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薇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审计意见购买研究:规范与实证的演绎
张 薇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审计意见购买是一种审计合谋行为,是导致审计秩序失范的重要原因。其动因在于购买者利用信息不对称、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和审计师的机会主义向审计委托人寻租以从中谋利。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包括外部审计意见购买和内部审计意见购买两种情形,需要从意见需求方、意见供给方和外界支持环境三方面对其进行治理。对现有研究的梳理表明,对内部审计意见购买动机与行为以及结合中国情境探讨治理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是未来审计意见购买研究方向。
审计意见购买;动机;行为;防治
独立审计因信息不对称而生,旨在维护证券市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保护所有权人的利益,但近年来国内外的众多审计失败案例让审计学术界再次聚焦探讨审计市场秩序失范的原因,审计意见购买问题自然成为这些探讨的重心,对于这一主题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笔者从审计意见购买释义、动因、行为选择及其治理四个方面对已有研究文献加以梳理与评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探明方向。
现有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审计意见购买进行了定义,规范研究中常将其称之为“审计合谋”,两者均指同一社会经济行为。实证研究者倾向于从审计意见购买的角度来分析,形成了关于意见购买的不同定义,主要有单因素论和多因素论,单因素论又可分为审计师变更论、审计收费论等。我国早期的研究大多沿袭了Chow、Rice(2005)[1]的审计师变更论,即认为意见购买是指公司在收到“非标”审计意见后更换会计师事务所,转向其他注册会计师购买“清洁”审计意见的行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会计师办公室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定义也采用这一观点。审计师变更论只解释了通过变更来实现意见购买的情况,却忽略了其他意见购买途径。近年来,一些研究转向“审计收费论”来解释意见购买,认为无论是向现任还是向下任审计师购买意见,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最终都体现在审计收费上 (唐跃军,2007)[2]。更多学者转向多因素论,认为意见购买是指公司管理者或审计师通过一定的方式获得低质量的审计意见,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 (王金圣、王霞等,2007)[3]。“一定的方式”包括了许多可能的意见购买方式,既可能是变更审计师,也可能是提高审计收费,还可能是增加非审计收入以及由于连续审计而获得的成本优势,等等。规范研究者通常认为“审计合谋”是指审计师与上市公司经营者串通起来,采取不正当手段向审计委托人寻租,从中谋利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余玉苗等,2007)[4]。无论是实证还是规范研究,多因素论对于意见购买的定义显然要更全面。
不论各国资本市场发展程度如何,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审计意见购买现象就一定会出现。对于审计意见购买动因的解释,一些学者运用了多种理论,如博弈论、产权理论、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等进行研究,也有一些学者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各国资本市场是否存在意见购买的动因进行了检验,结论基本一致,均支持规范研究的结果,即上市公司存在审计意见购买的动机。
不对称信息是指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 (张维迎,1996)[5]。多数学者一致认为审计意见购买起因于信息不对称,由于审计委托人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了意见购买的需求。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阻止意见购买行为,维护公司产权所有者权益,不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导致管理层购买审计意见的重要原因。审计市场竞争激烈、集中度低,审计服务供求关系处于买方市场状态,现实中审计委托人的错位使得审计关系严重失衡,审计师居于劣势地位 (朱锦余等,2001)[6]。而审计师作为“经济人”,决定了其有可能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审计契约中报酬激励机制残缺或失衡以及法律风险过低 (程李梅,2003)[7]都成为审计师配合意见购买的“催化剂”。
实证检验方法通常是通过比较变更前后审计意见的类型来进行。Chow、Rice(1982)[1],Sarhan、Frank和Fisher(1991)[8]发现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比收到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更有可能更换审计师。Mangold(1988)[9]比较了变更前一年和变更当年变更和未变更公司审计意见的情况,得出“在两年中,变更审计师的公司与未变更的公司相比,收到更多的非标准审计意见”。Krishnan(1996)检查了变更当年的审计意见,其结论与Mangold一致。
意见购买无法直接观察,围绕这一主题的研究多为实证的方法,但至今国内外学术界均未达成一致的结论。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研究外部审计意见购买,即公司变更审计师能否成功实现意见购买,另一类是研究内部审计意见购买,即在不变更审计师情况下实施意见购买,目前的研究主要有审计收费与非审计服务收费两个视角。早期的研究均集中于外部意见购买,但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审计费用强制披露政策的出台,国内学者开始对内部意见购买加以关注。
1、外部审计意见购买
Chow和Rice(1982)[1]的研究表明收到非标意见而变更审计师的公司不一定比其他公司更容易收到标准意见。Smith(1986)通过对被出具“保留意见”后随即变更事务所的139家公司进行研究,仅发现其中5家达到了审计意见购买的目的[10]。Mangold(1988)[9]以公司规模作为衡量标准,选取变更了审计师与未变更审计师的两组样本进行配对研究,得出公司在变更审计师后与变更前收到的审计意见有所不同,审计师变更显著提高了公司获得有利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相反地,Krishnan与 Stephens(1995)[11]运用Probit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变更审计师的公司与未变更的公司相比,前任与后任审计师都较为谨慎,客户并不能成功地进行审计意见购买。Lennox(2000)[12]运用Probit模型计算出审计意见购买变量,认为具有意见购买动机的上市公司通过变更审计师能够成功实现其动机。Mangold(1988)[9]发现收到非标意见的公司从“六大”变更为非“六大”时,其盈余管理较其他公司要高,但变更并未显著增加,上市公司存在审计意见购买动机但并未成功实现。
国内学者对我国1997至1999年的2016个样本观察值进行了检验,得出审计师变更前后的审计意见程度并未发生明显降低,从统计意义上不能轻易做出“审计师变更后的审计意见显著降低”的结论。陈武朝、张泓 (2004)[13]选取1997至2002年的样本,通过对盈余管理的比较,发现变更事务所后,新任审计师并未完全配合公司,前任与新任审计师的独立性均很强。杨鹤、徐鹏 (2004)[14]对Lennox的研究方法加以改进,将P值大于50%的公司视为存在购买动机,发现这些公司能够成功实现意见购买。对有扭亏行为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扭亏与审计师变更显著正相关,上期出具非标意见且本期变更事务所的公司不但不能实现审计意见购买,而且有加重审计意见的趋势,同时证实盈余管理程度与审计意见的改善负相关。
2、内部审计意见购买
(1)审计收费的视角
Mary E.Stocken(2000)[15]在她的博士论文中构筑了审计变更模型和审计报告模型,对外部与内部审计意见购买同时进行研究,但因前一模型所选取样本解释力较弱,因而未证明其意见购买的假设。章立军 (2005)[16]运用博弈模型分析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高低两种情况下审计师是否被收买,并对2002年披露年报审计费用的深沪295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检验,认为审计师必然被盈余管理高的上市公司收买,而盈余管理低的上市公司不收买审计师。朱小平、郭志英 (2006)[17]的研究表明当企业规模和资产负债比率变化甚微甚至降低且现金流量、负债比率变化不大或增加时,审计意见购买及盈余管理是导致审计收费增加的最可能因素。唐跃军(2009)[18]研究了异常审计收费和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对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影响,发现审计收费的异常增加了降低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公司管理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功购买审计意见。杨和雄(2009)[19]分析审计费用异常增长情况推断2%的上市公司存在审计意见购买的重大嫌疑。
四是创新人才匮乏,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东营市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8.6万人,但大多数分布在油田、石油大学以及教育、卫生系统,而企业自有一线研发人员不能充分满足技术创新需要,具有特殊专业技能的高层次人才匮乏,科技创新后劲需进一步加强。
(2)非审计服务收费的视角
国外关于非审计收费与审计意见购买之间关系的研究渐趋成熟,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非审计服务收费与财务报告质量之间存在负向关系,这类准租金越高,审计师与管理层越可能形成合谋;另一类观点则认为非审计服务收费不会影响审计师的独立性,非审计服务收费越高,财务报告的质量越好。国内对于这一主题研究很少,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上市公司对于非审计服务收费的披露不充分,可获取数据的准确性不高。陈丽蓉等(2007)[20]以我国2001至2004年上市公司年报中同时披露审计与非审计费用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非审计费用对影响审计意见没有负面的影响,没有证据显示非审计服务损害审计独立性。如表1所示,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研究的主要结论可分三类。
表1 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研究结论的分类总结
王艳丽等 (2006)[21]考虑到治理需要成本,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得出如果审计人员诚实的概率比较大,且惩罚足够高时,允许合谋是最优的(治理成本最低,同时合谋可能性最小),但现实的惩罚却很难达到理论要求的“足够高”,这时只能选择制止合谋。由于审计意见购买涉及到需求与供给双方,同时又受制于一定的外部环境,因此,其治理应当从意见需求方、意见供给方的治理及外界支撑环境三方入手,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 (伍中信,2007)[22]。
1、意见需求方的治理
从根本上有效治理审计合谋的有力措施是改革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问题是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因此,合理解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执行董事及独立董事之间的角色定位,合理配置权力及实现相互制衡,审计委托权由债权人、股东、职工等委托者行使,让职工代表进入董事会,让审计委托权归位,从而有助于减少管理当局在公司财务审计中的操作空间。外部公司治理结构,包括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兼并市场等也应在政府主导下予以完善。同时,应建立合理的管理层激励机制,打破CPA等利益相关人员从虚假财务信息中获益的利益链条,使遵守会计准则的收益大于破坏准则的收益。为自身经济利益与控制权考虑,管理层购买审计意见的意图会随时存在,因此,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高管人员报酬制度,建立相应的诚信档案以及与之相关的经理人市场,使其提供虚假财务报告面临极大的机会成本约束与声誉资本损失。
2、意见供给方的治理
审计师能否恪守信用是减少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一道重要防线,培养审计师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限定审计师自行行动的选择空间,提高审计师的道德阈值,使审计师不易被收买。在审计职业界内引入竞争与淘汰机制以增加相互监督的可能性,建立健全对审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保持实质性独立的监控机制,如将审计与咨询业务真正分开、实行审计轮换制度、禁止审计师到曾经由其审计过的客户任职等。此外,应强化CPA执业风险意识。过低的法律风险是造成我国目前较低审计质量的重要原因。审计师的机会主义行为,使独立审计制度失陷,奖励审计师不能有效防范审计合谋,但惩罚措施是有效的。对审计方的“有效惩罚”是激励审计方拒绝合谋、恪尽职守出具真实审计报告的制约因素,以注册会计师的私人财富为抵押,是实现有效惩罚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机制。
余玉苗等 (2007)[4]认为双重审计制度可以看作是阻止审计意见购买的一种制度设计,引入第二审计员,使两个审计员处于相互控制的“囚徒国境”中博弈,从而达到目的。但赵新刚等 (2003)认为引入第二审计员可能导致无穷递归,主张引入第二审计员和同业互查制度相结合的两种策略[23]。
此外,应合理构筑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和规模,在审计技术上,运用有限的监管资源更多地关注财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及更严重审计意见引起审计师变更的公司。
3、外界环境的治理
“诚信”实质上是博弈参与方为了长远利益而“牺牲”眼前利益的一种非正式约束,其能否实现取决于产权的清晰程度、行业租金的大小、审计师舞弊发现的概率以及所受处罚的大小和审计师来自于管理层的“审计租金”的大小。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管制,因此,有必要强化政府监管效率与力度,硬化市场竞争机制的约束,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找到一个合理又负责的产权代表者;完善上市公司监管法规,强化审计责任,加大审计执业检查;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应当更加全面和具体。
1、审计意见购买研究评述
虽然对于审计意见购买的研究层出不穷,但我们看到,关于审计意见购买相关主题的研究,只有意见购买动机的研究较为成熟,研究结论基本一致,但所用方法基本上是验证外部审计意见购买的动机,对于内部意见购买的动机尚没有相关文献研究。
关于意见购买行为的研究,又以外部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研究居多,但国内外学术界对各国资本市场的研究均未达成一致的结论。在研究的方法上,国内学者大多沿袭了Lennox的思路,实际上Lennox的研究只针对变更审计师的情况,并未验证不变更审计师时的意见购买行为。而且Lennox在研究方法上,对于审计意见只作了粗略的“两分”,即只作标准和“非标”两类划分,这容易忽略“非标”意见内部改善而成功购买意见的情况。如从否定意见转为带强调事项的无保留意见,看似从“非标”到“非标”,但所导致的市场反应将明显不同。
对于内部意见购买行为的研究,在方法上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远未成熟。在现有研究数据的采集上,也没有严格地区分审计费用和其他费用,主要原因在于审计收费披露不充分,大多数上市公司没有区分审计费用和非审计服务收费,多数接受双重审计的上市公司也没有分别披露境内审计师和境外审计师的审计费用,对于“差旅费”的披露口径不一,“其他费用”指向不明。从非审计服务的视角展开研究,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数据披露不充分而影响到研究的结论。
对于审计意见购买的治理,由于涉及到具体的社会环境,笔者主要收集了国内的研究结论,这些研究所提出的对于我国证券市场审计意见购买的防治对策是比较全面的,对于制度安排探讨得多,但对于具体的监管技术探讨得少,当前还缺少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在新环境中如何进行审计意见购买治理的研究文献。
2、未来研究的方向
对于外部审计意见购买的研究,可以考虑跳出Lennox的思路,结合我国盈余管理、审计师变更、审计收费以及非审计服务的相关关系,在研究方法上加以创新;对于内部审计意见购买行为,我国于2007年2月实施了新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在这一背景下数据收集更充分一些,为研究者从审计收费、非审计服务收入的视角进行研究提供了更好的研究机会。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政策环境有了深刻的变化。2004年颁布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此后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包括股权分置、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对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改革发行制度等;2006年修订后的《证券法》和《公司法》同时实施,2007年我国开始施行新会计与新审计准则,2009年又全面修订和完善了审计准则,这些无疑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所有权结构、对上市公司与审计师的惩罚力度、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和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等,这为我们创造了新的研究契机,对于审计意见购买的动机是否有所抑制、审计意见购买能否在新的环境中实现以及新环境下如何构建完善的审计意见购买预警或识别机制、如何防治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公司治理质量与审计意见购买的相关性、股权结构对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影响等都将是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编辑:芝山;校对:朱恒)
[1] Chow C.and S.Rice.Qualified audit opinions and auditor switching[J].The Accounting Review.1982,(4):326-335.
[2]唐跃军,审计收费、审计委员会与意见购买——来自2004-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金融研究,2007,(4):4-6.
[3]王金圣,王 霞.审计意见购买研究综述[J].财贸研究,2007,(2):136-147.
[4]余玉苗,田 娟,朱业明.审计合谋的一个博弈均衡分析框架 [J].管理科学学报,2007,10,(4):32-37.
[5]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71-75.
[6]朱锦余.雷光勇.审计合谋的制度分析及对策 [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3):109-112.
[7]程李梅.信息不对称与独立审计风险 [J].商业研究,2003,(10):36-38.
[8] Sarhan,M.H.,G.B.Frank,& S.A.Fisher.Switching independent auditor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 .Akron Business and Economic Review.1991,(7):173-183.
[9] Mangold,N.R.,Changing Auditors and the Effect on Earnings[M] .Auditors’Opinions and Stock Prices,UMI Research Press,1988.29-31.
[10] Smith D.B.Auditor subject to opinions,disclaimers,and auditor changes[J] .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1986,(6):95-108.
[11] Krishnan.J,K.J.Krishnan and R.G.Stephens.The simultaneous relation between auditor switching and auditor opinion:an empirical analysis [J]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1996,(9):224-236.
[12] Lennox.C.Do companies successful engage in opinion-shopping?Evidence from the UK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0,(29):321-337.
[13]陈武朝,张 泓.盈余管理、审计师变更与审计师独立性[J].会计研究,2004,(8):81-86.
[14]杨 鹤,徐 鹏.审计师更换对审计独立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J].审计研究,2004,(1):83-88.
[15] Mary E.Stocken.Audit conservatism and opinion shopping:influence of client switching expectations on audit opinion decisions[D].The Pennsylvanian State University,2000.20-27.
[16]章立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的相关分析 [J].财贸经济,2005,(4):33-39
[17]朱小平,郭志英.不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条件下审计费用增加的信息含量研究——不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条件下审计意见购买的线索分析[J].审计研究,2006,(2):64-68.
[18]唐跃军.审计收费、审计师变更与意见购买[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9):58-61.
[19]杨和雄.A股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购买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1):40-45.
[20]陈丽蓉.非审计服务对中国上市公司独立性的影响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8.12-19.
[21]王艳丽,张 强.允许或制止审计合谋的最优性分析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2):53-56.
[22]伍中信,曹 越.产权保护:“三域”秩序与审计信息真实性 [J].会计研究,2007,(12):21-23.
[23]赵新刚,关忠良.审计合谋的一个博弈均衡分析框架[J].管理科学学报,2007,(4):56-59.
Audit Opinion Shopping Research:Theretical and Empirical Interpretation
ZHANG Wei
(Hu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angsha Hunan 410205)
Audit opinion shopping is a collusion behavior which is also the important reason of audit disorder.The main motivation of audit opinion shopping lies in that the opinion buyers get benefits by rent-seeking behavior based on the asymmetric information,the imperfect of company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the auditors'opportunism.Audit opinion shopping includes both external and internal shopping behavior,and it's necessary to treat them comprehensively from the demand side,the supply side and the outside environment.The sorting out of existing rea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of audit oppinion shopping should be exploring of the motivation as well as behavior of internal audit opinion shopping and the treatment measures in Chinese context.
audit opinion;audit opinion shopping;audit fees
F239.0
A
2095-1361(2011)02-0120-05
2010-12-12
湖南省教育厅课题“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验创新研究”(湘教通[2010]243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张 薇 (1979- ),女,湖南双峰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研究方向:审计理论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