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超值
(重庆市长安医院内一科,重庆 400023)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以及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常见病原体依次为肺炎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和呼吸道病毒(甲、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近年来,对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和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链球菌(MRSP)检出率逐渐增多。此外,非典型病原体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已逐渐居CAP病原体前列。目前,由于抗生素的不规范应用及耐药菌产生,首次经验治疗疗效有下降趋势。近年来,呼吸喹诺酮类治疗CAP应用较广泛,因其在抗菌活性和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优点,在CAP治疗中担负起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笔者采用单一静脉滴注呼吸喹诺酮类的临床路径治疗CAP,并观察其疗效。在目前CAP治疗中,应用最多的呼吸喹诺酮类药物主要为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而美国感染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IDSA/ATS)最新指南将莫西沙星放在了首位。但基于我国国情,本次研究选用了左氧氟沙星作为呼吸喹诺酮类药物代表。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CAP住院患者105例,其中男65例,女4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6岁,平均5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诊断: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加重,并且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发热;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罗音;白细胞计数(WBC)患者大于10×109/L或小于4×109/L,伴或不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以上1~4项中任何一项加第5项,除外非感染性疾病即可作出诊断(均除外重症肺炎)。随机分为3组:左氧氟沙星组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头孢唑林组37例,其中男24例,女13例;阿奇霉素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3组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程、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左氧氟沙星组予左氧氟沙星400 mg,先锋霉素组予头孢唑林4.0 g,阿奇霉素组予阿奇霉素0.5 g,均1次/d,静脉滴注,连续治疗7 d。治疗中小于7 d时,若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胸片阴影明显减小,则及时改为同类药物口服;若治疗超过3 d症状加重,则视为无效,改用其他抗生素治疗。
治愈:咳嗽、咳痰、发热症状完全消失和胸片阴影消失;显效:发热消失,咳嗽、咳痰明显好转,胸片阴影明显缩小,即由“+++”转为“+”或由“++”转为“-”;好转:发热明显好转,咳嗽、咳痰减轻,胸片阴影稍缩小,由“+++”转为“++”或由“++”转为“+”,或胸片阴影无明显改变;无效:咳嗽、咳痰、发热无好转或者加重,胸片阴影无改变或者增加。以治愈、显效、好转合计为总有效。
全程治疗过程中,左氧氟沙星组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阿奇霉素组有2例出现恶心、呕吐,予对症治疗后好转,未中断治疗。
表1 3种药物治疗CAP疗效比较[例(%)]
在当今抗生素广泛使用的时代,CAP仍然是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特别是由于社会人口老龄化、免疫损害宿主增加、病原体变迁和抗生素耐药率上升等原因,CAP面临许多新问题。虽然CAP是一种常见疾病,但早期识别其致病的病原体相当困难,故经验性治疗尤为重要。
呼吸喹诺酮类药物是指对多数呼吸道病原有很好杀菌活性,且药代动力学特点显示容易进入肺脏组织和支气管分泌物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IDSA/ATS 2007年共同发布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南》,将呼吸喹诺酮界定为莫西沙星、吉米沙星以及750 mg/d剂量的左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体外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两倍,能有效渗透进入呼吸系统组织内及分泌物内,还能作用于细胞内病原微生物和肺泡巨噬细胞,在大多数细胞内病原体可获得治疗水平的细胞内浓度。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阻止细菌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喹诺酮治疗CAP已有很多报道,且疗效显著。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早期单用呼吸喹诺酮治疗CAP,在静脉与口服抗生素转换时间和临床改善率等方面,比头孢菌素单用或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效果更好(P<0.05)[1]。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虽然在组织中的浓度高于血药浓度,但本身为抑菌剂,易产生耐药,并有较多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而影响使用。
本试验表明,左氧氟沙星治疗CAP的疗效优于使用β-内酰胺类(头孢唑林)及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1]Perry CM,Ormrod D,Hurst M,et al.Gatifloxacin:a review of its use in the management of bacterial infections[J].Drugs,2002(6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