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经盛鸿
中山陵
在南京城风景如画的东郊风景区,在挺拔秀丽的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的南坡,坐落着一片雄伟庄严的蓝色琉璃瓦屋顶的建筑群,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中山陵。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就安葬在这里。陵园前临平川,背拥青嶂,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景色秀丽,气势雄伟,面积约两千亩,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其全部建筑轮廓巧妙地构成了一座“自由钟”式的平面结构,掩映在一片林海和花丛之中,象征着孙中山先生毕生致力于敲起自由钟、唤醒民族魂、反抗专制、拯救国家的崇高理想与辉煌业绩。建筑材料主要是苏州与福建产的花岗石以及云南产的大理石。陵墓入口处的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鎏金大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平面距离700米,上下高差70米。祭堂大门上方有“天地正气”直额一块。祭堂正中为4.6米高的用晶莹洁白的汉白玉雕塑的孙中山全身坐像,逼真生动,是世界著名雕塑家保罗·阿林斯基的杰作。祭堂四周用大理石镶嵌的壁上,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等文字。祭堂后是墓室,有两重铜制门,墓室正中是圆形大理石塘,上围以栏杆,塘正中央是长方形墓穴,下面安放着中山先生遗体,上面安放着仪态安详的中山先生大理石卧像。
孙中山生前很早就爱上了雄伟秀丽的南京山川胜景。
1912年年初,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历时3个月。这期间,在1912年3月10日,他和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等人骑马出朝阳门(今中山门),去东郊狩猎。他们从明孝陵转至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南坡的半山寺,中山先生打下一只野鸭,就下马休息。当时他们站在现中山陵墓穴的地方,孙四面环顾,指着对面远处的方山,和回环如带的秦淮河,说:“你们看,这里地势比明孝陵还要好,有山有水,气象雄伟。我真不懂当初明太祖为什么不葬在这里!”胡汉民说:“这里的确比明孝陵好。拿风水讲,前有照,背有靠,左右有沙环抱,加以秦淮河环绕着,真是一方大好墓地。”孙中山先生接着带笑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土,以安置躯壳尔。”其意是:“在我将来死后,若能葬在这里,那就好了!”
孙中山不仅钟爱南京的山水,更非常重视南京的重要的战略地位与独特、优越的地形地理,重视南京悠久灿烂的历史,期待着南京更加光辉的未来。他在1919年写的《建国方略》中称赞道:“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而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而又恰居长江下游两岸最丰富区域之中心,虽现在已残破荒凉,人口仍有一百万之四分之一以上。且曾为多种工业之原产地,其中丝绸特产,即在今日,最上等之绫及天鹅绒尚在此制出。当夫长江流域东区富源得有正当开发之时,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
想不到事隔十多年之后,孙中山先生于弥留之际仍想到了南京紫金山。
那是在1925年3月上旬的一天,故都北京城还未透露一丝春意。在城北铁狮子胡同一所古老宽大的宅院里,正在这里养疾的中国国民党总理、广东革命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孙中山先生已处于生命的垂危状态。孙中山先生的家人宋庆龄、孙科,以及汪精卫、张静江、何香凝等国民党领导人看到孙中山似乎又要昏睡过去,就转到房间一角议论起孙中山的后事来。当谈起孙中山逝世后的归葬之地时,宋庆龄泣不成声。汪精卫深信风水之说,振振有词地讲起来:“人们都说孙总理是明朝崇祯皇帝的后身,一旦山陵崩,似宜葬北京景山为妙。”这景山就是位于北京城中间、故宫北侧的皇家园林,是北京城中地势最高的地方,明末崇祯皇帝于国破时在这里上吊自尽。没想到这话被昏睡中的孙中山听到了,他从病榻上回过头来,连声说:“否!否!我欲葬紫金山也。”在场的人一时感到十分愕然。但为了安慰孙中山,都连连答应。
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后,其灵柩并没有立即送到南京营葬,而是先将遗体移往北京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让民众瞻仰遗容,后将灵柩暂放在北京西山碧云寺石塔中。
1925年4月4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推定张人杰、汪精卫、林森、于右任、戴传贤、杨庶堪、邵力子、宋子文、孔祥熙、叶楚伧、林叶明、陈去病等12人组成“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4月18日,又于上海正式成立了“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指定杨杏佛为主任干事,孙科为家属代表,办理孙中山遗体营葬的具体事宜。遵照孙中山归葬南京紫金山的遗愿,北京治丧活动结束后,国民党“葬事筹备委员会”即着手到南京兴建中山陵。
1925年4月中,宋庆龄、孙科与“葬事筹备委员会”’的陈去病等人亲到南京东郊紫金山下踏勘。他们看到有一山峰隆然在紫霞洞左,气象雄伟,视景开阔,高兴地说:“是佳城也。”墓穴遂选定于紫金山中部小茅山南坡,就是今天的南京中山陵所在地。
不久,“葬事筹备处”就在全国征求陵墓图案。在众多的应征者中,著名的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式陵墓图案获首奖。筹备处即聘吕彦直为陵墓设计建筑师,主持计划、建筑及监工事务。又登报征求陵墓工程建筑承包商,以姚新记获选。
从1926年1月开始兴工建造中山陵。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中山陵的建造更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前后历时三年多,至1929年年初,中山陵的陵墓主体工程次第落成。1929年6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举行隆重、盛大的奉安大典,将孙中山的灵柩从北京碧云寺运到南京安葬。以后几年,南京国民政府又在陵墓四周继续营造了一系列纪念建筑,直至1933年各项工程才先后竣工。——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雄伟壮丽的中山陵建筑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