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长域
定边县:中央红军长征入陕第一县
◎文/李长域
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至今已有75年。其中,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已有76年。说到中央红军的长征,有一个问题或许会使人们很感兴趣,那就是:他们是从哪里最早进入陕西、陕北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呢?答案就是在定边县。
定边县位于陕西省的西北部,其北与内蒙古为邻,西与宁夏接壤,东与靖边县和过去的保安县为界(后改称志丹县,志丹县与原定边县相邻部分于1942年划入新设立的吴旗县;吴旗县近年改称吴起县),南接甘肃省环县和过去的庆阳县(后来在该县北部设立华池县,1942年华池县北部一些地方划入吴旗县),以往的面积有9100平方公里(1942年划入吴旗县1200平方公里,现面积7900平方公里),地域很大。1935年时,该县已成立红色政权——定边县革命委员会,管辖地域包括今定边县中部、南部许多地方和今吴起县西部、北部原属定边县的地方,还包括其时与定边县毗邻的靖边县宁塞川等地方(后来这些地方也划入新设立的吴旗县),县政府驻地在今吴起镇北20里的凤凰寺。英,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主任杨尚昆。全支队下属第一、第二、第三共三个纵队。哈达铺出发约10000多人,到达陕北后有6000余人。
中央红军自进入甘肃一带后,便在高原和山地行军、宿营与作战。由于这些地方道路崎岖狭窄,人烟稀少,村落很小,同时又有国民党军队的不断围追堵截,所以部队多分为两路行动。“左路”由毛泽东率领,以第一纵队组成,多执行开路任务,具体由林彪、聂荣臻指挥;“右路”由彭德怀率领,以第二、第三纵队组成,具体由彭雪峰、李富春、叶剑英、邓发等指挥,多执行殿后任务。两路队伍分开行动时,有时平行并进,有时一前一后跟进,中间保持一定距离。遇到大的行动和作战时,则合兵一起,共同行动。中共中央领导人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王稼祥等,多随左路行动,以便同毛泽东一起研究工作,实施党对整个红军的领导。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各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及老同志、妇女、伤病人员和干部团,则随同右路行动。每天宿营时,毛泽东与彭德怀电报联系,通报敌情,
中央红军是在1935年10月16日上午,于定边县西南部的五股掌一带进入陕西省定边县境内的。其时,中央红军的正式名称是“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它是中央红军自哈达铺起,为便于部队行动,缩小目标,增强战斗力,进行缩编后对外使用的名称。陕甘支队司令员是彭德怀,政委毛泽东,党委书记张闻天,副司令员林彪,参谋长叶剑确定行军路线,安排宿营地,部署两路的行军与作战。自10月10日中央红军在甘肃省陇东的镇原县三岔镇遇到刘志丹派来的几名陕北红军联络人员之后,中央红军在前往陕北的途程中便有了熟悉这一带情况的向导,同时也便于他们克服语言等方面的障碍,随时同所经地区的群众取得联系。
当天上午来到五股掌的中央红军,其实只是一部分,即陕甘支队的“左路”。他们是在离开甘肃省环县北部的耿湾村后,向北而行,来到这里的。右路则在其东南30余里的另一条路上行动。这里因有东川河、安川河、缪沟河、高台沟河等几条山沟和河流,山水相间,形成状如手掌似的地貌,故名“五股掌”。当地有一村庄就叫五股掌村,今属定边县刘峁塬乡管辖。另有桥儿沟、黑城岔等村庄,分别属陕西省定边县和甘肃省环县管辖。在此,部队决定不再继续向北,而是折转东行,分两路平行前进。一路从桥儿沟村东,登上陡峭的阳山塬,在罗庞塬等塬上行动;一路沿罗庞塬之南的陕甘界河——缪河(亦称缪沟河)行动。前者,人数较少,居高临下,担任侧翼掩护任务;后者人数较多,位于谷中,系大队人马,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也在该路。两路相距有数里。在河谷中的部队,沿着弯弯曲曲的小河前进,道路时在河的左边,时在右边,忽高忽低,崎岖不平,且逐渐升高和变得更为狭窄。谷中的水,有的地方是苦水,人畜不能饮用,有的红军战士因口渴难耐,误饮后不幸中毒身亡,令大家非常悲痛。中午在环县吴台村吃饭,稍加休息。该村人因不了解中央红军,大都跑了。不过,与它相邻的定边县罗庞塬乡马庙湾村,却有马生骏等几个年轻农民,大胆跑来该村,目睹中央红军当时经过的艰难情景。马庙湾村的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他们受到西北红军的影响较多,且所在村庄已属革命根据地边缘地带之故。当日下午,部队又经环县耿家河、定边县前山和张山、环县慕油坊村,进至定边县张崾崄乡木瓜城一带。部队决定在此宿营。这天行程50—60里。
在塬上行动的部队,经沙塬、马塬、罗庞塬、贾二塬等地,晚间也到达木瓜城宿营。他们该日所经之地都属定边县罗庞塬乡管辖。木瓜城是一座不大的古城堡,遗址已残破不堪,无有人烟。时已深秋,冷风飕飕,木瓜城地处山沟,相对暖和点,这对于衣着单薄、疲惫不堪的红军指战员们来说,稍微好受一些。当晚,毛泽东通过电报告知彭德怀一纵队行军和在此宿营等。躲过敌军和国民党势力,所以可安然地在此度过一个寂静的夜晚。
中央红军此时虽然处于极度的艰难困苦之中,但仍不忘记随时随地做对群众的宣传工作。这天他们在经过环县的慕油坊村时,定边县张崾崄乡王塬畔村农民王建福,在那里正给富户放羊,只有17岁,原来就受到西北红军的影响,此时又听了中央红军的宣传,当即决定参加红军,扔下放羊铲,连家也没回就开始跟随部队行动。王建福由于为人诚实,机智勇敢,后来立过许多战功,解放后担任东北旅顺要塞守备师参谋长和副师长等职,故在当地传为佳话。这也是中央红军入陕后,吸收的第一个陕北籍和定边籍战士。
该日,右路从甘肃省环县高达1774米的老爷山(也称兴隆山,山上有庙宇)出发,经天桥等地,进入庆阳县北境(今华池县西北)的高山与深谷地带。在此他们也分作两路,一路经东崾岘、王掌子等村庄;一路经显神庙梁、艾蒿掌沟、陶岔等村庄,平行东进。晚间,都抵达陕西省定边县左崾崄乡(后改称“白马崾崄乡”)铁角城村一带宿营,行程60里。铁角城也是一座古城堡,同样只剩断墙残垣。部队大都在避风的山沟里露营,只有少数人住进几孔破窑洞。
至此,中央红军的左路和右路,都于当日先后进入定边县境内。查阅《红军长征文献》,其中注明,罗庞塬、木瓜城、铁角城都属于“陕西省定边县”。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在《长征行》一书中写道:“经过连续几天以急行军速度的兼程行军,16日陕甘支队左右两路,均甩掉敌人,进入陕北境内。”木瓜城和铁角城都位于定边县南部,距县城有240—250里之遥,两地一在西,一在东,相距30余里,中有山岭阻隔。当时,定边县城尚被敌军占据,该两地已属西北革命根据地的范围和边缘地带,附近的张崾崄、左崾崄、白马崾崄、王塬畔等村庄,建立有乡、村级红色政权。但由于这里地方偏僻,当地党组织和红色政权都不知道中央红军会来这里,而中央红军也不知道这里已是苏区,所以双方未建立联系。
中央红军分两路进入陕西省定边县境内的情况,不久即为国民党军方侦知。10月20日,蒋介石和张学良共同署名发出的《关于“围剿”陕甘支队于陕北地区的部署》中称:“查毛、彭股匪经我各追剿部队连日痛剿,已势蹙力疲,经黑城岔附近向北逃窜,冀与刘、徐股匪合股作最后之挣扎。”这里指的就是毛泽东所率左路的行踪。11月1日,国民党在一则通报中称:“毛泽东、彭德怀股匪主力由陕甘边区铁角城、吴起镇向保安方向移动中。”这里所说“陕甘边区铁角城”,正是彭德怀所率右路经过之地。
10月17日,中央红军继续在定边县内行军和作战。18日晚,于其时的定边县铁边城镇附近张湾子村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19日中午,中央红军在头道川王畔子村,与根据地的红色政权和武装力量人员——定边县革命委员会保卫队队长白风清,第一个接上头。同日下午4—5时,进入其时的赤安县境内,行约10—20里,陆续抵达吴起镇。
中央红军于1935年10月中旬分两路进入定边县境内和其后几天在该县的行动,有着很大的意义。第一,它标志着中央红军此时已离甘入陕。按照当时蒋介石和国民党军队的企图,是要把中央红军消灭在甘肃省境内的,而不许他们进入陕西省。所以,这是蒋介石和国民党军队的又一次失败,对于毛泽东和中央红军来说则是又一次胜利。第二,它也标志着中央红军此时已进入“陕北”的广阔天地。当时的“陕北”,在行政上称为“陕北道”,公署驻地榆林,辖有今榆林市、今延安市所属各县及今铜川市宜君县,共23县,面积有7—8万平方公里,革命形势已与此前的江西“相仿佛”,是蒋介石和国民党军队最害怕中央红军进入的地方。所以,这也是一个重大进展。第三,更为重要的是:中央红军的入陕和进入陕北,标志着他们将在西北革命根据地落脚和与刘志丹等领导的西北红军会合,而这正是蒋介石和国民党军队最为不安的,但此种势头已无法避免。因为在19日中午,中央红军已同根据地的红色政权和武装力量的人员接上头,傍晚和晚间,又与定边县革命委员会主席王玉海、赤安县六区一乡党组织负责人刘景汉和该县游击支队副队长戴通孝取得联系。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都好办了。
由此可知,中央红军进入和经过定边县,具有很大的意义。也因为如此,这个“中央红军入陕第一县”就很值得载诸史册,让人们铭记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