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华
(开县畜牧兽医局,重庆开县 405400)
猪增生性回肠炎( PPE)是由细胞内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感染引起的一种以保育猪或生长育肥猪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下痢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主要特征是小肠黏膜增厚;上皮细胞增生,杯状细胞缺乏;微小的、弯曲的胞内菌游离在增生细胞的胞浆顶端。本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慢性型回肠炎(PIA)和急性出血型回肠炎(PHE)。2010年7月,我县一猪场发生了急性和慢性回肠炎猪病,后经诊断和治疗,病情很快稳定,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该养猪场养殖母猪50头,育肥猪300头。于2010年7月9日开始出现突然死亡,主要发生于4~12月龄青年育肥猪。临床表现为皮肤苍白并伴有黑色或带血的粪便,有的猪只表现为体型弱小、消瘦、粪便稀软,甚至呈水状。猪只体温正常、厌食、虚弱、沉郁、被毛粗乱、弓背弯腰,有的站立不稳,生长发育不良,并突然死亡,死亡率达到9%。
可见小肠后部、结肠前部和盲肠的肠壁增厚,直径增加,浆膜下和肠系膜水肿,肠黏膜呈现特征性分枝状皱褶,黏膜表面湿润而无粘液,有的附有颗粒状炎性渗出物,黏膜肥厚。有的患猪小肠末端肠壁局部增厚肠腔内有血液,结肠内积有含血的粪便。通过检查食道部,排除是胃溃疡的可能。
1.取肠黏膜涂片检测,用姬姆萨液染色,显微镜检查,观察到细胞内有劳森菌感染,没发现密螺旋体菌等其它病菌,可以排除猪痢疾、猪沙门氏菌病、肠出血性综合征。
2.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检测,检测结果如表1。
表1 粪便中劳森氏菌检测
根据上述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等结果,最后确认为增生性回肠炎,该场病情复杂,急性和慢性回肠炎相互参杂。
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提高猪体的抵抗力。
2.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对空猪舍/栏彻底冲洗、用双季铵盐和碘制剂消毒剂交叉消毒,全场喷洒猪舍及周围环境。
3.药物预防,对还未感染回肠炎的隔离猪在生长育肥阶段和新购入后备猪在隔离适应期间通过阶段性使用治疗量抗生素泰妙菌素诱导免疫力,用泰妙菌素饮水0.006%,第一周连用2 d,第二、三周不用药,第四周连用2 d。或饲料添加泰妙菌素预混剂30~40 ppm连续7 d,间隔2周,再添加30~40 ppm泰妙菌素预混剂连续1周。从而防止临床疾病的发生。
4、对已经感染回肠炎的病猪。
⑴用爱乐新预混剂(由浙江伊科拜克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50 ppm、伊克力康90 ppm(浙江伊科拜克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康泰宝(青岛康大集团公司生产)和平胃散按比例拌成全价料1吨,连用7~10 d,隔7 d后再用药7~10 d,以后减至每月用药7 d。经过1到2个疗程后病猪逐渐康复。
⑵对于食物废绝的病猪,采用强制灌服:按每千 克体重用爱乐新2.5 mg+水溶型伊克力康15 mg+安乃近+葡萄糖+电解多维,连用3 d,在第4 d病猪有主动采食愿望后,采用配料法给药。
⑶用葡萄糖+电解多维+黄芪多糖饮水,连用10 d。