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斌
(SAP中国研究院,上海 210203)
企业编制维护计划需要做好大量的基础工作,建立完善的设备主数据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可以狭义地将其理解为企业熟悉的的设备台账。但是从信息化的角度来看,设备主数据包含的内容远远超过传统设备台账的要求,其数据组织结构是为企业的整体运作和绩效考核服务的,因此其中的一些信息收集工作甚至是十分细致和广泛的,需要企业花时间和精力不断深化,比如企业设备在工厂中的布局,EAM称之为“功能位置”;设备的结构(即设备层级)和物料组成(即BOM)。(见图1)这些工作做得越细致,越方便信息系统捕捉关键信息,例如定位故障位置,或通过设备BOM快速找到待领取或待采购的备件等。
在设备主数据中还需记录其它许多相关的主数据,例如与生产相关的、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与财务成本相关的数据。在追求整体绩效的企业中,设备管理不再是一个相对孤立的辅助职能。设备直接影响生产,设备直接影响环境与安全,设备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设备需要动态的价值跟踪。总之,设备管理需要更广阔的企业管理视野,而优秀的EAM系统必须能够始终支持企业发展的这种需求,帮助企业不断拓展设备管理的疆域和境界。
中国企业一般都能做好设备台账管理工作,但在设备结构与BOM管理方面以及在与其它核心业务的集成信息方面还需要做更多的整理工作。
企业“关怀”设备的最好方法就是为它量身定制一个终身制的维护计划(当然这个计划应该可以不断调整)。这个计划除了需要上述主数据的支撑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包含一套详细的维护工艺,SAP EAM称之为“维护任务清单”,它由一道道工序组成,这些工序承载着企业维护工作所需遵循的维护步骤和定额标准,为记录和归集实际的维护信息提供参考。每道工序除了工艺描述外,还包括许多关键数据,例如用料(备件和耗材)、人工、费用甚至工具等等。工序与工序之间可以设定基于时间的相关性,形成链接和网络关系。这些工序为维护计划的执行提供了内容依据。维护任务清单的编制从执行的层面上看体现了企业设备管理细致度,因为从SAP EAM功能上说,任务清单可以编制得非常具体,工序可以嵌套子工序,还可以利用层级技术增加工艺重用性,使工艺更精练清晰,编制效率更高。这一块儿工作业务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体现了企业内功,需要长期的积累,不断的改善提高。可以说它是企业设备管理的核心知识。从中国企业的应用情况来看,它的应用并不深入。
企业拥有大量不同类型的设备,它们的运行方式各不相同,因此,选择高效适当的计划方式是很重要的。SAP EAM系统提供了丰富灵活的计划方式和策略来支持企业开展维护计划的制定。
如图2所示,根据设备的运行方式,企业可以根据时间来制定设备的维护计划。这是企业最常用的计划方法。可以是单一循环周期,例如每周维护1次。也可以多循环周期并行,例如既有每天1次的日常维护,每到一个月还可做1次加强维护,每到1年有1次停机检修。这三个循环周期可以在某天重叠,但维护的内容可以是有不同的侧重的。这些并存的不同循环周期放在一起称为一个维护策略。每个循环周期都会从维护计划所附带的任务清单中选取相应的维护工序来执行,这个循环加上其所选的维护工序就称为一个维护包。企业根据需要可以在一个维护策略中包含任意多个维护包,每个包的维护内容可以是不一样的。我们还可以根据设备的运行表现,例如流量、里程等来制定计划。这同样可以套用上述维护策略和维护包的概念。例如,每5 000km换1次机油,每20 000km检查1次蓄电池等,就需要用到计数器的概念。通过计数器读数的手动或自动输入,系统会自动提前触发维护通知或工单,告诉维护机师在指定的日期执行指定的维护工作。上述连续变化的计划维度还可以组合运用。例如,时间与里程组合,即每3个月或每5 000km维护1次,如果2个维度周期在时间相隔上很近可选择跳过,只执行其中一次。上述二种维护计划都是基于连续的度量读数情况,我们还可以根据非连续、不规则的状况变化来制定维护措施。例如温度、压力、振动、厚度等。当温度超过一定阀值时,自动触发相应的维护通知或工单。SAP EAM系统提供了统一的过程控制系统接口来实现ERP/EAM事务系统与过程控制系统的可控交互。
借助信息化手段,维护计划一旦制定完毕并下达,系统就会自动地排程,并提前触发维护任务执行指令,大大减轻了设备维护计划员的派工负荷,使其有更多地时间进行监控和处理例外事件。而企业做好维护计划也为另一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即维护费用预算管理。可以通过分析未来1年的维护计划来预测未来的备件需求、人力资源需求、资本需求等等,做出精确的费用预算。
做好维护计划需要建立在细致的设备管理基础工作之上。通过先进的EAM信息化系统和手段,企业做好这项工作的难度并不大,而相应的管理效益提升则是显而易见的。企业只要抓住上述关键点,不断推进,就能把设备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