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冰
画画儿还是画钱?价值500万的艺术圈大佬名誉战
■文/孙冰
■http://www.zgjjzk.cn/html/Article/201105021052955.html
郭庆祥说,范曾起诉前并未与其沟通,拿到索赔500万的法庭传票他“很惊讶”。
原告、被告2010年9月,范曾(左图)状告郭庆祥(右图)等三人及《文汇报》侵犯名誉权。
4月22日上午,画家范曾状告郭庆祥侵犯名誉权案在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审理。这绝对是当今艺术圈顶级大佬之间的“战争”。
范曾,刚刚在年初登顶“2011胡润艺术榜”,这不仅使得他成为目前市场行情最好的在世画家,也成为第一位登顶该榜的国画家。2010年,他的作品仅在公开拍卖市场上的总成交额就高达3.9亿元,较之2009年的1.5亿元大涨163%。
此案曲折,须从头说起。
2010年5月,上海《文汇报》在争鸣栏目发表了郭庆祥的一篇署名文章《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此文中,郭庆祥批评了当下书画界的一些浮躁现象,其中提及自己当年收购“一位当下经常在电视报纸上大谈哲学、国学、古典文学、书画艺术的所谓大红大紫的书画名家”画作的经历:“当年,有朋友找到我希望我收购200张他的作品,我随即打了200多万过去。一个月我就拿到了第一批100多张画,展开一看,题材与技法严重雷同,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人物是任伯年的,花鸟是李苦禅的,七拼八凑当作自己的了。二次交货前,我跑到他的画室去看个究竟,出乎意料的是,他将几十张宣纸挂在墙上,以流水操作的方法作画。每张纸上先画人头,再添衣服,最后草草收拾一番写款,由他的学生盖章。”
“这哪儿是画画?分明是在画人民币嘛。”这一经历使郭认为,该画家的作品不值得收藏。
“可是今天,这位书画名家在摄影机前却这样评价自己的绘画成就:画分九品……四品已成大师,凤毛欧伯;五品谓之巨匠,五百年出一位;六品可称魔鬼,从未看到……我是坐四望五,以待来日。”郭庆祥对其自称大师、巨匠的言论不能赞同,而且认为对于整个书画界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害的。但整篇文章中,郭庆祥并未提及这位画家的名字。
6月24日,《文汇报》又刊发了著名画家谢春彦的署名文章《钱,可通神,亦可通笔墨耶?》和署名孙逊的文章《画家最终还是要拿作品说话》,文中也有与郭庆祥类似的观点,但同样并未指名道姓。
2010年9月,范曾一纸诉状将郭庆祥等三人及《文汇报》告上法庭,认为三篇文章“无任何事实依据地随意贬低原告名誉……导致原告的社会评价降低……已构成对原告方名誉权的侵犯,要求《文汇报》向原告登报赔礼道歉;要求郭庆祥赔偿原告名誉及精神损失费500万元,谢春彦和孙逊各赔偿20万元”。
这一主动“对号入座”并提出天价索赔的举动,立刻引起极大关注。案件尚未正式审理期间,双方拥护者的口水战已经逐步升级。
2010年12月底,郭庆祥通过媒体公布了“范曾流水线作画”的照片。而这组照片实际上是由范曾的学生崔自默拍摄并发表在“自默文化网”上的,意在赞扬范曾绘画技巧的精湛。“这根本不是什么流水线作画的证据。”崔自默说,“只能说明先生可以在瞬息之间创作十来张不同面貌特征的老子,虽然他们形态各异,但精神内质是惊人的相似,‘技近乎道’,游刃有余。”
北京昌平区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原定于2010年11月9日开庭,但由于被告(先是《文汇报》方面,后是郭庆祥)提出管辖权异议而不得不两次延期,直至半年多后的4月22日才得以正式开庭。在近4个小时的庭审过程中,范曾和郭庆祥均未现身,而是由代理律师代为答辩,法院没有当庭宣判。庭审结束后,范曾的代理律师表示,同意接受法庭调解,但调解对象不包括郭庆祥。而郭庆祥的律师也表示,郭庆祥一方不同意调解。
“艺术究竟是好是坏的争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到底能不能评论,如果连说都说不得,那就很可怕了。”郭庆祥接受采访时说,“而且我的文章根本算不得尖锐,我连名字都没提,只是想提醒画家、收藏者和公众们警惕这种现象。”
郭庆祥在圈内以口无遮拦著称,外号“大嘴郭”,曾以署名文章的方式批判过“某些当代艺术家在拍卖场上屡创天价,但其作品展现的都是丑态,恶搞中国人形象以迎合极少数外国藏家的趣味”,还曾公开鄙夷过被业内奉为宫廷收藏宝典的《石渠宝笈》,认为其不过是“商业概念”,价值有限……是以引来无数人与其“商榷”,但惹上官司还是第一遭。郭庆祥说,范曾起诉前并未与其沟通,拿到索赔500万的法庭传票他“很惊讶”。
据某拍卖公司书画部负责人透露:“目前,范曾的高价作品大多是他80年代创作的早期作品,而近年来的新作则行情一般,这说明,流水线式创作的争议还是对范曾作品的市场行情产生了一些影响。”
联系编辑:liqiong@blogweek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