的科普期刊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该活动盛大举办之前,记者采访了此次活动组委会主任丁成尧先生和鼎力支持此次活动的书法家徐如钢先生。
在谈及活动开展的初衷时,丁主任给记者如是回答——中华传统养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经历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后,中华养生理论和养生技法独步世界。但社会的发展,养生又有新东西赋予其中。上世纪中期,“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使当代医学由指向疾病转而指向健康。预示着二十一世纪将是人类健康的新世纪、养生的新世纪。
丁主任说,现代的养生理念应是中华传统养生文化与现代人生科学的综合。当今的环境有着诸多影响人健康的因素,如气候异常、食品安全隐患、环境污染严重等。而这些对养生来说都是非常严重的破坏。因此,养生就应该是重视生命,以人为本,从思想意识、行为等来保障生命健康发展。而此次活动就是站在关注生命的高度,弘扬中华传统养生文化,遵从现代科学精神,集中和整合社会多方面的人才、资源和力量,推动产、学、研与市场连接的完整养生服务链的形成,满足时代的养生需求。
据介绍,此次活动不仅有政府、媒体和企业的支持,更是有众多养生专家的支持,如中央保健局原局长王敏清、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导胡立胜、香港大学生命科学及科技学院副院长孟卓等。他们将通过多种形式与公众探讨养生文化、阐述养生之道。
养生达人访谈录1
生命教育创始人——丁成尧:活到老干到老即养生
丁成尧先生生于1935年,已是年近八旬的古稀老人。老人接受采访时思维依然非常敏捷,面对记者提出的个个“奇怪”问题都能答得很有条理。问及丁老的独特养生之道时,他爽朗地笑笑说,其实没什么,就是平常人过平常的生活。
心:以德为本,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丁老说,如果真要说有什么的话,那就以德为本,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就像其他很多长寿者一样,丁老对精神上的养生是相当重视。在丁老看来,仁可长寿,德可延年。“你看那些贪污腐败的,那些时常做坏事的人,有几个是长寿者?”
身:粗茶淡饭、劳逸适度
而在生活方式上如何养生,丁老通过以下几句简单的话给出了他的答案:粗茶淡饭,不过饱不过饥;劳逸适度,不过累不过闲;不攀比,不抱怨;不抽烟,不喝酒。
努力开创人生第二春天
丁老退休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但他坚持退休不退岗,不断地努力开创他人生的“第二春天”。他说,人生就如一个登上长途列车的旅程,当到达终点站的时候,回头望望,这列车里还有多少人在,要是空无一人多遗憾。记者听到这里的时候,感觉特别沧桑。丁老笑说,他有着4个“不以”和3个“不变”,以此来保证“不下车”——
不以年老而中断事业,不以有病而放弃学习。
不以百岁为人生终点,不以退休而终止前进。
始终保持农民的本色不变,活到老,干到老。
始终保持战士的本色不变,生命不息,脚步不止。
始终保持党员的本色不变,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里。
养生达人访谈录2
当代著名书法家——徐如钢:乐即养生
何为养生,百个人有百种经历,对于一直专研书法艺术的徐如钢来说,快乐即长寿,快乐即可养生。而对于乐,已过六十花甲之年的徐如钢更有着其特别的理解,那就是独乐乐固然可喜,但众乐乐更有其难以拒绝的魅力。
独乐之门:书法是钥匙
徐如钢先生出生于湖北孝感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当地有名的书法家。5岁开始,徐如钢与孪生兄弟徐如铁一起秉承严父指教学习书法,经过几十年不断地练习、研究,终成为当代著名书法家。
几十年来,徐如钢笔耕不辍,作品曾多次在党报党刊发表,还被邀参加新加坡、韩国、美国、日本等国书法展及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澳门回归前,受南京世博会特邀,徐如钢兄弟俩参加世界华人艺术名家精品博览会,不仅双双夺冠,并且获得“世界华人百名艺术英才、著名书法艺术家”荣誉称号。
书法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里的一支奇葩,从传统养生的理念来说,书法也是众多养生方法之中值得提倡的一个。徐如钢先生深有体会:“书法是一种精神享受,可以陶冶情操,减少疾病。”他告诉记者,自己六十多年来从没生过大病,即使小病小闹,也往往在平静的心态中悄然而愈。
众乐之门:慈善是钥匙
从创办“孪宝堂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来,徐如钢兄弟俩长期和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公益事业促进会等机构联合起来做一些公益性的活动,用行动去尽到社会赋予艺术家的责任。
“做慈善活动,既帮了别人,也帮了自己。”徐如钢先生说,“从某种意义上,我们从慈善中得到的快乐更是不可估量的。每次看到我们捐助的人们露出幸福的笑容时,我就特别舒心。”我想,这对年近六旬的艺术家总是那么快乐的心态,这跟他们常年做慈善活动分不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