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的有效模式:混成学习

2011-09-23 09:46宋振源
关键词:失地农民培训教育

刘 璐,宋振源

(1.衡水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2.衡水学院分院 机械电子系,河北 衡水 053000)

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的有效模式:混成学习

刘 璐1,宋振源2

(1.衡水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2.衡水学院分院 机械电子系,河北 衡水 053000)

计算机网络和远程教育的普及使运用“混成学习”模式对失地农民进行再就业培训成为可能。相对其他培训模式而言,“混成学习”模式便于对失地农民实施差别化的培训策略,有利于提高固定成本下的培训绩效,有效解决失地农民工学矛盾。根据失地农民的群体特点,“混成学习”培训模式包括确定学习目标及预期绩效、选择相应层次的培训内容、选取“混成学习”模式及考核和评价四个部分。推广“混成学习”模式,政府及失地农民自身应高度的重视,同时应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建立多层次的网络培训体系。

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混成学习

Abstract:The popularization of internet and long-range education make it possible to carry out reemployment training for landless farmers in the form of blended learning. Compared with other training models, blended learning for landless farmer has the advantages of cutting training cost and resolve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work and study of the landless farmers. Using this model, the reemployment training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ep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eeds of the farmers in training: setting a goal, choosing suitable training material,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Hence, this paper proposes to set up a multi-level reemployment training system so as to promote the reemployment for landless farmers.

Key words:landless farmer; reemployment; blended learning

近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众多的失地农民因此产生。据统计,目前我国失地农民数量已达5 000万人左右,且还以每年200多万人的速度递增。农民土地被征用后就不可能再以种地为职业,也就意味着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本。大多数失地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普遍很低,据调查,失地农民的文化程度多为初中,占总体的53.5%,小学及以下占 7.8%,高中占 37.6%(实际上许多人并未完成该阶段的学习就辍学了),大学及以上者仅占1.1%。[1]因此,多数失地农民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在土地以外的其他工作岗位竞争中处于劣势,面临着“种粮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困境,成为一个隐形的弱势群体,其再就业问题也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加强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被视为解决其再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目前的一些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项目由于存在培训模式不合理、培训形式不科学、培训内容不系统、培训力度不强、组织分散、投入有限等一些问题,致使教育培训工作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分析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教育面临的问题,探讨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及增强培训效果的新型模式,已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笔者拟结合失地农民的群体特点,探讨失地农民“混成学习”模式的价值及其建构。

一、“混成学习”模式在失地农民再就业教育中的价值

“混成学习”培训模式是通过对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的有效整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2]失地农民接受再就业教育培训,主要目的就是尽快就业或者更好地就业,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改善当前的生活困境。传统的失地农民再就业教育培训都是以课堂集中讲授为主,即把专家、教师请到学校,在课堂内讲授技术。这种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培训模式,缺乏面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常常会枯燥无味,农民不愿听,花钱费力不讨好。而失地农民“混成学习”模式,可以兼顾课堂学习、在线学习和行动学习之所长,充分发挥传统课堂授课的集约化特色,利用信息时代网络学习的时空优势,强调小组行动学习的团队支持和自主反思,相互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1. 提高固定成本下的培训绩效

“混成学习”失地农民培训模式主要目的就是构建低投入、高产出的学习方式。在利用这种模式对失地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时,一是可利用现有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如社区内的职业学校、乡镇的农村广播电视学校、职教中心等,利用已有的师资和教学设备、教学场地进行教学。二是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将失地农民培训与企业用工需求相结合,将教室搬进企业车间,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采取边学边干形式,即失地农民在企业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让失地农民在学中练,在干中学,操练出一身既有知识储备,又有动手能力的过硬本领。三是采用远程培训方式。现代远程教育依靠重组现有教育资源,利用网络环境采用远距离教学手段,使教育成本远远低于普通的职业教育培训。在失地农民再就业教育培训中采用远程培训方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概念,失地农民能突破时空限制,接收来自不同地区教师的指导,可获得除书本以外更丰富、更直观的多媒体信息,不仅可以实现失地农民优质教育培训资源的共享,也可以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学习活动的自主化,从而在较低成本下提高失地农民教育培训效果。[3]总之,实施“混成学习”,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硬件、软件和人力资源的有机结合,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地利用,避免对资源建设的重复投入,节省培训经费,提高培训效益。

2. 有效解决失地农民工学矛盾

参加培训的失地农民通常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存在“工学”矛盾。“混成学习”吸取了在线学习时间灵活、地点不限,可依照自身学习进度反复听课等特点,同时弥补了在线学习缺乏学习气氛,难以交流,过分依靠学生自觉的缺点;在在线学习的基础上补充了现场教学、实时讨论、实地参访等多种交流途径,让学习更有成就。在对失地农民进行“混成学习”再就业培训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先将学习内容发送给失地农民,失地农民按教师的要求将学习材料下载到本地硬盘上,然后利用劳动之余打开课件进行学习,并将学习成果利用电子邮件等手段反馈给教师。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可以通过专家电话语音答疑、网络互动视频咨询等方式处理,或利用论坛等形式进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能够根据失地农民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指导和监督失地农民的学习过程,使培训效率更高。同时,也培养了失地农民把信息技术作为其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和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使信息技术成为学习平台的能力。

3. 便于对失地农民实施差别化培训策略

失地农民再就业教育的对象都是成年农民,尽管他们都是带着就业目标来学习的,但层次、需求和水平各不相同。实施混成学习一方面可以利用现有培训机构设立各类培训班,由失地农民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就近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班进行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和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由培训者根据失地农民的培训需求提供更有实效性和针对性的网络课程和视频课程等在线学习资源,并以网上远程培训辅以网外综合服务的方式帮助失地农民更好地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使受训农民能进行有效的个别化学习。

二、“混成学习”模式的设计及其应用

失地农民再就业“混成学习”模式框架如图 1所示,[4]该框架包括确定学习目标及预期绩效、选择相应层次的培训内容、应用“混成学习”方式及考核和评价四个部分。

(1) 确定失地农民培训目标及预期绩效。培训前应先根据受训农民的原有知识和技能结构及个人的期望制定切合实际的培训目标,并确定通过“混成学习”应取得什么样的绩效,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也为下一步选择相应层次的培训 内容提供依据。

图1 失地农民“混成学习”模式示意图

(2) 失地农民选择相应层次的培训内容。根据失地农民的再就业现状,可将培训分为短期上岗培训、岗位技能强化培训、自主创业培训三个层次,分别根据受训农民的初始能力,开发和设计相应培训内容供其选择。短期上岗培训是为了使失地农民能够很快掌握初级技能以便早日上岗,如保洁、水暖工、道路铺装等方面内容,通过短期岗前培训即可上岗就业。岗位技能强化培训则是为了使失地农民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培训内容比短期上岗培训更有深度,包括有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扩展等内容。自主创业培训主要针对一部分有一定工作经验而且手中又有一些“两费”补偿款的失地农民,内容包括创业项目选择、创业可行性计划编写、创业所需的各项手续办理等,从而帮助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带动部分失地农民就业。

(3) 结合实际选取“混成学习”方式。针对失地农民再就业教育的内容和对象,在培训中主要应用以下三种“混成学习”方式:技能驱动型、态度驱动型和能力驱动型[5]。

技能驱动型是将自定步调的自主学习和集中面授相结合,较适合失地农民短期上岗培训。集中面授主要是将农民工短期集中在培训班,通过传统的课堂讲解或利用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进行网络化学习,完成重点理论及技能的培训。面授结束后,农民工可根据自身情况自定步调进行细化学习,在工作中自我消化,尝试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遇到问题可借助电子邮件、论坛、电话等向培训教师随时求教,以巩固培训效果。

态度驱动型是传统的课堂学习和在线协作学习的结合,适合失地农民岗位技能强化培训,此阶段的受训失地农民已经能够初步掌握相关技能和理论,培训的目标是使其能完全胜任工作。培训教师通过面对面方式先把协作学习中的内容、属性以及期望成果和如何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协作的有关事项向受训农民交待,通过传统课堂的形式,将培训的目标和经过培训后的绩效告诉受训农民,让其通过网络课程、论坛、网络研讨会、小组计划和利用聊天室、在线辩论等方式学会如何进行沟通的技能,使其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共同实践,从而获得经验和感悟,加强其对技能知识的掌握。

能力驱动型是受训农民与专家共同活动并通过在线方式进行互动以获取隐性知识的一种“混成学习”方式。失地农民再就业教育培训中的很多知识都属于隐性知识,如语言认知、阅读能力、社会交往、城市适应、法律法规、世界政治经济以及国情国力等,需要通过培训弥补其能力不足或缺陷。可通过组织专家观摩等活动让受训农民与专家实时共同活动,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在线交流工具如虚拟社区、电子邮件等进行交流互动,从中获取隐性知识。

(4) 考核与评价。培训结束后,应对受训农民的效果进行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对参加培训的失地农民所做出的学习评价结果,对其培训计划进行修订,指导其选择进行更高层次的培训或进行知识补习重新培训。

结合上述的“混成学习”模式框架,对失地农民进行“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的培训可以设计出以下“混成学习”模式(表1)。

表1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混成学习”模式

三、推广失地农民“混成学习”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混成学习”培训模式作为一种兼具传统教学和数字化教学优势的新型学习方式,能根据广大失地农民的自身特点和就业需求,增强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对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效果,有效提高其转岗就业能力。目前,在运用“混成学习”模式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政府及失地农民自身要重视“混成学习”教育培训。目前,有些政府部门组织的培训往往只停留在“为了培训而培训”的意义上,对于失地农民的培训更多地是把它作为一项“政绩工程”来对待,存在培训模式不合理、内容不系统、缺乏针对性、层次低、力度不够强等诸多问题,在探索诸如“混成学习”这种新的培训模式上不积极,不主动,培训更像是为了完成目标任务,只重视形式,不注重效果,致使培训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另一方面,对“混成学习”培训的目标人群而言,存在的问题更是十分严峻。大部分失地农民仍然认为就业是政府安置的组成部分,缺乏自主择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觉接受教育培训意识薄弱,认为政府抓培训无用,也不能帮助找到合适工作,特别是“混成学习”涉及到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于一些文化层次较低的失地农民来说,常常被他们认为是难以跨越的障碍,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脱培训,造成政府出钱出力而农民却不领情的尴尬局面。基于这样的现状,政府部门在对失地农民实施“混成学习”再就业教育培训时,要着眼于提供职业技能和相关的引导性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和直接经济收益,从而激发失地农民对教育培训的兴趣。

二是在具体培训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授。这才能使参与培训的失地农民积极参与到教学运作中,让具有不同学历背景、在不同职业岗位工作的群体走到一起,形成尊重他人、尊重劳动的平等理念,使他们重新建立信心,尝试主动改变生存状况和环境,在帮助他们消除社会排斥,改变其边缘性地位中发挥实质性作用。

三是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在对失地农民进行“混成学习”再就业培训时,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搭建远程教育平台,使用播放教学光盘、收看卫星节目、使用计算机网络等各种现代化手段,建立起以县级职业学校、成人学校为龙头,以农村职业学校为骨干,以乡镇成人学校为基础,以村成人学校为辐射点,以各级社会力量办学为支撑点的县、乡(镇)、村三级实用型、开放型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失地农民“混成学习”培训网络体系,以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转变其传统就业观念,培养其有一技之长,才能使失地农民得到基本生存保障,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李文星.城乡统筹中失地青年农民培训及就业的困境及对策——对西部某大城市周边六个乡镇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0):43-48.

[2] 陈卫东,刘欣红,王海燕. 混合学习的本质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5):30-33.

[3] 鲍海君,黎默耘,俞红燕.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的网络化失地农民教育培训[J].现代教育管理,2010(12):37-39。

[4] 杨彩菊.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有效方式——混合学习[J].教学与管理,2006(11):34-35.

[5] 张文杰.浅谈混合式学习在函授教育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2008(7):240-241.

责任编辑:陈向科

Blended learning: An effective way of reemployment training for landless farmers

LIU Lu1,SONG Zhen-yuan2
(1.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0530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s, Branch of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053000, China)

G725

A

1009-2013(2011)01-0052-05

2011-01-12

刘 璐(1972— )女,河北衡水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及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失地农民培训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失地农民在土地征收中的救济失范及司法回应——以司法权的适度介入为视角
东阳市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