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宁伟
诚信的渊源与成形
The O rigin and Developm entof“Honesty and Faith”
蔡宁伟
诚信,即诚实与守信。她是一种美德、一种品质,为我中华民族世代所信奉。诚信也是道德建设的根本,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素质,是我国公民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思想财富。这一宝贵的思想财富,远在先秦时代就形成了。夏、商、周三代的先哲们,虽然流派不同,观点迥异,但是对于诚信的论述却所见略同,十分重视诚信的人格塑造。
中国传统伦理对诚信问题的探释,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最早的历史文献《尚书》。其中已出现“诚”的概念,《尚书·太甲下》中有“神无常享,享于克诚”的记载。此时,“诚”主要指人们对鬼神的笃信与虔诚。
《周易》中,“诚”已摆脱纯粹的宗教色彩,具有日用人伦的道德意义。《周易·乾》中讲:“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认为君子说话、立论都应该诚实不欺、真诚无妄,才能建功立业。《晏子春秋》讲:“言无阴阳,行无内外。”是说:言行一致是诚信的特征。《礼记》讲:“君子诚之为贵。”是说:诚信是有高尚道德水准的人最为宝贵的品格。又讲:“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是说:诚信的定义就是不搞自欺欺人。诚信还被视为执政之基。《左传》中就说:“信,国之宝也。”
春秋时代,齐国著名的政治家管仲最早将“诚”与“信”连用,提出:“中情信诚则名誉美矣”,“贤者诚信以仁之”。明确提出:“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他认为,诚信是集结人心、使天下人团结一致的保证。
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晏婴治国安民也十分重视恪守诚信。他提出:“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导父以钟爱其兄弟,施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他强调指出:“君得臣而任使之,与言信,必顺其令,赦其过,任大无多责焉。”“事亲孝,无悔往行,事君忠,无悔往辞;和于兄弟,信于朋友,不过,不责得。”“轻进苟合,则不信也。”在晏婴看来,“事君之道”、“事亲孝”与交友都离不开诚实守信。
道家鼻祖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也就是说,诚信的话不见得好听,好听的话不见得诚信。
法家的创始人墨子曾说:“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即说了就要做,做了就不要半途而废,使言行一致就如同“符”与“节”那样的信物一般。墨子还把“信”作为评价君子仁人的一条重要道德标准,他推崇忠信之士:“志强智达,言信行果。”
兵家的代表齐国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中提出,为将者,必须具备:“智、信、仁、勇、严”五德。吴国著名军事家孙膑则进一步提出:“素信者昌”,“将者,不可以不信,不信则令不行,……故信者,兵之足也。”以此总结出战争输赢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可见诚信的地位。
儒家经典《论语》中,“信”字出现了38次。儒家的代表孔子曾说过:“人而无信不只其可。”延伸之意就是:“信,则知其可”。“忠、信”在孔子“文、行、忠、信”之四教中占其二,可见孔子对于诚信的重视。《论语·颜渊》中有言:“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是说大至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人,诚信都是立身之本;又讲“朋友信之”,是说人与人的交往要讲诚信;还讲“言忠信,行笃敬”强调言语行为诚信大道重要性。孔子有3次谈到“主忠信”,即把“忠”和“信”视为人伦社会两大思想支柱。例如“言必信,行必果”;“主忠信,徙义,崇德也”;“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从孔子论“信”看,“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这五者就是“恭、宽、信、敏、惠”,“信”是其中一德,也可以说是一种义务。
孟子延续了孔子诚信的理念,“诚信”逐步成为体验道德本体、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理念。《孟子·离娄上》中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意即诚信是客观世界的要求,如何认识和实践诚信,是每一个人所言所行的正道。孟子以此告诫人们:“诚”是顺应天道与人道的基本法则。孟子还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认为这是尧舜使契为司徒时所施的“五教”。
稷下学士荀子发展了孟子“诚”的思想,并开始以“诚”涉政,把“诚”从做人之道扩展为治世之道,指出“诚”乃“政事之本”。荀子认为:“诚信生神,夸诞生惑。”又说:“诚信如神,夸诞逐魂。”意谓,诚实守信可以产生神奇、应付裕如的社会良性效果,而虚夸妄诞则产生使社会惑乱、伤神的恶性效果。此外,荀子谈到:“君子养心莫善于诚。”是说:有高尚道德的人提高思想品格,最根本之点是在诚信上下功夫。
在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中,“诚意”作为“八条目”之一,从“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成为连接“格物”、“致知”与“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环节,成为道德内养与外成的关节点,具有促进道德完善、家庭和睦、国家兴旺与社会和谐的多重社会功能。
必须说明的是:古汉语中,诚、信是独立的两个字,没有这两个字的合成词。到了现代特别是白话文提倡以后,由于诚和信都有真实、不欺、可靠、相信的涵义,人们为了加重语言表达的色彩,并借助西方的法律专有名词,才发展出来“诚信”这个词。
诚信,在拉丁文中的符号表现是“bona fides”。“fides”来自动词“fieri”,为“已经做成”之义。后来它转义为“信”的意思。因此,西塞罗利用其词源学意义,把“fides”解释为“行其所言谓之信”(Fiat quod dictum est,appellatam fidem),此语相当于中文的“言必信,行必果”。至于“bona”,是“好”的意思,起强化“fides”的作用,两者合为“良信”之义,但人们惯于将其翻译为“诚信”。据《BLACK’S LAW DICTIONARY》解释,诚信即:是或怀有善意;诚实地,公开地,和忠实地;没有欺骗或欺诈。在这里,善良、诚实、忠诚都是道德的概念。
综上,诚信在拉丁文中为“Bona Fides”,在法文中为“Bonne foi”,在英语中是“Good Faith”,直译均为“善意”。在德文中为“Treu und Glanben”,即“忠诚和相信”,在日语中直接表达为“信义诚实”。汉语中的诚信一词是由德文转译的。德文中的“Treu und Glauben”来源于古代德国的誓约。在古代德国常以“In Treu”,即“于诚实”,“M it Treu”即“于诚实”,“Bei Treu”即“依诚实”,“Unter Treu”即“在诚实名义下”等来强制交易对方作誓。很明显,这些誓言都带有道德含义。中外的很多学者多认为诚信原则本质上是一种交易道德,它首先是作为一种道德准则而出现的。
但是,诚信作为一个词汇,在《汉语大词典(简编)》中依然没有出现,在2000年版的《现代汉语大词典》中才有了明确的注释。诚信:真诚,守信用;如做生意应以诚信为本。
最早在作品中使用“诚信”一词,目前已知的当数郭沫若,他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创作的散文集《苏联记行》中有:“诚信已孚,思想已移诸时间,不说话比说话还要伟大”一段。研究论文中的“诚信”一词,由徐景霖在《谈保险人对不适货的免责》一文中首次提出,源于西方法典的引入。裘友亨于1987年4月在《文明礼貌诚信无欺——北京市饮食服务行业职业道德建设巡礼》一文中把“诚信”第一次引入中国商业范畴的研究。
还有人认为诚信,是“诚实”与“信用”二者的结合。人类为了创造诚实的交流环境并努力维护诚实的价值观念,一方面要对自身进行道德自律,即对己要做到“诚”;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大家共同缔结契约、制定法律来对群体进行共同约束,即对他人要做到“信”,这就是诚信。在有关诚信的权威著作《诚信》中,美国经济学家福山认为诚信是一种社会成本,诚信度的高低决定了经济组织的规模。他将诚信定义为“是在一个社团之中,成员对彼此常态、诚实、合作行为的期待,基础就是社团成员共同拥有的规范,以及个体隶属于那个社团的角色”。诚信实质上就是文化传统习惯、社会风俗、道德规范等非正式制度和缔约各方共同缔结的条款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等正式制度共同作用的一种制度。
(一)诚信是新时期优质人力资本的体现
人力资本的概念是古老的,它曾为亚当·斯密(Adam Sm ith)所雄辩地表述和阐明。不过,它的分析力量在费希尔的资本定义中是隐含着的,而在舒尔茨和贝克尔严密而优美的论述中则明朗化了。最早明确提出人力资本概念的当数美国经济学家沃尔什。其在1935年出版的《人力资本》一书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本”概念,从个人教育成本现值、收益现值之间的对比关系来探索教育的经济效益,论证出教育支出符合一般投资的原则,从而把人力资本概念真正纳人到经济分析的范畴。此后,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教授西奥多·W·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1960年在《人力资本投资:一位经济学家的观点》(Investm ent in Hum an Capital)一文中就已经系统地阐述了人力资本的理论体系,对经济发展的动力做了全新的解释。人力资本的定义是:通过投资而形成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以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数量与质量相结合的资本。它具体表现为知识、技能、经验、健康以及技术熟练程度等要素的总和,是社会总资本的一部分。它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另一位人力资本理论的开拓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Gary S.Becker)在1964年《人力资本》一书中对其定义是: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资本;用于增加人的资源、影响未来的货币和消费能力的投资为人力资本投资。今天,人力资本还包括个人信用,个人资信记录。在西方,如果个人信用不良,是很难得到别人信赖,更不要提得到银行、法院、政府、学校等公共机构的信任和优惠,乃至整个社会的承认了。
(二)诚信是新世纪良好个人品牌的展现
企业诚信可以基业常青,个人诚信可以得到更多的机会和青睐。因此,个人的诚信品牌也应该努力地培育和经营。打造个人诚信品牌的重要环节在于个人声誉的树立,尤其在信誉方面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个人诚信品牌一旦塑造就能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这种效应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是一个宝贵的无形资产,它能使个人在求职、晋升和享受薪酬福利等关键时刻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
(三)诚信是新时代正确“荣辱观”的发扬
胡锦涛总书记在“八荣八耻”中明确提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不难看出,除了第六条明确提出诚信的准则之外,第一、二、三、四、五、七条都与诚实守信高度相关,可见诚信的地位和重要性。
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我们应该把诚信作为人生中的一个坐标,诚信对己,诚信待人。
栏目主持:张 奕 王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